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Co助剂对稀燃NOx阱Pt/Ba-Al-O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Pt/Co-Ba-Al-O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并在连续流动微型反应器上测定了催化剂对NOx的储存性能.载体经过800℃焙烧后,Co物种主要以四面体配位的铝酸钴相存在.在富氧条件下,高分散的小颗粒铝酸钴相促进了NO向NO2的转化,大大改善了催化剂对NOx的储存性能.铂物种则以小的金属原子簇形式存在,分散度很高.钴助剂的添加改善了氧化铝相的分散度,抑制了金属铂原子簇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使铂在催化剂表面分散得更均匀,从而有利于NOx的储存.  相似文献   

2.
NOx储存催化剂Pt/Ba—Al—O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新刚  孟明等 《分子催化》2001,15(3):165-169
采用共沉淀和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烧温度,不同Al/Ba原子比的Pt/Ba-Al-O系列催化剂样品,BET结构表明,所得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若烧温度相同,同昆表面积随着样品中Ba含量的减小而增加,XRD结果表明,载体Ba-Al-O经过1000℃焙烧后,Ba主要以BaAl2O4形式存在,所含BaCO3较少,于空气中陈放10个月后,样品中BaAl2O4的衍射强度显著下降,而BaCO3的衍射峰明显增强,陈化样品经800℃焙烧2h报,BaAl2O4相明显再生,NO-TPD和NSC结果均表明,新鲜的催化剂样品对NOx具有良好的储存性能,在有氧和较高温度(200℃)下,NO更易于被氧化,并以硝酸盐的形式储存起来。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在不同载体焙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Al/Ba原子比的Pt/BaAl2O4-A12O3系列样品。用XRD,XANES,EXAFS,以及NSC(NO_x storage capacity)测定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NO_x储存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表征.样品中Ba物种是以BaAl2O4和BaCO3两种混合物相的形式存在,且伴随着载体焙烧温度和Ba含量的降低,BaAl2O4物相的分散度变高,NO_x储存活性也随之提高,这表明BaAl2O4相的分散度与样品的NO_x储存性能密切相关,小颗粒的BaAl2O4相是NO_x的主要储存活性中心.在样品中,Pt物种以金属原子簇形式存在.分散度很高,其Pt—Pt壳层配位数较标样Pt粉有显著下降,Pt—Pt键长变短,出现了纳米收缩现象.高分散的小颗粒金属Pt原于簇为捕获和氧化NO_x的主要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4.
BaFeO3和BaCeO3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储氮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Fe-O(Ba/Fe原子比为0.5),Ba-Ce-O(Ba/Ce原子比为1)和Ba-Sn-O(Ba/Sn原子比为1)氧化物,并考察了其储氮性能.结果表明,750℃焙烧的Ba-Fe-O样品,在400℃下的NOx储存容量(NSC)最大,其次为900℃焙烧的Ba-Ce-O样品;相同温度焙烧的样品,在400℃下的NSC均大于200℃下的NSC.XRD测试结果表明,750℃焙烧的Ba-Fe-O样品的缺陷钙钛矿BaFeO3-δ可能是储存NOx的主要活性相,而Ba-Ce-O和Ba-Sn-O样品储存NOx的活性相分别为钙钛矿型BaCeO3和BaSnO3.BET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的比表面积均较小.用FT-IR分析了Ba-Fe-O样品上储存的NOx物种.讨论了NSC大小与吸收温度、NOx吸收物种及样品物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咏  孟明  郭丽红  查宇清 《催化学报》2007,28(10):850-85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T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然后用分步浸渍法制备出K/Pt/TiO2-ZrO2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储存氮氧化物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500℃焙烧载体后催化剂样品为无定形结构,650℃焙烧时开始出现ZrTiO4晶体,并随焙烧温度提高晶形越来越好.NH3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500℃焙烧的载体有最大的酸量,但随焙烧温度升高,酸量显著下降,1000℃焙烧后,载体基本无酸性.比表面积和NOx储存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对NOx的储存能力与比表面积之间无顺变关系,载体于500℃焙烧的样品对NOx的储存性能最差,而于800℃焙烧的样品储存性能最佳.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载体于500℃焙烧的样品中NOx以自由NO3-以及单齿或双齿硝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而在其它温度焙烧时,只检测到自由的NO3-物种.焙烧温度不仅影响载体的结构和酸碱性,而且影响载体与负载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载体表面羟基与K2CO3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OK基团对NOx储存不利,而高分散的K2CO3相则有利于将NOx物种以硝酸盐的形式储存起来.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量浸渍法, 制得500、 600、 750和950 ℃焙烧的Co/γ-Al2O3催化剂; 考察了它们对CO氧化和乙烯选择还原NO的反应性能; 用XRD和XPS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体相与表相结构. 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随焙烧温度升高, 样品对CO的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 对乙烯选择还原NO反应, 活性先上升, 而后又有所下降(当焙烧温度高于750 ℃时). 从硝酸钴制得的样品, 其氧化活性要高于从醋酸钴制得的样品, 但对乙烯选择还原NO, 后者的活性更好. 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钴物种的存在形式与原料盐类及焙烧温度密切相关. 在Co/γ-Al2O3催化剂中主要存在两种钴相, 即Co3O4和非化学计量的CoxAl(8/3-2x/3)O4尖晶石相, 前者为完全氧化活性中心, 后者是NO选择还原的活性中心. 在相同焙烧温度下, 以醋酸钴为原料时, 更容易形成CoxAl(8/3-2x/3)O4尖晶石相. 随着焙烧温度提高, 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加强, Co3O4相逐步向CoxAl(8/3-2x/3)O4尖晶石相转化, 这可能是样品氧化活性下降和选择还原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在更高焙烧温度下, 随着CoxAl(8/3-2x/3)O4尖晶石相颗粒度的增加和晶形改变, 以及钴离子由表相向体相的迁移, 使样品比表面积下降, 表面氧空位及活性位减少, 从而导致样品对乙烯选择还原NO的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CuO/CeO2-Al2O3催化剂中CuO高温迁移和固相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原位XRD、激光Raman光谱和TPR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焙烧的CuO/CeO2-Al2O3催化剂中CuO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高温固相反应。结果表明,300℃焙烧催化剂CuO以晶相和非晶相形式存在于CeO2-Al2O3的表层。600℃焙烧催化剂,表层CuO部分迁移到CeO2内层,并与载体Al2O3反应生成CuAl2O4。800℃焙烧催化剂,除了极少景CuO以晶相和非晶相形式存在于CeO2-Al2O3的表层外,大部分CuO迁移到CeO2内层,与载体反应生成CuAl2O4的量明显增加。900℃焙烧催化剂。所有的Cu物种都以CuAl2O4形式存在。表明高温焙烧有利于CuO向CeO2内层迁移及内层CuO与载体Al2O3反应生成CuAl2O4。  相似文献   

