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的合成与溶致液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脱乙酰化壳聚糖出发,在室温下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由于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未发生进一步的酰亚胺化.X射线电子能谱(XPS)被用来测定PhCS的取代度.测定结果表明在N上和O上均发生取代,N上反应的取代度随酸酐用量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0.26±0.03),而O上的取代度却不断变大(0.01~1.54),合成产物的总取代度为0.26~1.81.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可溶解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DMSO、二氯乙酸和甲酸,并形成溶致液晶.测定了PhCS在这些溶剂中的临界浓度(c*),结果表明c基本上不受取代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的合成与溶致液晶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脱乙酰化壳聚糖出发,在室温下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由于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未发生进一步的酰亚胺化.X射线电子能谱(XPS)被用来测定PhCS的取代度.测定结果表明在N上和O上均发生取代,N上反应的取代度随酸酐用量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0.26±0.03),而O上的取代度却不断变大(0.01~1.54),合成产物的总取代度为0.26~1.81.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可溶解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DMSO、二氯乙酸和甲酸,并形成溶致液晶.测定了PhCS在这些溶剂中的临界浓度(c),结果表明c基本上不受取代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制了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萘甲酰化壳聚糖、羧甲基化壳聚糖等3种壳聚糖衍生物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表面处理,发现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thCS)能有效提高MWNTs在极性6~10范围溶剂中的分散性及稳定性,并考察了PhthCS的分子量及浓度对MWNTs的分散性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微观形貌和元素分析,发现MWN...  相似文献   

4.
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时间和邻苯二甲酸酐 壳聚糖的摩尔比制备不同取代度的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 .用FTIR研究了反应机理和产物结构 ,观察到PHCS含两类取代即酰胺酸取代和酰亚胺取代 .反应时间较短时主要为前者 ,取代度表示为DS1 ;反应时间较长时主要为后者 ,取代度表示为DS2 .对PHCS在二氯乙酸 (DCA)中的液晶行为观察 ,结果表明 ,PHCS的临界浓度随DS1 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DS1 对PHCS临界浓度的影响明显大于DS2 的影响 .基本上为酰胺酸取代的PHCS的临界浓度高于溶解度 ,以至于观察不到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聚糖液晶溶液,并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分别对液晶织构、黏度、相转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呈现典型的胆甾相液晶织构;其溶液黏度随浓度及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符合高分子液晶溶液的变化规律;在DSC升、降温曲线上分别存在吸热峰和放热峰.  相似文献   

6.
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时间和邻苯二甲酸酐/壳聚糖的摩尔比制备不同取代度的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用FTIR研究了反应机理和产物结构,观察到PHCS含两类取代即酰胺酸取代和酰亚胺取代,反应时间较短时主要为前景,取代度表示为DS,反应时间较长时主要为后者,取代度表示为DS2,对PHCS在二氯乙酸(DCA)中的液晶行为观察,结果表明,PHCS的临界浓度随DS1的增加而显著增加DS1对PHCS临界浓度的影响明显大于DS2的影响,基本上为酰胺酸取代的PHCS的临界浓度高于溶解度,以至于观察不到。  相似文献   

7.
N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在多种常见有机溶剂中能形成胆甾液晶相.用圆偏光二向色性谱(CD)研究了N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的DMF、DMSO、DMAC和吡啶4种溶剂体系,在形成溶致胆甾液晶相前后的手性变化信息.CD谱图上观测到两类吸收,即在400nm附近较宽的吸收和330nm附近较尖锐的吸收.前者归属于胆甾相层片的超分子螺旋构象,而后者可以归属于分子链的螺旋构象.圆偏光二向色性可以作为测量胆甾液晶临界浓度的一种手段,它能捕捉到胆甾螺旋层片出现那一瞬间的浓度,以CD谱上在波长400nm左右刚出现肩峰的浓度为临界浓度,其值均比偏光显微镜法低1%,说明其灵敏度比偏光显微镜法高,且避免了偏光显微镜法的某种主观性.分别用两种方法旋转玻片进行CD测试,结果证明线性二向色性分量和双折射分量对胆甾层片螺旋的CD信号强度没有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二氯乙酸溶致液晶的热致相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壳聚糖及其各种衍生物的溶致液晶的研究已有报道[13],但尚未见到有关壳聚糖/有机酸液晶溶液的热致相转变的报道.本文研究了壳聚糖/二氯乙酸液晶溶液的相转变,并探讨了该体系的相转变机理.  相似文献   

9.
氰乙基羟丙基壳聚糖的溶致和热致液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壳聚糖出发先羟丙基化再氰乙基化,合成了氰乙基羟丙基壳聚糖(羟丙基的摩尔取代度为3.2,氰乙基的取代度为1.0).氰乙基羟丙基壳聚糖(CNHPCS)和羟丙基壳聚糖(HPCS)两者都有胆甾型溶致液晶性,浓溶液呈现指纹状织构.在二氯乙酸中,前者的临界浓度(29%,质量分数,下同)高于后者(17%).这一结果可以用引入氰乙基增加了分子间作用力从而使得链刚性增加来解释.CNHPCS在熔点193℃和分解温度220℃之间很窄的温区内观察到有热致液晶胆甾相.CNHPCS固体膜的胆甾相螺距采用激光小角光散射法测定,结果与偏光显微镜测得的数值一致.  相似文献   

