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铕(Ⅲ)-钙试剂络合物吸附波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了在氨-氯化铵缓冲体系中Eu(Ⅲ)-钙试剂络合物的极谱行为。在pH10.2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Eu(Ⅲ)-钙试剂络合物在-0.82V(vs.SCE)处有一灵敏的导数极谱波,其峰电流与Eu(Ⅲ)的浓度在1.0×10-7~8.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8mol/L。方法可用于试样中痕量铕的测定。本文还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建立了Bi(Ⅲ)-XO体系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测定微量铋的方法。以0.13mol/lHAc-0.13mol/lNaAc为支持电解质,该体系有一灵敏导数极谱波,峰电位为-0.25 V(vs.SCE)。峰电流与铋的浓度在5.0×10~(-8)~1.5×10~(-6)mol/l范围内成正比。确证了该极谱波属于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3.
铕(Ⅲ)能与四环素(TC)形成络合物,降低单扫示波极谱和微分脉冲极谱上的P_3峰高,但对P_3的降低只有很小的影响。本文报道在0.1MNH_4SCN,pH=7的电解质中Eu的测定条件及Eu(Ⅱ)—TC络合物的某些性质。  相似文献   

4.
铕(Ⅲ)—α—萘乙酸极谱催化前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研究了合成的植物生长素α-萘乙酸在NH_4Ac-K_2SO_4(pH=7)底液中与Eu(Ⅲ)共存时出现的催化前波,其反应机理为Eu(Ⅲ)在吸附了萘乙酸的汞电极上,形成电活性络合物,其它植物生长素如吲哚-3-乙酸、吲哚-3-丙酸、吲噪-3-丁酸等,都能与Eu(Ⅲ)形成类似的极谱催化前波,而使Eu(Ⅲ)的氧化还原反应变得比较可逆。  相似文献   

5.
La(Ⅲ)—XO螯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热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二甲酚橙与Mg~(2+)、Ca~(2+)、Mn~(2+)、Co~(2+)、Ni~(2+)、Zn~(2+)等金属离子螯合物的热色性,Nakada S作了许多研究。但有关稀土-XO螯合物的热色性研究尚不多见,周世光等报道了镧系-XO螯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热色性。本文基于La(Ⅲ)-XO体系的热色性机理,选择了一些极性非质子溶剂,分别按不同比例与水混合后作溶剂,探讨了La(Ⅲ)-XO热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1-(对乙炔基苯基)-1,3-丁二酮(HPB),用元素分析、1HNMR谱及质谱确定了其组成,核磁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HPB以烯醇式存在.以HPB分别与Sm(Ⅲ),Eu(Ⅲ),Tb(Ⅲ)和Dy(Ⅲ)反应,合成了四个新的二元稀土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室温下,在紫外光激发下,Sm(Ⅲ),Eu(Ⅲ),Tb(Ⅲ)和Dy(Ⅲ)的配合物表现出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其中Eu(Ⅲ)配合物的发光强度最大,发射谱线很窄,是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红色高亮发光材料.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陈冬梅  杨一心 《应用化学》2012,29(7):775-779
在甲醇中合成了2-乙酰基苯并咪唑缩牛磺酸Schiff碱型配体及其与Eu(Ⅲ)的配合物。 通过Eu化学和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配体与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Eu(Ⅲ)配合物为Eu2L3(NO3)3(L=C11H12N3O3S)。 配合物荧光发射主要是Eu3+微扰的配体发光,其次为中心Eu3+离子的窄带发射。 当λex=330.0 nm时,配合物发射Eu3+离子的特征窄带荧光;当λex=410.0 nm时,Eu3+发射λem=525.0 nm的荧光。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首次合成了Eu(DMBM)2(2,2′-bipy)NO3(DMBM=二对甲氧基苯甲酰甲烷,2,2′-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热谱、电导率、红外和拉曼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谱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在77K测定了固体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和发光光谱。光谱数据说明配合物含有两种Eu(Ⅲ)格位。配合物中三种配体在Eu(Ⅲ)周围的分布情况略有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晶体场效应。光谱数据表明,配合物中Eu(Ⅲ)格位属于非中心对称的点群C1或C3或C2。  相似文献   

