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丽霞  燕友果 《物理学报》2012,61(4):43401-043401
采用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Ag+(4p6) 及Ag+(4d10)在不同入射电子能量和散射电子角度下(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 散射电子角度为4°, 10°和20°. 计算结果表明, Ag+(4p6)(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其binary峰峰位或劈裂峰的谷位与动量转移方向有较大差别, 这可能是由于一种两次两体碰撞造成的. 另外, 还发现Ag+(4p6)(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的binary峰出现了反常劈裂现象, 这表明离子靶内壳层电离(e,2e)反应过程较外壳层更为复杂.对Ag+(4p6)及Ag+(4d10), 除binary峰和recoil峰以外, 在其他敲出电子角度出现了新的峰, 本文用几种两次两体碰撞过程对这些新的峰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电子通量对ZnO/K2SiO3热控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电子通量对ZnO/K2SiO3热控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通量为5×1011/cm2·s,8×1011/cm2·s,1×1012/cm2·s 和5×1012/cm2·s的电子对试样进行辐照。电子辐照下涂层的光学性能发生了退化,并且发现了退化涂层在空气中的“漂白”现象。分析了ZnO/K2SiO3热控涂层光学性能的退化机制,同时讨论了电子通量对太阳光谱吸收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5×1011~1×1012/cm2·s的电子通量范围内,电子通量对ZnO/K2SiO3热控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相同。因此在这个电子通量范围内,采用加速地面试验来模拟空间的电子辐照效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张计才  朱遵略  孙金锋 《物理学报》2012,61(9):93401-093401
本文分别用量子方法和半经典方法计算了超冷钾和铯原子之间弹性碰撞的s波散射长度,有效力程和p波散射长度等散射参数. 超冷温度下39K-133Cs原子间的弹性散射截面主要为s波贡献,随着碰撞能量的增加散射截面有丰富的形状共振出现, 计算发现单重态和三重态截面分别存在显著的g波和d波形状共振.另外,本文应用简并内态近似方法获得了41K-133Cs 超精细态相互作用时的s波散射长度.  相似文献   

4.
FeSiF66H2O晶体的基态能级和零场分裂参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殷春浩  吴玉喜  焦杨 《光子学报》2003,32(3):382-384
由单晶的中子衍射方法得到FeSiF66H2O的晶体结构,这种晶体结构可以用SiF6-和Fe(H2O)++两个离子来描述,而局域三角对称的Fe(H2O)++离子反映了这种晶体的主要光谱性质利用不可约张量的理论,构成了晶体场和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哈密顿完全对角化矩阵因此,由完全对角化的晶体场和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哈密顿矩阵和电子顺磁共振的理论公式来求出晶体FeSiF66H2O中Fe2+离子的电子顺磁共振零场分裂参量D和Fa并研究了低自旋3L态对电子顺磁共振(EPR)零场分裂参量的贡献结果显示低自旋3L态对电子顺磁共振的零场分裂参量的贡献是较强的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值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含铜氧化物超导体,本引用一个传导电子与局域电子间的自旋耦合来描述Cu-O平面上巡游空穴与铜离子上的局域空穴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自旋波近似,使该自旋耦合表现为巡游载流子与自旋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形式与电-声相互作用类似,据此可得到因自旋波对载流子的散射引起的电阻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其性质与电-声散射电阻相同。同时还引入具有自旋波子吸收或发射的层间遂穿散射过程,讨论了垂直方向上的电阻。所得结果与实  相似文献   

6.
 大气中的水汽对DF激光主要强线的吸收相对较小,而HF激光的大多数谱线受水汽和CO2分子等的吸收较大。利用较新的HITRAN96数据库和我国不同地区的气象资料,采用逐线积分法计算了HF/DF 激光的大气衰减情况。所选的谱线中,在合肥地区(年平均), HF的水汽吸收系数最大值可达到10km-1的数量级,二氧化碳吸收系数最大可达10-4~10-3km-1量级,P2(8)线吸收最弱;DF激光水汽吸收系数最大值可达到10-1km-1,比HF低2个量级,且随高度衰减很快,10km处就到10-5~10-4km-1量级,P2(8)线吸收最弱。在我国,由南向北,由夏季到冬季,水汽浓度减少,大气对HF/DF激光的吸收率也相应地递减。  相似文献   

