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洲  汪克林  张鉴祖 《物理学报》1985,34(11):1488-1493
在自发破缺的具有Higgs三重态的SU(2)规范理论中,讨论了同位旋1/2的费密子的质量对费密子-磁单极束缚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费密子与Higgs场之间的直接耦合趋于零,但狄拉克质量保持固定时,费密子-磁单极束缚态的必要条件必不被满足。这个结果意味着对于SU(2)模型由于狄拉克质量效应,Rubakov效应不存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狄拉克(P.Dirac,1902-1984)是世界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他的研究工作主要在量子力学的数学和理论两个方面,他最重要的科学贡献是于1928年建立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狄拉克方程,从而获得了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实,狄拉克巨大的科学贡献深受他的美学思想的影响,让我们在此一睹狄拉克科学贡献中的数学美和对称美.一、狄拉克方程──数学美20世纪20年代末,量子力学已经建立,用它来研究和处理微观粒子的低速运动问题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时,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虽然能够讨论粒子的高速运动,但在处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上却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学中,提出新的理论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被公认,同时,科学理论对科学实验又有能动的指导作用。实验和理论研究的这种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在约瑟夫森效应的予言和实验证实中表现得极为鲜明。下面简略介绍约瑟夫森效应发现的历史情况。一、约瑟夫森和他予言的效应约瑟夫森效应是在两块超导体之间存在弱耦合时发生超导电流的现象,又称作超导隧道效应。这个效应是1962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生B.D.Josephson(约瑟夫森)所予言,并在以后几年里,由实验证实了这种效应。因此,约瑟夫森与贾埃弗(I.Giaever)、江琦  相似文献   

4.
Л.Д.朗道和他的科学贡献(Ⅰ)王庆国(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石家庄050003)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1668)是原苏联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由于对凝聚态物理学的贡献,荣获1962年诺贝尔奖.荷兰物理学家卡西密尔曾说过[1],在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R.恩斯特博士1993年生于瑞士.1969年曾获卢锡卡奖;1983年获国际磁共振医学学会金奖;1986年获马歇尔·宾内依斯特奖;199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功之道在于他把脉冲技术、傅里叶变换和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技术,挖掘旧理论和技术的活力推陈出新同时创造了多维谱技术,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他坚持理论、实践与应用三结合的原则,使核磁共振技术超出物理学的范畴而推广致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成为测定物质结构的“指纹”及大分子溶液构象的唯一方法.对化学、生命科学、生物化学和药物学等学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和艺术     
许槑 《物理通报》2006,(10):56-58
科学与完美是不是一致的?科学家们是否有权使用完美这个词?至少,对于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是”.2002年,温伯格(Steven Weinberg)写道:“近代物理学的一些重要方程式是科学知识的永久部分,甚至比它们较早出现的美丽大教堂还要经久不衰.”1960年代,狄拉克(Paul A.M.Dirac)有句名言:“完整的方程式之完美较之它们适合实验结果更为重要.”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因曼(Richard P.Feynman)也坚信他提出的一项理论,即使该理论显得与实验数据有矛盾.1957年,他写道:“理论是优雅和完美的,重大事件是短暂的闪光.”  相似文献   

7.
这里回顾一位在理论和实验上均有卓越贡献的近代物理学家──F·布洛赫的一生.他发展了固体的电子论和铁磁理论,测定了中子磁矩并发现了核感应,他的名字跟物理学的众多领域紧密相连.另外,他还长期从事基础物理教学,他认为“教大学生是令人高兴的……”  相似文献   

8.
量子理论的巨匠——狄拉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罗·狄拉克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他的一生主要致力于量子理论的数学及理论两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为量子理论的深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沿狄拉克科学思想的轨迹一睹他对量子理论发展的功绩。  相似文献   

9.
美国物理学家杰罗姆·弗里特曼(Jerome Friedman)、亨利·肯德尔(Henry Kendall)和加拿大物理学家里查德·泰勒以他们在电子-核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荣获1990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他们这项获奖的工作是在60年代后期到7Q年代初之间完成的.通过研究首次证实了质子和中子中夸克的存在.在粒子物理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杨庆余 《大学物理》2002,21(8):12-17,21
着重介绍了狄拉克在量子力学,相对论波动力学,量子场论、宇宙学等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以此纪念这位20世纪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回顾狄拉克的科学研究历程,他对美与真统一的不懈追求,他的科学审美的价值取向,他那睿智超群的见解,别具一格的个性,将给年青一代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2'-脱氧鸟苷在水溶液中形成的一水和二水复合物在基态和激发态的氢键性质.计算了两种复合物的稳定构型、红外光谱、前沿分子轨道以及密里根电荷等光物理参数.结果表明,两种水合物的分子内氢键在光激发下变化不一致,分子间氢键变化相似.一水复合物的分子内氢键N3···H4-O2 在激发态是加强的,二水复合物的是减弱的.两种水合物的分子间氢键N2-H2···O3和O3-H5···O2及O3···H7-O4和H5···O1-C1在激发态全是减弱的.两种复合物红外光谱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二水复合物中分子间氢键O4···H1-N1在激发态断裂,形成了新的分子间氢键O4···H3-N2,这种变化可能与鸟嘌呤部分的结构弯曲有关.最后分析了一水和二水复合物分子的分子内电子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一) 路易士·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蒂厄浦.在他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由他二哥莫里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担负起对他的抚养和教育责任.德布罗意小时候的兴趣集中在历史学和法律方面,后来在他二哥的影响和帮助下,渐渐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1909年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学习,1910年获得了历史学硕士学位,1913年又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 德布罗意兴趣的转移,主要是受他二哥(莫里斯)和彭加勒《科学和假设》和《科学的价值》等著作的影响,以及他了解到1911年第一届索尔…  相似文献   

