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St-DVB微凝胶/甲基丙烯酸两性接枝共聚物制成了一种新型“浮萍”结构的单分子膜,并转移制备了LB多层膜,对其单分子膜的性质、LB多层膜的二维有序结构及膜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LB技术研究了带有4个长碳氢链的酞菁铜化合物(CuC12Pc)的单分子膜及它与十八胺(ODA)、二十酸(AA)的混合LB膜的聚集结构形态. 结果表明这种酞菁铜化合物在气液界面上可以形成比较稳定有序的双层Langmuir膜, 且可以转移质量较好的多层LB膜.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酞菁铜分子的聚集体结构, 发现CuC12Pc/AA混合膜表现为网状的聚集结构, 而CuC12Pc/ODA混合膜形成长岛颗粒状聚集, 并结合UV-Vis吸收光谱讨论了酞菁铜分子形成不同聚集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个对称萘酞菁的LB膜及其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平提拉法制备了四叔丁基萘酞菁锌的LB膜。利用表面压-面积曲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小角X-射线衍射等表征了LB膜的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以形成较高质量的具有很好层状结构的多层LB膜,在膜中分子大环平面垂直于基片平面并且以分子平面并不完全重合的H-聚集体存在。采用透射SHG方法测量了相应LB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该化合物LB膜的宏观二阶非线性系数以及分子超极化率分别为X  相似文献   

4.
偶氮苯衍生物Langmuir-Blodgett膜的结构与红外热释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方法,在镀有金属膜的盖玻片和CaF_2衬底上转移了双嗜性偶氮苯衍生物多层LB膜.用线性红外二向色性光谱方法研究了分子的各跃迁矩的取向和分子长轴的取向.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LB膜的有序周期结构,讨论了双周期结构与高热释电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Langmuir-Blodgett(简称LB)法作为分子水平的成膜技术,能制备纳米级几乎无缺陷的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膜,在微电子学,分子器件,磁性有序材料,生物膜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四硫富瓦烯类衍生物作为导电LB膜材料的研究,引起人们极大的兴  相似文献   

6.
偶氮兹及其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光致异构化和电化学反应机制,其LB单分子膜作为一种高度有序的分子组装体系,以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中,LB膜通常是沉积在SnO。或镀金的基片上,其结构的相对木稳定性限制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我们利用自组装技术,在金基底表面组装了具有特定末端基团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然后利用LB技术构造偶氮苯衍生物的单分子膜,以期得到稳定而有序的偶氮苯LB膜,且不影响其光化学和电化学活性.本文报道了这种新型偶氮苯自组装一LB组合股的结构表征及其电化学行为.亚实验部分偶…  相似文献   

7.
单臂冠醚液晶LB膜的相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单臂冠醚液晶及配合物(1, 2及1.Eu^3^+)的LB膜的成膜特性,实验发出它们均可在气-液界面形成单分子膜, 但不易转移, 化合物1在压膜过程中出现一维相变。用CPK模型对成膜分子构型和面积进行估算, 其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并讨论了冠醚液晶结构对LB膜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胆甾液晶二氮杂冠醚N,N'-双[胆甾-5-烯-3β-氧羰甲基]-1,10-二氮-4,7,13,16-四氧环十八烷(1)及其与Eu3+的配合物(2)、2与苯甲酸的混配物(3)的LB膜和荧光性质.结果表明:1、2和3都在水溶液亚相液面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但只有1的单分子面积受亚相pH的影响.1、2和3的单分子膜都容易转移到石英基片上形成LB膜,其中2和3为X型,转移比分别为0.6和1.0.在LB膜中,在2的荧光激发波长范围比在溶液中的宽,荧光强度也比在溶液中的强得多.在2中添加苯甲酸形成3可改善LB膜中分子有序排列,荧光强度增强到无苯甲酸时的2.0倍.所有这些LB膜,即使添加了苯甲酸的,都不是很稳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有机分子HTDIOO单层和多层LB膜结构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针尖与LB膜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对成像的膜结构有影响.当悬臂针尖与LB膜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时,针尖会扰动HTDIOO分子在单层LB膜中的有序排列.HTDIOO单层LB膜具有有序结构;而在多层LB膜中,HTDIOO分子则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定的畴结构.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组分的Ru(dpphen)3^2 [简称Ru(Ⅱ)]与花生酸(AA)在纯水来相上的混合单分子膜的相容性、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凝聚单分子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将这种功能单体分子膜转移到固体载片上,制备成混合LB膜、紫外-可见光谱、发现光谱及小角X光笛射表明这种混合LB膜是一种稳定、均一、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并且可在可见江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吸收及发射峰的功能膜。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含偶氮苯基团的糖脂Gal-azo-Cn,通过Langmuir Blodgett(LB)膜、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该糖脂在气液界面上的光异构化行为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气液界面上的纯偶氮苯糖脂及与磷脂混合形成单分子膜的偶氮苯糖脂均具有反-顺、顺-反异构化行为。紫外光引起的异构化过程导致表面压力上升,但是由于二维界面上膜压的存在对其反-顺异构化行为有抑制作用,膜压越大,压力上升越小,黑暗环境中顺-反异构化过程则越快。对比纯偶氮苯糖脂的界面异构化行为,混合体系中磷脂分子与偶氮苯糖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二维界面上糖脂的反-顺异构化有促进作用,提高了偶氮苯糖脂的反-顺异构化程度。磷脂-糖脂混合体系中,混合组分中含不饱和碳链的磷脂含量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强,稳定性越差,对偶氮苯糖脂异构化行为的促进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2.
用XPS对沉积在硅基片上的聚酰亚胺LB膜以及由它真空热解制备的SiC薄膜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跟踪分析 .XPS结果显示聚酰亚胺LB膜结构均匀 ,质量良好 ;真空热解时 ,约在 6 70℃时LB膜中的C与衬底Si反应形成SiC ;Ar离子溅射深度俄歇谱表明所制备的SiC膜中Si和C浓度成梯度分布 ,说明SiC是由Si和C相互扩散反应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CdS纳米微粒在LB膜层隙聚集形态的AFM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B技术制备纳米微粒与超薄有机膜的复合膜是近年来值得注意的研究进展*.利用该方法所制备出的材料既具有纳米粒子所特有的量子尺度效应,又具有LB股的分子层次有序、股厚可控以及易于组装等特点.它可用来制备结构可控的有机无机交替膜.而且,通过改变LB膜成膜材料和制备条件还可改变纳米粒子的光电特性.因此它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非线性光学及传感器等研究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问.纳米微粒的聚集形态及LB膜在生成纳米微粒后的结构变化对材料的特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但采用一般的电镜技术或光谱分析手段均不能在实空间和…  相似文献   

