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Cp_2ZrH_2与丙烯酸和Cp_2Zr(H)Cl与丙烯酸钠、巴豆酸钠的反应。产物由IR 1~H和~(13)CNMR、ESR谱、气相色谱以及化学方法分析鉴定。产物水解得到与底物相应的饱和酸.用~1H NMR方法考察了Cp_2ZrH_2与丙烯酸的反应过程,用IR方法考察了Cp_2Zr(H)Cl与丙烯酸钠的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上面两种反应首先消除H_2或NaCl,形成锆氧健,然后碳碳双键还原生成二茂锆羧酸盐配合物,其中羧酸根离子与二茂锆桥式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2.
文献中已报道了亚甲基桥联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CH2)n(C5H4)2MCl2(M=Ti、Zr;n=1,2,3)的合成和1HNMR谱。我们按如下反应合成了四亚甲基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Cp2ZrH2与CS2、RNCS(R=n-Bu,c-C6H11,C6H5,2-C10H7)和Cp2HfH2与c-C6H11NCS的反应,探讨了在这类新型脱硫反应中锆氢与铪氢配合物化学反应性能上的差异.从以上反应中分  相似文献   

4.
刘楚圣  周耀坤 《有机化学》1996,16(3):270-273
1, 1'-二巯基二茂铁分别和二氯二茂钛(Ⅳ), 二氯二茂锆(Ⅳ)在无水苯中在氨基钠存在下反应, 合成了两个未见报道的化合物Fe(η^5-C5H4S)2M(η^5-C5H5)Cl[M=Ti, Zr]。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章明 《合成化学》2002,10(1):84-86
邻甲氧基苯基锂和 6,6-二甲基富烯 (或 6,6-二乙基富烯 )反应得配体锂盐 ( Cp′ Li) ,Cp′ Li直接和 Cp Zr Cl3· DME反应生成 2个新的锆络合物 Cp′ Cp Zr Cl2 。 BBr3和 Li Br分别用来使 Cp′ Cp Zr Cl2 环化 ,发现在相同条件下 BBr3比 Li Br3更有效。Cp′ Cp Zr Cl2 通过和 BBr3反应得到 2个新的锆氧杂环络合物。 4个新的锆络合物经元素分析、1 H NMR和 MS确证  相似文献   

6.
1,1’-二巯基二茂铁分别和二氯二茂钛(Ⅳ),二氯二茂锆(Ⅳ)在无水苯中在氨基钠存在下反应,合成了两个未见报道的化合物Fe(η~5-C_5H_4S)_2M(η~5-C_5H_5)Cl[M=Ti,Zr]。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茂锆金属配合物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的接枝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茂锆金属配合物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共价接技的合成和表征研究,以纯硅的MCM-41为载体,首先用四氯化硅与之反应在MCM-41的表面生成一定量的Cl:Si-OSi(O—Si≡)3基团,然后再用过量的三甲基氯硅烷保护分子筛表面剩余的硅羟基,接下来再让所得材料依次和环戊二烯基钠、正丁基锂、四氯化锆反应,从而通过在同一个反应瓶中经过五步连续合成的方法,得到了二氯二茂锆共价接枝于介孔分子筛MCM-41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用XRD、^29Si和^13C MAS NMR、氮气吸附-脱附孔径分析、IR光谱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与用担载方法获得的二氯二茂锆固载化于MCM-41之中的样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二氯二茂锆(Cp_2ZrCl_2)与乙基溴化镁(EtMgBr)反应生成二乙基二茂锆(Cp_2ZrEt_2),再与1,4-二烷氧基-2-丁炔反应形成锆杂环戊烯,经过烷氧基在锆原子上的消除直接得到1,1′-二取代联烯(端联烯)。