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4'-联吡啶鎓、 2,6-萘二酚和2,7-萘二酚为基本结构单元, 设计合成了2种带有分子内给受体相互作用的大环化合物, 并采用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了其与葫芦[8]脲的键合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在水溶液中大环的2,6-萘二酚和2,7-萘二酚与4,4'-联吡啶鎓之间存在分子内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而葫芦[8]脲可以键合这2种大环化合物, 导致电荷转移吸收峰增强并红移, 表明葫芦[8]脲能增强这种分子内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形成稳定的环套环分子组装体. 这种结构是基于葫芦[8]脲的新型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2种不同碳链长度的客体分子1,1'-二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基-4,4'-联吡啶溴化物 (G1)和1,1'-二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基-4,4'-联吡啶溴化物(G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和等温滴定量热等方法研究了客体分子G1和G2与六元(Q[6])和七元瓜环(Q[7])的超分子自组装方式. 结果表明, 在加热回流情况下G1与Q[6]利用滑移法能与紫精基团包结形成[2]轮烷结构, 而Q[7]在常温下就能滑过封端基团邻苯二甲酰亚胺与紫精基团包结形成[2]准轮烷结构.  相似文献   

3.
曹晶晶  马骧 《化学通报》2011,74(1):78-82
采用金属离子为模板合成了-类由无金属或金属卟啉修饰的冠醚大分子环,并通过1HNMR、MS、紫外、荧光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采用具有4,4,-联吡啶的客体分子与冠醚环进行组装,以荧光滴定法测定了主客体分子问的结合常数.结果表明,这种冠醚环不仅具有卟啉优异的光电性质而且能与客体分子形成了1:1的类轮烷体系.  相似文献   

4.
碘化亚铜和4,4'-二联吡啶在溶液中反应的二种方法可制备出标题化合物的2个不同红色晶体,结构表征出两种晶体分别是单斜C2/c(1)和四方I41/acd(2)空间群.在[Cu(μ-Ⅰ)(μ-4,4-bipy)]n结构中,铜原子是处于与2个碘原子和2个相互扭曲4,4'-二联吡啶中的氮原子的扭曲四面体配位环境中,2个[Cu(μ-Ⅰ)]2单元和2个桥式4,4'-二联吡啶配体形成1个[Cu2(μ-Ⅰ)2(μ-4,4-bipy)]2直角单元,4个直角单元经4个4,4'-二联吡啶侧式桥联而形成1个大的八角环,并由此与直角单元相互垂直而形成1个二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4,4'-二硝基-2,2'-联吡啶-6,6'-二亚甲基双三氟乙酸酯作为起始原料, 经水解、 溴化、 酯化和对氨基苯乙炔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4,4'-二(对氨基苯乙炔基)-6,6'-二[N,N-二(乙氧基羰甲基)氨甲基]-2,2'-联吡啶. 通过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 高分辨质谱等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该化合物经水解后与铕离子形成稀土荧光螯合物, 在紫外光激发下, 发射出具有铕离子特征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6.
以4,4'-二硝基-2,2'-联吡啶-6,6'-二亚甲基双三氟乙酸酯作为起始原料,经水解、溴化、酯化和对氨基苯乙炔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4,4'-二.(对氨基苯乙炔基)-6,6'-二[N,N-二(乙氧基羰甲基)氨甲基]-2,2'-联吡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等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该化合物经水解后与铕离子形成稀土荧光螯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具有铕离子特征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7.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等温量热滴定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等方法研究了N,N'-二苄基-4,4'-联吡啶氯化物(G1, 客体分子)与反式七元瓜环(iQ[7], 主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客体分子两端的苄基部分分别进入iQ[7]的空腔, 而4,4'-联吡啶则一部分被iQ[7]的空腔所包结, 另一部分处于iQ[7]的端口, 形成包结比为2:1的哑铃型主客体超分子组装体.  相似文献   

