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背景下,为进一步检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效应.从管理者寻租的视角出发,以2010-2017年上证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将控股股东股权性质以及公司规模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具有正向影响,且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影响更为显著.丰富了高管股权激励及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数理统计与管理》2021,(1):175-190
以高管激励为中介变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调节变量,以2007年-2018年期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的抑制影响,说明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可以有效履行其监督职能;高管薪酬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在控股股东委派董事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机构投资者股权越大,分类转移盈余程度越低,但削弱了控股股东委派董事对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正向监督效应。本文有助于完善控股股东委派董事监督分类转移盈余行为的影响路径,对上市公司调整高管激励结构和完善投资者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在股票价格高估时发行股权融资,低估时选择回购股票或发行债务融资,当前资本结构是企业过去融资发行市场时机的累积结果.目前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市值账面比(M/B)指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然而这一指标引起学者们很大争议,研究结论缺乏可靠性.本文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特征选择股票换手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市场时机与外部融资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对资本结构动态变动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换手率在企业权益融资中具有重要作用,换手率较高时企业选择发行更多的股权融资.并对资本结构变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融资选择的市场时机效应.  相似文献   

4.
袁国辉 《珠算》2014,(9):70-72
股票期权可以将管理人员自身利益和公司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代理人风险”。在国外,股权激励制度被视为公司送给经理人的“金手铐”,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股权激励制度暗含激励、约束双重作用。现在非上市公司也在推行股权激励制度,尽管不能即时分享资本市场的盛宴,但依然可以借助股权激励点燃员工的工作激隋,加快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企业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股权激励模式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不仅考虑到以往研究中的企业特征因素,同时也考虑了激励对象特征因素和外部实施环境因素,建立股权激励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并分析各指标间的依存关系,基于此构建了ANP网络结构模型,并选取两个代表性样本企业进行算例验证和应用,最终使得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股权激励模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调整成本角度出发,运用广义矩估计法重新审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寻找调整成本的决定因素.在不考虑调整成本的传统模型下,公司绩效对于股权激励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考虑调整成本后影响不再显著;在决定因素方面,股权激励的调整速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数量以及市场价格正相关,公司绩效的调整速度与沉没成本正相关而与公司定价能力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CEO离职是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件,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高管与公司特征对高管离职的影响,研究股东行为对于CEO离职影响的文献还较为匮乏.文章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CEO非正常离职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增加CEO非正常离职的概率,在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及PSM方法解决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前述效应对于国有企业和由控股股东委派的CEO而言并不明显;此外,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之后,竞争能力更强的CEO的离职倾向更明显,而更好的公司治理水平能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CEO离职的影响.文章在一股独大的背景下,探讨公司的CEO这一极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会如何对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做出反应,既拓展了股权质押相关研究文献,也有利于学术界从动态的视角理解影响CEO离职背后的股东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烨  曲怡霏  方磊  裴冬雪 《运筹与管理》2018,27(10):174-184
本研究基于高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最优契约理论,运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在2009~2014年的海外并购数据,对CEO年龄以及与CEO紧密相关的公司治理对企业海外并购决策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CEO年龄整体上与企业海外并购决策负相关,说明年纪越大的CEO越不倾向于进行海外并购,越年轻的CEO则越倾向于实施海外并购。在年龄组Ⅰ(<=40岁)中,CEO年龄与企业海外并购决策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在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CEO中,也就是处于青年成熟期的CEO越倾向于实施海外并购;处于中年稳健期(年龄组Ⅲ,49~55岁)的CEO,随着管理经营经验的不断累积,年龄越大越倾向于实施海外并购。(2)在公司治理对海外并购决策的影响方面,股权集中度与海外并购决策正相关,股权集中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进行海外并购;CEO持股比例与海外并购决策负相关,CEO持股比例越高,CEO越不会做出海外并购决策。  相似文献   

9.
