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用TDS和AES考察了CO在多晶Ni上的Sm膜和Sm/Ni表面合金上的吸附与反应。化学吸附的氧和CO解离生成的表面碳之间的反应,使热脱附谱中600-800K的中间温度区出现新的OC脱附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总结CO在过滤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脱附和交换反应动力学的宏观规律,提出了交换反应是在表面空位上进行的传能反应机理,并从宏观动力学上把吸附、脱附和交换反应关联起来,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很好地解释了吸附支持脱附、绝对脱附速度与气相压强、表面覆盖度以及温度的关系,还给出了表面覆盖度与表面温度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达不到满覆盖的原因。用交换反应的机理对Kisliuk吸附理论进行了修正,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可  相似文献   

3.
庄叔贤  Wande.  K 《化学物理学报》1995,8(2):154-161
用XPS,UPS,AES和功函数测量等方面研究了不同温度不氯的吸附和脱附,氯在Ni(110)表面是解离的化学吸附,其初始粘附几率及饱和复盖度都与吸附温度有关。氯吸附的Ni(110)表面即使加热到700K都不能导致氯原子向体相渗透。氯在823-923K温度范围内的等温脱附动力学是1.5级的脱附,对吸附和脱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TDS和AES考察了氢在多晶Ni上的Sm膜及Sm/Ni表面合金上的吸附和热脱附。氢在Sm膜上的吸附和吸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出现了由位于约400K的低温带和约500-700K的高温带组成的宽的热脱附谱。  相似文献   

5.
快速扫描伏安法是一种可以用来区分氧化/还原,吸附/脱附反应的有效工具. 这里,我们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一种相对浓度较低的反应物溶液中,利用不同的电位扫描速率(相对于扩散速率),可以得到电极表面的吸附/脱附过程的等温线. 本文将以醋酸根在酸性溶液中在Pt(111)上吸附作为例子,并将此方法扩展到复杂的甲酸氧化反应机理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TiO2表面氧空位对NO分子吸附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洋  孟亮 《物理学报》2005,54(5):2207-2211
采用程序升温热脱附(TPD)实验方法测定了NO在TiO2表面吸附后的脱附谱,利用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了TiO2吸附NO的原子簇模型及吸附前后的原子簇能级变化.结果表明,NO在TiO2表面吸附后可在两个峰值温度450和980K脱附出N2.TiO2表面经预覆氧处理后,N2的脱附量降低.吸附时NO中的O能够占据TiO2表面氧空位并与N脱离,而N原子则相互结合成为N2脱附.分子轨道理论计算证明在TiO2(110)表面能够存在氧空位并具备吸附NO的结构条件.  相似文献   

7.
CuO-CeO2系列催化剂是高效的CO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催化剂,通过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对掺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CuO-CeO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O-CeO2系列催化剂上,2 106 cm-1处出现CO的红外吸附峰。在反应气氛中,此峰的强度随着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说明Cu+是CO主要的活性吸附中心。低温下催化剂表面吸附的CO主要以可逆形式脱附出来,而高温下CO则以不可逆的形式脱附出来。催化剂表面在3 660 cm-1处出现尖锐的红外峰,归属于CeO2经还原产生的Ce-(OH)2偕式基团。在1 568,2 838和2 948 cm-1附近处出现甲酸根的红外谱峰,以及1 257和1 633 cm-1处出现碳酸根物种的红外峰。甲酸根物种是气相的CO与表面的羟基反应生成的产物,该物种的C—H键断裂生成碳酸根物种,这两物种均会降低催化剂的高温活性。Cu1Li1Ce9Oδ催化剂出现较强的CO2和甲酸根的红外峰,温度高于180℃时,该催化剂上还能看到微弱的CO红外峰,说明锂离子的给电子性质有利于提高Cu1Li1Ce9Oδ催化剂上CO的不可逆脱附,抑制氢的活化吸附,同时促进了甲酸根物种的生成。低温下Cu1Mg1Ce9Oδ和Cu1Ba1Ce9Oδ催化剂上CO的吸附量较多,但主要以可逆脱附形式脱附出来,对CO选择性氧化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于芳  方炎 《光子学报》1993,22(3):239-244
本文研究了若丹明B、若丹明6G和吖啶橙三种染料分子吸附于银表面上时的荧光变化规律,发现在银胶颗粒表面的吸附均造成了其荧光强度急剧而大幅度的淬灭,淬灭随时间呈双曲线型衰减。同时利用这一实验结果对分子在表面间的吸附系数与脱附系数——这些表征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表达式进行了初步推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MgH_2(110)表面吸附单原子Pd后的氢脱附反应.计算发现,在吸附一个Pd单原子后,MgH_2(110)表面氢脱附反应的能垒可以从1.802 eV显著地降低到1.154 eV,表明Pd单原子对于氢脱附具有很强的催化效应.并且,Pd单原子催化还可以将氢脱附的温度从573 K显著地降低到了367 K,从而使MgH_2(110)表面的氢脱附反应更加容易和快速地发生.此外,通过MgH_2(110)表面氢溢出机制的反向过程来讨论了氢脱附反应的微观过程.该研究表明Pd/MgH_2薄膜在未来的实验中可作为良好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若丹明B、若丹明6G和吖啶橙三种染料分子吸附于银表面上时的荧光变化规律,发现在银胶颗粒表面的吸附均造成了其荧光强度急剧而大幅度的淬灭,淬灭随时间呈双曲线型衰减。同时利用这一实验结果对分子在表面间的吸附系数与脱附系数——这些表征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表达式进行了初步推导。  相似文献   