7.
由夸克组分模型出发得到了既包含有心部分也包含自旋轨道耦合部分的一个简单的具有解析形式的K+N二体势,它可较好地解释S波和P波K+N二体散射相移,特别是P波的I=0,J=1/2道的大相移.  相似文献   

8.
杨红龙  李磊  杨溯  卢超  陈星登  刘爱明 《光子学报》2014,41(12):1427-1434
气溶胶是影响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重要因子.在深圳地区展开气溶胶观测实验,可以获得可靠的光学物理特征,进而有助于准确评估气溶胶在新型超极城市区域的气像和环境效应.本文利用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太阳光度计、黑碳和浊度计等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型超级城市深圳地区的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深圳地区气溶胶呈明显季节变化,冬、春季由于城市污染性气溶胶的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和Angstrom波长指数都较大,夏季受海盐气溶胶的影响,光学厚度较小,Angstrom波长指数也较小.光学厚度与Angstrom 波长指数对比表明城市综合性污染是引起深圳气溶胶高光学厚度的主要原因.深圳地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吸收系数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178.7×10-6 m-1(126.6×10-6 m-1)和32.5×10-6 m-1(18.1×10-6 m-1),均低于珠三角腹地多年观测平均值的二分之一和国内其他大型城市观测值.而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81,与珠三角其他地区得到的结果接近.此外,气溶胶吸收、散射和单次散射反照率呈明显日变化,可能主要受大气边界层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把残余气体散射作为一种各向同性微扰力引入轴对称直流带电粒子束的均方根包络方程,从中得到了气体散射作用导致束流发射度增长的表达式。根据理论研究结果,结合“神龙一号”加速器束流传输系统的设计参数,计算了气体散射作用引起的发射度增长。结果表明,在束流传输系统的真空度高于3×10-4Pa时,残余分子的散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5×10-4Pa的真空指标是可以接受的。讨论了抑制残余气体分子散射作用的措施,在螺线管线圈能力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强磁场小半径传输有利于抑制残余气体散射导致的发射度增长。  相似文献   

10.
激光功率密度对Al膜靶后表面快电子发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在20 TW皮秒激光器上完成的p偏振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快电子的角分布和能谱测量结果。实验得到:当激光功率密度小于1017 W/cm2时,电子发射没有明显定向性,在激光入射面内多峰发射;当激光功率密度大于1017 W/cm2,小于1018 W/cm2时,电子主要沿靶面法线方向发射;当激光功率密度达到相对论强度时,电子主要沿激光传播方向发射;激光功率密度未达到相对论强度时,靶后表面法线方向快电子能谱拟合平均温度符合共振吸收温度定标率;激光功率密度达相对论强度以上时,靶后表面法线方向快电子能谱拟合平均温度高于已有的温度定标率。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电炮发射金属飞片的实验技术,将Φ10 mm×0.5 mm、Φ10 mm×0.3 mm铝飞片分别发射到300、500 m/s的速度且具有较好的平面度,有效拓展了电炮在相对较低的飞片发射速度和较低应变率下的加载能力(飞片速度约100 m/s、应变率小于106 s-1),使之可以在更宽的应变率和加载压力下使用。利用二级电炮技术,对Zr51Ti5Ni10Cu25Al9块体非晶合金进行了平面撞击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该工作对电炮加载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诊断真空中微波等离子体喷流的电子数密度,利用统一的发射和单郎缪尔探针测量等离子体的空间电位,再测量等离子体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根据空间电位测量结果,在等离子体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上能准确地获取饱和电流,从而处理出电子数密度.最后的诊断实验表明,当真空环境压强为2—6 Pa、等离子体发生器以60 W以下的微波功率击穿流量范围是42—106 mg/s的氩气时,所产生的微波等离子体喷流中电子数密度分布在1×1016—7.2×1016/m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HT-7 Nd:YAG激光汤姆逊散射光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学透过性能对信号微弱的激光汤姆逊散射测量系统极为重要。主要讨论了HT-7 Nd:YAG激光汤姆逊散射系统光学设计中消除杂散光和提高散射信号传输效率的方法,并对系统的光学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干涉滤光片分光谱仪的光学透过性能随电子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等离子体电子温度为1 keV时其透过率可达到10%;汤姆逊散射信号非常微弱,等离子体电子密度为1×1019/m3时每道信号仅有几百到上千个光子;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在0.3~5.0 keV范围内时,光子量子统计涨落引起的电子温度测量误差在3%以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纳秒激光闪光光解技术研究了噻吨酮(TX)和二苯胺(DPA)的光化学反应.在355 nm光激发下,TX的基电子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进而通过系间窜越生成三重态3TX*. 在乙腈/水混合溶剂中,3TX*与DPA反应体系的瞬态吸收光谱呈现出四个谱峰,分别对应3TX*、TXH·、TX·-和DPA·+的吸收. 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这些吸收峰均发生红移. 结合动力学测量,3TX*与DPA的反应机理被证实为电子转移伴随质子转移过程. 3TX*与DPA反应的猝灭速率常数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缓慢减小,9.7×109 L/(mol·s)(纯乙腈)、8.7×109 L/(mol·s)(乙腈:水=9:1)、8.0×109 L/(mol·s)(乙腈:水=4:1)和7.5×109 L/(mol·s)(乙腈:水=1:1). 质子溶剂-水在此反应中的作用不明显,溶剂的极性对3TX*与DPA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不大,表明3TX*3*3ππ*三重态吸引DPA中电子的能力相仿.  相似文献   

