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及其对表面活性剂(SF)包合后引起的包合常数增大等方面,探讨了β-CD-与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协同增敏作用机理。研究表明:β-CD与SF形成包合物SF-β-CD及SF-β-CD对显色剂及其显色络合物包合作用的增强,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主要因素,但还须考虑对空白值的影响以及配合物的稳定性,还提出了对同一显色体系应用不同SF-β-CD估计协同增敏趋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β-环糊精(β-CD)和表面活性剂为增效试剂,分别研究了它们对以Fe-meso-(四(4-磺基苯)卟啉)(Fe-TPPS4)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4-AAP)与苯酚衍生物显色反应的速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发现β-CD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该体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3×10-3mol/Lβ-CD存在下,测定H2O2的灵敏度比文献报道的提高了1.56倍.利用SDBS浓度与催化显色反应初速度的增加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微量SDBS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苏小笛  朱敏 《应用化学》1997,14(3):33-36
本以β-环糊精(β-CD)和表面活性剂为增效剂,分别研究了它们对以Fe-meso-(四(4-磺基苯)卟啉)(Fe-TPPS4)为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4-氨基安替比林(4-AAP)与苯酚衍生物显色反应的速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发现β-CD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该体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3×10^-3mol/Lβ-CD存在下,测定H2O的灵敏度比献报道的提高了1.56倍,利用SDBS深  相似文献   

4.
王玉兴  温美娟 《分析化学》1994,22(6):623-625
比较了8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MAB形成的混合胶束对In(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作用,以CTMAB-Tween80的增敏效果最佳。研究了In(Ⅲ)-o-Cl-PF-CTMAB-Tween80体系的形成条件及混合胶束的作用机理,以拟定的方法测定复杂试样中的铟,结果很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邻菲啰啉,过氧化氢存在下,T(4-MP)PS_4、TPPS_4、T(4-MOP)PS_4、T(4-HP)PS_4、T(3-CIP)PS_4、T(3-BrP)PS_4等六种卟啉试剂与锰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9.15~9.35时,邻菲啉和过氧化氢对锰与卟啉试剂显色反应协同增敏作用显著。加入表面活性剂CTMAB,增强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表观摩尔吸光系数高达10 ̄7L·mol ̄(-1)·cm ̄(-1)。本法用于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锰,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许旭  张梅  吴如金  林炳承 《色谱》1998,16(5):379-382
 用β-环糊精(β-CD)和去氧胆酸钠(SDC)的环糊精改性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实际拆分了EMD-56431和扑尔敏两种手性药物,研究了SDC和β-CD浓度及pH值对分离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分离的机理。认为CD-SDC体系中胶束单体分子几乎均被CD包合;CD可能与部分胶束单体包合而存在于SDC的胶束中;该拆分体系中SDC与β-CD的浓度比在4∶1~4∶3时拆分效果最好。并发现SDC对β-CD有显著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β-环糊精(β-CD)和去氧胆酸钠(SDC)的环糊精改性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实际拆分了EMD-56431和扑尔敏两种手性药物,研究了SDC和β-CD浓度及pH值对分离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分离的机理。认为CD-SDC体系中胶束单体分子几乎均被CD包合;CD可能与部分胶束单体包合而存在于SDC的胶束中;该拆分体系中SDC与β-CD的浓度比在4∶1~4∶3时拆分效果最好。并发现SDC对β-CD有显著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SAF体系测定Cr(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正戊醇/正庚烷/水组成的阳离子型微乳液中Cr(Ⅵ)与水杨基荧光酮(SA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微乳液对Cr(Ⅵ)-SAF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在pH6.7~6.9的(CH2)6N4-HCl缓冲溶液中,经70℃水浴加热10~15min,Cr(Ⅵ)-SAF在微乳液介质中形成一紫红色配合物,ε566达1.23×105L·mol-1·cm-1,Cr(Ⅵ)浓度在每25mL0~6μg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在CYDTA和NaF掩蔽下,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试验几种无机氯化物对镍-4-[(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Ni-5-Cl-PADAB)显色反应的影响,无机盐对该显色体系有较强的增敏作用,且依NaCl>KCl~LiCl>MgCl2的顺序减弱;此外无机盐还能提高该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及稳定性。从引入无机氯化物前后显色剂及配合物吸收光谱的变化,PKa3及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改变等方面探讨了无机氯化物对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机理,并将Ni-5-C  相似文献   

