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明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其基本思想是:先找出与所证的比例式中的线段有关的两个三角形,然后设法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因此正确寻找并证明相关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如何由比例式找出相关的三角形,这是同学们感到比较困难的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难点,本文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三点定形法”.  相似文献   

2.
课题相似三角形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学期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训练目的1.掌握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的一般方法.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证明等比式(或等积式)方法较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明等比式是应用广泛的一种证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一系列此类命题进行合理“转化”,再回到这种证法上来。1.问: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等比式?答:只须观察所证等比式每端所含的三个字母所表示的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构成三角形,证明其相似即可。例1 在ΔABC中,D为BC上一点,且∠BAC=∠ADC(图1)求证:(AB)/(BC)=(AD)/(AC).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学生遇到等积式,都会将等积式化为比例式.但是如何根据比例式去推断要证明哪两个三角形相似,是题目的重点和难点.现从一道中考真题出发,探究需要证明哪两个三角形相似.1原题呈现(2016年深圳中考)如图1,已知⊙O的半径为2,AB为直径,CD为弦,AB与CD交  相似文献   

5.
等积式转化成比例式是证等积式的一个重要思维过程,转化成比例式后,要证四条线(或三条)成比例,可证两个三角形相似。到底证那两个三角形相似,图形简单的可以直接观察。图形复杂点的,需添设辅助线的,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横看、竖看一组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这种方法对等积式、比例式的绝大部份题都适用。特以这几年考试题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例1 如图,已知弦AB,CD相交于P,连BD,CA,并延长相交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几何中 ,线段的比例式或者等积式的证明是常见的一种形式 .证明这类题一般可先把等积式化成比例式 ,然后选择适当的三角形并证明它们相似 ,有些则可通过有关比例线段定理等直接或间接地证明之 .一、化等积式为比例式 ,寻找可能相似的三角形例 1 如图 1,已知 :AD ,BE是△ABC的高 ,AD ,BE交于点F ,求证 :AF·FD =BF·FE .分析 :AF·FD =BF·FE FEFD= AFBF.从比例式的线段位置找出可能相似的两个三角形△AFE和△BFD ,通过∠FDB =∠FEA =90° ,∠ 1=∠ 2 ,可得△BFD∽△AFE .例 2 如图 2 ,AD是△ABC的高 ,AE…  相似文献   

7.
<正>圆中等积式的证明虽是一个常见题型,但仍有不少同学望而却步,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对该类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分析思路造成的.其实这类问题只要抓住相似三角形,灵活应用某些代换是不难解决的.现以近年的中考题为例来说明,望对同学们有所启迪.一、直接证相似结论中的等积式,可直接通过证明三角形相似得到.  相似文献   

8.
比例式和等积式问题 ,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其中线段成比例问题是几何证明题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下面就解决比例式和等积式问题的方法作如下归纳 ,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来证明1.所证比例的四条线段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 ,直接证明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例 1 已知 :如图 ,在△ABC的外接圆中 ,D ,E分别是AB ,AC的中点 ,弦DE交AB ,AC于F ,G .求证 :AFEG=DFAG.分析 :要证 AFEG =DFAG,先观察AF ,EG ,DF ,AG四条线段是否在两个三角形中 .为…  相似文献   

9.
在证明等积式时,我们通常会把它化成比例式,然后寻求三角形的相似来进行证明·但是在一些等积式中经常会含有“系数”,如何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成为证题的关键,下面仅以等积式中“系数2”的处理为例予以分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发·例1如图1,在等腰△ABC中,AB=AC,BH⊥AC于H.  相似文献   

10.
比例式和等积式问题 ,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其中线段成比例问题是几何证明题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下面就解决比例式和等积式问题的方法作如下归纳 ,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来证明1 .所证成比例问题的四条线段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 ,直接证明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 1 已知 :如图 ,PBA是⊙O的割线 ,PC是⊙O的切线 ,C为切点 ,过点A引AD∥PC ,交⊙O于点D ,连结CD ,BD ,CA .求证 :CD·CA =PA·BD .分析 :要证明CD·CA =PA·BD ,就得找出线段CD ,CA ,PA ,BD在哪两…  相似文献   

