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以取代苯甲醛为原料,经Wittig反应、水解反应和NaBH4还原反应制得5个取代苯乙醇衍生物(4a~4e);以4a~4e和其他芳乙醇(4f~4r)为原料,依次与全乙酰化溴代葡萄糖经Koenigs-Knorr偶联和MeONa/MeOH脱除乙酰保护基,合成了18个取代苯乙醇葡萄糖氧苷类似物(5a~5r,其中5b~5r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5a~5r对缺氧损伤的内皮细胞(EA.hy926)代谢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e, 5g, 5m, 5p, 5q和5r对EA.hy926的保护作用优于红景天苷。  相似文献   

2.
以取代苯甲醛(1a~1s)为原料,通过三条路线[A:1a~1o为起始原料,经硼氢化钠还原和溴代反应制得苄基溴衍生物(3a~3o); 3a~3f与邻苯丁二酰亚胺经Gabriel反应制得N-苯甲基邻苯丁二酰亚胺衍生物(4a~4f); 4a~4f与水合肼反应后与D-吡喃葡萄糖反应合成了N-β-D吡喃葡萄糖苯甲胺类化合物(6a~6f)。 B: 3g~3o与全乙酰化D-吡喃葡萄糖胺反应制得全乙酰化葡萄糖氮苷5g~5o; 5g~5o在MeONa-MeOH中脱除乙酰基合成了6g~6o。 C: 1p~1s与全乙酰化D-吡喃葡萄糖胺反应制得全乙酰化葡萄糖氮苷5p~5s; 5p~5s经MeONa-MeOH脱除乙酰基合成了6p~6s]合成了19个取代苯甲胺N-β-D吡喃葡萄糖氮苷类似物(6a~6s,其中6a, 6b, 6e, 6f, 6j, 6n~6q, 6s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6a~6s对缺氧内皮细胞代谢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6a, 6g, 6h和6l的抗缺氧活性优于红景天苷。  相似文献   

3.
徐昆仑  余兰 《合成化学》2018,26(2):77-82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依次经加成和取代反应制得一系列斑蝥素衍生物(3a~3c);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溴化和甲基化反应制得乙酰天麻素(7); 7与3a~3c经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天麻素衍生物(8a~8c);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天麻素衍生物(1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ESI)表征。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法(MTT法)研究了8a~8c和11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CC772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8a, 8b, 8c和11对肝癌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8a的抑制活性最好,其IC50为55.33 μmol·L-1(HepG2)和42.07 μmol·L-1(SMCC7721)。  相似文献   

4.
以5-取代吲哚为原料,经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制得5-取代吲哚-3-甲醛(2a~2e); 2a~2e在DMF催化下,与盐酸羟胺反应制得5-取代吲哚-3-甲腈(3a~3e); 3a~3e在H2O2和NaOH溶液中水解合成了5-取代吲哚-3-甲酰胺(4a~4e, 4b~4e为新化合物),产率62.0%~75.0%,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酮和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缩合、还原两步反应合成9个查尔醇(4a~4i);以FeCl3为催化剂,室温条件下,在二氯甲烷中实现了1,3-二甲基巴比妥酸与查尔醇4a~4i的烷基化反应,合成了9个巴比妥酸的烷基化衍生物(5a~5i),其中5b~5i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Ru(PPh3)Cl2为催化剂,取代苄醇为原料,在O2氛围中利用分子氧进行选择性氧化,合成了12个芳香醛衍生物(2a~2l),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IR确证。以4-甲氧基苯甲醛(2b)的合成为例,研究了催化剂、反应温度、溶剂和催化剂用量对2产率的影响。〖JP3〗结果表明:在最优反应条件[1 1 mmol, 5 mmol%Ru(PPh3)Cl2, 1,2-二氯乙烷2 mL,于90 ℃反应6 h]下,2a~2l产率75%~97%。  相似文献   

7.
李肖微  穆婉露  陈永  李惠静 《合成化学》2017,25(12):975-979
以三氟甲磺酸铜[Cu(OTf)2]为催化剂,取代邻氨基苯酚(1a~1g)和取代联苯甲酰(2a~2g)为原料,合成了7个苯并恶唑烷衍生物(3a~3g,其中3b~3g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HR-MS(ESI)表征。以3a的合成为例,研究了催化剂、溶剂、催化剂用量、物料比γ[n(1) : n(2)]和反应温度对3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8 mmol%Cu(OTf)2, 1,2-二氯乙烷为溶剂,1a~1g1.5 mmol, γ=3:1,于70 ℃反应10 h]下,3a~3g产率62%~91%。  相似文献   

8.
丁丽萍  祁欣  王南翔  甄文 《合成化学》2017,25(7):566-572
以三聚氯氰为原料合成含醛基的二酚氧基取代中间体(1); 1分别与酚衍生物(2a~2e)经取代反应制得三酚氧基中间体(3a~3e); 3a~3e经缩合、氧化和配位等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含双酚衍生物三枝氟硼二吡咯(BODIPY)荧光染料(4a~4e),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4a~4e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499 nm和508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41~0.55,显示出BODIPY荧光核典型的光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2,3-二氟-5-氯吡啶为原料,依次经取代和还原反应制得2-取代氨基-3-氟吡啶化合物(2a~2g); 2a~2g与正丁基锂及硼酸三异丙酯经有机锂化法制得相应的硼酸化合物(3a~3g); 3a~3g分别与氟化氢钾经取代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的2-取代氨基-3-氟-4-吡啶氟硼酸钾盐,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6-碘喹唑啉-4-酮为原料,经氯代、胺化、Suzuki偶联、Wittig-horner等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的4 取代苯胺喹唑啉衍生物(5a~5g),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5a~5g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皮肤鳞癌细胞(A43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a~5g对肿瘤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5e的抑制活性(IC50=0.13~5.26 μmol·L-1)优于拉帕替尼(IC50=0.21~15.56 μmol·L-1)。  相似文献   