8.
Mn/Ba/Al2O3催化剂的NOx氧化-储存和耐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n/Ba/Al2O3催化剂, 并用XRD和TPD等方法进行表征. 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NOx氧化-储存特性和NOx脱附行为. 结果表明, Mn/Ba/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NO氧化活性和较大的NOx储存容量. BaMnO3是主要的活性组分;Mn能够催化NO的氧化反应, 且具有一定的NOx储存能力; Ba是主要的储存组分, 将NOx以硝酸盐的形式储存; 硝酸盐在300~600 ℃分解, 释放出NOx. Mn/Ba/Al2O3催化剂在800 ℃老化6 h后, NO氧化活性和NOx储存能力稍有下降. 低含量的SO2对催化剂的NO氧化活性和NOx储存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高含量的SO2使催化剂的NO氧化活性降低, NOx储存量减小, 最终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9.
王晖  段连运  谢有畅 《催化学报》2007,28(8):730-736
分别以Ba(NO3)2和Ba(CH3COO)2为Ba的前驱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两个系列不同Ba含量的NOx存储还原催化剂Ba/(Pt/γ-Al2O3).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反应脱附和差热-热重等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NOx存储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前驱体在Pt/γ-Al2O3载体表面的分散能力不同.前驱体为Ba(NO3)2时,Ba的分散阈值为0.047 g/g(Ba/(Pt/γ-Al2O3)质量比),而前驱体为Ba(CH3COO)2时,Ba的分散阈值为0.149 g/g(Ba/(Pt/γ-Al2O3)质量比).经高温焙烧后,前驱体的分散容量决定催化剂中Ba物种的分散容量.在NOx存储性能评价实验中,以Ba(CH3COO)2为前驱体时,催化剂的NOx等温吸附穿透时间最长为23 min,而以Ba(NO3)2为前驱体时,具有相同Ba含量的催化剂的穿透时间为13 min.因此,在制备NOx存储还原催化剂时,选择易分散的前驱体Ba(CH3COO)2可以获得较高的NOx存储活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量浸渍法 ,制得 5 0 0、 6 0 0、 75 0和 95 0℃焙烧的 Co/ γ- Al2 O3催化剂 ;考察了它们对 CO氧化和乙烯选择还原 NO的反应性能 ;用 XRD和 XPS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体相与表相结构 .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随焙烧温度升高 ,样品对 CO的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 ;对乙烯选择还原 NO反应 ,活性先上升 ,而后又有所下降 (当焙烧温度高于 75 0℃时 ) .从硝酸钴制得的样品 ,其氧化活性要高于从醋酸钴制得的样品 ,但对乙烯选择还原 NO,后者的活性更好 .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钴物种的存在形式与原料盐类及焙烧温度密切相关 .在 Co/ γ- Al2 O3催化剂中主要存在两种钴相 ,即 Co3O4和非化学计量的 Cox Al( 8/ 3- 2 x/ 3) O4尖晶石相 ,前者为完全氧化活性中心 ,后者是 NO选择还原的活性中心 .在相同焙烧温度下 ,以醋酸钴为原料时 ,更容易形成 Cox Al( 8/ 3- 2 x/ 3) O4尖晶石相 .随着焙烧温度提高 ,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加强 ,Co3O4相逐步向 Cox Al( 8/ 3- 2 x / 3) O4尖晶石相转化 ,这可能是样品氧化活性下降和选择还原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在更高焙烧温度下 ,随着 Cox Al( 8/ 3- 2 x / 3) O4尖晶石相颗粒度的增加和晶形改变 ,以及钴离子由表相向体相的迁移 ,使样品比表面积下降 ,表面氧空位及活性位减少 ,  相似文献   

