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光的一般问题: 对发光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的研究 A D 778 413 某些n一VI族化合物的禁带宽度与温度的关系同前1974,(12)53含氧化锌发光材料的直流场致发光板日本特许74 011796高分辨率场致发光X射线象转换器日本特许74 01179734(12)Phys.Chem.Solids.,1973, 2167了 489二、场致发光:ZnS。.。S。。.‘晶体中的绿色场致发光Appl.Phys。Lett.,1974 25(9) 参加场致发光过程的陷阱光谱 J .Lumineseenee,19749(2)156 晶体光致发光和场致发光磷光体 PWN,1974,164 5.(波) 稀土场致发光溶液 美国专利3835345 介质与场致发光亮度/温度…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电化学学会1975年10月5—9日的会议上,德克萨斯州一大学(SouthernMethodist Univ.)报告了试制磷化硼(BP)场致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他们通过坩埚  相似文献   

3.
据Elcctronics,1972,45(18)报导,日本宋宜公司的中心实验室采用GaP多晶材料做成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效果良好。比用单晶便宜得多。此外,他们还用多晶材料做成一单片数字显示器,不用连线,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4.
显示动态     
(1).美国陆军试验用发光二极管的雷达显示器 据美电子新闻(Electronics News. OcT. 27. 1969,P.32)报导,美帝陆军在69年10月底对一个固体雷达显示器进行了现场试验,这种显示器使用发光二极管阵列代替通常的阴极射线管,准备用在直升飞机上。  相似文献   

5.
据Electronics 46(3),1973报导,美国RCA公司制出蓝色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这种蓝色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金属—绝缘体n型(MIN)”器件,在室温下工作。它由宽禁带材料氨化镓(3.5伏)做成。这种材料透明于可见光。这种透明性意味着,通过控制杂质可产生各种颜色,包括其它Ⅲ—Ⅴ族化合物如磷砷化镓和磷化镓等所能得到的红色、黄色和绿色。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高显色指数和流明效率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在(0001)蓝宝石衬底上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生长了双波长发射的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二极管结构.通过对不同In组分含量的双波长发射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n组分含量对双波长发射发光二极管的光致发光谱的稳定性及发光效率有重...  相似文献   

7.
熊传兵  江风益  王立  方文卿  莫春兰 《物理学报》2008,57(12):7860-7864
测试了硅衬底垂直结构芯片在不同空间角度上的电致发光(EL)谱.指出硅衬底垂直结构InGaAlN多量子阱发光二极管的EL谱中多个峰型来源于干涉现象,而不是来自于多个阱层的发光.干涉峰的疏密反映p型层厚度的一致性,干涉现象的强弱反映p型欧姆接触层反光能力的强弱.芯片法线方向附近发光最强干涉现象最明显,芯片侧边的发光几乎没有干涉现象且发光强度最弱. 关键词: InGaAlN 发光二极管 垂直结构 电致发光  相似文献   

8.
在有机及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 ,三重态发光 (磷光 )可以获得较高的量子效率 ,已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能量传输的角度分析了提高磷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器件发光效率的主要方法 ,综述了高效磷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实现途径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用在含有2%铝的锌中降阻的ZnS晶体制成发光二极管,在反向偏压下可以得到较亮的蓝色电致发光.比较两类二极管(E和C)的电致发光和阴极射线发光光谱.并且连同电子探针的分析,电致发光的电流-电压特性、亮度-电流特性测量,解释了蓝色电致发光的产生;它与富铝区有关,富铝区提供了Vzn-Al复合体形成蓝色发光中心并且提供了施主,降低了电阻.  相似文献   

10.
李东梅  王观勇  张巧明  游胤涛  熊祖洪 《物理学报》2013,62(6):67801-067801
在常规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发光层tri-(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 (III) (Alq3)厚度, 研究了激子复合区厚度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磁效应的影响.测量了器件在不同温度及偏压下电致发光及注入电流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变化, 着重研究了低温下的有机磁电导效应和有机磁电致发光效应.实验发现, 低温(50 K)高磁场 (500 mT)下, 器件表现出随Alq3厚度的减薄, 磁电导值由正到负再到正的非单调变化.利用磁场调控的超精细相互作用、 磁场抑制的三重态激子-电荷反应以及激子在界面的淬灭效应, 对有机磁电导在低温下表现出的现象进行了定性的解释.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激子复合区的厚度, 可以实现对激子浓度的有效调节, 进而实现对有机磁电导和磁电致发光效应的调节. 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有机磁效应的实验现象, 同时提供了一种调控有机磁效应的手段. 关键词: 激子复合区 激子浓度 有机磁电导 有机磁电致发光  相似文献   

