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性磷萃取剂在皂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与萃合物的组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酸性磷酸酯(D2EHPA等)皂化过程和萃取前后有机相结构的变化,证实了酸性磷酸酯萃取剂在皂化过程中生成微乳状液,进一步阐明萃取稀土离子时,在微乳状液的油水界面上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生成具有螫合型结构的萃合物,同时伴随着有机相中微乳状液的破乳过程。在用完全皂化的D2EHPA-仲辛醇-煤油溶液萃取二价离子时,得到萃取有机相中苹合物的组成为MA2,而不是通常认为的MA2·2HA,从而可以提高萃取容量。  相似文献   

2.
稀土与酸性萃取剂形成的溶液聚集态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光子相关光谱(PCS)研究了皂化的有机磷酸酯类萃取剂和环烷酸萃取剂在正庚烷或正庚烷与2-辛醇的混合溶剂中所形成的聚集物,以及萃取稀土元素后有机相聚集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磷酸酯在正庚烷中皂化后形成反向胶团((?)_h<5.0nm),其平均流体力学半径与萃取剂分子的长度相当;2-辛醇的加入可增大反向胶团的粒径.环烷酸皂化后能在混合溶剂中形成W/O型微乳状液(5.0 nm<(?)_h<100 nm).皂化萃取剂萃取稀土元素后,有机相中形成不稳定的聚集物,继而产生聚凝.讨论了聚凝过程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萃取Au(CN)2-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萃取平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分峰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DM-BAC)-磷酸三丁酯(TBP)-正庚烷体系萃取Au(CN)2-的机理及过程.提出了萃合物的结构模型是基于氢键的超分子体系,组成为[R4N+]·[Au(CN)2-]·4H2O·4TBP.当有机相金浓度大于3g·L-1时,有机相中存在聚集现象.通过激光光散射技术测定了有机相中反向胶团的大小,表明萃取过程是分散在水相中的胶团在协萃剂(或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溶入有机相,转型为反向胶团或微乳液(W/O型)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4.
许多萃取剂也是表面活性剂 ,在萃取过程中 ,涉及到反向胶团和微乳状液的形成、变和破坏等现象.研究含稀土反胶团和微乳状液中稀土离子的存在状态 ,了解稀土对微乳状液结构的影响 ,对了解稀土萃取过程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们曾应用多种手段 ,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小角X 射线衍射、激光光散射、透射电镜等 ,对皂化环烷酸/水/仲辛醇/正庚烷微乳体系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2 -7].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皂化环烷酸体系形成的微乳状液结构呈球形 ,萃取稀土离子后 ,有机相中形成的聚集体颗粒在电镜下观察 ,离子的平均直径介于…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无水皂化萃取剂加水生成微乳状液研究离子水化的新方法,研究了酸性膦酸酯D2EHPA(碱金属盐)-ROH-煤油-水体系中,通过对水质子化学位移变化的规律来研究碱金属的水合作用,所得结果与环烷酸体系相似。当[M+]/[H2O]从100/1向1/100变化时,可以看到配位水的化学位移比缔合水(即正常液体水)向低场移动近2ppm,这比通常在浓盐水溶液中观察到的差值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当[M+]/[H2O]大于100/1时,配位水的化学位移随阳离子不同而趋于不同的极限值,其顺序为NH4+(6.76)>Li+(6.60)>Na+(5.96)>K+(5.40)。 从不同体系NMR图峰形和半高宽度Δv1/2的变化,可以观察到阴离子的结构和组成对离子的水化作用有较大的影响。有关阴离子水合情况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6.
萃取有机相的微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FTIR, 荧光, ICP/AES等方法研究了含稀土的HDEHP[二(2-乙基己基)磷酸, HA]-正庚烷的萃取有机相的结构和聚集态。结果表明: (1)不同稀土离子与萃取剂的配位能力不一样, La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PMBP-CHCl2与Ln(NO3)3-H2O(Ln=La、Ce、Eu、Yb和Lu)的作用。发现,当PMBP浓度≥0.2M时,分配比与氢离子浓度的三次方成反比,与PMBP浓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全部稀土离子以LnA3·HA;形式被萃入有机相,其萃取平衡常数(lgK)分别为La(-6.20)、Ce(-4.30)Eu(-3.62)、Yb(-2.90)及Lu(-3.20)。在萃取条件下,除Pm未经研究外,其余三价稀土元素经萃取后,从有机相都获得了与PMBP形成的固态络合物,其组成除Lu外均为LnA3·HA,并对它们的晶形、红外光谱和热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HA( 2-乙基己基膦酸 2-乙基己基酯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萃取剂,经皂化形成微乳液后,能大大提高萃取率 .许多学者对含有中长链醇等助表面活性剂的 HA碱皂微乳液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4].  本文报导了用 NaOH皂化不含任何助表面活性剂的 HA煤油溶液,当体系中的 NaOH与 HA数量比达到一定值时,会形成稳定的 W/O型微乳液 .不同的 nNaOH:nHA形成的微乳液的状态可能有所不同 .对这种不含助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的相行为、电导、溶水量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1实验部分 ( 1) 仪器和试剂 DDS-11A型电导率仪,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量热滴定法研究皂化P507萃取有机相中反向胶束的形成和滴水过程中微乳状液的形成.求得临界胶束浓度、胶束形成常数K、聚集数n以及热力学函数,并用激光动态光散射仪测定胶团和微乳颗粒的流体力学半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4-甲基苯并-15-冠-5三氯甲烷溶液从苦味酸水溶液中对某些镧系放射性核素(144Ce、147Nd、152+154Eu、170Tm和169Yb)的萃取。从斜率分析得出,被萃取状态为1:2:3(金属离子/冠醚/苦味酸根)络合物。在25℃,测定了三价镧系元素的苹取常数(Kex),得到下列次序:Nd3+>Eu3+>Ce3+>Tm3+>Yb3+。结果表明,Nd3+的离子大小(r=0.995)比其它镧系元素可能更接近4-甲基苯并-15-冠-5环孔的大小。 为了将镧系元素与锕系元素作比较,还测定了4-甲基苯并-15-冠-5对Th4+、UO22+和Am3+的萃取率,所得到的萃取率次序为Th4+>Am3+UO22+。实验证明,4-甲基苯并-15-冠-5将可能是溶剂萃取法分离铀和钍的有用试剂。 溶剂和添加剂影响萃取实验表明,在有机相添加正丁醇或异戊醇,或者以高极性的溶剂(例如,硝基苯)替代三氯甲烷,都能显著地增加对镧系元素的萃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