或者Cp_2ZrCl_2与正丁基锂(n-BuLi)反应生成二丁基二茂锆(Cp_2ZrBu_2),再与α-烯烃反应形成锆杂环戊烷,然后与1,4-二烷氧基-2-丁炔反应形成锆杂环戊烯,经过烷氧基在锆原子上的消除得到端联烯。上述反应合成端联烯的收率都比较高,这为构造端联烯衍生物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最近合成的无机类似富勒烯分子{[CuCl]20[Cp*FeP5]12[Cu(CH3CN)2+Cl-]5} 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 用Amsterdam密度泛函软件对该分子的三个基本结构单元进行了几何优化, 几何结构优化的结果和试验几何结构符合得很好. Boys-Foster分子轨道定域化方法得到的定域化轨道给出了该分子中成键情况的清晰图像; 并用软-硬Lewis酸碱理论和新的共价概念解释了为何CuCl可以与Cp*FeP5 在CH3CN溶剂中反应生成无机类似富勒烯分子.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二茂基氯氢化锆在最近十年的反应进展,包括与各类不饱和碳键、成环及开环反应,并对其发展的新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聚锆碳硅烷陶瓷先驱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SiC陶瓷纤维的综合性能,利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热解制得的液相产物聚硅碳硅烷(PSCS)与乙酰丙酮锆(Zr(AcAc)4)反应,制备了含锆SiC陶瓷纤维的先驱体聚锆碳硅烷(PZCS).选用液相PSCS作为反应原料,可使锆元素在先驱体中分布更加均匀,并能防止Zr(AcAc)4在反应过程中升华.实验合成的PZCS化学式为SiC1.94HxO0.066Zr0.0104,数均分子量Mn=200~400,再成型性良好.反应机理研究表明,反应过程中存在PSCS裂解重排反应,Si—H键在反应中显示出很高的活性,PZCS分子量的增加是PSCS形成的Si—H键与Zr(AcAc)4的配位基发生交联反应的结果.利用PZCS制备的Si—Zr—C—O陶瓷纤维平均强度2.6GPa,平均直径11μm,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用多种不同的钛催化体系对卤代烃进行还原反应的结果。观察到二氯二茂钛、某些二氯二(取代茂基)钛和二茂钛甲基烯丙基配合物在异丙基溴化镁的存在下对卤代烃的还原是高效均相催化剂。在某些情怳下,有机溴化物和碘化物可以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被定量地还原。我们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卤代芳烃、卤代烷烃和二卤代烃的还原,对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文中讨论了反应机理,认为以Cp2TiH为催化反应的活性种,先是RX对Cp2TiH氧化加成,再发生RH的还原消除,然后在格氏试剂的存在下Cp2TiH再生,从而构成催化循环。  相似文献   

13.
以二茂铁、二茂钛、二茂锆和取代茂锆为催化剂用于催化酯化合成乙酸丁酯, 探讨了不同茂金属、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含量的茂金属就可高效催化酯化反应. 当催化剂为二茂钛, 其含量为 0.049%(摩尔比)时, 反应 30 min 产物乙酸丁酯的分离收率达到 90%, 纯度达到 98%. 以 400 目不同温度活化的硅胶为载体, 考察了负载二茂锆催化剂的性能. 当硅胶在 400 ℃ 焙烧 4.0 h, 负载二茂锆催化剂用量为 Zr/丁醇 = 0.487% (摩尔比), 反应后乙酸丁酯收率为 90.6%, TOF = 318 h-1. 该反应的产物后处理不需要用水洗涤, 无废水排出, 催化剂易回收利用, 是一个绿色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4.