8.
2,2'-联吡啶参与的分子梭合成与1H NM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2-[4-苯基-二(4-特丁基苯基)甲基]苯氧基}乙氧乙醇磺酸酯(1)与4,4'-联吡啶在乙腈中回流36 h, 随后通过阴离子交换得到N-{2-{2-[4-苯基-二(4-特丁基苯基)甲基]苯氧基}乙氧乙基}-4,4'-联吡啶六氟磷酸盐(3), 产率为93.4%. 3与4,4'-二(溴甲基)-2,2'-联吡啶在乙腈中、70 ℃下反应72 h, 生成哑铃型化合物5, 产率为45%. 5与冠醚BPP34C10在55 ℃下搅拌5 d, 得到分子梭67, 产率分别为42.3%和27.3%. 1H NMR数据表明, 富电子冠醚BPP34C10与哑铃型组分上贫电子4,4'-联吡啶的非键作用使4,4'-联吡啶上氢的化学位移向高场有较大移动.  相似文献   

9.
侧臂冠醚的合成及其准聚轮烷的组装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陈玉磊  范鉴全  魏娜  蒋飞  李景宁  蒋腊生 《化学学报》2008,66(12):1477-1482
由间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出发, 经七步反应合成了带4,4’-联吡啶正离子识别点的32-冠-10和31-冠-10三种侧臂冠醚, 并用NMR, IR, 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 通过1H NMR实验研究了三种侧臂冠醚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 结果表明冠醚中氢的化学位移随浓度的改变而变化, 在浓溶液中侧臂冠醚单体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了线性链状准聚轮烷. 同时, 还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三种侧臂冠醚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4,4''-联吡啶-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合成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4,4'-联吡啶为客体的晶体包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4,4'-联吡啶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4,4'-联吡啶的吡啶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  相似文献   

