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志宽 《化学教育》1987,8(6):48-48
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一册第24页和高中化学(乙种本)上册第18页都有“卤素各单质的活动性比较”的两个演示实验,用来说明氯能置换溴和碘及溴能置换碘。这两个实验操作并不复杂,效果一般也较明显,但教师必须在课前预备好新制的氯水和溴水,否则实验效果就有问题;同时,由于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所以只好选用汽油作溶剂才易于观察比较,这样所观察到的并不是单质的嗅和碘,而是它们的溶液。  相似文献   

2.
何翔 《化学教育》2003,24(10):50-50,56
卤素单质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作为卤素典型的物理性质之一无论在化学课堂教学或奥赛培训中均会提及 ,并且一般还会提及卤素单质的溶液例如碘溶液的颜色会随着溶剂的不同而变化。碘在CCl4和脂肪族碳氢化合物溶剂中呈紫色 ,而在其他溶剂如水、乙醇、乙醚中则呈棕色。为什么溶剂不同卤素溶液所显现的颜色不同呢 ?对此 ,一般的化学教科书中均未加以讨论 ,本文结合分子轨道理论从形成配合物的角度对它们颜色的变化规律作一介绍 ,以供参考。F2 、Cl2 、Br2 、I2 的蒸气颜色分别为近乎无色、淡黄绿色、红棕色和紫色。它们的颜色主要是由最高充满…  相似文献   

3.
采用以双通管为主体的复合微型实验装置,4 min 内完成了氯水的制备、氯水颜色的观察、氯水的萃取、氯气与水反应产物H+与Cl-的检验、氯水漂白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舒友忠 《化学教育》2002,23(4):43-43
“氯气与水反应”是卤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以为,在“氯气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应着力解决好氯水的组成问题。因为氯水的组成不仅直接映衬着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而且还制约着后续学习中学生对氯水跟不同物质反应时表现的不同性质的理解问题。在1996年版教材中,编者限于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溴水氧化氰根光度法测定微量氰化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磷酸介质中,氰根被饱和溴水氧化为溴化氰,剩余的溴水用磺基水杨酸除去。溴化氰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碘与淀粉显色,从而测定氰化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 ax= 565nm ,CN- 在0~15μg/25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1×104L·m ol- 1·cm - 1。已用于测定废水中的氰化物。  相似文献   

6.
依据碘离子的还原性和单质碘的氧化性原理,建立一种食盐中微量碘的放大化学反应测定方法。食盐中微量碘经饱和氯水定量氧化后[1],在间接碘量法测定条件下,方法的灵敏度倍增至36倍,滴定的线性范围为0-4μg/mL,回归方程为:A3.5104c+0.0311,R2=0.9992,方法的回收率为100.3%~10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8%,测得食盐中含碘量为19.4μg/g。  相似文献   

7.
碘溶液的颜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质碘是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的鳞片状晶体,熔点113℃,沸点184℃,它的液态温度区间很小,熔点时蒸气压很大,易升华为紫色碘蒸气。碘是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水,但极易溶于有机溶剂、碘化钾溶液及淀粉溶液中,而且形成的溶液都有美丽的颜色。  相似文献   

8.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10,31(5):76-77
1 关于"氯水"的颜色 高一化学教材指出: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不过实验者要注意,氯水颜色的深浅跟氯水溶液的浓度和厚度有关.假设氯水的浓度相同,如图1所示观察部位1、2、3、4的颜色,要比观察部位5的颜色要深得多.  相似文献   

9.
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卤素颜色产生的原因。电子跃迁时振动能级的改变对氯、溴和碘的颜色影响较大,而电子跃迁时转动能级变化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有机化合物中卤素的微量測定文献上曾发表了許多方法,但对于碘的微量測定的工作是比校少的。 1929年萊珀特(Leipert)应用普瑞格(Pregl)的微量燃烧法,将燃烧产物吸收在1NNaOH溶液中,然后用溴水将碘离子氧化为碘酸根后,再用碘量法測定。1933年又用湿法氧化分解有机碘化合物,最后也以碘量法进行测定。这种測定方法的准确度很高,并且  相似文献   

11.
陈少康 《化学教育》2000,21(9):41-41
为满足高中化学中卤素部分的教学需要,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对溴、碘在常见溶剂中所得溶液的颜色常常发生混淆的问题,有必要制作一个卤素标本教具.现介绍本人的制法与心得.  相似文献   

12.
怎样鉴别葡萄糖和果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们所知 ,高中学生和高中化学教师都想知道怎样鉴别葡萄糖和果糖 ,而我们的教材、教学大纲都没有涉及 ,也不要求鉴别葡萄糖和果糖。可是学生在学了糖类一章的知识以后 ,这个问题就很自然地提出来了。淀粉、维生素可以用碘水鉴别 ;蔗糖、麦芽糖可以用银氨溶液或碱性氢氧化铜鉴别 ,那么如何鉴别葡萄糖和果糖应是补充的实验。现介绍鉴别葡萄糖和果糖的原理和实验方法。1 反应原理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 ,但还原性的强弱有差别。溴水、碘水都能氧化醛糖 (葡萄糖 ) ,但不能氧化酮糖 (果糖 )。溴水、碘水都属于相对较弱的氧化剂 ,能够将醛…  相似文献   

