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组合生物合成策略构建了人工杂合多环特特拉姆酸大环内酰胺(PoTeM)基因簇,并从异源表达重组菌株SR111-cbmA-OX1-cftC中分离得到2个PoTeM类化合物preikarugamycin (1)和clifednamide K (2).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确定化合物1为ikarugamycin生物合成中间体,化合物2为结构新颖的5/6双环PoTeM.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显示二者在20μg载药量下均无抗菌活性.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34和2.72μmol/L,化合物2对测试细胞株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毛叶鹰爪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裂环多氧取代环己烯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artapilosol A(1),microcarpin A(2)和uvarisubol B(3).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鹰爪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3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它们对5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显示出了较强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它们的细胞毒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相当.  相似文献   

3.
在对一种Spongia属海绵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降海绵烷型二萜dinorspongiapyridine(1)和四个已知化合物2~5.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单晶X-ray衍射以及对比文献的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绝对构型.化合物1是首次发现的D环为吡啶环的3,4-裂环-3,19-双降海绵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并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测试.此外,对化合物1的生物合成途径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链霉菌S001的重组菌株S001-cbm-OX4-ikaD中分离获得1个新多环特特拉姆酸大环内酰胺(Po TeMs)类化合物3-hydroxycombamide Ⅰ (2),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数据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化合物2的C-3位羟基推测为宿主链霉菌S001所含羟基化酶催化形成.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化合物2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无明显活性.此外,化合物2在100μmol/L时对鼠伤寒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T3SS)无抑制活性.结果显示Po TeMs的C-3位羟基化修饰可能发生在多环体系氧化修饰之后.  相似文献   

5.
李征  李援朝 《化学进展》2009,21(12):2483-2491
雷公藤是我国拥有的一种资源比较丰富的传统中草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内酯醇是一种具有3个环氧基团以及一个α, 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结构的构型独特的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及抗雄性生育等生物活性,自被发现以来,吸引了众多药物化学家及药理学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雷公藤内酯醇结构多样性改造和修饰,包括对C14-位羟基、C12, C13-位环氧、α, 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C7,C8-位环氧、C5,C6-位的修饰,以及三环氧开环的改造,合成出了一系列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并进行了相关的药理活性测试。总结雷公藤环氧二萜类结构类似物的药理测试结果,初步得出了一些构效关系的特点。随着针对雷公藤内酯醇各个位点进行结构多样性改造所获得的衍生物以及相应的系统性药理活性测试的不断积累与深化,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与活性关系(SAR)也必定越来越明朗。合成低毒性、高活性、宽治疗视窗的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是该领域众多药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的共同目标,从而使雷公藤在更多的领域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2类新的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5a~5d, 6a, 10a~10c, 11a), 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 采用MTT法测试了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等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显示, 含有糖苷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明显比含有糖酯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活性; 将糖环上的乙酰基脱去后, 相应的化合物活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结构经过两次骨架结构优化后得到2-苯甲酰基嘧啶类化合物二次先导结构.在二次先导结构基础上,共设计并合成了36个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确认,并进行了室内杀菌活性筛选,对各部位取代基进行了逐次优化.结果表明2-苯甲酰基嘧啶类化合物中R1取代基以2位卤素或烷基取代的苯环或杂环活性最好;中间苯环6位引入氟原子活性保持;嘧啶环4,6位甲氧基取代活性较好,5位甲基取代活性大大降低;羰基被还原为羟基后活性消失.其中2,3-二氯-N-[2-(4,6-二甲氧基嘧啶-2-甲酰基)苯氧基]-N-甲基苯甲酰胺(4AHl)、2,5-二氯-N-[2-(4,6-二甲氧基嘧啶-2-甲酰基)苯氧基]-N-甲基苯甲酰胺(4AHn)及N-[2-(4,6-二甲氧基嘧啶-2-甲酰基)-3-氟苯氧基]-N,2-二甲基苯甲酰胺(4AFd)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与对照样苯菌酮相当.  相似文献   

8.
绿色化学是当今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仿生催化是绿色合成技术和方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质和酶分子在酶催化转化过程中的"构-效"关系可以通过仿生催化进行模拟研究.CO_2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但它同时也是C1化学的重要原料.利用CO_2与有机环氧化合物通过偶联反应制备有机环碳酸酯或聚碳酸酯则是CO_2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运用手性催化剂对此反应进行不对称环加成得到手性环碳酸酯的研究不多.本文首次设计并合成了具有双提篮结构的手性钴卟啉螯合物.其中的提篮部分由手性联萘酚(S或R)和L-苯丙氨酸组成,从卟啉骨架的meso位引入,首先制备了两种手性结构的自由卟啉配体(6a,7a);然后与醋酸钴反应得到两种二价钴卟啉手性配合物(6b,7b),加入醋酸后,通过空气氧化得到三价钴卟啉手性催化剂(6c,7c).采用紫外、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包括二维NMR)等技术对得到的卟啉中间化合物、配合物和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将得到的三价钴卟啉配合物作为手性催化剂用于CO_2和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结果表明,提篮的手性基团对小分子的环氧化合物环氧丙烷具有手性选择性,在低温-20°C下,可以得到大于50%的ee值.同时由于提篮与卟啉平面空间的有限性,导致分子体积较大的环氧化合物与CO_2的反应很慢,也没有发现其对环碳酸酯的对映选择性.我们相信本工作对于合成手性卟啉分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首先合成吲哚醌衍生4a~4f,氧化水解得到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5a~5d.以这两者为原料设计合成A和/或D环取代的色胺酮衍生物1a~1q.然后,以色胺酮6位酮羰基分别与水合肼、盐酸羟胺反应生成C环席夫碱结构.最后,以哌嗪结构取代B环嘧啶酮合成茚(1,2-b)喹喔啉-11-酮.共设计合成20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3个.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元素分析确证.测定所合成化合物对肿瘤细胞A549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b,1c,1i,1j,1p和1q表现出较强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58,0.99,1.03,2.10,0.51和0.43μmol·L-1.构效关系研究表明:D环卤素取代提高抗肿瘤活性,而取代基团在A环时则减弱抗肿瘤活性;B环(嘧啶环)被哌嗪环取代后抗肿瘤活性消失(IC50100μmol·L-1);而C环酮羰基生成席夫碱结构抗肿瘤活性与色胺酮相当.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系列结构全新的嘌呤磺胺类衍生物, 并应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 嘌呤环C2位、 N6位和N9位的取代对活性均有较大影响, C2位引入苯磺酰基哌嗪片段后有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 化合物17d对3株肿瘤细胞PC-3, HCT116和K562 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强度与阳性对照药Roscovitine相近.  相似文献   