13.
1引言爱因斯坦在1952年5月7日给M·索洛文的信中,就思维与直觉经验(感觉)的联系描绘了一个十分生动、形象的科学思维模式[1],如图1所示。直接经验(感觉)的各种体现图1图中ε(直接经验)是已知的;A是假设或公理;S是由A通过逻辑推理导出的各个个别...  相似文献   

14.
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是位自学成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766年9月6日生于英国坎布兰州的鹰田村,1844年7月27日卒于曼彻斯特。他建立的原子论是所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尤其对化学,原子论的诞生标志着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道尔顿出身贫寒,少时务农,并与其兄在肯塔尔办过学校。他学过牛顿的著作,对尔后他自己的思想发展有所启迪,在深入研究气体的物理性质之后,他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理论。尽管他坚持原子不可分的观点,但他的原子论依然是化学理论的基础和无往不利的指南。 下面介绍他的两段经历。 从肯塔尔到曼彻斯特 1781年,15岁的约翰·道尔顿被肯塔尔镇的一所寄宿学校聘为助教。这所由教友会创建和资助的学校,离他的家乡鹰田村大约40莱里。在肯塔尔学校,他结识了一位名叫约翰·顾夫的盲人学者,从而对数学和气象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785年,他开始担任这个教  相似文献   

15.
用二阶微扰理论结合6-311+G**、6-311++G**和6-311++G(2d,2p)基组对氢键相互作用二聚体HNO···HArF进行研究.在MP2/6-311+G**、MP2/6-311++G**和MP2/6-311++G(2d,2p)水平上,利用标准方法和均衡校正方法对二聚体进行了几何优化、振动频率和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对于相互作用能采用G2MP2方法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存在两种稳定的二聚体HNO···HArF结构,在这两种结构中,Dimer I(H···F)比Dimer II(H···O)更加稳定.通过振动频率的计算表明,在Dimer I(H···F)中存在N-H···F蓝移氢键,在DimerII(H···O)中存在Ar-H···O红移氢键,并对蓝移氢键加以确认.利用电子密度拓扑学分析和自然键轨道分析对于氢键红移和蓝移进行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是苏联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16年10月4日他出生于莫斯科.1938年他于莫斯科大学毕业以后当了兰茨贝格()的研究生,从事实验光学研究,同时从事理论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从1940年起他调往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论室,师从著名苏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塔姆() 1942年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他于1953年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71年塔姆逝世后,金兹堡担任该研究所理论室主任,同时负责由他创建的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研究室.他从1945年起任高尔基大学教授.他是…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亨利(1797-1878)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和卓越的科学领导人.终生献身于科学事业,历时半个多世纪.亨利最早发现了电流的自感现象,和法拉第差不多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电感的国际单位就是用他的姓氏命名的.亨利曾担任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作为美国第一代科学领导人,他的科学组织工作为美国科学事业在20世纪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亨利在科学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和他独特的科学思想与进步的科学观不无关系.通过对亨利的科学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美国科学在20世纪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勤奋的一…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学领域内,从事科学教育活动已将有半个世纪的谢尔格依·阿历山大罗维奇·阿尔柴贝谢夫教授在1957年8月22日逝世了。谢·阿·阿尔柴贝谢夫在1887年生于嘉桑。1911年,他毕业于嘉桑大学物理数学系,获得了最优生甲等的毕业证书,并被留下担任该大学物理教研室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在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和吐温80混合表面活性剂中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铜和铝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磷酸介质中,pH=6.8-7.4范围内,苯基荧光酮与铜、铝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铜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00nm,εCu600=6.63×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5μg/25mL;铝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4nm,εAl564=1.01×105L·mol-1·cm-1,线性范围0—6μg/25mL。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水及健康人体冻干血浆中铜、铝回收率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1引言在过冷态超流氦(HellP)被成功地获得并应用在超导磁体冷却后,超流氦的工程应用引起了低温工程和低温物理研究者的重视,各种各样的HellP制冷机(恒温器)相继出现。同时出现了很多有关Hell浴中传热的论文山;然而从未有过有关压力对传热影响的系统研究。本文以Hell传热的基本规律及Hell的相图为基础,结合传热实验结果系统地研究了压力对Hell传热的影响。2P<PA时Hell中的最大临界热负荷软2·1饱和态起流氧2·1·1无噪声沸腾Hell传热中试样达到其最大临界热负荷伽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克服一过冷度凸Tin。x。如图1氦的相图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