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弧度制”是高一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难点 ,长期令我们的教师感到困惑 .笔者应用现代教学理论 ,经过探索 ,对这一难点的突破有一种新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1 难点成因高一数学教材在介绍“弧度制”这一知识时 ,直接地给出了“1弧度的角”的定义 :“我们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弧度的角 .”然而学生难以接受 ,常常不解地问 :“怎么想到要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弧度的角 ?”如果老师照本宣科 ,学生便更加感到泛味 :“弧度 ,弧度 ,越学越糊涂”.从而使得“弧度制”成为教材中的一个难点 .由于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2.
角度制 (又名 6 0分制 )在实际应用时比较方便 ,但在理论研究方面有诸多不便 (如不便于形数结合、不便于化简公式、不便于曲线极坐标方程的建立等 ) ,因此在研究函数的基础科学理论中常采用弧度制 (又名弪制 ) .在弧度制下 ,用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来度量角的大小 ,即 |α|=lr .显然比值 lr 与所取的圆的半径大小无关 ,而仅与角的大小有关 ,弧度制理论的建立就是以这个事实为基础的 .角度制与弧度制这两种不同的量角制是同等重要的 ,只是应用的场合不同罢了 .这两种量角制的区别是显然的 ,内在联系是当然的 ,互化是必然的 .熟练掌握这两种量角制…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1弧度角的定义,能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  相似文献   

4.
盛徽 《数学通讯》2023,(2):25-28
问题和问题解决是教学设计的的逻辑起点,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是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最佳途径与方式,是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措施.本文以“弧度制”为例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基于课标对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第一册“弧度制”一节进行分析,针对教材中的不足:缺乏数学史相关的内容和没有体现弧度制引入的必要性,根据江苏省2019年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弧度制”教学设计中相对应的处理,对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备课是教师施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除了根据学生实际考虑教法外,重要的任务就是钻研教材.通过钻研教材,教师要理解编者意图,领悟教材实质,全面地把握知识体系和要点,并对课本知识进行思维制作.下面我以“弧度制”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钻研教材的体会.1 关于弧度制的引入不少参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的数学课中,我们用"度"数来表示两条直线之间夹角的大小,比如,360度表示圆周角,180度表示平角,90度表示直角,诸如此类.后来到了高中时,我们把角的单位,由"度"换成了"弧度".  相似文献   

8.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和载体很多,本文以“弧度制”为例,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和有效的问题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给出案例反思.  相似文献   

9.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使数学概念教学真正体现上述功能,有必要对概念课的教学原则及实施方法作一深入研究,本文以《弧度制》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对比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三角函数是一种特殊而常用的函数.三角函数以弧度制表示的角的大小为自变量,函数名是对应法则,函数名有正弦、余弦,正切等,但通常角有范围限制,所以如何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恰当的函数名,防止出现增根,成为解决“求角的大小”问题的第一步.而对角的取值范围进一步缩小,舍去增根是其另一个关键步骤.下面略举几例,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107弧度制     
按数学史表明,“同样解决一个问题,同样建立一个体系,方法上有难易的区别.”这区别有时可以是很大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好地掌握应具备的数学知识,“能不能把数学变得更容易学一点?”——这是张景中院士多年前在他的“教育数学”的总设想中提出来的问题(参见《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1994苏教).  相似文献   

12.
4三角函数     
晨辉 《中学数学》2004,(11):21-26
4.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内容概述 1.角的概念的推广,角的大小的表示法(角度制和弧度制),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线,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2α+cos2α=1, (sinα)/(cosα)=tanα, tanαcotα=1.  相似文献   

13.
丁祥 《中学数学》2016,(5):49-51
一、界定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率先提出了"小先生制".顾名思义,小先生制的意思是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将教学内容通过教学群体中的出类拔萃者来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依赖这些小先生去自我判断、调整、实施,教师的职责继续将在课堂中给予小先生教学进行修正.在陶行知先生所处教学年代里,小先生制一直占据教学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制度.笔者认为,小先生制与新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张忠旺首席教师工作室成员邵红能老师开设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弧度制”,本节课教学设计完整,教学环节规范,实现了教学目标.在例题设计中,问题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特别是思考题,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转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后作业量布置合理,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如图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这是一道在网上传播的数学问题,标明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可以解答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探究,如果不查表,只是推理计算,需要用到高中的数学知识,包括:弧度制、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用弧长表示扇形和弓形的面积公式.并非小学生可解,也许以讹传讹了吧.  相似文献   

16.
陶家友 《中学数学》2012,(12):73-74
一、背景描述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是《图形的全等》,第三节第一课时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探索“两边与夹角(边角边)”再探索“两边与对角(边边角)”,探索的方法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边角边”时非常顺利,完全按照我的课前预设,但是在探索“边边角”时,却出现了意外,课堂变得“面目全非”…… 二、教学片断 此前,我们已经共同探索了“边角边”的条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用“边角边”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但是当这时相等的角不是两边的夹角,而是其中一边的对角时,两个三角形还是全等的吗?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图来验证,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三角函数     
4.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内容概述1.角的概念的推广 ,角的大小的表示法 (角度制和弧度制 ) ,弧长公式 ,扇形面积公式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 ,三角函数线 ,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 .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2 α cos2 α =1,  sinαcosα=tanα,  tanαcotα =1.4 .诱导公式 :α 2 kπ(k∈ Z) ,-α,π±α,2π -α的三角函数值 ,等于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 ,再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5 .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证明过程中 ,应该注意特殊数“1”的应用 .问题选编1.(2 0 0 4年辽宁省高考题改编 )若 …  相似文献   

18.
我讀了北师大編写的“中学四年一貫制数学教学大綱(初稿)”代数部分,經过一番鉆研,首先使我感觉到这一份代数大綱,具有两个主要优点:1.通过大綱內容的教学,为学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提供了必要的代数知識条件,这不但体現了觉中央所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与劳动生产結合”的方針,而且为学习其他各門科学与劳动技术打好基础。2.整个大綱精神,貫彻了理論与实际联系的原則,因而在大綱內增添了近似計算、对数計算尺的学习,这些教学內容的实用价值都很大,另外突出地介紹了在生产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的运筹学初步这一近代数学知識,并安排了实  相似文献   

19.
全国高考卷中的一类“比大小”高考题能体现出众多教学价值:题目的基础性、综合性、抽象性有利于夯实学生“双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造性思维,而挖掘题目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思想与本质,并将解题教学提升到数学文化,继而到学科育人.通过研究这些试题,可以让一线教师深刻领悟命题目的,切身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感受高考试题的评价功能与导向,增强“以考促教”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20.
笔者多年在武汉六中这所百年名校任教初三数学,该校的学生大多为资优生,他们对能解答出中考压轴题的要求都非常高,在多年的师生交流、互相学习中对中考压轴题的命制也慢慢积累了一些体会.笔者所教的学生每年中考高分人数很多,常常是全班过半数学生可达110分以上,今年还有一名叫宋子寅的学生数学中考获得满分120分的耀眼成绩,也因此产生了想写写对中考压轴题命制和教学的念头.压轴题是试卷命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