11.
近日翻阅一本初中几何教材,教材中把勾定理放在相似形中,用相似三角形证明勾定理,所派的辅助线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线.怎样想到添这条辅助线的?编者没有写出,教参也没有说明,我觉得有点象“从帽子里跑出一支兔子”.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探索,结果是得到勾股定理的两种新证法.已知:在Rt△ACB中,<=90°,求证:BC2+AC2=AB2.分析1要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BC2+AC2=AB2,就要把这个非等积式,转化为等积式,BC2=AB2-AC2,BC2=(AB+AC)(AB-AC),进一步把等积式转化为等比式,由等比式去找对应的相似…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两个图形若其中一个图形可以通过放大或缩小(放缩变换)得到另一个图形,则称这两个图形为相似形.相似三角形有许多性质,如:我们把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称为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那么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等.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中考试题往往综合性、技巧性较强,需要考生综合分析并熟  相似文献   

13.
<正>以抛物线为载体,探索有关正方形、菱形、以及两个三角形相似时,点的存在问题.求解时应先求出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再据所涉及正方形、菱形,以及三角形的相似等问题,在该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形,并据图形的位置列出有关方程,从而求出所探索的点的坐标.这类问题可考查同学们有关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下面分类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相似三角形的学习中等积式和比例式的证明我们比较熟悉,但结论形如a~2/b~2=c/d的证明则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学习我发现常见的有下列几种证明方法:方法1利用相似三角形先证明a~2=mc,b~2=md,∴a~2/b~2=mc/md=c/d.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八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积累画图、实验、分析、归纳等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直观感知、数学推理等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传统教学中,一般是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尺规作图,先画图,再观察,然后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但画图不够精准、缺失实验环节或不便操作、归纳推理勉强,难以促进学生发生深度学习和破解教学难点.本文试图以Hawgent皓骏设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积件,具有作图精准、动态数形结合、任意变式图形等特点,助力破解教学难点.如下阐述应用Hawgent皓骏制作“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积件的设计原理与制作步骤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详细操作步骤请扫描二维码学习微课.  相似文献   

16.
<正>面积证题,往往涉及两块等积图形.因此会证明图形等积,从而实现等积变形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下面例举几种常见的图形等积变形.Ⅰ.三角形的底边在直线a上,第三个顶点在与a平行的直线a′上.无论底边在a上如何平移变位和第三个顶点在a′上如何变动,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总是等积的.同时,当底边相同时,马上得出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等积.Ⅱ.等高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其底边之比.等底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其对应高之比.  相似文献   

17.
<正>将一个几何图形变成与它面积相等的一个几何图形或几个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叫作等积变换,等积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手段,如我们经常利用同底(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就是一种等积变换.虽然等积变换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巧妙地运用等积变换,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收到意想不到之解题效果.下面我们以北京市的两道以等积变换作为主线的中考题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提出平面向量数量积,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常见的求数量积问题可以用定义法或坐标法去解决,即使要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行转换处理的,背景也是以三角形或四边形为主,但在平时练习或者模考中以圆为背景的向量求数量积也是较为常见的,且相对于三角形或四边形而言难度也略大些,所以有必要针对于圆内的向量求数量积进行系统的讲解.二、常见方法圆内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求数量积,通常用能确定夹角的两条半径作为基底向量,或者  相似文献   

19.
张颖 《中学生数学》2012,(14):10-11
同学们知道,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由于二者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我们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应注意和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的类比.从全等三角形到相似三角形,从特殊到一般,知识上的内在联系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结果始终相等.利用这一结论证明或计算某些数学问题的数学方法称之为"等积法"."等积法"是初中数学中是很常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具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功效.下面列举"等积法"在解决中考试题中的应用几例,供读者参考.一、求三角形的高例1(2014年贺州)如图1,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每个顶点都在网格的交点处,则s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