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Л.Д.朗道和他的科学贡献(Ⅰ)王庆国(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石家庄050003)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1668)是原苏联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由于对凝聚态物理学的贡献,荣获1962年诺贝尔奖.荷兰物理学家卡西密尔曾说过[1],在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2.
顾以藩 《物理》1996,25(3):129-133
美国物理学家马丁·珀尔(Martin Perl)和弗雷德里克·雷恩斯(Fredrick Reines)共同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物理奖.珀尔及其合作者于70年代间发现了τ轻子,雷思斯与已故的克拉埃德·考温(Clyde Cowan)于50年代间首次成功地观察到电子反中微子.他们在轻子研究方面的先驱性工作为建立轻子-夸克层次上的物质结构图像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1 999年 1 0月 1 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 ,把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荷兰科学家 :杰拉尔杜斯·霍夫特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 ,以表彰他们在理论上解释了亚原子粒子之间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这两位荷兰物理学家从 60年代末开始合作致力于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并在 70年代初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们为粒子物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 ,用以推测一些新粒子的特性 ,这已成为研究人员用来预测新粒子特性的一个得心应手的理论方法 .最近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欧洲和美国的加速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中得到证实 .霍夫特 1 9…  相似文献   

4.
威廉·汤姆孙(Willian Thomson, 1824-1907,即开尔文男爵,)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之—,对热力学、电磁学和光学都有一定的贡献,本文介绍汤姆孙在热力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创立绝对温标 温度的测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自然就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19世纪40年代,对温度的测定进入一个实验研究阶段,对此贡献最大的就是汤姆孙. 汤姆孙最初研究的是电磁学,后来受焦耳的影响转向热力学研究,1845年,汤姆孙留学巴黎时的指导教师勒尼奥又以研究热力学见长,这更…  相似文献   

5.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8年10月13日宣布把199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克劳林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三人的科学成就是:发现了电子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变成新的粒子,又称“量子流体”.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证书上说:“三位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使人类在对量子物理的理解以及在现代物理的众多领域发展重大概念等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崔琦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华…  相似文献   

6.
试论杨振宁的研究风格(节录)[美]马克斯·德累斯顿著甘幼王平译本刊编辑部节录自《杨振宁———20世纪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丘成桐刘兆玄编,甘幼王平译,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桂林,1996.),标题是本刊编者加的。杨振宁用13(D+F+E)这个公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7.
L·德布岁意是20世纪20年代为量子力学的创建作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大师之一.他创导了粒子具有波性的学术思想,从而导至波动力学的建立.他是迄今因学位论文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唯一的一位物理学家.在50年代,仙重举批判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旗帜,再次提出双重解理论,创导了非线性量子力学.  相似文献   

8.
在近中性环境中,研究了钡与偶氮胂Ⅲ、锌(钴)、邻菲口罗啉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条件及其配合物组成。显色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由二元配合物的2.1×104L·mol-1·cm-1提高到7.4×104L·mol-1·cm-1。用此方法,经过简单的分离后,可作硅钡合金中钡的光度法测定。  相似文献   

9.
轴子(axion)是种尚未被物理学家最终确认存在的假想中的超轻粒子,它的质量是电子的一万亿分之一(1×10^12).它最初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用于解释强相互作用实验与理论的差异近年来,物理学家们也在怀疑轴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的暗物质;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在每立方厘米的空间中存在一百万亿(10^14)个轴子.  相似文献   

10.
吴水清 《物理实验》1995,15(1):47-48
中国物理学家(1900—1959)的贡献(一)吴水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中国物理学家的历史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所做出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物理学界的普遍重视,许多物理学名词都是问他们的名子命名的.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是在国外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偶极子在非均匀外场中的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欣 《大学物理》1990,9(10):10-13,19
电偶极子p在非均匀电场E(R)中受到的力在一般情况下不是Fe= (p·E)而是Fe=p·E,磁偶极子m在非均匀磁场B(R)中受到的力一般也不是Fm= (m·B)而是Fm= B·m本文推导出普遍的表达式,并讨论了原公式可以应用的特殊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Co(1,10-phen·)3(2+)配合物对KIO4氧化鲁米诺所产生的强化学发光反应.以1,10-phen·为配位体时,Co(Ⅱ)的检出限为8×10(-8)g/L,工作曲线响应浓度范围在1×10(-6)~1×10(-4)g/L,测定1×10(-4)g/LCo(Ⅱ)离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配合物化学发光法检测啤酒、维生素B(12)针剂中微量Co(Ⅱ)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铁(Ⅲ)和钼(Ⅵ)与邻苯二酚在pH 6.20 微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的有色配合物与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吸附,探讨了树脂相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铁(Ⅲ)和钼(Ⅵ)的实验条件。铁(Ⅲ)和钼(Ⅵ)树脂相有色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20 nm 和400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4.1×104 L/(m ol·cm )和9.0×104 L/(m ol·cm ),符合Beer定律的范围为0~2.2 m g·L- 1和0~1.6 m g·L- 1。此法用于地下水中微量铁和钼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3 % 和3.2 % 。  相似文献   