CEO离职是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件,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了高管与公司特征对高管离职的影响,研究股东行为对于CEO离职影响的文献还较为匮乏.文章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CEO非正常离职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增加CEO非正常离职的概率,在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及PSM方法解决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前述效应对于国有企业和由控股股东委派的CEO而言并不明显;此外,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之后,竞争能力更强的CEO的离职倾向更明显,而更好的公司治理水平能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CEO离职的影响.文章在一股独大的背景下,探讨公司的CEO这一极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会如何对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做出反应,既拓展了股权质押相关研究文献,也有利于学术界从动态的视角理解影响CEO离职背后的股东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5):942-950
本文利用中国上证A股的相关数据,通过扩展的GARCH模型验证涨幅限制与跌幅限制对收益序列性和收益波动性的影响及其差异,并在控制了反映公司和股票特征的相关变量之后,进一步分析了涨跌幅限制影响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涨跌幅限制对股票收益序列相关性的影响倾向于不显著,但对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影响倾向于显著;涨幅限制影响的行业差异显著存在,而跌幅限制影响的行业差异不显著。在分析造成波动性的非对称性影响效果的原因时,本文发现市场β值、市值越大的公司,涨跌幅限制越容易对其产生非对称的影响。上述结果验证了在不同行业设置不同价格涨跌限制和设置非对称涨幅限制和跌幅限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从上证A股所有股票中选出了大公司股票与小公司股票各80家,以2002年—2004年为研究区间,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来研究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未预期的股票价格对盈余信息反映是公司规模的减函数,即“规模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证A股市场不支持这一假说.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含量还远远满足不了投资者的需求,若提高盈余报告时效性和盈余信息内容的可信性,才能增加投资者信息收集的动力,促进股票价值的理性回归,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间首次进行股权激励草案公告的245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草案前后的超额收益情况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即使不考虑股权激励本身带来的短期市场效应,草案公告日也更可能出现在股价低点,说明管理层会对草案公告的时机进行选择.进一步的研究则表明管理层是利用了自身对于公司季度盈余报告的信息优势来进行草案公告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KMV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KM V框架的基础上对股权价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后的方法,计算出1999年至2006年各年所有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理论违约率、企业价值、股权价值等指标数据.从分析的结果来看,上市公司规模对信用风险有一定影响,上市公司规模越大,信用风险越小,公司规模越小,信用风险越大.从违约风险的变化情况看,2003—2006年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呈下降态势,说明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违约风险加大.对比沪深300上市公司股改前和股改后信用状况,发现股改前后信用状况有显著不同,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违约风险变大.通过违约距离的敏感性分析,认为股权价值波动率对违约距离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经理人对股权激励与控制权私利之间关系所起的作用,并以2008~201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独立型经理人对股权激励抑制控制权私利的行为起着正向调节作用,依附型经理人并未发挥有效的监督效应;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环境中,股权激励对控制权私利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发挥的替代效果更佳。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经理人公司治理角色的认识,拓宽了对控制权私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成长性差异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成长性差异可以显著调节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利用分组回归分析法发现,高成长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成长性样本组中,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相对显著,而在低成长性样本组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相对显著。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2SLS)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we us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to study gender equity in top-management-team compensation in the S&P Mid-Cap and Small-Cap companies. We find that female and male executives in these companies receive comparable compensation when controlling for differences in company performance, company size, and company pay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应国 《运筹与管理》1999,8(3):100-105
结合西方现代企业对经营者激励形式多样化的实际,提出我国的企业经营者要从目前“年薪制”激励为主转变为以股权激励为主,指出在进行外激励的同时,注重内激励的作用。同时调整激励报酬指标和标准,采取以“增长(值)率”而不是以“绝对额”同经营者报酬挂钩,以及只规定奖励幅度的办法,具体奖励标准由企业所有者根据经营难度和风险自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表、融资趋势、外部融资来源比较和融资行为等方面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偏低,流动负债比重偏高。长期负债比重偏低;中国上市公司过分依赖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以权益融资为主,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9.
李蒙  李秉祥  张涛 《运筹与管理》2023,32(1):187-193
经理人固守职位衍生的管理防御问题是长期困扰公司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现有研究多将重点置于管理防御如何影响企业财务决策,而对于其是否会影响资本市场则缺乏足够关注。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防御动机→行为选择→经济后果”的逻辑思路,基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考察经理管理防御影响资本市场的客观表现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公司股价同步性随着经理管理防御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上升,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影响路径的检验结果表明:经理管理防御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通过:(1)经理管理防御→信息操纵→股价同步性;(2)经理管理防御→内幕交易→股价同步性等两条路径得以实现。异质性检验的结论显示,经理管理防御对公司股价同步性的正影响,在未聘请“四大”审计机构和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从管理防御这一微观层面拓展了股价同步性影响因素领域的文献研究,而且对于提升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实现新阶段下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