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晶稀土复合氧化物Dy1-xSrxCoO3-y I. 荧光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坤  石燕  贺伦燕 《化学学报》1998,56(6):589-593
研究了在紫外(UV)激发下纳晶Dy1-xSrxCoO3-y(0.0≤x≤1.0)的荧光特性及其发光机理。结果表明, 纳晶Dy1-xSrxCoO3-y的荧光为量子限域型光致发光, 这源于纳晶的尺寸量子化效应, 其发光机理为量子限域模型。Dy^3^+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为电隅极-电四极相互作用。纳晶电偶极跃迁的振子强度为3.256×10^-^6~41.00×10^-^6, 摩尔消光系数为0.8581-10.82。  相似文献   

2.
室温下,合成了巯基乙酸包裹的且在590 nm处发射荧光的水溶性量子点Zns:Mn.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磺胺嘧啶钠(SDS)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对其进行了定量检测.在pH 7.4的KH2PO4-Na2HPO4(PBs)缓冲介质中,磺胺嘧啶钠溶液的浓度与量子点荧光强度变化呈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25×10-6~3.75×10-4mol·L-1,相关系数r为0.998,检出限为3.86×10-6mol·L-1.该方法较常用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用于注射液样品分析,测定值与标示量一致,平均回收率为100%,结果满意.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ZnS:Mn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SDS对量子点荧光猝灭的可能机理,盐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源于SDS通过静电作用诱导量子点表面的配体分子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以Tb(Dy,Sin)-Gd-BPMPHD-CTMAB共发光体系同时测定铽,镝和钐的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铽1.0×10~(-10)~1.O×10~(-6)mol·L~(-1),镝1.O×10~(-7)~1.3×10~(-5)mol·L~(-1),钐1.O×10~(-7)~8.0×10~(-6)mol·L~(-1).  相似文献   

4.
以D-麦芽糖为碳源,L-赖氨酸为钝化剂,采用微波法合成了发光碳量子点(CQDs)。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曲克芦丁(TRT)对CQDs的荧光猝灭作用,构建了以CQDs为荧光探针测定TRT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表明,TRT浓度在1. 0×10-7~3. 0×10-5mol·L-1范围内与CQDs荧光强度的猝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 9980,检出限为7. 0×10-8mol·L-1。对片剂中TRT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7. 30%~102. 9%。同时,探讨了TRT与CQDs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武红敏  韩鹤友  金梅林  张安定 《化学学报》2009,67(10):1087-1092
合成了高发光效率的CdSe/ZnS量子点并制备了CdSe/ZnS量子点-溶菌酶释放蛋白(MRP)抗体探针, 利用凝胶电泳和分子光谱法研究了MRP抗体与CdSe/ZnS量子点的结合机理. 荧光光谱法优化了CdSe/ZnS量子点-MRP抗体探针制备的影响因素, 建立了一种测定MRP抗原的新方法, 其线性范围为5.0×10-8~1.5×10-6 mol/L, 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6, 检测限为 1.9×10-8 mol/L.  相似文献   

