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喻莉  刘洋  何艳  邓磊  李泽疆  罗志娟 《物理通报》2022,(8):37-39+44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德布罗意波”的内容,进行了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哲学思想和使命担当等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立德树人,全课程育人”的根本要求,各所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科学素养、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样应当将“开展课程思政”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从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及线上教学的维度,对大学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进行了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民族使命的责任感,进而有效实现教学的育德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融合贯通,实现协作育人,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课程思政教改大背景出发,挖掘原子物理学课程中的思政素材,从课程目标修订、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和课程过程性考核管理机制、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究课程思政融入措施,做到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学生价值塑造融合贯通.希望这些探索和实践对原子物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驻波一直是大学物理课程讲授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具体的推理,说明了驻波中"驻"的三层含义:没有波形的定向传播,没有相位的传播,以及没有能量的定向传播.同时总结了在讲授驻波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具体案例.通过推理和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驻波理论和物理图像的理解,提升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受益学生面较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和实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问题出发,分析开展“同向同行”思政教育的可行性设计,并以具体教学实践探讨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普通物理实验课程加入育人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经验.普通物理实验的育人元素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方法及物理学对社会的作用.在课程中进行价值引领的方式为:课堂讲授或讨论,利用课程网络平台传播及讨论,利用课后作业开展调研,制作展板.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中职物理教学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了传统文化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中职物理传统文化实践中要注意讲解历史典故、物理知识情境化、品味优秀诗词、感受文化之美、引入哲学思想、渗透传统文化,通过文化载体感受知识多元化.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基础和注重搭建学生自我成长阶梯4个实践要点,为中职其他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为指导思想,通过在大学物理教育中讲解时事、政治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政治责任感,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做了探讨,并结合Matlab GUI仿真模拟,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书和育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调动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等各层面,其中核心一环是教师.高校教师要正确认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在自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以知识传播为载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章从教师视角出发,在调研吉林大学医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案.从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知识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其恰当、自然地融入课堂,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改进教学设计,提升教师自身“课程思政”的能力和素养.本文实现了狭义相对论中“课程思政”的“备”“教”“学”“评”的全部教学环节,立足“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探索了有机互融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上的“成长”和精神上的“成人”同向同行.期望本次教学实践能对“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中,我重温了革命导师关于教育革命的论述.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毛主席指出:“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革命导师的教导使我认识到:做为一个革命教师必须把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必须坚持用无产阶级的观点去转变学生的思想.否则,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会失去灵魂.可是过去我往往只着眼于课程的业务要求,把在教学中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看做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事.教…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国家对高校课程教学的新要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力学”中“质点动力学”章节内容为例,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期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与渗透到“力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增强青年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光在晶体中传播产生双折射的现象是光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学生数学基础的限制,一般课程教学中在讲授此部分内容时采用唯象的方法,从惠更斯关于单轴晶体中的波面假设出发,根据惠更斯作图法确定两束折射光在晶体中的传播方向,由此给出两束光在晶体中的传播性质,此方法虽简单易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学生感觉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不深不透.针对此问题我们对这部分内容作了精心梳理,在讲授过程中采用3个层次由浅入深,从现象描述到数学表达再到理论支撑,这种循序渐进从现象到本质的讲授方法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将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专业课教育的新方向和新要求.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含义出发,根据光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地位和课程要求,首先分析了光学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光学课程的实际教学体验,分别介绍了课上和课下所采取的课程思政的措施,最后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对学生的跟踪调查,简要说明了所取得的初步成效.相关结果表明,在光学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必要和迫切的,光学课程与哲学基本理论结合的课程思政案例也是充足的,光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对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陈长宏 《物理通报》2016,35(3):49-51
在“ 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堂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掌握科学的方法 论. 促进学科间的渗透整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H5技术,以手机、平板、电脑为媒介发布课前思考题,提供课堂实验操作步骤,给出课后数据处理指导,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播.通过应用移动学习平台,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实现线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能够采集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优化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更新移动教学内容,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注重物理思想的渗透.物理与哲学的观点有紧密联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可以帮助他们顺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科大学物理课程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科学文化理念,为印刷学院出版传播专业及设计艺术专业的文科学生“量身打造”适合此类专业特色的文科大学物理课程构想:侧重于抓住与物理学相关的社会新闻(尤其是当前发生的、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科技新闻)及物理理论本身的美感,从中梳理从经典物理—现代物理—后现代物理的发展脉络,讲述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各种观念和思潮及科学技术所蕴涵的深刻的哲学意义、美学价值、文化内涵及社会效应等.引导文科学生主动自觉地关注物理、关注科学技术,从而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功能和潜在风险的判断能力.为出版传播专业的学生从传统传播走向科学传播打下基础;为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拓展科学审美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赵海艳 《物理通报》2022,(2):151-153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反应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它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和生活领域.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说法提出的具体过程,教材中提到的很少.参考了相关文献,较为完整地展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背景及两种说法的提出过程,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史料支撑,让学生体会物理观念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想,特别是有助于对学生物质观、运动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一名高校基础物理教师,如何将日常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激发出来,实现真正的育人,将是我们接下来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将结合课程特点,高校特点,学生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探索一条真正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