11.
任兴  于宏宇  张勇 《物理学报》2024,(4):269-277
近十年来,制备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成为有机电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当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延伸到400 nm以下后,对器件中各功能层的材料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实验中,以宽带隙小分子材料BCPO(bis-4-(N-carbazolyl)phenyl)phenylphosphine oxide)为发光层,基于BCPO的发射光谱确定了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电致发光峰位波长在384 nm附近的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最佳的器件结构下,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2.98%,最大辐射功率达到38.2 mW/cm2.电致发光谱中波长在400 nm以下的近紫外光占比为57%.结果表明器件在恒压模式下展示了良好的稳定性,此外,对影响器件稳定性的多个关键因素给予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无源矩阵显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 7年美国Kodak公司Tang[1 ] 发表了以薄膜技术及低功函数金属电极为特征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OLED)以来 ,因其发光亮度高、色彩丰富、低压直流驱动、制备工艺简单等在平板显示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从而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 ,OLED已经由研究进入产业化阶段。日本Pioneer[2 ] 、日本Sanyo和美国Kodak[3] 、英国CDT和日本Seiko Epson[4] 等都已分别联合推出了OLED矩阵显示器样机 ,而且宣称产业化[3] 。OLED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 ,其显示质量可与薄膜晶体管有…  相似文献   

13.
早已为人们熟知的ZnS:Cu一类粉末层交流电致发光(“EL”)用于信息显示,虽其成本较低,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得到成功。 通过现行一些方法的新的组合,我们已经消除了它的一些障碍,使EL变成可与发光二极管相匹敌,特别是在多象元、大面积显示或者是需要兰色、绿色、白色或带颜色的那些场合。 以前的电致发光层主要缺点是迅速老化,这一点已经由Lehmann的“超长寿”处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激发荧光色彩转换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采用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主体掺杂高效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tyryl)naphthalen-2-yl)vinyl)phenyl)-N-phenylbenzenamine (N-BDAVBi)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色彩转换膜是将有机荧光颜料VQ-D25和无机荧光粉掺铈钇铝石榴石(YAG∶Ce3+)按一定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到-[CH3CH2COOCH3]n-(PMMA)中来制备。获得了色稳定性较高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驱动电压由6升至14 V时,器件光谱非常稳定且CIE色坐标仅从(0.354,0.304)变化到(0.357,0.312),其最高电流效率约为5.8 cd·A-1(4.35 mA·cm-2),最高亮度为16 800 cd·m-2(14 V)。  相似文献   

15.
日本日立公司中心实验室研制了一种倒装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由p—n结发出的光从衬底那面透射出来。 据称这种磷化镓发光二极管有一些优越性。磷化镓的折射率较大,为3.37。这就是说,光线射到一个表面上,和表面所成的角度大于17°部分产生全内反射。这样就使从“段”发出的光不会加宽、扩展。同时在极宽的  相似文献   

16.
苯乙烯和喹啉是有机荧光材料的常用官能基团,已经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得到了应用.本文用一种苯乙烯基喹啉衍生物2,2’-(2,5-二甲氧基-1,4-苯二乙烯基)双-8-乙酰氧基喹啉(MPV-AQ)同时作为发光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研究了它在OLED器件中的稳态和瞬态光电性质.研究发现,在基于N,N’-二(萘-1-基)-N,N’-二苯基-联苯胺(NPB)/MPV-AQ的双层OLED中,电子以Fowler-Nordheim(FN)隧穿的方式从阴极注入到MPV-AQ层,这与MPV-AQ单电子器件中电子以Richardson-Schottky(RS)热电子发射的注入方式完全不同.这种电子注入方式的差别,主要是由于MPV-AQ的电子迁移率较低,大量空穴在NPB/MPV-AQ界面处形成电荷积累,使得MPV-AQ层的能带发生了弯曲,造成阴极一侧的电子隧穿距离减小,从而导致了FN隧穿的发生.通过拟合稳态电流-电压特性得到了电子注入势垒为0.23 e V,通过瞬态电致发光的延迟时间计算得到MPV-AQ的电子迁移率在10-6 cm~2/(V·s)数量级,通过瞬态电致发光的衰减获得...  相似文献   

17.
一种聚噻吩(Pt)衍生物在液氮条件下的电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地试制了用一种聚噻吩(Pt)衍生物作发光活性物质的发光二极管,报导了该元件在液氮(-200℃)中的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稀土铽的有机配合物(Tb(acac)2(AA)phen的光致发光特性,用Tb(acac)2(AA)phen做发光层,分别用N,N’-双(3-甲苯)-N,N’-二苯联苯胺(TPD)和聚乙烯基咔唑(PVK)做空穴传输层研制了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制备ZnS发光二极管,当激发参数改变时,电致发光给出不同的发射颜色。一种类型ZnS发光二极管是将Nd离子注入到ZnS的一个表面,而Er离子注入到另一个表面,两而的电极做成条状并彼此交错,仪当反向偏压时才给出电致发光,因而外加电压改变极性时,二极管将是绿色(Er3+)或橙色(Nd3+)发光。第二种类型ZnS发光二极管是将Er和Nd离子注入到ZnS的同一表面,但是不同的深度,当外加电压的大小改变时,二极管发光颜色可以从绿色到橙色或者从橙色到绿色。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发光二极管国际讨论会(IEEE举办)于1976年9月8日、9日在日本三重县召开,与会国家有美国,西德、苏联、英国,法国等。 会上发表的有关LED的学术报告有30篇。内容有“制备优质晶体的方法”,“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