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Ar+以不同入射角轰击Ag 表面时形成锥体形貌的方法.不同溅射表面所形成锥体丛的平均高度分别为:(a)入射角φ为20°时约1μm ;(b)φ=40°时约1.5μm ;(c)φ=60°时约7μm ;(d)φ=70°时约为8μm , 并随入射角φ的增大而增加.我们认为这些变化特征是在离子轰击表面的溅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缢蛏精子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显微及亚显微技术研究了缢蛏精子的形态结构.精子由头部与尾部组成.头部由顸体、顶体杆及核构成.顶体位于顶体杆的前端,呈保龄球形,长约1.1μm,基部宽约0.41μm;顶体内容物分布均匀.顶体杆细长,由纤维状物质组成,长约5~6μm.核呈矮圆桶状,长约1.3μm,宽约1.8μm;核质高度浓缩,电子密度高;核内具囊泡.尾部包括中段和末段,中段由6个线粒体围绕近端与远端中心粒构成;末段细长鞭状,由轴丝外包质膜组成,轴丝为“9+2”结构.  相似文献   

3.
新疆女娄菜属Melandrium Roehl.有11种,对该属的花粉形态目前尚无专门论述,为了给女娄菜属植物的种间识别提供依据,作者对新疆所产的该属8个的花粉形态作了研究,并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女娄菜属花粉粒近球形或椭球形,极面观时近圆形,大小为21.0×21.0~31.5×33.0(μm~2),属于中型花粉;具12~18个萌发孔,孔径2.5~7.0μm,孔间距4.0~9.0μm;外壁两层,厚2.5~4.0μm,外壁纹饰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颗粒状,另一类为网状。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阻率测量研究了K原子在C60单晶中的扩散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得出温度为230℃时K原子在C60单晶中的扩散系数约为10-15m2s-1.由扩散系数估算出制备0.1mm厚K3C60单晶约需1452小时扩散时间,而1mm厚单晶约需16年,因而毫米级K3C60单晶几乎是不可能制成的,对K原子扩散通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要使样品中(尤其是表面附近)不形成K6C60相,扩散初期样品附近K蒸气的压强不宜超过1×10-6Torr,并应随时间的(-1/2)次方而减小.在这个工作基础上,对文献中一些矛盾的结果作了较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纯氮气气氛、衬底温度为20℃至370℃的条件下,分别在硅(100)和石英衬底上沉积氮化铝薄膜.原子力显微镜图片表明:在不同衬底温度制备的薄膜表面平滑,均方根粗糙度为2.2—13.2nm.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可以在衬底温度为180°条件下沉积出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纤锌矿氮化铝薄膜,衬底温度的增加有利于薄膜结晶性的改善.由紫外-可见光透射谱计算得到薄膜折射率为1.80~1.85,膜厚约为1μm、光学能隙为6.1eV.  相似文献   

6.
利用Zn膜热氧化获得的非晶ZnO薄膜作为缓冲层,再采用Zn粉热蒸发工艺合成出定向、致密且直径较细(≈40 nm)的单晶ZnO纳米杆阵列,其阵列密度约为2.3×107mm-2.比较了在厚度不同的Zn膜所形成的ZnO缓冲层上生长的ZnO纳米杆形态,讨论了ZnO缓冲层表面形貌对ZnO纳米杆生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Zn膜厚度的增加,ZnO缓冲层从岛状大颗粒(0.5~1μm)并伴有密集小颗粒(<20 nm)状态变为连续薄膜,所得ZnO纳米杆从沿大颗粒表面无规则发散生长并伴小颗粒上的准定向生长转变成垂直于衬底的大面积定向生长,且纳米杆阵列也随着Zn膜厚度增加而变得定向、致密、和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兴国红鲤成熟卵子动物极方向卵膜上的精孔器(Micropylar Apparatus)及其正下方位于卵子质膜表面的精子进入区(Sperm Entry Site)的微细结构。精孔器为漏斗型结构;精子进入区由卵子质膜表面特化而成,可区分为精子依附位点和精子入卵位点。研究表明,精孔器的  相似文献   