14.
报导了14种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硬脂酸LB膜的导电性,并解释了硬脂酸量和碘蒸气掺杂对LB膜导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硬脂酸LB膜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四(苄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TBT-TTF/SA)(1:1)LB膜、二(亚乙二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BEDT-TTF/SA)(1:1)LB膜和四(十六烷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THT-TTF/SA)(1:1)LB膜的结构.从X射线衍射结果得到了LB膜的层间距离.X射线衍射图显示了TBT-TTF/SALB膜和BEDT-TTF/SALB膜的层间结构由硬脂酸控制.从偏振红外结果计算出硬脂酸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在LB膜中的取向角.根据分子取向角确定了LB膜的层间结构.用分子长度和分子取向角得到的层间距离与从X射线衍射得到的层间距离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导电性有机超薄膜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导电LB膜的膜材料主要是含有电子受体77’,8,8’一四氨基二亚甲基本自(TCN则的电行转移(CT)复合物间以及给体分子特别是四流代宫瓦烯衍生物[‘刮.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曾报导了四等基硫四硫  相似文献   

17.
有机HTDIOO分子LB膜结构的AF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有机分子HTDIOO单层和多层LB膜结构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针尖与LB膜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对成像的膜结构有影响。当悬臂针尖与LB膜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时,针尖会扰动HTDIOO分子在单层LB膜中的有序排列。HTDIOO单层LB膜具有有序结构;而在多层LB膜中,HTDIOO分子则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定的畴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显微镜研究了基片种类、温度、制膜参数(如Langmuir-Blodgett膜沉积压、压膜速度、提膜速度等)和LB膜层数对LB膜中缺陷畴区的影响及其对尿石矿物——水草酸钙(COM)晶体生长的指导作用. LB膜中的缺陷畴区可以诱导圆形COM沉积图形形成, 但在石英基片上的图形数量只有云母基片上的5%左右. 制膜温度由25 ℃降低至18 ℃时, 出现非圆形COM沉积图形, 尺寸亦有增大的趋势. 随着沉积压从2 mN/m增大到10 mN/m, 云母基片上圆形COM晶体沉积图形数量减少, 沉积图形尺寸趋于均一, 非圆形图形数量增加. 随着压膜速度增加, 膜中缺陷增加. 当LB膜的层数由1层增加到2, 3, 5层后, 其诱导的COM图形数量逐渐减少, 尺寸也相应减小, 即单层LB膜的缺陷比多层膜的多, 且更容易受到基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荧光素衍生物LB膜对TiO2电极的光敏化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合成了三种荧光素长碳链衍生物,通过LB技术将它们组装成单分子薄膜,修饰在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透明电极上,研究了这些LB膜的结构和特性及它对TiO2的光增感作用.并对其光敏化机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