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 引言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是基于从光源輻射出待測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吸收,由輻射光波減弱的程度,可以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在十九世紀初,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其本身特征光波的現象已由弗兰霍夫发現。当时他观察到在太阳的連续光譜中有一些暗綫(后称为“弗  相似文献   

2.
火焰原子吸收法具有选择性好、测定精度高、应用范围广、快速简单等优点,但灵敏度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低。因此,提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应用某些简单技术、分离富集待测元素、应用增感效应,论述了提高火焰原子吸收灵敏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镉的原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子捕集是一种在火焰中浓缩待测原子的预富集技术,它能提供极高的原子浓度供原子吸收测量,因而显著提高火焰法的灵敏度。原子捕集技术首先由Stephens提出,West等人作了较多工作。本文系统研究了各种条件对镉的捕集和释放的影响;对共存元素的干扰和试样分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最常用的测砷方法是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对砷的检出限只达0.5μg;砷是普通空气一乙炔焰原子吸收法难以测定的元素之一,只能用火焰法检测,且存在着较复杂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钾的不确定度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健 《分析试验室》2008,27(Z1):470-473
对森林土壤进行消解,然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钾含量,从标准溶液,标准曲线,样品称量,定容体积等方面分析误差来源,合成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中钾的标准不确定度,并计算求得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溶剂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微量元素是比较快速、灵敏的好方法。为了在同一溶液中测定12种微量元素,试验考察了以多种单一络合剂或混合络合剂溶剂萃取富集待测元素的效果和有机溶剂直接吸喷雾化,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的条件,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和萃取富集条件,拟足了用混合络合剂溶剂萃取,而后有机相直接吸喷雾化,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Zn、Bi、Cd、Ni、Co、Fe、Tl、Mn、Pb、In、Cu、Cr等12种痕量元素的方法。仪器和试剂使用P-E403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7.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锌合金中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由于铝易形成难离解的氧化物,灵敏度非常低,一般不能使用空气-乙炔火焰法,而是采用能提供较高原子化温度的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法或石墨炉法进行铝的测定.但在操作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时较危险,以及用石墨炉法测含铝大于0.x%的样品时,对试液要进行高倍数的稀释,操作比较费时,文献[3]对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铝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献[4]报道了以含氮化合物作为增敏剂对铝的测定.本文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和CTMAB作增敏剂进行铝的测定研究.可使铝的灵敏度提高5~6倍,检出限为10μg·ml~(-1).实现了空气-乙炔火焰法测定锌合金中铝,结果满意.1 试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PF23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相似文献   

8.
我们试验出火焰发射法测玻璃中氧化钡之后,又发现另一种氧屏蔽空气-乙炔原子吸收法,效果更佳。氧屏蔽空气-乙炔焰作为新的高温火焰出现后,能测一些普通原子吸收法所不能测的元素,试验证明在相同仪器条件下,该火焰中氧化钡灵敏度提高到2.9μg/ml,比普通火焰提高12.6倍。如加大乙炔流量其灵敏度还可以提高。此时氧化钙干扰就相应地大幅减小,(1.5mgCaO/ml液吸光度为0.019)。 (一)仪器及其工作条件: 使用WFX-1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PZ58-1型数子电压表),燃烧器按王升章等资料制造,  相似文献   

9.
光度滴定     
一、方法的基本原理(1)方法的基础光度滴定是以连续测量滴定过程中,待测溶液吸收光量的变化为基础。吸收的光流能量以光密度(D)或透过率(T)表示;而用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光密度与溶液中吸收物质的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方法的使用条件。如果待测溶液对光的吸收,服从Beer定律,则在给定的波长下进行滴定时,吸收组分浓度的变化,就反映出光密度的变化。在D=f(v)上作图(v表已知浓度的滴定剂的体积),即可得出表示滴定过程的两条相交的直线,而以两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法中干扰效应的计算消除方法,提出用多项式作为表达待测元素和干扰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本文旨在研究包括待测元素和干扰元素的两元体系中干扰效应的一些规律性,筛选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数学模型。对某些双组份体系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浓度一致。  相似文献   