μ-氧-双(四苯基卟啉铁(Ⅲ)),[TPPFe]2O,是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可由氯化四苯基卟啉铁(Ⅲ)(TPPFeCl)与浓NaOH剧烈搅拌或通过中性Al2O3色谱柱反应制得.前一方法由于金属离子脱落而影响产物纯度并使产率降低.我们采用后一方法由取代单卟啉铁(Ⅲ)(TXPPFeCl)合成了14种取代μ-氧-双(卟啉铁(Ⅲ))([TXPPFe]2O,),并研究了它们的生物活性.本文报道这些μ-氧-双(卟啉铁(Ⅲ))的合成和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报道用两相法(C_6H_6/H_2O)合成二茂锆二芳氧基配合物,并与绝对无水条件下的合成结果进行了比较,共合成了五个新的配合物,(η~5-Cp)_2Zr(OAr)2.(1,Ar=4-C_6H_5CH_2C_6H_4;2,Ar=3-CH_3-4-ClC_6H_3;3,Ar=3-NO_2C_6H_4;4,Ar=4-NO_2C_6H_4;5,Ar=3NH_2C_6H_4)同时对二氯二茂锆的环戊二烯基钠合成法加以改进,使产率由66%提高到81%.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1,1-环丙烷二羧酸根二氨合铂([Pt(NH3)2CPrDCA]·H2O)的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a=6.571(2),b=9.709(3),c=14.205(5)Å,Z=4。用Patterson函数导出Pt原子坐标,经差值Fourier合成获得全部非氢原子坐标,用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R因子为0.058,采用U-B力场进行了[Pt(NH3)2CPrDCA]分子的简正坐标分析,振动基频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符合,两者平均偏差5.63cm-1,最大误差15.7cm-1,证实了振动光谱的归属。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两个二茂铁基芳酰基腙:乙酰基二茂铁苯甲酰腙,FeCMe=NNHCOC6H5(HL)和1,1′--二乙酰基二茂铁苯甲酰腙,Fe(C5H4CMe=NNHCOC6H5)2(H2L)。HL和H2L与过渡金屑醋酸盐反应,得到两种螯合物:ML2和ML[M=Co(Ⅱ)、Zn(Ⅱ)和Cd(Ⅱ)]。对这些螯合物的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IR、UV及1HNMR谱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将二官能度单体(A2)和三官能度单体(BB2¢)反应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推广应用于共聚反应.用A2 ——二乙烯基砜(DV),B2 ——4,4′-三亚甲基二哌啶(TMDP)和BB2¢——N-乙基乙二胺(NDA)单体直接反应合成了超支化共聚物.聚合反应时,TMDP和NDA的仲胺基与DV的双键迅速加成,生成一种带有双键和伯胺基的AB2¢型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聚合得到超支化聚砜胺.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色-质联用谱(LC/MSD)等测试手段验证了这一反应机理.产物的支化度随着TMDP与NDA的加料比增大而减小,因而可通过这种共聚合方法来控制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当TMDP与NDA的加料比大于或等于4时,产物是半结晶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叠氮二(2,2'—联吡啶)钌(Ⅱ)配合物在有机溶剂及乙腈—水中的一些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在77K的甲醇—乙醇玻璃态时,用245nm等波长激发表现较强的荧光,其最大发射峰在540nm,另一弱带在580nm。在室温甲醇中测得的磷光发射是弱的,且寿命<15us。 在254nm、300nm及514nm照射下,光反应机制及量子产率与溶剂、照射波长有关。在乙腈—水及乙腈中,分别用254nm和514nm照射均发生取代反应,最后的光产物为Ru(bpy)2(N3)(CH3CN)+,配合物消失的量子产率分别为0.129±0.008mol einstein-1及(6.77±0.22)×10-5mol einstein-1;在乙腈—水中用514nm照射,生成的光产物先是Ru(bpy)2(N3)(CH3CN)+,再生成Ru(bpy)2(CH3CN)22+,配合物消失的量子产率为(5.32±0.13)×10-4mol einstein-1。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乙胺法,ZrCl4与环戊二烯在混合溶剂[V(二氯甲烷)∶V(THF)=3∶7]中回流反应6 h,成功地合成了二氯二茂锆(1),收率43.1%,纯度98.3%,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以1催化丁苯共聚物(SBS)加氢[14 mmol.(kg SBS)-1,P2.0 MPa,于90℃反应1 h],SBS加氢度大于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