11.
从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所得的光学活性环氧醛2和2′(e.e.96-97%)与三甲基硅锂试剂3反应,得到β-羟基硅烷7和7′。它们经转化成乙酰氧基化合物8和8′后,再通过β-乙酰氧基硅烷的消除反应和均相催化氢化即得到两个标题化合物。对7和7′的各非对映异构体的构型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环氧倍半硅氧烷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永向  刘安华 《有机化学》2005,25(4):470-474
由SiO2(白炭黑)制备了高活性的五配位硅化合物, 并用带环氧官能团的含卤化合物与活性五配位硅作用, 衍生出带有环氧官能团的硅酸酯; 通过环氧化硅酸酯的控制水解反应, 制备出了新型聚合物纳米复合平台——环氧化倍半硅氧烷; 借助X衍射、热分析、红外等现代测试手段, 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由于该类化合物种类多 ,生物活性差别大 ,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 ,将为寻找活性更强的黄酮类物质提供依据 .研究表明 [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与下列结构因素有关 :黄酮母核上的羟基数目及位置 ;B环上是否有邻二羟基 ;C环 2 ,3位是否有双键结构 ,4位是否有羰基结构 ;3 ,5位是否存在羟基 .由于不同研究者所研究的黄酮结构差异较大 ,目前所得到的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并不十分一致 ,上述关系也不能全面概括黄酮类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不仅与其结构有关 ,还与氧自由基的种…  相似文献   

14.
以天然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为原料, 通过氧化、酯化、环合和曼尼希等反应, 对A环2, 3位和28位进行结构修饰, 设计合成了16个衍生物; 通过理化性质、质谱和核磁数据确定了化合物结构. 对合成的衍生物进行了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 结果表明, 受试化合物在200 μg/mL浓度下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酶抑制活性. 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 28位游离羧基是活性必需基团, 3位羟基或相应的氢键供体取代基有利于提高活性.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学分离方法对黎药胆木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采用多种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nauclofficine(1)、naucleamide A(2)、naucleamide D(3)和latifoliamide A(4).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生物碱,化合物2~4为首次从胆木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4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对5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显示出了较为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细胞毒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6.
对熊果酸C28位与C3位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了24个衍生物, 并利用 1H NMR, 13C NMR, MS及HR-MS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进一步通过MTT法, 以内皮细胞HUVEC为主要模型, 研究了24个衍生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 同时以A549, Bel-7402及MCF-7细胞为模型研究了上述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与熊果酸相比, 化合物5, 9, 12e和14e对HUVEC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 化合物12a和13h比熊果酸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略高, 因此通过适当改变熊果酸C28位的结构可以提高其对内皮细胞HUVEC的选择性, 增强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 本文结果表明, 熊果酸及其衍生物是潜在的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先导化合物, 通过有效的结构优化可能得到新型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大戟科三宝木属植物异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heterophyllu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枝叶的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二萜类化合物.采用多种波谱鉴定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中一个化合物为新的罕见的stemodane型二萜类化合物,七个化合物为首次从三宝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它们对五种肿瘤细胞株(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均显示出了较为显著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它们的细胞毒活性与抗肿瘤阳性对照药顺铂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8.
虎春艳  郑喜  林玉萍  王秀丽  毛泽伟 《化学通报》2016,79(11):1089-1092
以4-甲氧基苯甲醛与2-溴-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取代反应后,再与α-溴代酮或α-溴代酯反应,合成得到8个查尔酮哌嗪衍生物(3a~3h),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采用MTT法初步测试了所合成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哌嗪环上含酮基取代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A549和SGC7901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特别是化合物3a(IC50=0.28μmol/L,2.53μmol/L)活性最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反应所得的光学活性环氧醛(e.e.96-97%)与三甲基硅锂试剂反应,得到β-羟基硅烷.它们经转化成乙酰氧基化合物后,再通过β-乙酰氧基硅烷的消除反应和均相催化氢化即得到两个标题化合物.对β-羟基硅烷的各非对映异构体的构型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0.
二苯并呫吨类化合物以其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引起我们的重视[1,2].为了提高这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降低毒性,根据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增加活性位点,以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本文尝试对二苯并呫吨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在对2,3位的双键进行环氧化时(图1),发现其立体选择性很高,生成的化合物中环氧与烷氧基处于顺式位置,与羰基处于反式位置.反应条件温和,在碱性条件下,用30%H2O2进行氧化,产率为92%~98%,是一种简便的合成2,3-环氧二苯并呫吨类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