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本语文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和真空蒸发法分别合成了黄铜矿型CuInSe2多晶粉杯和制备了富Cu的CuxIn1-xSe2薄膜,用XRD,ICP,HALL和UV-VIS波段光透射分别测量了样品的原子结构,化学成分及光电性能,发现在两元固相反应中,In-Se反应很不完全而Cu-Se就不能反应,而三元固相反应的粉末样品中即使有些杂质,但黄铜矿型CuInSe2的衍射峰非常突出,而且所得粉末样品都是富Cu的,说明在  相似文献   

2.
对钾钼蓝青铜 K0.3 Mo O3 及其 Na 离子掺杂单晶 K0.3- x Nax Mo O3 (x = 0.02, 0.05,0.10)系列的 Peierls 相变及77 K 非线性电输运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 Na 离子掺杂对 K0.3 Mo O3 单晶的 Peierls 相变温度无明显改变,本文认为这是由于 Na 离子所起的两种相反作用的结果; Na 离子掺杂使样品的半导体能隙和第一阈值电场均明显增大,用钉扎理论对后者给予了定性解释;非线性电荷密度波电流 I C D W 与外场间满足指数关系: I C D W∝( V/ V T - 1)α,其中α≈3/2,并随 Na 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H2O2的降解作用可得到水溶性壳糖胺(CS)产物.降解速度及产物颜色与CS用量、H2O2浓度和降解温度等工艺条件有关.实验结果表明,在80℃温度下,搅拌速度为2400r·min-1,用6g·L-1H2O2可使33.0g·L-1CS降解成水溶性产物,其降解速度为1.21g·L-1·h-1.由产物的FT-IR谱图初步推断了降解反应机理.由所得水溶性CS制得了一种兼有材保与环保双重作用的绿色涂层,这对CS的改性与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锗-硅复合靶射频反应溅射技术,制备了GeO_2含量x=0%~81%的非晶GeO_2-SiO_2复合薄膜.用自动椭偏仪进行测量,得到复合氧化物薄膜中GeO_2的含量.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得此种薄膜的红外吸收谱随GeO_2含量的变化关系,并讨论了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黄石磁湖底部泥水样中分离到一株杆状好氧趋磁细菌HM-1,在pH7.0~8.0、30℃振荡培养的条件下培养时,每升培养基含4g柠檬酸,0.5g硝酸钠和50mmol·L-1FeSO4,分别是它生长和磁小体合成的最适碳源、氮源和铁源;此菌为G-,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阳性,不积累聚-β-羟丁酸,G+C的摩尔分数为64.08(HPLC);磁小体含一种矿质元素Fe.  相似文献   

6.
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ZnxCd1-xS多晶薄膜及异质结太阳电池,并利用X-射线衍射,光吸收分析技术和四探针测电导方法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电池性能。  相似文献   

7.
缝管原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g,Au,Bi,Cd,Co,Cu,Ga,In,Ni,Pb,Pd,Sb,Zn等13个元素的原子捕集与释放条件.结果表明,缝管高度和火焰状态对灵敏度影响极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捕集1min,测得Ag,Au,Bi,Cd,Co,Cu,Ga,In,Ni,Pb,Pd,Zn的特征浓度分别为8.1×10-4,1.7×10-3,3.5×10-3,3.7×10-5,1.6×10-2,1.8×10-3,1.6×102,3.6×10-3,2.2×10-2,2.4×103,4.7×10-2,1.8×10-3,1.3×10-4mg·L-1,比常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依次提高62,106,254,270,5,28,131,271,3,83,5,239,77倍,本法测定了环境、生物、医药和金属等试样中痕量元素.  相似文献   

8.
测量了采用RF-CVD方法制备的氮化碳薄膜的FTIR曲线,膜层中的C—N键、石墨相、CN键和CN键的红外吸收峰波数分别为1250cm-1,1576cm-1,1687cm-1和2054cm-1.采用技术措施避免石墨相析出的氮化碳薄膜,其红外吸收谱只出现了C—N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948cm-1).薄膜中的其它功能基团的存在对C—N键的振动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主要通过x射线衍射和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金属间化物(Sm_(1-x)Y_n)_2Fe_(17)N_y(x=0,0.2,0.4,0.6,0.8和1.0;2<y<3)中镱原子的择优占位、氮原子的占位以及结构相变问题。由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当x>0.5  相似文献   

