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永盛 《化学教育》1988,9(2):33-33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有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书中讲的是用小铜片与硝酸反应。我们从实践中发现,尽管所用铜片很小,反应后铜片仍有剩余,现在我们只用一根比试管长些的铜丝,头上略加弯曲一下(防止戳穿试管底)。先在试管中加入半毫升稀硝酸,随即把此长铜丝插入硝酸中,当看到反应已明显发生,溶液已变成蓝绿色,试管下部已充满 NO2但还未从试管口逸出时,就把铜丝从浓硝酸中取出洗净,反应也就停止了。  相似文献   

2.
金属离子交换分子筛的NO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固定床流动吸附装置上利用吸附一脱附法测定了各种金属离子交换分子筛上NO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ZSM-5上NO的可逆吸附量(qrev)与不可逆吸附量(qiir)随交换金属离子的不同而不同.单位交换金属离子的NO可逆吸附量(qrev)与不可逆吸附量(qiir)随分子筛铝含量的减少而增加.qrev与qiir在ZSM-5分子筛上不随交换度变化,而在丝光沸石上却随交换度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沈联东 《化学教育》2010,31(3):88-89
在高一化学教材《化学1(必修)》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章中,涉及氯气(Cl2)、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NO2)、氨气(NH3)等有毒气体的实验较多。这些气体实验,学生、教师都很担心中毒。在教学实践中,本人用一套普通的装置(见图1),多次在有毒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使用,有效地解决了有毒气体的污染问题(图中的试管可根据实验需要选用完好试管或底部破损有孔的试管)。  相似文献   

4.
SO2催化氧化1.取一瓷管(我们用易得的普通电工布线用瓷管,长约15厘米,外径2厘米),铁丝绕线后,在瓷管中部用V2O5和水调成浓浆涂刷,再通电干燥。外套一个较大的玻璃管,粗铜丝作电极,接好导管备用。2.装置如图1。3.操作和注意事项在贮气瓶里燃烧硫,熄灭后接通装置,通电至铁丝红热,再鼓入空气。  相似文献   

5.
陆军 《化学教育》1991,12(2):46
中学和中师化学课本中都指出:“氯化铵……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薄层。”关于氯化铵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笔者所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氯化铵受热分解出的氨气还原了金属氧化物,如氯化铵与氧化铜的反应为: NH4Cl(?)NH3↑+HCl↑ 2NH3+3CuO(?)3Cu+N2 +3H2O并有实验为证:将一根紫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一端在酒精灯焰上加热,使其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氧化铜,然后趁热将铜丝插入疏松的氯化铵晶体中,发现有白色烟雾产生,同时观察到铜丝表面恢复光亮。  相似文献   

6.
赵玉泉 《化学教育》2006,27(8):52-52
1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教版)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中,有关铜在氯气里燃烧实验(P65)是:实验4—1用坩埚钳夹住一束铜丝,灼热后立刻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里(图4—3)。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把少量的水注入集气瓶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据此实验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装置.操作、现象等,发现该实验方案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那么,如何改进实验防止污染呢?  相似文献   

7.
郑斌  程盛  董华泽  朱金苗  韩钰  杨亮  胡进明 《化学学报》2020,78(10):1089-1095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理信号分子,但利用NO作为触发方法来精细调节仿生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的研究却很少.本工作报道一种独特的具有一氧化氮(NO)反应特性的新型pH响应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double hydrophilic block copolymer,DHBC),其中NO可以自发地触发聚(寡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嵌段-聚(NO响应性基元-共-7-硝基苯并呋咱衍生物)(POEGMA-b-P(APUEMA-co-NBD))双亲水嵌段共聚物,分别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发生自组装和形态转变.在引入荧光团之后,这些转变还可以和NO存在下光致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被阻断导致荧光增强相关联,从而提供了观察细胞内NO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乙醇脱氢生成乙醛实验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热(黑)铜丝成分及其在乙醇脱氢实验中的作用,运用乙醇脱氢原理,设计了乙醇脱氢实验新方案。  相似文献   

9.
宋志贵  陈春丽 《化学教育》2011,32(12):72-72
在苏教版高中《化学2(必修)》中,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的做法是:向试管中加入3~4mL无水乙醇,浸入50℃左右的热水中,以保持反应所需的温度。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并感受铜丝颜色和乙醇气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Cerium (III) tetraphenylporphyrin nitrate Ce(TPP)NO3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meso- tetraphenylporphyrin (TPP) and Ce(NO3).6H20 in mixture solution of CHC13 and C2HsOH (V:V=1:1). The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UV-Vis, FT-IR, conventional fluorescence, MALDI-TOF-MS, and ^1H NMR spectral techniques. 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was proposed viaSpectral analyses, in which tetraphenylporphyrin was coordinated to a cerium ion in a tetradentate fashion, while one nitrate was coordinated to the same cerium ion. After bubbling NO to the solution of Ce(TPP)NO3 in CH2Cl2, spectral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Ce(TPP)NO3 could interact with NO to form a novel complex of Ce(TPP)(NO)NO3, and NO was coordinated to the center cerium ion. When nitrogen was poured into the Ce(TPP)(NO)(NO3) solution, the complex could be reduced to Ce(TPP)NO3.  相似文献   