11.
梁国超  周冠  钟一凡  韩晓燕  宋亚丽 《合成化学》2015,23(12):1100-1105
以取代苯硫酚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得2-羧基-硫色满酮衍生物(2a~2d); 2a~2d分别与氨基硫脲反应制得2-(5-氨基-1,3,4-噻二唑-2-基)硫色满-4-酮衍生物(3a~3d); 3a~3d与酰氯经酰化反应合成了14个新型的含1,3,4-噻二唑的硫色满酮衍生物(5a~5n),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ESI-MS表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5a~5n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絮状表皮癣菌和总状毛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氟康唑。  相似文献   

12.
张志佳  黎金海  陈美君  黄雁  赵路宁 《合成化学》2015,23(12):1085-1094
以取代酚或羟基吡啶为原料,在无水碳酸钾存在下,与溴代醇发生威廉姆森醚合反应制得中间体--芳(杂环)氧基醇(2a~2k); 2a~2k分别与藤黄酸通过光延反应合成了藤黄酸衍生物(3a~3k)。以DDC/HOSu为偶联剂,芳酸与3-氨基-1-丙醇经偶联反应制得中间体--芳酰氨基醇(5a~5h); 5a~5h分别与藤黄酸通过光延反应合成了藤黄酸衍生物(6a~6h)。 2, 3, 5和6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ESI-MS和HR-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3和6对肺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和乳腺癌细胞(SK-BR-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藤黄酸。  相似文献   

13.
以4-硝基-2-氨基甲苯为起始原料,经加成、缩合、环化和还原反应制得中间体N-(2-甲基-5-氨基苯基)-4-(3-吡啶基)嘧啶-2-胺(4),再与取代酰氯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伊马替尼衍生物(5a~5g),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 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5对人肝癌细胞(HepG2)、子宫颈癌细胞(Hela)、肺癌细胞(H460)和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5e体外抑制活性最优,其IC50分别为10.90±1.00 μmol·L-1; 8.51±0.90 μmol·L-1; 13.15±1.11 μmol·L-1; 14.75±0.78 μmol·L-1。  相似文献   

14.
李占成  金云舟  高博 《合成化学》2012,20(1):119-122
4-取代苯胺依次与水合氯醛及盐酸羟胺反应制得4-取代异亚硝基乙酰苯胺(2a~2e);2在浓硫酸作用下环合制得5-取代靛红(3a~3e);3通过改进的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合成了重要的药物中间体——5-取代吲哚-2-酮(5a~5e);5a通过硝化制得5-硝基吲哚-2-酮(5f);5f被还原制得5-氨基吲哚-2-酮(5g)。其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5.
王进军  王正有  孙公权  赵岩  姜贵吉 《应用化学》2002,19(12):1174-1177
氮杂吖啶酮;硫杂吖啶酮;杂环化合物;6;7-二氧亚甲基-3-氮杂(硫杂)-1(2H;4H)吖啶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以3-甲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两步反应制得中间体1H-吲唑-7-甲酸甲酯(3); 3分别与三氯氧磷、液溴和碘单质反应制得3的3-位卤代产物(4b~4d); 4d与氟试剂或氰化锌反应制得3-氟(氰基)-3(4a和4e); 4d与苯硼酸或甲基硼酸在四三苯基磷钯催化下反应制得3-甲基(苯基)-3(5a和5b);以氢化钠为碱,3, 4a~4c, 4e, 5分别与4-甲烷磺酰氧基哌啶或3-甲烷磺酰氧基四氢吡咯经缩合反应制得3的2,3-位取代产物(6a~6n); 6a~6n在甲醇中氨解,随后采用氯化氢气体脱去Boc保护基合成了14个新型吲唑类PARP-1抑制剂(7a~7n),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生物活性评价结果显示,有7个目标化合物对PARP-1酶活性抑制IC50低于30 nmol·L-1,其中2-(四氢吡咯-4-基)-2H-吲唑-7-甲酰胺(7e)和3-氟-2-(四氢吡咯-4-基)-2H-吲唑-7-甲酰胺(7f)的IC50分别为4.2 nmol·L-1和4.6 nmol·L-1。  相似文献   

17.
烷基二醇与三丁基锡碘甲烷反应得三丁基锡甲氧基烷基醇(2a~2 e);2(或其衍生物)与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了N-[ω-(三丁基锡甲氧基)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5a~5 e),其结构经NMR和MS表征。5在光诱导下,由单电子转移引发,经分子内自由基偶合,高产率(85%~99%)地获得可控制反应位置的大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以3-取代氧化吲哚与丙烯酸酯为原料,经Michael加成反应制得中间体--3-丙酸酯取代氧化吲哚(3a~3d); 3a~3d与甲胺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得3 丙酰胺取代氧化吲哚(4a~4d); 4a~4d用氢化铝锂还原-环化,合成了4个六氢吡啶-2,3-并吲哚化合物(5a~5d); 5a和5b用氢化铝锂还原合成了2个六氢吡啶-2,3-并吲哚化合物(6a和6b), 5a~5d, 6a和6b均为新化合物,总产率42%~6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ESI-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5a~5d, 6a和6b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前列腺(PC-3)和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5b对A549, PC 3和K562的抑制活性均较好,其IC50分别为27.2μmol·L-1, 37.5 μmol·L-1和21.7 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