10.
以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中N、P对幼苗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1.1.6)、乙醇酸氧化酶(Glecolateoxidase,GO,EC1.3.3.1)、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1.11.1.7)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P(分别;在0~4.28mmol·L-1、0~0.2mmol·L-1范围)可诱导CAT活性增大,而后下降,N、P浓度分别超过8.56mmol·L-1和0.4mmol·L-1后,活性又升高;POD的活性变化与CAT变化很相似.N、P浓度分别在0~6.42mmol·L-1、0~0.3mmol·L-1范围,GO活性随N、P浓度增高而活性下降,超过6.42mmol·L-1、0.3mmol·L-1后,则随N、P浓度增大而增大.这可能是高浓度N、P可提高水稻的光呼吸的结果.另外,污水中N、P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低浓度污水N、P促进根生长,高浓度N、P抑制根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热分析、X射线衍射以及光活性测试 ,分析了不同掺杂量、不同煅烧温度下掺杂 C60 二氧化钛微晶样品 ,研究了掺杂对二氧化钛光活性的改善情况 . C60 掺杂二氧化钛体系中 C60 的热解温度明显提前 ,二氧化钛的晶化温度延迟、相变受到抑制且光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微晶参数也有一定规律变化 .  相似文献   

12.
钴卟啉的合成及消除有毒氧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与结构表征了4个钴卟啉配合物Co(Por),Por=5,10,15,20-四[(3,4,5-三甲氧基苯基)卟啉(1),(对甲基苯基)卟啉(2),(对氯苯基)卟啉(3),(对磺酸基苯基)卟啉(4)].并用它们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模型物进行了双功能模拟酶活性的测试核黄素-蛋氨酸光照法证实,在10-5~10-6mol/L浓度范围内4种配合物均有消除超氧自由基((O-2)的作用;分光光度法证实具有催化H2O2的分解作用,其分解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用小鼠肝匀浆法测定,四种钴卟啉均表明有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RF-HFCVD)技术在Si,Ni衬底表面合成了c-BN膜,结果表明,热丝温度,衬底温度等工艺参量及衬底材料的结构特性是影响c-BN薄膜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用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在LaAlO3(100)衬底上制备La1-xCaxMn1.03O3外延薄膜的输运性质.Ca含量x在0.2~0.621范围内,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是从类半导体行为向金属导电行为转变,在x≥0.5的4个样品中并没有发现电荷有序绝缘体(COI)和反铁磁绝缘体(AFI)现象.Tc最高达275K,MR最大可达104%(x=0.2,H=1.5T).在T>Tp或Tc的温区内,电阻率ρ∝exp(-E/kT),说明载流子的迁移是以热激活方式进行的,热激活能为0.32~18.3meV.当T<Tp或Tc时,ρ=ρ0+AT2.5,拟合系数A随Ca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x>0.4).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分析磁性超导体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出发,运用平均分子场理论,求出了它的磁化率、比热、临界温度、磁转化温度和它的相图。分析了它们共存和转化的条件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复合靶共溅射技术,在单晶 Si基片和石英玻璃基片以及钠硅酸盐玻璃基片上分别制备得到了 Au Li Nb O3 和 Au Na Nb O3 纳米复合颗粒膜.利用 X 射线衍射谱和电子能谱对复合膜的结构和物相进行了分析.观测到 Au Li Nb O3 纳米复合频粒膜在593 nm 波段存在强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在 10~300 K 温度范围内,对准二维电荷密度波导体 Na Mo6 O17紫青铜热电势的测量结果. 在80 K 附近, Na Mo6 O17 的热电势发生突变是该物质存在 Peierls 相变的又一个实验例证. 温度高于80 K 时,热电势可以用一个经验公式: S= A T+ B/ T 来描述;而在温度低于 30 K 时,热电势可以拟合为: S= A T+ B T3 , 说明总的热电势均存在着来自载流子自身的热扩散和声子对载流子的散射两方面的贡献,但高温区和低温区声子对载流子的散射机制是不一样的. 总的热电势值揭示,无论 Peierls 相变前后,主要载流子均是电子. 上述这些实验结果与 K Mo6 O17的实验结果比较,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紫青铜结构、 Peierls 相变等物理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低温衬底使器件在制膜过程中避免热伤害. 研究得到强水冷衬底的射频反应溅射法制备a-SiO2 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 所制得的薄膜具有好的致密度和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量碱性体系中锌电极极化曲线的方法,研究了单质金属Pb,In,Bi和含氟表面活性剂FSA,FSP,FC.99,FC.129,FC.170C,FC.430对锌电极的影响.并着重考查了这些单质金属和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联合作用.结果发现,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叠加效应.可以明显减小锌上的析氢电流密度,增大析氢超电势,减缓锌的腐蚀.为碱性体系中锌电极代汞缓蚀剂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乙酸钴热分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DTA和TG测定了乙酸钴[Co(Ac)2.xH2O]在空气和氮气中的DTA和TG曲线,运用微量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对乙酸钴热重分解产物进行了表征,DTA、TG和XRD结果表明,乙酸钴有4个结晶水,在空气中,首先失去结晶水,然后分解生成Co3O4,而在氮气中,除失水外,乙酸钴分3步分解,第1步分解失去两个甲基,生成草酸钴;第2步草酸钴进一步分解生成Co3O4,最后生成CoO,研究乙酸钴的热分解机理将为制得高质量的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