11.
提出利用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化学吸附动力学,给出了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研究了结晶紫(CV)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在银镜及银胶表面吸附。发现在银镜和银胶表面上,CV的吸附是匀相的,PABA则是多相的;表面形态的差异不影响表面多相因子和脱附速率常数(Kd=0),只对吸附速率常数有影响。讨论了表面多相因子的意义。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MgH2(110)表面吸附单原子Pd后的氢脱附反应. 计算发现,在吸附一个Pd单原子后,MgH2(110)表面氢脱附反应的能垒可以从1.802 eV显著地降低到1.154 eV,表明Pd单原子对于氢脱附具有很强的催化效应. 并且,Pd单原子催化还可以将氢脱附的温度从573 K显著地降低到了367 K,从而使MgH2(110)表面的氢脱附反应更加容易和快速地发生. 此外,通过MgH2(110)表面氢溢出机制的反向过程来讨论了氢脱附反应的微观过程. 该研究表明Pd/MgH2薄膜在未来的实验中可作为良好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13.
Cu,Zn-SOD在银电极上的原位表面增强Raman光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原位共焦拉曼光谱技术观察了Cu ,Zn -SOD分子在经表面增强处理后的银电极上 ,吸附状态随电位跃迁变化的过程。结果表明在 -0 2V~ 0 1V的电位区间内 ,Cu,Zn -SOD分子经由羧酸根离子吸附于银电极表面 ,而在 0 2~ 0 4V电位区间内发生脱附 ,表面吸附的物种改变为缓冲溶液中的磷酸根离子。上述结果为SOD分子在固体电极表面电子传递机制的探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汪洋  孟亮 《物理学报》2005,54(5):2207-2211
采用程序升温热脱附(TPD)实验方法测定了NO在TiO2表面吸附后的脱附谱,利用 分子轨道 理论研究了TiO2吸附NO的原子簇模型及吸附前后的原子簇能级变化.结果表明, NO在TiO2表面吸附后可在两个峰值温度450 和980 K脱附出N2.TiO 2表面经预覆氧处理后,N2 的脱附量降低.吸附时NO中的O能够占据TiO2表面氧空位并与N脱离,而N原子则 相互结合成 为N2脱附.分子轨道理论计算证明在TiO2(110)表面能够存在氧空位 并具备吸附NO的结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分别观察了2-巯基吡啶和4-巯基吡啶在银表面自组装单层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位的负移,2-巯基吡啶和4-巯基吡啶分子在银表面均呈现出先倾斜再垂直然后倾斜的吸附取向改变过程。但发生完全脱附的电位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建立耦合伞状采样的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球状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脱附过程,揭示表面活性剂聚集数、盐种类及浓度对表面活性剂脱附过程的影响机制。发现球状胶束半径及偏心率均随聚集数增加而增大,盐浓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抗衡离子的半径和吸附特性,半径更大、吸附更强的水杨酸根离子对胶束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伞状采样方法获得了表面活性剂脱附自由能、脱附时间等关键参数,发现球状胶束中表面活性剂脱附自由能和脱附时间均随聚集数和盐浓度呈非单调变化,揭示其主要机制为离子吸附引起的静电屏蔽作用;发现自由能在表面活性剂脱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结合胶束热力学理论发展了临界胶束浓度预测方法,获得了临界胶束浓度下胶束尺寸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7.
用热脱附谱等方法研究了NO分别在清洁和Cs覆盖的Ru(1010)表面上的吸附.结果表明:存在两种NO分子吸附态(a1,a2),脱附温度分别处于325℃和550℃附近.Cs的存在增加了Ru(1010)表面上a2态的吸附位置,提高了该态的脱附温度.Cs在Ru(1010)表面上的存在同时促进了吸附NO分子的分解.NO在Ru(1010)表面上分解后形成吸附O原子和N原子.N原子复合以N2在约500℃附近脱附,同时Cs的存在也促进了N2O的形成.在Cs覆盖的Ru(1010)表面上,N2O的脱附温度约在425℃.  相似文献   

18.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水分子在蒙脱石(MMT)表面的脱附作用.水分子在MMT 表面的脱附受到配衡离子(Li+,Na+,或K+),MMT表面和吸附水分子的共同作用.通过势能面扫描得到了脱附水分子在MMT表面脱附的能量路径.通过对脱附水分子能量路径的分析发现:水分子在MMT 表面的脱附能垒受到配衡离子种类的影响,半径较小的配衡离子具有较大的脱附能垒.此外,吸附水的存在能降低脱附水分子的脱附能垒,使脱附过程容易触发.  相似文献   

19.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水分子在蒙脱石(MMT)表面的脱附作用.水分子在MMT表面的脱附受到配衡离子(Li~+,Na~+,或K~+),MMT表面和吸附水分子的共同作用.通过势能面扫描得到了脱附水分子在MMT表面脱附的能量路径.通过对脱附水分子能量路径的分析发现:水分子在MMT表面的脱附能垒受到配衡离子种类的影响,半径较小的配衡离子具有较大的脱附能垒.此外,吸附水的存在能降低脱附水分子的脱附能垒,使脱附过程容易触发.  相似文献   

20.
方炎  李勤  周群 《物理学报》1995,44(9):1390-1394
对Cl~-在银胶体系中与苯甲酸(C_6H,COOH)和对羟基苯甲酸(HOC_6H_4COOH)在银表面上的相互作用和吸附竞争进行了研究,证实了Cl~-对上述两类分子的SERS信号增强具有明显的淬灭效应.1640cm~(-1)振动所反映的Cl~-存在前后—COO~-与银表面相互作用强弱的变化,证实了Cl~-促使分子从银表面脱附这一过程的存在.同时对—OH在其中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