9.
合成具有三脚架形结构的配体L及其Eu(Ⅲ)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差热-热重、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光谱学、电化学方法考查Eu(Ⅲ)配合物与BSA,ct-DNA的键合作用,同时考察Fe~(3+)(Cu~(2+))对Eu(Ⅲ)配合物与BSA作用的影响及该配合物作为杂交探针在DNA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Eu(Ⅲ)配合物与BSA之间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作用位点为1,该配合物对BSA以静态淬灭的形式淬灭其内源荧光。Eu(Ⅲ)配合物有较强的电活性,与ct-DNA之间以较强的插入作用结合。Fe~(3+)(Cu~(2+))均参与Eu(Ⅲ)配合物与BSA之间的结合,且Cu~(2+)起到"离子架桥"作用。Eu(Ⅲ)配合物能够识别发生在电极表面的杂交过程,能够识别互补、非互补,碱基错配系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简化TRPO流程,合成了一种新型反萃剂N,N-二甲-3-氧杂-戊酰胺酸(简称DOGA)。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红外吸收谱(IR)、质谱(MS)技术研究了DOGA与Eu(Ⅲ)、Nd(Ⅲ)、La(Ⅲ)的配位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DOGA与Eu(Ⅲ)、Nd(Ⅲ)能生成分子式为M(DOGA)3的配合物,而只有La(Ⅲ)能生成分子为HM(DOGA)4的配合物,Ln(Ⅲ)的配位数为8,参加配位的都是O原子,对于Eu(Ⅲ)、Nd(Ⅲ)的配合物,第一层配位数是6,配位键长分别为0.240,0.244nm;第二层配位数为2.5,配位键长分别为0.260,0.262nm;对于La(Ⅲ),其中第一层配位数是6,配位键长为0.258nm,第二层配位数为4.4,配位键长为O.28nm。从红外谱和质谱上可以看出,配合物上均没有水参加配位。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曾报导了PVC膜四碘络铋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现又研制了铋(Ⅲ)-溴,铋(Ⅲ)-氯的络阴离子PVC膜选择电极。本文比较了三种铋(Ⅲ)-卤素络阴离子选择电极的主要性能,并对络阴离子电极配位体的选择条件及阳离子的干扰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Cu2+-2,7-TADN-乙二胺配合物的极谱行为。在氢氧化钠、乙二胺(en)和2,7-TADN底液(pH约为12)中,铜(Ⅱ)能产生Cu2+-2,7-TADN-en三元配合物吸附波,其峰电位为-0.86V。铜含量在2.0×10-8-5.0×10-6M范围内,峰高与铜浓度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1.0×10-8M。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Sm-Tb-TTA-邻二氮菲体系的共发光现象并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该体系的最佳形成条件:Tb3+的浓度为1-2×10-5M,pH5.5-7.0.该荧光增强效应可用于测定超痕量的Sm3+,其浓度在1.0×10-9-1.5×10-7M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2.5×10-11M。测定Sm3+的灵敏度比Sm-TTA-邻二氮菲体系提高二个数量级。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中的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CysH为络合吸附剂,对Cu(Ⅱ)、Sn(Ⅳ)进行吸附电位溶出分析,获得了较高的灵敏度。着重研究了该体系的吸附性质、反应机理;进一步分析了几个体系的电位溶出行为,对吸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吸附电位溶出分析的必要条件,拟定了用电位溶出法测定半胱氨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黄素单核苷酸的脉冲极谱行为,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作了定量测定,检出限可达6.8×10-7M,方法简便快速,本文还藉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黄素单核苷酸的电极反应动力学性质,测定了其在汞电极上的反应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16.
阳极溶出催化伏安法测定微量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用阳极溶出催化伏安法测定微量钯的方法,找到了灵敏度较高的富集底液和催化体系,钯在3×1010-1×10-7M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浓度为1.2×10-10M。  相似文献   

17.
Cattrall等[1]曾报导用Allqat 336S的四氯络铁(Ⅲ)酸盐为电活性物质制成铂基PVC膜涂层电极,并用于测定铁矿石中的铁含量[2]。惜所用季铵盐碳链较短,检测下限欠佳。本文报导用长键季铵盐作活性物质,以制备其内导体系为溶液接触型的PVC膜四氯络铁(Ⅲ)阴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阴极溶出催化极谱法测定微量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将溶出伏安法和极谱催化法结合起来,用溶出催化波来测定微量硒;考察了各种试验条件及其它离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对实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用国产883型笔录式极谱仪,配用旋转玻碳电极测定硒,电解富集3-5分钟,可定量测定浓度在4×10-9-1×10-7M 范围内的硒;富集20-30分钟,硒的检出下限为7×10-10M。测定时不必除氧。在测定硒的基础上,用玻碳电极和大汞电极相配合,对硒的溶出催化电极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此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已有人研究过铋(Ⅲ)涂丝电极,该电极在10-4-10-1M铋(Ⅲ)浓度范围有近似线性的响应,斜率为36.5mV/pBi。本文以季铵盐7402-BiCl4-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以苯二甲酸二壬酯为增塑剂,研制成功了铋(Ⅲ)PVC膜电极。  相似文献   

20.
铌的测定已有综述[1-4],迄今铌的测定主要采用光度法.ШΠИГУН等[5]曾报导以铌(Ⅴ)-酸-四苯钾离子缔合物作活性物质的铌电极,线性范围为1.0×10-2-3.2×10-5M.我们研制了基于铌(Ⅴ)-有机酸-季铵盐离子缔合物的铌络阴离子电极,系统地测试了电极的性能并将电极初步用于矿物中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