13.
张建新 《化学教育》1993,14(2):46-47
引言溴和溴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溴是指溴的单质,是一种纯净物。溴水则是溴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存在Br2、H2O、HBrO、H+、Br-以及少量的OH-和BrO-。  相似文献   

14.
不同纸质上的潜指纹碘熏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言林  王华 《化学教育》2010,31(8):72-74
利用含碘物质(单质碘、碘酒等)作为碘熏法中碘的来源,对不同纸质材料上的潜指纹进行检验的一系列实验探究,得到了潜指纹的检验效果与所选择含碘物质及其纸张类型匹配有关的结论。同时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纸里大多含有淀粉,且淀粉在水湿润的条件下,才能与碘结合而显现出特征的蓝色。  相似文献   

15.
1 维生素 C趣味小实验1 .1 实验内容取规格为 0 .5g、2 m L的维生素 C注射液 ,用玻璃棒将药剂瓶上端敲破 ,将维生素 C溶液全部转移入一支大试管中 ,并在其中加入 8m L蒸馏水 ,振荡 ,使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 A、B、C、D、E、F6支小试管中 ,然后将小试管排在试管架上。在 A试管中滴加紫色 KMn O4 溶液 ,溶液立即褪色。在 B试管中滴加溴水 ,溴水颜色迅速消失。在 C试管中滴加碘水 ,碘水很快褪色。在 D试管中滴加 Ag NO3溶液 ,试管中立即出现大量黑色沉淀 ;再在试管中滴加30 % H2 O2 溶液 ,试管中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将…  相似文献   

16.
卤素单质氟(F2)、氯(Cl2)、溴(Br2)和碘(I2),在化学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F2、Cl2和Br2的毒性、腐蚀性和挥发性使得它们的安全储存和运输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而将这些卤素单质进行吸附预固化可以有效提高它们使用的安全性.理想的卤素单质预固化材料须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如对卤素单质的稳定性、选择性、吸脱附可逆性和可加工性等,这给预固化材料的设计和合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为止,Cl2和Br2的预固化材料已经有不少报道(F2暂时还未有),对这类材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有助于为后续的材料优化和设计提供参考.然而,截至本文撰写之前,还未有人对Cl2和Br2预固化材料的研究做过综述报道.因此,通过本文综述了多孔有机聚合物(POPs)、金属有机框架(MOFs)、多孔有机笼(POCs)以及金属卤化物等在Cl2...  相似文献   

17.
氯水和溴化钾、碘化钾溶液反应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志贵 《化学教育》2009,30(3):65-66
对氯水与碘化钾溶液、溴化钾溶液反应出现的现象通过实验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氯水和KI溶液反应后的溶液用CCl4萃取生成的碘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做好氯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滕尚杰 《化学教育》1986,7(4):47-47
取两张滤纸条,分别滴上饱和的溴化钠溶液和碘化钠饱和溶液,依次将它们在敞口的氯水瓶口熏一下;滴溴化钠的滤纸呈现出溴的棕红色,并可嗅到溴的气味;滴上碘化钠的滤纸条呈现出棕黑色碘的颜色,并有金属光泽。再将已置换出溴的滤纸条与另一张滴上碘化钠溶液的滤纸条接触,立即可置换出碘。  相似文献   

19.
用离子交换法从海带中提碘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卤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了解歧化反应的实用意义,并能初步掌握离子交换剂应用技术。一、原理海带中所含的碘一般以 I-离子状态存在。用水浸泡海带,I-离子及其它可溶性有机质如褐藻糖胶等都进入浸出液中。若用海带重量13~15倍的水量浸泡海带,可使浸出液中 I-离子含量达到0.5~0.55克/升。海带浸出液中褐藻糖胶的存在妨碍碘的提取,应预先除去。  相似文献   

20.
黄维垣  陈俭龙 《化学学报》1987,45(5):445-449
全氟烷基亚磺酸钠与溴水反应,得到全氟烷基磺酰溴(RfSO2Br),(但在乙腈,乙酸等有机溶剂中与溴反应,则生成溴代全氟烷.在碘化钾水溶液中,全氟烷基亚磺酸钠与碘反应,生成碘代全氟烷.α,α-二氯多币烷基亚磺酸钠在类似条件下与溴水反应,生成1-溴-1,1-二氯多氟烷,与碘在磺化钾水溶液中反应,生成1-碘-1,1-二氯多氟烷.1-溴-1,1-二氯多烷及1-碘-1,1-二氯多氟烷易对烯键加成,也可与连二亚硫酸钠在温和条件下发生亚磺化脱溴及脱碘反应.α,α-二氯二氟乙基亚磺酸钠在强酸中比较稳定,与强碱,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反应,得到相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