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化学平衡”主题下在高中必修、选修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组织特点,并从教科书衔接的角度提出了2点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和日本初中理科教科书《理科的世界》(化学)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实验探究、实践活动、资料、思考讨论与交流、提示、知识归纳与练习等6大类栏目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找出中日教科书栏目设置的异同,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吴凯伦  靳莹  刘妍 《化学教育》2015,36(19):18-21
阐述了"分类法及其应用"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组织特点,并从教科书和教学衔接的角度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课程运行的指挥棒,传统课程大纲难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重建课程大纲迫在眉睫。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笔者以高分子物理课程为例,制定了标准的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环节、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构建一致化。1)根据课程可支撑的毕业指标点,设立了定位准确、支撑强度合理的课程目标;2)细化了与课程目标对接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3)设置了课程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科学量化学生学习效果。该标准化课程大纲不仅为达成课程目标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建立其他课程大纲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5.
丁浩  倪娟 《化学教育》2015,36(3):10-13
以"化学反应速率"为例,从内容设置及其特点,比较研究德国《今日化学SII》教科书中如何编制内容以促进学生的概念理解.  相似文献   

6.
魏壮伟 《化学教育》2023,44(2):73-79
以PCK发展为切入点对“化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结合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利用PCK与化学教学技能的内在联系,强调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组织等方面的整体优化设计,实现PCK与化学教学技能双促进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朱妍 《化学教育》2018,39(7):75-77
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课程)是在全球被认可的具有较高学业水平的大学预科项目,以IBDP化学课程为切入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大纲与要求、课程评估方式,结合大学对IBDP课程的认可来进行全面分析,探讨IBDP课程的设置与国外大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8.
鲁东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推进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和过程管理,建立了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详述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的建立及实施方法,并以高分子化学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为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郭震 《化学教育》2015,36(19):77-81
"复兴"化学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注重联系国情。其使用贯穿整个三四十年代,是民国时期的代表性化学教科书。但也存在初、高中教材内容重复,化学理论未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科书栏目和实验设置不足等局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高中化学课程纲要及泰宇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发现,普通高中在有机化学课程内容设置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有机化学课程的具体设置及相关内容的具体安排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彭蜀晋 《化学教育》2011,32(5):7-9,13
日本在2009年公布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取消了设置近40年的理科基础和理科综合(A,B)课程,新设了"科学与人类生活"及"理科课题研究"新课程.分析介绍这2门新课程的设置背景、设置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内容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中,有机化学的内容主要出现于必修2与选修5中。依据新课程理念,必修、选修目标要求及内容设置均有所差别。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必修、选修教材深度以及高中与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相关性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有机化学为载体,对上述问题作以调查研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俊义  倪娟 《化学教育》2015,36(5):7-10
以"酸、碱、盐"这一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例,分析德国启蒙教科书《今日化学Ⅰ》内容设置及其特色。在重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科学前沿联系、加强化学学科知识微观本质的揭示、强化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等方面,可为国内初中教材更新和教学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重要落脚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判定其合理性并进行持续改进对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标准角度论证了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系和设置,采用统计分析法,根据课程目标的直接评价数据和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间接评价数据,分析了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毕华林  万延岚 《化学教育》2013,34(10):47-51
教科书功能与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对教科书的使用。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不仅直接影响着教科书功能的发挥,也调节和影响着学生对教科书的使用。本文以中学化学教师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关联式编码和核心式编码,对收集的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发现教师、教科书、学生、课程资源、教学管理制度是影响化学教师使用教科书的5个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6.
罗秀玲  黄淡花 《化学教育》2011,32(11):53-55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为例,调研了高中生对化学教科书习题的态度及评价。研究表明,学生不够重视教科书习题;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及兴趣有选择地做教科书习题;学生认为教科书习题的题量、难度适中,但题型偏少,趣味性不够,功能不够突出。师生应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教科书习题的教学功能;教科书习题编制要考虑学生兴趣和需求;要为教科书习题的有效实施建立配套资源。  相似文献   

17.
李建凤  廖立敏 《化学教育》2022,43(24):56-61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基础,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必修实践类课程,为合理评价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以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综合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研究结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课程与教学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以化学教学论课程为例,针对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以“产出导向”定位课程目标与内容,通过“U-S双向建构”动态更新课程内容,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案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中心”,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改进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度高,课程目标达成度高。  相似文献   

19.
刘冰  毕华林 《化学教育》2012,33(9):50-54
随着课程改革对化学探究实验的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通过对我国现行3个版本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美国初中主流化学教科书《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教科书中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相对薄弱。建议以教科书为载体显化实验安全教育内容、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处理好安全教育与主动探究的关系,把安全作为实验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高中《化学概念与应用》和我国高中课程标准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共4种化学教材里生涯教育内容进行比较,从功能定位、目标定向、对象呈现3个维度对中美2国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为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生涯教育栏目的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