6.
Dy3+在Ba3La(BO3)3 中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Ba3La(BO3)3 基质中Dy3 的光致发光特性; 探讨了RE3 的电荷半径比(z/r)和Ce3 , Dy3 含量对Dy3 发光强度及发光颜色的影响; 分析了Ba3La(BO3)3 中Ce3 对Dy3 发光的敏化作用; 确定了Dy3 的 4F9/2→6H15/2及4F9/2→6H13/2跃迁发射的浓度猝灭机制均为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3La1-x(PO4)3:xDy3+荧光粉,并对其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样品发射光谱呈多峰发射,主峰位于482,576和666 nm,分别对应Dy3+的4F9/2→6H15/2,4F9/2→6H13/2和4F9/2→6H11/2特征跃迁。监测不同发射峰,激发光谱峰位置不变,主激发峰位于348,362和385 nm,可以被InGaN管芯有效激发。分析了Dy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确定Dy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10%。根据Dexter理论分析其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不同Dy3+掺杂浓度样品发射光谱的色坐标均在白光区域内。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一种"关-开"型荧光探针可用于盐酸美他环素的高灵敏度检测.以杏仁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好、荧光强烈的杏仁碳量子点(AM-CQDs),通过荧光光谱(FL)、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XRD)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KMnO_4的加入可以有效猝灭AM-CQDs的荧光,使体系的荧光信号"关闭";意外地发现盐酸美他环素能使猝灭后的AM-CQDs荧光定量恢复,实现了盐酸美他环素的高灵敏检测.结果表明,在9.0×10~(-8)~8.0×10~(-6) mol·L~(-1)浓度范围的盐酸美他环素与AM-CQDs的荧光恢复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8.4×10~(-8) mol·L~(-1),加标回收率为98.4%~101.8%,结果令人满意.又对体系的"关-开"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AMCQDs与KMnO_4间的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9.
迷迭香酸的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同步荧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迷迭香酸对CdTe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微量迷迭香酸的同步荧光法.在pH 5.7的缓冲溶液中,当固定波长差为210 nm时,CdTe量子点的同步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位于320 nm.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迷迭香酸质量浓度在0.36 ~11.52 mg·L-1(1.00×10-6 ~3.20×10-5 mol/L)范围与CdTe量子点的同步荧光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0F/IF=0.931 7+0.128 9 ρ(mg·L-1),相关系数r=0.998 2,检出限为0.16 mg·L-1.10次重复测定2.16 mg·L-1 的迷迭香酸,相对标准偏差为2.8%.同时对其同步荧光猝灭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ZnO-1-丙胺基-3-甲基咪唑氯离子液体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溶液,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各种因素对ZnO-离子液体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发现Cr_2O_7~(2-)对ZnO-离子液体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有荧光猝灭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H=5.0,Cr(Ⅵ)浓度为1.0×10~(-7)~1.6×10~(-6 )mol·L~(-1)时,Cr(Ⅵ)对ZnO-离子液体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猝灭呈线性,其线性方程为F/F_0=0.969 5-0.008 4c,R=0.998 8,检出限为7.6×10~(-2)μmol·L~(-1).  相似文献   

11.
以太西煤为碳源,采用硝酸氧化法辅助水热合成了具有绿色荧光的碳量子点(CDs)。该量子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水分散性,平均尺寸为3.64 nm。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荧光光谱仪等对碳量子点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基于荧光猝灭原理,在最优检测条件下,Fe3+在0.6×10-6~2.5×10-6mol/L及3.0×10-6~21.0×10-6mol/L浓度范围内与CDs的荧光猝灭效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Fe3+的检出限为6.7×10-7mol/L。  相似文献   

12.
新型量子点“开关”测定痕量诺氟沙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并构建了一种新型CdTe量子点“开关”,利用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行痕量诺氟沙星的检测.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pH值,C02+浓度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0的硼砂缓冲液中,C02+能猝灭CdTe的荧光;体系中加入诺氟沙星后,CdTe的荧光得到恢复,并且量子点荧光的恢复强度与诺氟沙星的浓度与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量子点“开关”技术,通过检测CdTe荧光恢复强度,建立了一种测定诺氟沙星的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8×10-8~4.4×10-7 mol/L;检出限为2.3×10-9 mol/L.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RSD≤2.2%(n=6),回收率为98.4%~102.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以菜花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碳量子点,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荧光寿命及量子产率。研究发现,塞克硝唑对该碳量子点荧光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在pH 7.1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强度与塞克硝唑浓度在7.0×10~(-7)~3.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检出限为1.9×10~(-7)mol/L。该方法用于样品中塞克硝唑的测定,回收率为98.8%~101.5%。通过荧光寿命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确定该碳量子点与塞克硝唑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14.
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为碳源,采用一锅法直接酸化合成碳量子点,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p H=7.40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用同步荧光法研究了碳量子点与Cr(Ⅵ)之间的相互作用。Cr(Ⅵ)使碳量子点的同步荧光强度降低,加入CTM AB后,体系的同步荧光猝灭值ΔF进一步增大。当Cr(Ⅵ)浓度在2.4×10~(-6)~8.0×10~(-5)mol/L时,体系的同步荧光猝灭值ΔF与Cr(Ⅵ)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8.4×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0.58%(n=5,c=4.0×10~(-5)mol/L)。用该法测定自来水和延河水中的Cr(Ⅵ),结果满意。通过探讨不同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以及吸收光谱的变化,确定了碳量子点与Cr(Ⅵ)之间的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9种有机溶剂对Eu3 、Tb3 、Dy3 三种稀土离子与异乳清酸的配位反应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的强度,结果发现1,2-丙二醇的增敏效果最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述3种稀土元素的方法,并对有机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增敏作用的机理作了探讨.试验的最佳条件为在pH 8.0的氨性缓冲介质中并含有40%(体积分数)1,2-丙二醇和7.0×10-4molL-1异乳清酸.试验结果Eu3 、Tb3 、Dy3 的激发波长均为300 nm,发射波长分别为612,544,574 nm,线性范围分别为0.60~8.00,0.000 5~3.00,0.20~7.00 mg·L-1;检出限分别为0.56,5.3×10-4,0.18 mg·L-1;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率试验,结果在95.6%~109.3%之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糊精发光碳量子点(CQDs),其荧光量子产率为8.3%。研究发现,在pH=3.10的B-R缓冲介质中,KMnO_4能使该CQDs荧光发生显著猝灭,荧光信号"关闭";加入L-抗坏血酸后,由于L-抗坏血酸的还原性,将KMnO_4从CQDs表面移除下来,使CQDs的荧光信号恢复,体系的荧光信号处于"打开"状态。据此提出了"关-开"型荧光探针高灵敏检测L-抗坏血酸的方法。对反应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CQDs的荧光恢复值与L-抗坏血酸的浓度在6.0×10~(-7)~2.0×10~(-5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4×10~(-7 )mol·L~(-1)。方法用于样品中L-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盐酸曲马多对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 建立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联吡啶钌复合物修饰的石墨电极上电化学发光检测盐酸曲马多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 通过循环伏安扫描结果表明, 多壁碳纳米管表现出极好的电分析活性, 对联吡啶钌具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 并可应用于盐酸曲马多药物的测定.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测定曲马多浓度在6.0×10-4~5.0×10-6 mol/L与相对发光强度成线性关系(r=09982), 检出限(S/N=3)为2.0×10-6 mol/L. 连续平行测定曲马多溶液(5.0×11-5 mol/L) 8次, 发光强度的RSD为3.1%.  相似文献   