8.
贝类的贝壳是一种由碳酸钙晶体和有机质组成的高度有序的天然纳米复合材料,历来是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贝壳的微观结构、碳酸钙晶体构型以及有机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厚壳贻贝贝壳主要包含珍珠质层、肌棱柱层和斜棱柱层;不同层次的结构在外形、碳酸晶体构型、有机质分布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后闭壳肌-贝壳连接部位,肌肉与贝壳碳酸钙晶体之间由一层有机质膜连接,且该膜质地明显有别于珍珠质层表面的膜.厚壳贻贝各层结构中的蛋白质均以β-折叠为优势构象,且肌棱柱层中蛋白质的β-折叠含量最高.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贝壳的生物矿化机制以及肌肉-贝壳界面的无机相-有机相连接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水平沟道结构制造CRD(Current Regulator Diode)即在P型硅衬底上,外延生长3~5μm,电阻率为1~2Ω.cm的一个n型薄层,然后硼扩散在外延层上制作顶栅,底栅结是由n型外延层和P型衬底构成,参图1.为了减小导通电阻,在顶栅扩散后光刻 .源、漏接触窗口,通过浓磷扩散形成n~+区最后制作欧姆接触电极.工艺中关键是外延层生长和顶栅结制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化学界面张力测量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苄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DMBA)在Hg电极上的吸附行为.在低浓度范围(0~0.07mmol/L)内,TDMBA在Hg电极上的吸附为单层吸附;而在较高浓度范围(0.10~2.00mmol/L)内,能够形成多层吸附.TDMBA在Hg电极上形成单层吸附时与形成多层吸附时的界面张力随施加电位变化有明显的区别,其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04,0.90mmol/L.在-0.7V电位下,TDMBA分子在其饱和吸附单层上的界面超量的最大值为1.452×10-6mol/m2,并据此计算出TDMBA分子的横截面积(1.143×10-18m2)和分子直径(1.207nm).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甲壳素溶液中的尿素分解所产生的CO2与体系中的Ca2+反应生成碳酸钙,通过控制诱导反应温度、放置时间及体系的pH值,可诱导形成不同形貌的碳酸钙.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显示该碳酸钙为球霰石、文石和方解石晶体的混合物.结果表明:甲壳素能诱导形成形貌独特的碳酸钙,包括腔体直径为0.6~3.0μm的中空微球、宽约200nm的晶须聚集体、多孔网状结构和直径为1.5~3.0μm的表面光滑的微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半经验紧束缚法研究了(ZnSe)_n/(Ge)_(2m)(100)超晶格,计算了其能隙随层厚的变化,其结果能说明超晶格体系的准二维特性,表明(7,7)超晶格已足以模拟异质界面问题,并指出(ZnSe)_n/(Ge)_(2m)(100)超晶格的禁带中很可能存在界面态。  相似文献   

13.
Mn+注入p型GaN薄膜的结构和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低压MOCVD法在(0001)面的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纤锌矿结构的GaN.GaN膜总厚度为4μm,包括0.5μm掺Mg的p型表面层.Mn 离子注入的能量为90keV,剂量为1.0×1015~5.0×1016cm-2,被注入的p型GaN处于室温.对注入样品的快速热退火处理是在N2气流中进行的,温度约为800℃,时间为30~90s.采用X射线衍射(XRD)、卢瑟福背散射(RB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发现Mn 注入GaN膜的结构受注入剂量和退火条件的控制.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分析,在Mn 注入剂量为5.0×1015cm-2、并经850℃退火30s的GaN膜中发现了铁磁性,表明离子注入方法是进行GaN掺杂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氯化镉(CdCl2·2.5H2O)、碲粉(Te)为源,硼氢化钾(KBH4)为还原剂,使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厚100nm左右,宽200~400nm,长2~3μm的碲化镉(CdTe)纳米带.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spectra)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物相、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的反应温度、镉源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并初步推测了带状产物的形成机理.发现产物形貌随温度升高由带状变为颗粒状.不同镉源对带状形貌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用Cd粉为镉源时,无法得到带状CdTe产物.反应时间较短时,产物为棒状和无定形颗粒,反应时间过长,产物尺寸差异变大.对光学性能表征时发现CdTe带状产物的紫外吸收出现了一定的蓝移,禁带宽度与块体材料相比偏大了0.4eV.  相似文献   