10.
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增敏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CTMAB-PeregalO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多羟基显色体系Cd-PAR及Al-CAS的协同增敏作用。认为除了形成混合胶束改变显色反应的微境外,两种表面活性剂对显色体系电子云分布的协同作用也是产生协同增敏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O/W混合微乳液SDS-OP/nC4H9OH/n-C7H16/H2O介质中,Cd(Ⅱ)-5-Br-PADAP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显色反应的灵敏度较单一的SDS微乳液,单一的OP的微乳液,混合SDS-OP胶束的介质中,具有更好的增敏作用和稳定性,Cd浓度在0-5μg/10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废水和环境水样中微量Cd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铜离子对稀土(Ⅲ)~DBF-偶氮氯膦体系极谱吸附波的增敏作用研究晏蓉,施文赵(华中理工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系,武汉,430074)关键词稀土(Ⅲ),铜(Ⅱ),DBF-偶氮氯膦,极谱吸附波,增敏DBF-偶氮氯膦(DBF-CPA)是一种新的稀土...  相似文献   

13.
β—CD对Zn(Ⅱ)—m—BrTPPS4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系统研究了β-CD对Zn(Ⅱ)-m-BrTPPS4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锌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7×10^5L.mol^-^1.cm^-&1,Zn(Ⅱ)的浓度在0-5μ/25mL符合比定律。应用本法于发,铝合金等试样中锌的测定,回收率及方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β-CD 对 Al(Ⅲ)、Ga(Ⅲ)、In(Ⅲ)的铬天青 S 和埃铬菁 R 体系的作用及有关机理。结果表明,β-CD 对这些体系均无增敏作用、加入 CTMAB 或 CPB 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增敏作用,并有如下顺序:In(Ⅲ)-CAS(ECR)>Ga(Ⅲ)-CAS(ECR)>Al(Ⅲ)-CAS(ECR).其原因在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憎水基进入β-CD内腔,而另一端与显色螯合离子缔合,形成包合-缔合“桥式”结构,其极性比单独β-CD 增大,从而产生协同增敏作用。金属离子 In(Ⅲ)的离子半径最大,外层电子为18电子型,与显色剂形成的螫合离子极性也最大,与带异电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β-CD 相互极化作用最强,故增敏作用最强。而 Al(Ⅲ)的离子半径最小,电子构型属惰气型,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β-CD缔合作用最弱,故增敏作用也最低。  相似文献   

15.
将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β-CDP)包合铁卟啉(FeTPPS4)形成的固相超分子过氧化物朊酶的模拟物,考察了影响超分子包事物形成的各种因素,研究了固相超分子催化苯酚-过氧化氢的反应机理,测定了固相超分子的稳定常数,探讨了各处底物对固相超分子酶的模拟物的影响。实现了过氧化氢对4-氨基安替比林-对氯苯酚的催化显色反应,并应用于过氧化氢的酶法分析。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包合作用的微量热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糊精(CD)和客体分子的选择性包合作用是现代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化学和药剂学应用中的分离分析、稳定作用、增溶作用及利用分子识别释放活性物质等都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β-CD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毛细管电泳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β-CD+...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研究了β-CD对Zn(Ⅲ)-m-BrTPPS_4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锌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7×10 ̄5L·mol ̄(-1)·cm ̄(-1),Zn(Ⅱ)的浓度在0~5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应用本法于人发、铝合金等试样中锌的测定,回收率及方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Zn(Ⅱ)-四-(4-甲氧基-4-磺酸基苯基)卟啉(p-oCH3TPPS4)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锌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1.17×106L·mol-1·cm-1。是目前以卟啉类试剂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Zn(Ⅱ)的灵敏度最高的方法。Zn(Ⅱ)的浓度在0~7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应用本方法测定人发、麦饭石等试样中锌,回收率在94%~102%。  相似文献   

19.
详细研究了9种有机小分子对两种萘酚三元包络物β-环糊精(CD)/萘酚/1,2-二溴乙烷(DBE)室温■光(RTP)强度及■光寿命的影响。对比了各种有机小分子对包络于β-CD中两种萘酚RTP的增敏、增稳作用及分析特性。  相似文献   

20.
微乳液-1-(2-吡啶偶氮)-2-萘酚体系测定Cd(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O/W型阴离子微乳液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n-C4H9OH)/正庚烷(n-C7H16)/H2O对Cd(Ⅱ)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显色体系的增敏增稳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其灵敏度为ε^545=1.93*10^4L.mol^-1.cm^-1,与相同含水量的SDS胶束体系(ε^545=1.15*10^4L.mol^-1.cm^-1)比较,其测定灵敏度显著增加,用于香烟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