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物理学   3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首次报道了τ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以藩 《物理》2001,30(6):383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于 2 0 0 0年 7月 2 1日正式宣布 :τ中微子的第一个直接证据已在该实验室和加速器实验中观察到了 .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本粒子周期表”(见表 1)中 ,物质粒子一共有 12个成员 ,包括 6个夸克(d ,u ,s ,c ,b ,t)和 6个轻子 (e ,νe,μ ,νμ,τ ,ντ) .这些构成物质基本单元的粒子都是费米子 ,它们分成三代 ,一一对应 .其中全部 6个夸克和 5个轻子均已发现 ,唯独τ中微子迟迟没有露面 .虽然早在 2 5年前τ轻子发现之际 ,人们就确信应当存在着与之相应的τ中微子 ,如同电子有相应的电子中微子、μ子有相应的 …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6×6锗酸铋晶体阵列式探测器,作为高分辨全吸收电磁量能器模型.晶体阵列由36块截面为20mm×20mm、长度为200mm的国产锗酸铋晶体组成,采用光电倍增管读出,从阳极及一个打拿极同时输出讯号,以满足大动态范围线性要求.在静电加速器上应用若干(p,γ)反应产生的单能光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所测21MeV以下范围内,能量响应线性;能量分辨率表现为子期的E~(-1/2)关系,与国际上现有同类装置比较具有最佳能量分辨性能.  相似文献   
3.
粲夸克偶素强衰变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以藩 《物理》1996,25(2):65-67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最新实验研究结果在高灵敏度水平上展出了粲夸克偶素物理中的强衰变之谜,新反常衰变道的发现突破了这个谜的原有图像,对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顾以藩 《物理》2002,31(12):764-767
文章介绍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成果,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了Ψ(2S)粒子大数据样本,开展了粲偶素物理的广泛研究:完成了6个粲偶素涉及质量,宽度和衰变化支比等大批重要参数的首次测量或高精度测量;通过对Ψ(2S)和J/Ψ强衰变性质的比较研究,观察到一系列反常现象,挑战现有理论图像。该项研究成果对量子色动力学的检验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粲偶素物理实验研究的继续发展并保持先进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原子核裂变发现走过的一段弯路,讨论了这段历史提供的启发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戴元本  顾以藩 《物理》1999,28(9):548-557
文章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回顾了50年来我国粒子物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和成就 。  相似文献   
7.
鉴于微扰量子色动力学预言包含的不确定性,利用现有实验数据计算了ψ(2S)与J/ψ强衰变分支比的比值;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若干遍举衰变道中有关压制效应对于这个比值的修正.  相似文献   
8.
美国物理学家杰罗姆·弗里特曼(Jerome Friedman)、亨利·肯德尔(Henry Kendall)和加拿大物理学家里查德·泰勒以他们在电子-核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荣获1990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他们这项获奖的工作是在60年代后期到7Q年代初之间完成的.通过研究首次证实了质子和中子中夸克的存在.在粒子物理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情况 某些无机晶体具有在原子核粒子或γ射线作用下产生脉冲光(称为闪烁现象)的性质,这种性质在最早的放射性研究中即已得到应用.1903年,克鲁克斯(Crookes)首先在实验中采用了硅锌矿石.在镭放出的α粒子作用下,这种矿石会发出微弱的黄绿色闪光,从而可以对α粒子逐个进行计数.其后,硅锌矿石为硫化锌所替代,并利用显微镜在暗室中进行观测.这种现在看来非常原始的肉眼观察闪烁的方法曾经在核物理发展史上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应用于最早阐明α粒子本性的实验和导致卢瑟福原子模型建立的α散射实验,还应用于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核反应 …  相似文献   
10.
在总强度为105Ci的60Co γ射线辐照装置上开展了国产高Z闪烁晶体的辐照损伤研究.在5×103—7.5×105rad剂量范围内测量了小尺寸BGO晶体样品的辐照损伤效应,观察到损伤随剂量增加逐渐趋于饱和的现象;辐照损伤的自然恢复过程可用三组时间常数表征的指数函数描述.在5×105rad剂量下,考察了BaF2,CsI(Tl)以及ZnWO4晶体小尺寸样品的辐照损伤效应.发现了BaF2的严重损伤情况,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晶体中某些微量杂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