11.
[4,4'-bpyH2]5H2[α-P2W18O62]2·4H2O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基于双Dawson多阴离子和质子化的4,4'-联吡啶阳离子构筑的化合物[4,4'-bpyH2]5H2[α-P2W18O62]2·4H2O,并经IR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品系,Pi空间群,品胞参数:a=1.353 73(5),b=2.242 56(13),c=2.732 82(11)nm,α=79.890(13),β=77.568(8),γ=80.349(11)°,V=7.902 9(6)nm3,Z=2,Dc=4.031 g/cm3,GOOF=1.049,R1=0.067 4,wR2=0.143 4.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由5个质子化的4,4'-联吡啶阳离子、2个H+离子、2个饱和Dawson结构多阴离子[P2W18O62]6-和4个结晶水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由芳香醛合成4,4',6,6'-取代-2,2'-联吡啶化合物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钠穴状化合物以及两个铕穴状化合物[Eu?bpy·bpy·bpy]·2Cl·Br(bpy=6,6'-二亚甲基-2,2'-联吡啶-4,4'-二甲酯)(23)和[Eu?bpy~1·bpy~1·bpy~2]·2Cl·Br(bpy~1=6,6'-二亚甲基-2,2'-联吡啶-4,4'-二甲酸,bpy~2=6,6'-二亚甲基-2,2'-联吡啶-4,4'-二甲酰乙二胺)(24).目标化合物均经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XRD)和HRMS鉴定了铕穴状化合物23的结构.对23的荧光光谱(PL)、荧光衰减曲线和绝对量子产率(η)的研究结果表明,23能够有效地被近紫外光激发,显示荧光寿命(τ)为0.32 ms,η为70%的亮红色荧光,表明23是一种在发光和照明显示之中有着潜在应用的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3.
新型一维麻花状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具有特殊结构及性能的超分子化合物由于其结构上的新颖性及潜在的应用价值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以一个苯环为间隔基两端含两个吡啶基团的配体 L1与 Pd( ) ,Pt( )形成 2 -索烃 [1 ] ,与Cd( NO3) 2 则形成具有一维平面结构的聚合物 [2 ] .以联苯为间隔基的配体 L2在 4 ,4′-二联吡啶共同作用下与 Pd( )形成 2 -索烃 [3] .同样以一个苯环为间隔基两端含两个咪唑基团的配体 L3与 Zn( NO3) 2 ,Ag NO3反应得到新型多聚轮烷配合物 [4,5 ] .研究结果表明 ,配体或配位金属离子等的微小差别即导致形成结构不同的超分子化合物 .但这些超分子…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钌(Ⅱ)配合物cis-[Ru(HL)(Hdcbpy)(NCS)2]-·[N(C4H9)4] (HL=2-(9-乙基-9H-3-咔唑基)-1H-咪唑[4,5-f][1,10]邻菲哕啉,H2dcbpy=4,4'-二羧酸-2,2'-联吡啶).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质谱(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酸碱性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基态时能发生5步质子化/去质子化反应,表现出基于光致发光强度和激发态能量转移途径的质子化/去质子化诱导的分子开关性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化合物[4,4'-H2bipy]2[β-Mo8O26],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标题化合物是由β型[Mo8O26]4-多阴离子与质子化的4,4'-联吡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三维结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铜(II)与羟基丁二酸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位聚合物{[Cu(malate)(2,2′-bipy)]?3H2O}∞(其中malate=羟基丁二酸根,2,2'-bi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研究.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70132(10)nm,b=1.9730(3)nm,c=1.18998(16)nm,β=94.551(3)°;Z=2;最终偏离因子R=0.0483.配合物中每个铜(II)原子与来自2,2'-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羟基丁二酸根的三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每个羟基丁二酸根以R构型方式桥联两个三角双锥结构单元,沿a轴方向无限延伸形成一维链.两条平行链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彼此吡啶环之间存在强的π-π相互作用,加之C吡啶环—H…O羧基弱相互作用形成新颖的梯状双链结构,比邻的梯状双链又通过分子间O羟基—H…O羧基氢键沿a轴方向共同构筑了具有隧道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7.
设计合成了以乙氧基柱[5]芳烃为环状分子,萘二酰亚胺衍生物为线性分子的[3]轮烷([3]R和[3]R').其分离产率分别达到45%和62%.利用核磁氢谱和碳谱、二维旋转Overhause波谱(ROESY)以及高分辨质谱等对[3]R和[3]R'的轮烷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轮烷分子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由于两侧大体积的乙氧基柱[5]芳烃阻止了[3]轮烷在高浓度下芳香环的过密堆积,使得[3]R和[3]R'即使在固体状态下都可以发射明亮的红色荧光.推测该轮烷分子在发光材料、光电器件等方面有潜在应用,同时本研究也对高效固体发光分子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由三甘醇和四甘醇出发,经炔丙基烷基化、Mitsunobu反应和Eglinton偶联反应3步合成了2个含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结构单元以及丁二炔结构单元的大环化合物,关环产率分别为81%和85%.大环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低分辨质谱、高分辨质谱或元素分析等确认.通过氘代丙酮中1HNMR实验以及氯仿中紫外滴定实验研究了这类大环化合物与客体分子四硫富瓦烯(TTF)和1,5-二甲氧基萘(DNP)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大环化合物的核磁化学位移及紫外光谱均发生变化.通过得到的主-客体间的络合常数可知,此类新型大环化合物与TTF和DNP之间有一定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2]-轮烷是由大环与分子链组成的两组分超分子体系,计算评估大环和链之间的结合强度,对于理解超分子识别和超分子体系可控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借鉴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全局阈值分割方法将大环和链的静电势图像分成两个片段,两者的静电势差值近似为[2]-轮烷体系的结合能.该计算方法可以直观简便地预测超分子体系的结合能.基于静电势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计算的结合能定性符合实验测定的结合常数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结合能.对于不同分子链和大环分子组成的多种[2]-轮烷体系的对比研究表明,大环与链的结合强度与结合位点的给质子能力、形成氢键的数目、大环的尺寸以及大环与链之间?-?堆积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叠氮-炔环加成点击反应制备了各种氨基酸功能化的生物相容性β-环糊精封端的α-环糊精聚轮烷.利用FTIR和氢核磁共振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对于空间位阻较小的分子,点击反应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几分钟)内达到近100%的转化率.点击化学为功能化聚轮烷的制备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