18.
CdTe纳米晶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半导体纳米晶的直径小于其电子的玻尔直径时 ,半导体纳米晶对电子具有量子限域效应 ,其发光波长与纳米晶的尺寸相关 .与有机荧光分子相比 ,荧光半导体纳米晶具有以下优点 :(1 )其激发谱在吸收阈值以上几乎是连续的 ,利于多波长激发 ;(2 )高强荧光发射 ,谱峰窄 ,峰形对称 ;(3 )发射波长随着粒径的增大而有规律地红移 ,只需改变粒径即可获得多色发光 ;(4)纳米晶的发光稳定性好 ,不易被光分解和漂白 .因此 ,半导体纳米晶作为新一代荧光生物标记物已有研究[1~ 6] .荧光生物标记要求使用水溶性的纳米粒子 ,水相合成半导体纳米晶操作简便、重复…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三乙醇胺(TEA)修饰的硒化镉量子点(CdSe Quantum Dots)纳米材料(TCQs),分别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TCQs具有非常好的荧光特性.在TCQs中加入芦丁,TCQs的荧光强度降低.随后加入铝离子,荧光强度恢复,且铝离子浓度在1.6×10~(-7)~1.7×10~(-5 )mol·L~(-1)的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F_0=4 856.7c+1.005 4,r=0.999 2,检测限为5.3×10~(-8 )mol·L~(-1),回收率为96.3%~106.1%.进一步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油条中痕量铝离子进行了检测.对芦丁作用TCQs的猝灭机理及Al~(3+)对TCQs-芦丁二元体系的荧光恢复机理进行了讨论.该结果可为食品、药品以及其他领域铝离子的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水溶性硒化镉(CdSe)量子点,利用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作用,将带正电荷的血红蛋白(Hb)和带负电荷的CdSe量子点层层组装到壳聚糖(chit)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基于{Hb/CdSe}n多层膜的无电子媒介体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Hb/CdSe}3/chit/GCE).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致化学发光、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技术来表征修饰膜,并研究传感器的作用机理、性能及分析应用.结果表明:与量子点薄膜法及量子点/血红蛋白复合物法等固载血红蛋白的其他方法相比,层层组装法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的固定量,保持血红蛋白的生物活性,增强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传感器检测H2O2的线性范围为4.0×10-8~4.8×10-6 mol·L-1(r=0.999 1),检测限为2.0×10-8mol·L-l.多层膜的电致化学发光研究,表明修饰电极有望用于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