14.
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麦克斯·冯·劳埃,以表彰他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这是从公布成果到获奖时间间隔最短的物理学发现之一。 自从X射线发现以来,为了弄清它的性质,物理学家曾做过大量的实验和多方面的研究。尤其努力寻找过干涉和衍射现象,以便确定它是波动现象还是某种微粒流。1912年前后的慕尼黑大学,拥有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索末菲,发现X射线的实验物理学家伦琴,以及以研究晶体分子结构而闻名的结晶学家格罗特教授。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这里的物理学家们集中精力研究晶格点阵结构概念,研究X射线的波动性质。1909年,由于研究光在平面平行薄片上的干涉理论而获哲学博士学位的劳埃来到了这里,开始进行X射线性质的研究。 1912年9月的一个夜晚,索末菲的学生厄瓦尔德拜访了劳埃,向他请教自己在思考索末菲提出的“电磁波、可见光波受到晶体内规则排列原子的散射”的问题时碰到的困难。劳埃从事了多年的光学研究工作,被认为是深知这些问题的专家,在交谈过程中,劳埃突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度二分之一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苏联84岁高龄的低温物理学家彼得·列奥尼多维奇·卡匹察,他是迄今为止在获奖时年龄最大的一位物理学家,而又是目前还活着的获奖者中除德布罗意外年龄最大的老寿星. 能够荣获诺贝尔奖——这个全世界物理学的最高荣眷,不外乎两类科学家.一类是在某一专门领域里作出了重要的发明或创造性工作,从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这类获奖者一般年龄较轻,并且获奖年代距他们作出成就的年代也不会太远,大部分获奖者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则是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在比较广阔的领域里作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贡献,这类获…  相似文献   

16.
这是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彼·列·卡皮察(ПетрЛеонидович апица)1974年9月27日对莫斯科大学物理系一年级学生的一次讲话.从那时起,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卡皮察院士讲到的治学原则,他列举的关于几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典型事例,以及他本人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物理学的亲身体会。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年一代,广大的科研工作者,都可从卡皮察的这篇讲话中受到启发,获得裨益.原文载于1987年6月 9日苏联《共青团真理报》,现将全文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铁(Ⅲ)-PEG(聚乙二醇-2000)-钍试剂-Na2SO4体系的析相光度法并应用于测定Fe(Ⅲ),最适酸度为4.6(NaAc-HAc)缓冲溶液,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6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06×103L·mol-1·cm-1。Fe(Ⅲ)浓度在0—30μg·m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用于发样中铁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医用超声雾化器改装后作为ICP-AES的进样装置。在高频功率3.8×0.80kW,载气流量0.80L·min(-1),观察高度1.0cm的折衷条件下,测定了27种元素的检出限,15种稀土元素中Dy、Eu、Ho、Y和Yb的检出限低于1μg·L(-1)。  相似文献   

19.
双水相体系中Cu(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瑞启 《光谱实验室》1999,16(3):302-305
本文研究了铬黑T(EBT)作萃取剂和显色剂,在聚乙二醇-2000(PEG)-Na2SO4-EBT双水相体系中Cu(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及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pH8.5缓冲溶液中,将Cu(Ⅱ)络合物从水溶液中萃取到PEG相,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0nm,摩尔吸光系数为3.05×10^4L·mol^-1·cm^-1,此法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物理学家(1900—1959年)的贡献(六)吴水清(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北京100039)4.60萨本栋于40年代从事各种真空管的性能和效能的研究.4.61卞彭于40年代研究氧化物阴极,最早确定氧化物阴极脉冲发射和直流发射的一致性.4.62戴振锋于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