11.
装置如图:将橡皮塞上直穿过两根粗铜丝(普通导線单股铜丝),上面留约3厘米长,卷成圆圈,以便实验时接上电池两极,皮塞下面露出的铜丝约长2厘米左右,各相向弯曲成120°的角。使两极尖端能互相接触为度,实验前使两尖端分离(注意不要使水珠停留其间)。实验时将外部铜丝接上电源,使一极固定不动,再用手旋转另一极,使与他极相接触,则马上发生火花,点燃混合气体。这样可以连续使用,既省时也省力,而电源只要有一个45伏特的干电池(B电)即足够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寇玉霞  万锕俊 《化学进展》2008,20(5):729-739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很好的血小板黏附或活化的抑制剂,同时也是很有效的抗平滑肌细胞增生剂。可释放NO的聚合物材料显示出较好的抗血栓形成及抑制细胞增生的性能。本文综述了可释放NO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近年来在生物医疗器械中的应用。用来制备可释放NO聚合物材料的NO供体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亲核NO供体N-diazeniumdiolates,另一类是S-亚硝基硫醇(RENOs)。制备可释放NO聚合物材料的方法主要有3种:(1)通过物理掺杂的方式将小分子的NO供体分散到聚合物材料中;(2)对聚合物材料的填料微粒进行化学改性,得到可释放NO的填料粒子,再将其填充到聚合物材料中;(3)通过共价键将可释放NO的基团连接到聚合物主链及侧链上。所得到的可释放NO聚合物材料在血管内传感器、体外血液循环电路和体内移植血管等生物医疗器械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方法(CV)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研究了酸性溶液中Pt多晶电极表面NO和CO的共吸附行为及吸附态CO对吸附物种NO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20V(VS.SCE)时,CO和NO能同时稳定吸附在Pt电极表面,CO以线性吸附态(CO L)存在,NO以桥式吸附态(NOB)和线性吸附态(NO L)共存.CO L 的共存使得NO的还原电流峰电位负移约0.024V,并且促使不易被氧化的NO B在0.93V处被氧化.原位FTIRS研究进一步表明,NO可以置换预吸附在电极表面的CO,NO和CO在Pt多晶电极表面的吸附是一个竞争吸附的过程.在0.45V-1.2V电位区间,NO和CO都能转化为环境友好产物,分别为NO3-和CO2.且Pt电极表面共吸附物种CO的量直接影响NO B的氧化产物NO3-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14.
黄维平 《化学教育》1985,6(2):42-42
仪器制作 1、将竹筒一端削去半边并将纸夹固定(如图1)。 2、将粗铜丝弯成如图2所示,分别沿试管两边插入做电极。 3、把三节5号干电池装入竹筒,电池负极焊接导线从竹筒中通出跟试管中一电极相接(可代开关)。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化学教育》1991,12(5):33-33
一、反应原理在放电条件下,N2和O2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放电N2+O2(?)2NO一氧化氮在常温下很容易和O2化合,生成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NO2。二、仪器及药品打气球、贮气瓶2个(一个标出刻度)、两口玻璃球(容积140ml)、铁架台、铁丝电。  相似文献   

16.
NO的氧化是大气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CIS-(NO)。是一氧化氮氧化过程的中间体,对其在低温基质条件下的形成和氧化过程研究前文风已作了报导.H。WhiffS等门曾用中压汞灯作为光解光源(220-320urn),研究了ets-(NO)。在Ar低温基质中的光解,产物为N。O和NZO3.CIS-(NO  相似文献   

17.
姚立本 《化学教育》1993,14(4):46-46
在实验室做电解等电化学实验时,常常需要铜丝、铜箔。而铜丝、铜箔长时间使用或存放表面会生成绿色的铜锈或污垢,影响实验效果。现介绍一种简单铜丝除锈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荧光分子探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灯青  赵圣印  刘海雄 《化学进展》2008,20(9):1396-1405
一氧化氮(NO)在生物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其选择性识别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本文综述了两类NO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即含金属离子的NO荧光分子探针:如Co(Ⅱ)、Fe(Ⅱ)、 Ru(Ⅱ)、Rh(Ⅱ)和Cu(Ⅱ)配合物作为荧光打开的NO分子探针;邻苯二胺类荧光分子探针:如2,3-二氨基萘(DAN)、二氨基荧光素衍生物(DAFs)、二氨基罗丹明衍生物(DARs)、硼二吡咯甲基衍生物(BODIPY)和三碳菁衍生物(DAC)等。  相似文献   

19.
方熠 《广州化学》2013,(4):31-35
通过原位电化学还原直接制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并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亚硝酸根离子(NO2-)在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对NO2-的氧化反应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NO2-的浓度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其氧化峰电流最高.利用该方法测定了模拟废水中NO2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A new two-photon fluorescent probe, ADNO, for nitric oxide (NO) based on intramolecular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 mechanism d/splays a rapid response to NO with a remarkable fluorescent enhancement in PBS buffer. The excellent chemoselectivity of ADNO for NO over other ROS/RN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r nitrogen species) and common metal ions was observed. Moreover, ADNO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NO of living cells using both one-photon microscopy (OPM) and two-~hoton microscopy (T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