15.
合适的支架是进行组织工程研究必需的条件之一.运用自制的具有较好弹性的无规聚合物聚(L-乳酸-co-己内酯,PLLC),并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具有不对称孔径的食道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经过对不同成孔条件(包括粗化温度、粗化时间以及聚合物溶液浓度等)的比较和研究,使此支架上表面具有孔径〈10μm,而本体具有50~100μm,甚至〉100gm的不对称多孔支架.并模拟正常食道粘膜层构造,将提取自猪食道的原代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种植于此支架的二面,经HE常规染色,发现在体外培养时间(14d)内,在支架上表面已形成一连续层的上皮细胞层,某些部位甚至多于一层,这与正常食道的上皮细胞层相似.对于成纤维细胞而言,在与上皮细胞层同一视野内所见成纤维细胞较少,因为如果细胞生长在支架内部就很难用常规方法观察得到.但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到用PLLC制备的多孔支架对细胞没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支持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丙烯酸-苯乙烯(PS-b-PAA)水溶液为介质合成了球形碳酸钙复合物,球形直径约3~4μm,由纳米级方解石微粒通过PS-b—PAA的有机键合紧密团聚而成.通过电镜、XRD、IR和差热热重分析复合物的微晶结构性质表明,复合物中有机质质量分数约为14%;其中的方解石微晶约几十纳米,较之普通碳酸钙晶体有更大的晶格畸变;热分解行为提前约15℃,红外V3吸收蓝移约10cm^-1.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繁殖生物学资料,采用扫描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虎斑乌贼精子发生及精子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的精子发生过程可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成熟精子5个阶段.在精子形成期间,细胞核横向收缩纵向拉长,最终变为圆柱形,核后窝偏位;染色质由絮状、均匀分散状、点状、细纤维状、粗纤维状,最后形成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状;线粒体形状由空泡状变为多嵴的椭球状,位置由顶体囊周围移动至核后端,最后聚集在鞭毛一侧形成线粒体距.精子长约为93.00μm,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呈长辣椒状,包括顶体和细胞核,长7.64μm;尾部可分为线粒体距和鞭毛两部分,鞭毛长86.30μm,主段被9束粗纤维包围形成典型"9+9+2"结构.  相似文献   

18.
Mycieski定义了一个图的运算即把一个图G变换为一个称为G的Mycielskian图的新图μ(G).广义Mycielskian图μm(G)(m≥0)是图的Mycielskian图的一个自然推广.本文证明对任意非平凡连通图G有κ(μm(G))=min{δ(G)+1,(m+1)κ(G)+1},而且对于m,i≥1,λ(μm(G))=λ(G)+i当且仅当δ(G)=λ(G)+i 1,其中κ(G),λ(G)和δ(G)分别为图G的连通度,边连通度和最小度.  相似文献   

19.
对3种不同残奥(RA)含量的马氏体高强钢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 研究RA含量对其磨损性能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试验后的磨损表面及横截面显微组织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RA含量越高, 磨损表面越光滑, 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越小, 也即马氏体高强钢的耐磨性越好. 磨损引起的大应变使RA发生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 导致硬度和硬化层厚度显著增大. RA含量最高的HT3试样的硬度提高了18.3%, 硬化层厚度达70μm. 相比RA含量低的试样, HT3试样表现出很好的耐磨性. 这是因为马氏体相变使硬度逐步增加, 抗裂纹萌生能力提高; 同时由于亚表面良好的韧性, 可延缓和阻止裂纹扩展, 使得点蚀和剥落不易形成. 因此, 要提高马氏体高强钢的耐磨性, 除了硬度要求外, 还需要考虑其亚表面韧性.  相似文献   

20.
以4H-SiC为研究对象,在800℃下,用24keV的H~+和30keV的He~+分别进行H~+单束、He~+单束、先H~+后He~+双束和先He~+后H~+双束辐照,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辐照对4H-SiC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表明:H~+辐照的样品表面出现直径平均约为8μm的大凸起,He~+辐照的样品表面则产生了均匀的纳米尺寸的小凸起;H~+辐照在材料表面产生的大凸起在辐照He~+后消失;而He~+预辐照之后再进行H~+辐照,材料表面不会产生大的凸起,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数据对这种氢氦协同效应进行了解释.结论表明,He~+预辐照对凸起的形成有抑制作用,He~+后辐照则对已产生的凸起有抛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