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2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2.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作者在大孔离子交换树脂交换过程中的加速效应研究结果。肯定并总结了加速效应的存在及规律;探讨了加速效应的起因,用吸附双电层的概念作了理论解释。最后介绍了这一效应在离子交换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换(I·E)技术的首次重大成功应属于1940年Manhattan计划中核裂变希土的分离和鉴定,它突破了希土元素的传统分离法而为世瞩目。但I·E技术急速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在战后的十年。人工合成的I·E树脂的出现及战后核原料的急需为此提供了发展的土壤。铀的军事需要起始于1940年。当时,比属刚果及加拿大的沥青矿满足了战时的需  相似文献   
4.
本稿是以执笔人为首的一个离子交换(I.E)科研集体的介绍。60年代初,笔者任南开大学放化教研室主任期间,选定了离子交换(I.E)为长期的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当时国内的核科技需要应用和发展I.E技术;同时,我国的I.E树脂合成技术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在前辈科学家的鼓励下,我们从铀水冶中I.E技术的研究入手,较深入的研究了UO_(2-)~(2+)-SO_4~(2-)络合体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大孔磺酸树脂SA—209(×8)研究了Li~+、Ca~(2+)、Co~(2+)、Tm~(3+)对H~+正、逆离子交换过程以及~(59)Co~(2+)—、~(169)Tm~(3+)—~(170)Tm~(3+)同位素交抉过程。用前报中提出的界面吸附双电层模型及解离机制满意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6.
岳廷盛  邱陵  马永利  李纪泽 《化学学报》1986,44(11):1167-1171
无机离子交换剂以其选择性、耐热及抗辐照性很高一直受到重视.但由于它的交换过程缓慢,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本文把十分之几微米的无机离子交换剂[Ti(HPO_4)_2·1/2H_2O]微晶粘结成球,以减低对流体阻力,同时大大增加交换表面.用这种交换剂研究了H~+-Li~+和Li~+-H~+互交换的动力学;同时,根据交换剂的几何模型,解出了相应界面条件的扩散方程.实验显示了在这种无机离子交换剂中的交换速度比在001×20的聚苯乙烯凝胶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快3.5倍,它可能为提高无机离子交换剂的传质功能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强酸型大孔树脂为固定相,用浅床法系统研究了UO_2~(2+),U(IV)等高价金属离子在吸附和解吸过程中的扩散问题.确认了扩散滞留时间的存在;并提出相界面吸附双电层模型,解释了它的成因及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树脂传质特性之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评价离子交换树脂的传质动力学特性,提出了测量扩散常数、扩散活化能和滞留时间的必要性和方法,并通过三种大孔磺酸型树脂中UO_2~(2_(1/4))+的传质对比研究作了解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孔阳离子树脂内碱土、3d过渡元素和稀土等离子对UO2^2^+加速传质的起因及规律。发现,树脂内磺酸根及与之结合的金属离子周围水合数的降低是导致UO2^2^+被加速传质的起因。因此,同价离子对UO2^2^+的加速效应一般随其离子半径的加而增大,但加速离子起因不同的电子结构具有特强的键合力时,会使其加速效应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0.
铀和铀同位素的离子交换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锁  邱陵  杨坤山 《化学学报》1987,45(8):794-797
在浓缩铀同位索的阳离子交换法中,UC_2~(2+)在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传质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迄今未见有详细的报道.本文对阳离子交换树脂—HCl溶液体系中的UO_2~(2+)—H~+正、逆交换,特别对~(235)UO_2~(2+)—~(238)UO_2~(2+)交换动力学及机制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