15.
类镍金离子的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旋轨道劈裂阵模型下, 理论计算在0.02keV≤T≤10keV范围内,类镍金Au51+的3d9nln''l''(n''=4,5,6; l''=s,p,d,f)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并分析了影响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叶巍  沈文庆 《中国物理 C》2000,24(10):945-948
研究了形变效应对10.6MeV/u 84Kr+27Al反应中断前粒子发射的影响.发现通过测量的裂变前粒子多重性提取的裂变延迟时间将因此从20×10-21s减少到5×10-21s,表明增强的断前粒子发射有一部分来自形变效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陈昌远  陆法林  孙东升 《物理学报》2007,56(11):6204-6208
在任意l波的离心项1/r2用λ2e-λr/(1-e-λr)2近似表达的条件下,对Hulthén势的径向Schrdinger方程作自变量指数变换,使此转化为超几何微分方程,获得了Hulthén势s波散射态的精确解和非s波散射态的近似解析解.给出了相移的解析表达式和按“k/2π标度”归一化的用超几何函数表示的径向波函数.讨论了解析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环状LaB6阴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用于管状电子束发射的大面积LaB6阴极电子源,其阴极发射面积为115 mm2,LaB6发射体用钼作基底,在LaB6与钼之间用耐高温的碳化物粘合剂填充以防止LaB6与钼发生反应。采用电子束轰击的方式加热LaB6发射体,当阴极温度为1 873 K时,加热功率为173 W,直流发射电流密度达到40 A/cm2。与用石墨加热LaB6发射体相比,该电子源加热功率降低了66%。阴极在室温下反复暴露于大气后其发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420MeV82Se轰击139La引起的深部非弹反应和在束γ谱学方法研究了142Ce的中高自旋激发态.识别出了激发能为2625,2995和3834keV的3个新能级,自旋、宇称分别被指定为8+,9(-)和11(-).发现这些能级非常好地符合N=84偶偶核转晕能级的系统性.利用经验壳模型计算了142Ce的中高自旋激发态的激发能,计算结果比较好地重现了实验值.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讨论,表明在142Ce的中高自旋激发态中以单粒子激发为主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表面层材料及结构的中心波长为1 064 nm的零度高反镜,3种膜系表面层分别为1/4波长光学厚度的HfO2,1/2波长光学厚度的SiO2,以及1/4波长光学厚度的SiO2。光谱测试表明:三者在1 064 nm处均有较高的反射率(高于99.8%),利用热透镜的方法测量得到3个膜系辐照激光正入射情况下,薄膜对光的吸收比例分别为3.0×10-6,5.0×10-6和6.5×10-6,其损伤阈值分别为32.5,45.2和28.4 J/cm2。并在膜层内部电场分布和膜层材料物理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3种不同表面层膜系吸收和损伤阈值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