10.
五种羧酰化壳聚糖即乙酰化、丙酰化、丁酰化、己酰化和庚酰化壳聚糖在二氯乙酸溶液中均呈现胆甾型致液晶相。临界浓度随侧基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取代度(从0.21变化到0.94)对临界浓度没有影响。在两相共存浓度区内,均呈现典型的滴状织构。从两相共存到完全液晶相的转变浓度也随侧基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用FTIR测定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的取代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富立叶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用FTIR测定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的取代度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合成了N 苄基化壳聚糖和N ,O 苄基化壳聚糖 ,取代度分别为 0 2 0和 0 54。用偏光显微镜测定在甲酸溶液中的液晶临界浓度。这两种聚合物的临界浓度均为 1 1wt% ,说明取代度和取代位置都不影响该体系的临界浓度值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 4个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不同、M G不同的海藻酸钠试样在不同浓度下的恒温 (2 5℃ )动态粘弹谱 ,发现 4个试样随溶液浓度升高都会发生溶胶 凝胶 (Sol gel)转变 .实验结果表明 ,该转变符合Winter和Chambon的凝胶化点临界状态的松弛模量G(t)方程 ,由tanδ不依赖于ω的判据求出了海藻酸钠水溶液随浓度变化发生Sol gel转变、出现物理凝胶化的凝胶化点溶液浓度cgel和临界指数n .cgel=7 6wt%~ 8 0wt% ,基本与分子量无关 ;分子量较高的 3个试样的n =0 32~ 0 38,而分子量低的试样的n =0 6 1.该结果表明 ,物理凝胶化主要是由大分子重复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决定 ,分子链越长则凝胶化点的交联结构越完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两种用酶降解法得到的低分子量壳聚糖样品(CS1和CS2)的溶致液晶性.用GPC并辅以质谱法确定了两样品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22和2311 g/mol.在相对分子质量低至622的低分子量壳聚糖(相当于四糖)水溶液中仍发现了溶致液晶现象,并确定出相对分子质量为622和2311的低分子量壳聚糖液晶临界浓度为73%和36%(W/W%),这些结果与已报道的中、高分子量壳聚糖液晶临界浓度随分子量升高而降低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实验结果与经典的KS理论预测值不符,因为低分子量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超过了KS理论对高分子临界浓度的预测范围.  相似文献   

15.
五种羧酰化壳聚糖即乙酰化、丙酰化、丁酰化、己酰化和庚酰化壳聚糖在二氯乙酸溶液中均呈现胆甾型溶致液晶相.临界浓度随侧基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取代度( 从0-21 变化到0-94) 对临界浓度没有影响.在两相共存浓度区内,均呈现典型的滴状织构.从两相共存到完全液晶相的转变浓度也随侧基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乙二醇壳聚糖为原料, 乙酸酐为酰化剂, 通过N-乙酰化反应, 制得了新型温敏性高分子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试管倒置法对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的结构及温敏性进行了表征,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水凝胶的微观形貌和体外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和乙酸酐与乙二醇壳聚糖氨基摩尔比的增加, 产物的乙酰度逐渐增加; 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溶液具有热可逆温敏性溶胶-凝胶转变行为, 可以通过控制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的乙酰度和溶液浓度, 使溶胶-凝胶转变温度处于室温至体温(25~37 ℃)之间; 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水凝胶具有“高度孔隙化且孔隙之间相互连通”的结构特点, 通过控制乙酰度和溶液浓度, 可使其孔径大小处于1~40 μm范围内; 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水凝胶的乙酰度为89.90%时, 质量分数为5%~7%的水凝胶对抗癌药物吉西他滨具有缓释作用, 载药凝胶的释药时间可达3~5 d. 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有望在药物释放及组织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碱壳聚糖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摩尔醚化度 (DME)的新的液晶性壳聚糖衍生物羟乙基壳聚糖 (HECS) .用酸氧化蚀刻的方法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下证实了其胆甾型的液晶织构 .以甲酸为溶剂 ,研究了摩尔醚化度对羟乙基壳聚糖溶致液晶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该体系中 ,摩尔醚化度能综合取代基个数及长度两个结构因素的影响 ,当DME较低时 (<~ 2 0 ) ,这种影响关系类似于取代基个数 (即取代度 )的影响 ,当DME较高时 (>~ 2 0 ) ,则类似于取代基长度的影响 .前者对液晶临界浓度的影响很小 ,而后者却有显著影响 .此外还观察到当DME >~ 2 0时出现水溶性 ,HECS的水溶液也呈现典型的胆甾指纹状织构  相似文献   

18.
N-烷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溶致液晶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的壳聚糖衍生物——N 烷基壳聚糖,通过控制反应物摩尔比获得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产物.不同取代基及不同取代度的衍生物均具有溶致液晶性,考察了同一碳链不同取代度和相近取代度不同碳链长度的衍生物对其液晶临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碳链长度时,取代度对临界浓度的影响不大;而当取代度相近时,随着碳链长度增加,临界浓度也随之增大.此结果与Onsager和Flory的刚性棒理论相符.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壳聚糖乙酰化法制备了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 ,并研究了脱乙酰度这一结构因素对壳聚糖溶致液晶性的影响 .观察到脱乙酰度为 5 0 %左右时 ,壳聚糖在水中和二氯乙酸中的溶致液晶临界浓度最高 .壳聚糖在水中的溶致液晶临界浓度远低于在二氯乙酸中的临界浓度 .  相似文献   

20.
用退偏振光强度法及偏光显微镜研究了溶致性液晶高分子聚苯撑苯并二噻唑的甲基磺酸溶液(PBT/MSA)由液晶相至各向同性相(N→I转变),及由各向同性相至液晶相(I→N转变)的相变过程.液晶相的形成(I→N)服从Av-rami方程,Avrami指数为1左右,表明该体系的液晶相是以一维棒状方式形成的.相转变温度与浓度有关,提高温度可加速在应力下液晶相长程有序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