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特  邢晓冬  宋宏伟  黄晨光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30(3):031001-1-031001-6
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的热力破坏效应,研究了典型结构的动态爆裂过程,获得的破坏模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给出了三类典型破坏模式及其对应的参数范围,探讨了各类破坏模式的形成机理,并分析了不同光斑尺寸、壳体厚度条件下热软化效应对破坏内压阈值的影响,以及预内压与破坏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光斑半径越大、热软化程度越高,柱壳的破坏内压阈值越低,且破坏内压阈值随着壳体厚度的减小呈线性下降;给定激光参数和壳体参数下破坏时间随预充内压增大而减小并呈二次函数关系。给出了一种通过热软化程度预估激光诱导充压柱壳破坏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X光多层膜反射镜的损伤与破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生X光激光的等离子体环境对X光多层膜反射镜造成损伤与破坏。通过模拟实验,给出国产Mo/Si多层膜反射镜的破坏阈值大约是0.10J/cm2,在这个辐照剂量下,多层膜表面均方粗糙度明显增加,反射率几乎降至为零。提出了防止多层膜反射镜破坏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用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连续激光对受预载荷作用的铝合金薄板产生的热应力破坏,得到了破坏阈值与预载荷、激光功率密度及激光波长的关系。计算中考虑了材料的物性参数如表面耦合系数、屈服强度、膨胀系数等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所得结论与文献[1]对铝合金材料的实验结果在量级上相符。  相似文献   

4.
后向受激布里渊散射诱导的光学材料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别于传统的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发生器和放大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SBS模型:自供种子光模型 (self Stokes seeding,SSS)。数值求解了SBS耦合波方程组,得到了SBS诱导应力的时空分布。基于SSS建立了高功率激光辐照下光学材料破坏阈值的计算模型,研究了SBS破坏阈值与激光脉宽以及作用区长度的关系。研究发现,SBS作为一种破坏机制,表现为前表面破坏,且破坏阈值与激光脉宽以及作用区长度均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1.06μm连续与脉冲激光对GaAs材料的联合破坏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06μm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联合破坏GaAs材料的实验研究, 给出了GaAs材料在三种不同的连续激光功率密度辐照下, 所需脉冲激光的破坏阈值, 结果表明, 联合破坏时所需脉冲激光的破坏阈值小于单独使用脉冲激光的破坏阈值。根据轴对称二维热模型, 计算了三种情况下连续激光辐照时GaAs材料的表面温度分布曲线及表面辐照中心处温升随辐照时间的关系, 并估算了其后作用的脉冲激光对材料的温升, 对实验及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比较了联合破坏方式和单独破坏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1.06μm连续与脉冲激光对GaAs材料的联合破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06μm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联合破坏GaAs材料的实验研究, 给出了GaAs材料在三种不同的连续激光功率密度辐照下, 所需脉冲激光的破坏阈值, 结果表明, 联合破坏时所需脉冲激光的破坏阈值小于单独使用脉冲激光的破坏阈值。根据轴对称二维热模型, 计算了三种情况下连续激光辐照时GaAs材料的表面温度分布曲线及表面辐照中心处温升随辐照时间的关系, 并估算了其后作用的脉冲激光对材料的温升, 对实验及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比较了联合破坏方式和单独破坏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把脉宽为lOns、波长为1064nm的激光脉冲聚焦通过K9玻璃的方法,研究了玻璃的损伤形貌特点与高强度纳秒激光脉冲的关系。当激光脉?中聚焦在样品中心时,产生的破坏点的特点为前端大,后端小,并且纵向出现裂纹,使用高强度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激光支持的爆轰波特点解释了这些破坏特点。当激光脉冲聚焦在样品表面时,产生的破坏特点是串状的,即带有点状破坏的丝状破坏,这是由于内部缺陷或颗粒和动态自聚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光学材料连续波激光热—力破坏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夏晋军  龚辉 《光学学报》1997,17(1):0-23
着重研究连续波激光对光学窗口材料的热-力破坏,由于激光对光学材料的不均匀加热,造成材料内部产生热应力,而加热的进一步发展,可诱发材料宏观破坏,热-力破坏与激光辐照功率和材料本身热性质有关。文中还研究了玻璃钢化对材料抗激光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激光聚焦位置对K9光学玻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脉宽为10 ns、波长为1 064 nm的激光脉冲聚焦通过K9玻璃的方法,研究了玻璃的损伤形貌与高强度纳秒激光脉冲聚焦位置的关系。当激光脉冲聚焦在样品中心时,吸收能量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玻璃的破坏范围不断扩大;当激光脉冲聚焦在样品表面时,吸收能量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呈先增长而后减小最终趋于平稳,玻璃表面的破坏范围也是先增大而后减小趋于平稳,这主要是由于空气被击穿而吸收大量能量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孟绍贤  王笑琴 《光学学报》1995,15(10):428-1431
探讨了高功率激光对玻璃表面的破坏。测量了在200ps激光正入射照射下K8玻璃的破坏阈值。解释了样品输入面和输出面破坏阈值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06μm激光对PC型HgCdTe探测器的破坏阈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用1.06μm连续波YAG激光对PC型HgCdTe探测器的辐照实验研究, 给出了激光对单元和多元PC型HgCdTe探测器的不同部位辐照的破坏阈值。对工作电流对破坏阈值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掺钛的蓝宝石飞秒激光系统输出的单脉冲和多脉冲飞秒激光(中心波长800 nm,脉宽50 fs,靶面聚焦直径Ф 40 μm),分别对BK7玻璃基底上厚约500 nm的单层HfO2和单层ZrO2薄膜进行辐照,得到了这两种薄膜在1-on-1和1 000-on-1测试方法下的激光损伤阈值。实验发现,两种方法下HfO2单层膜的阈值均比ZrO2单层膜的阈值高。从简化的Keldysh多光子离化理论出发,认为HfO2薄膜材料的带比ZrO2的宽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同时,同一种薄膜的多脉冲下的阈值比单脉冲下的低,原因是多脉冲下,飞秒激光对光学薄膜的损伤存在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3.