11.
杨元  陈远慧 《分析化学》1994,22(2):156-158
本文报道的是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程序升温手段,使待测成份及共存组份以“分子云”形式分别在不同温度阶段蒸发,进行分离及动态分子吸收测量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石墨微粒柱电化学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联用测定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石墨微粒柱电极为工作电极,对溶液中痕量镉进行电化学预富集、溶出,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线测定。极大的提高了测试灵敏度,降低检出限达1—2个数量级,富集倍数可达754倍。并就支持电解质种类和浓度,富集流速、电压,溶出液流速、电压,pH值对测定的影响作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的标准增量法中,在校正曲线的直线范围内,存在下列关系式: y=K(c+x)L=KcL+KLx=a+bx(1)式中:y为吸光度;L为幅射在原子蒸气中通过的路程,在原子化器固定的情况下是一个常数;K在一定条件下是常数;c是被测元素在测定系列的每一份溶液中的浓度,为一常量;x是测定系列溶液中加入被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后所增加的浓度值。  相似文献   

14.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有机物中的金属元素,关键问题是须制备出与试样成份相同的标准液,因为有机物的引入,不仅会导致试液提升量和喷雾状态的改变,而且会使火焰的化学结构变化而直接影响原子化过程。经典的方法是将有机试样进行干式或湿式消化处理,待被测元素转入水溶液后,再作常规测定。此法操作烦琐,且试样易被沾污。有机溶剂原子吸收法可大大简化分析流程,目  相似文献   

15.
缝式原子捕集管的性能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FAAS)简单、快速、干扰少和消耗低,然而测定灵敏度较低。缝式原子捕集管(SATT)是克服这种弱点的途径之一。欲测原子在测量光区中停留时间短,原子密度低是造成常规FAAS灵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SATT中,欲测原子被燃烧气体携带经狭窄的缝口进入管内,由于管体大而使流速下降,从而增加了原子在测量光区中的停留时间,同时,被测原子不是一次性通过,而是在管内经多次折射后从二端管口处排出,这也增加了原子在测量光区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导致测量光区中欲测元素的原子密度和原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用计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的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中的化学干扰效应.建立相应的关系函数,以标准增量法测定,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迭代求解,同时计算出主测素和干扰元素的含量,从而实现了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7.
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痕量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进沛  郭志斌 《分析化学》1992,20(6):741-741
1 引言 原子捕集是在火焰原子吸收测量中浓缩待测原子的一种预富集手段。以往的报道原子捕集管多用石英材料,选用不锈钢材料作捕集管测镉的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使用不锈钢管作捕集管,各种因素对镉捕集与释放的影响,选择了最佳工作条件。捕集3min测镉的特征浓度为1.52×10~(-4)μg/ml/1%,灵敏度比常规法提高了116倍。相对标准偏差为1.5%。而且不锈钢管具有坚固耐用的优点。本法用于工业废水中痕量镉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们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测定Mo-Fe-S原子簇化合物中钼铁元素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但待测液中铁的含量小于20μg/ml时,铁对钼测定所产生的正干扰消除得不理想。并且当钼、铁浓度小于10μg/ml时,测量的准确度较差.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我们研究了石墨管原子吸收法测定低含量钼、铁元素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是被测元素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同时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尤其适于分析成分复杂的土壤样品。经试验,一次称样用酸分解后,将备测液稀释二次,在空气-乙炔火焰中能快速而准确地测定铜、锌、锰、铁、铬、镍、钙、镁等八种元素,如有氧化亚氮气体还可以测定  相似文献   

20.
镉的原子捕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冷石英管作为捕集器应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近年来已有报导,T,S,West等人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原子捕集是一种在火焰中浓缩待测原子的予富集技术,它与化学分离富集技术相比较,避免了化学前处理及操作带来的污染和损失,保留了火焰原子吸收法的优点,并由于捕集提供了极高的原子密度,因而大大地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对甘蓝中的微量镉进行了测定,检出限为0.008μg/ml,变异系数为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