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本研究通过观察一节化学常态课,对比分析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化学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发现: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体现的主体性不明显,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优等生在化学课堂表现出学习的投入程度、专注度都比中等生要高;中等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元认知策略的不足以及畏难情绪大大影响了他们课堂的有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大...  相似文献   

2.
震后九年级初期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旌阳区是"5.12"大地震中的重灾区,作为大地震后起始学科的九年级化学,在初期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态度如何,具备了学习化学的哪些能力,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化学学习有什么的影响,在课堂内外他们是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的,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王秀红  冀芳  李贵香 《化学教育》2007,28(11):25-27
从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科学"课堂入手,运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进而阐述"科学"课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希望通过对"科学"课堂的观察与思考给目前的理科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的、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志江 《化学教育》2008,29(3):24-26
新课程在我省已经实施近3年,新课程教学的主导文化是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否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在课堂上的普遍行为?答案是肯定的:没有.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课堂仍然"涛声依旧",探究教学进入中学课堂何以如此之难?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教学实例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小梅 《化学教育》2005,26(7):34-36
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知识框架的构建和整合过程,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目的所达到的程度。本文从学生的特征、学习风格、研究小组的分工合作、学生信息来源等方面对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行为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吴鑫德  奉青  肖小明 《化学教育》2008,29(12):23-26
研究旨在探讨转型时期高中生化学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性。自编《转型时期高中生化学学习策略训练教程》,并运用此材料,对湖南省4所中学174名高一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表明:(1)在转型时期对高中生进行化学学习策略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且能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2)在转型时期对高中生进行化学学习策略训练的效果,学困生明显优于中等生和学优生,中等生明显优于学优生,但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吴晗清  方平 《化学教育》2017,38(1):42-47
利用自编的《化学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量表》对北京市684名高中生的调查研究显示: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优、差显著性相关,与成绩中等几乎不相关。动机策略维度上:优等生内在动机较强;学困生缺乏基本学习兴趣;中等生动机不明确。认知策略维度上:优等生主动性较强,思维方法多元,知识结构性较强;学困生没有良好学习习惯,方法单一,知识点零散;中等生对知识加工深度不够。管理策略维度上:优等生对时间、“纠错本”、实验操控等管理能力较强;学困生各方面管理能力都欠缺;中等生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良好途径,到社会大课堂去实践,发现问题,探究之、解决之,使学生能够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在高校分析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转换专注与发散2种学习模式、合理利用图形背景原则、课堂执行Chunk学习法、提倡课堂高效自主学习及开展课堂讨论、自主完形闭合等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成为分析化学课堂的主人翁,真正吸引他们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10.
以"PX:有机合成的巨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为例,将社会性科学议题"PX石化项目"融入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学活动中,具体论述了学生进阶学习的任务设计、有机合成流程的问题情境设置、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的立场抉择情况,结合教学后学生对争议性议题学习过程的态度与评价及参与课堂观摩活动的教师的评价,对教学效果和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鹤 《化学教育》2019,40(7):80-84
化学实验课堂以微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具体实施环节包括背景知识调研、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答辩交流等。实践过程特别强调学习目标的落实及评价方式多元化。经过一学期的实施,课堂微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新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好的贯彻,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增强,小组合作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张青芳  侯正利  郝一 《化学教育》2015,36(22):59-61
以长沙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学生为教学对象,在血液中的缓冲系的教学过程中采用"4个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医学知识延伸,层次分明。结果表明,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的问题回答和讨论,提高了学习效果,为他们医学后续课程中酸碱平衡紊乱及诊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何轩 《化学教育》2005,26(Z1):12-14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最重要的三种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是实现其他学习方法的基础,但是目前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解决这一问题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关键。本文总结了在课堂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选取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教师C的课堂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进的言语互动分类工具进行课堂观察,采用信息熵理论模型对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语言及活动行为的丰富度进行定量分析,再进一步以学生-教师(S-T)分析法分析课堂教学类型。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提供支持,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大学化学大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如何在大学化学的大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方法包括提问 /讨论 ,暂停讲课 /巩固记忆和理解 ,利用演示实验 ,利用课堂小测验 ,问题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等  相似文献   

16.
咸蕊  鄢朋  刘玲玲 《化学教育》2008,29(1):56-57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学习某个概念之前已经形成了关于这个概念的个人前概念,这对他们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建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了解他们的前概念应该作为教学的起点。本研究选取一个案例(元素单质化合物),对52名还未正式学习本概念的初三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他们的前概念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基本性质,以期为广大教师的概念教学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杨艳娟  沈理明  王婷  胡慧 《化学教育》2014,35(19):50-55
采用自编问卷对江苏省1000多名高一年级的学生从认知控制、动机控制、意志力控制、情绪控制、环境控制、自我强化等方面进行了化学学习中努力管理策略运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高一学生有自我努力的意识。从认知控制策略运用情况来看,在化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可以较好地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但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方法使用情况欠佳。在面对一些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时,学生具有一定的意志力来坚持学习行为,但学生的自我强化策略运用情况欠佳,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设定自己的目标,并对自己化学学习行为评价意识比较淡薄,根据各种标准对自己进行判断后,对自己行为作出相应的内在或外在反应的学生不算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情绪控制策略运用情况良好。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飞燕 《化学教育》2006,27(5):32-3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上述目标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化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实施关键及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学习方式变革的表面化、课堂师生对话的肤浅化以及三维教学目标的虚化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为解决浅层学习弊端提供了可行路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需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策略运用、技术支持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20.
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高低进接影响其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学实验表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元认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效地控制学习分化、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实验说明,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对中等生、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效果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