激光辐射CCD的破坏机理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国内外关于激光辐照CCD及其相似材料结构导致的各种效应, 特别是软硬破坏效应, 给出了各种破坏的阈值及实验方式; 对各种破坏机理及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同膜系结构的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偏振膜和1.06μm高反膜的激光损伤。研究了膜系结构与损伤阈值的关系,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晶体光损伤阈值测量的一种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盛芳  陈军  夏宗仁  洪治 《光学学报》2004,24(4):03-506
提出一种测量晶体光损伤阈值的新方法,即确定激光横向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利用晶体的激光损伤斑点半径,直接计算出晶体光损伤阈值,并给出入射激光为高斯光束时晶体损伤阈值与其损斑半径的关系。以提拉法生长的掺镁铌酸锂(MgO:LiNbO3)晶体为研究对象,用该方法测量其损伤阈值,得到了定量结果且所得数据与文献已报道的规律相符。分析得出同样激光条件下.损斑半径越大的晶体其光损伤阈值越小的结论,指出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晶体或非高斯光束条件下光损伤阈值的测量并对具体作法进行了讨论。该测量方法弥补了常用测量方法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的不足,可用于晶体抗光损伤阈值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6.
激光对光电探测器的破坏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跟踪调研国内外关于激光辐照光电探测器及其光电材料所导致的各种软硬破坏效应的研究资料, 系统收集各种形态破坏阈值和电学性能破坏阈值,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激光辐照光电探测器的各种破坏机理及其理论计算模型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1-on-1损伤测试方法,比较研究了电子束沉积制备的几种薄膜在真空、大气环境下的损伤特性,并对真空环境与大气环境损伤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真空环境下的损伤阈值明显低于大气环境下的损伤阈值,真空环境下的破斑形貌也与大气环境下的破斑形貌有显著差异。气体热传导差异不是真空环境与空气环境下损伤差异的原因。由水的解吸而引起膜层在真空环境中张应力的增大及真空环境中激光辐照过程中产生的非化学计量比缺陷是导致电子束沉积的薄膜真空与大气环境中损伤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利用近红外散射光谱对生物组织热毁损程度进行实时鉴别的一种新方法。实验首先分别用功率3.5,5,6.5和8 W的808nm脉冲激光对新鲜离体猪肝进行热毁损,在距离毁损中心10mm处实时采集近红外散射光谱和温度,以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波长830~900nm处的光谱斜率(S830~900),将其不同上升幅度为条件结束加热。其次,对光谱采集点附近的组织作病理切片,根据组织学特征进行评分,采用3级评分制(3分为完全毁损,2分为部分毁损,1分为无效毁损)评估毁损程度。最后,分析加热期S830~900最大上升幅度、降温后S830~900最终稳定值与病理分析的毁损程度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若加热期S830~900上升至初值的4倍以上、降温后最终稳定于3.5倍以上,对应组织为完全毁损;若S830~900加热期上升2~5倍,降温后最终稳定于1~1.5倍,对应组织为无效毁损;其余为部分毁损。根据分析结果,首次建立了光谱因子与热毁损程度的关联,利用加热期S830~900的最大上升幅度与降温后的最终稳定值来鉴别组织毁损程度,可以很好的降低实验对象个体差异性对判断结果的影响,具有很好的鉴别效果,其准确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组织热毁损程度实时、准确的鉴别,为组织热毁损实时监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化学处理增强光学材料的抗激光破坏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仲伢  程雷  李成富 《光学学报》1999,19(6):56-859
报道了用化学处理方法提高光学材料的抗激光破坏强度的实验结果,化学处理使和K2玻璃的激光损伤阈值分离提高3倍和4倍,对晶体和熔石英的化学处理也得取和较好的工对加固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