11.
Co-K-Mo/γ-Al2O3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性能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氧化态K-MoO3/γ-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NO3)2后在空气中四个不同温度下焙烧再硫化,制得Co-K-MoO3/γAl2O3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运用XRD,LRS及EXAFS等手段对催化剂及其氧化态前躯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加Co后于500-65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高,且使C2+醇比例增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加Co后350℃焙烧时,C  相似文献   

12.
Cu/ZrO2-Al2O3上表面氧物种脱附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RD,TPD-MS和TPR方法研究了ZrO2的改性对CuO/γ-Al2O3催化剂上铜物种人散状态,表面氧物种的脱附和恢复性能,铜物种还原再氧行为的影响,并CO氧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氧化活性,结果表明,ZrO2的存在的铜物种在γ-Al2O3载体上的分散容量降低,促进CuO/γ-Al2O3催化剂上表面氧物种的脱附,同时有效地促进铜物种的还原,从而增加CO的氧化活性,实验还发现热处理条件对催  相似文献   

13.
叶岗  李光辉  张明海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12):1098-1102
前面几篇文章分别介绍了拟薄水铝石(Pseudoboehm让e)、薄水铝石(Boehmite)、a一三水铝石(G山bsite)、拜铝石(Bayerite)和诺水铝石(Nordstrandte)脱水产物的再水合现象[‘-’].至此,几种常见氧化铝水合物在10OOoC以下脱水得到的各类过渡态氧化铝的再水合情况都进  相似文献   

14.
ZrO2表面B2O3的分散及其作用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XPS、FT IR和FT Raman等技术研究了ZrO2表面B2O3的分散及其作用状态,测定了B2O3在ZrO2表面的分散阈值.结果表明:B2O3在ZrO2表面可以三配位BO3和四配位BO4结构单元存在;载体ZrO2的预焙烧温度和硼含量对B2O3的分散及作用状态有较大影响,并改变BO3与BO4结构单元之间的比例.实验测得B2O3在ZrO2载体上的单层分散阈值为0.05 gB2O3/gZrO2(或B2O3的质量分数w=4.76%),处在此单层中的硼原子以BO4为结构单元直接与ZrO2表面相作用.只有当B2O3的负载量超过此(单层)分散阈值时, BO3结构单元才会形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稀薄燃烧(lean-burn)发动机的推广使用和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消除稀燃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 O x)已刻不容缓。N O x储存还原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1,2]。目前,对Pt/BaA l2O4-A l2O3体系中N O x储存与还原机制的研究较多[1 ̄4],但对该体系中微量铂物种微观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较少,这主要是由于Pt含量(0.1w t% ̄0.5wt%)太低,分散度较高,使表征方法受到很大限制。本文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的N O x储存还原催化剂Pt/BaA l2O4-A l2O3,应用荧光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方法(Fluores-cence-…  相似文献   

16.
将Ti(SO4)2溶于稀盐酸合成酸性钛溶胶,再将其与铝溶胶和六次甲基四胺溶液混合后采用油柱成型法制备了球形TiO2-Al2O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低温氮吸附-脱附与NH3-TP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600 ℃焙烧得到的球形TiO2-Al2O3中TiO2以无定型形式存在;随TiO2含量的增加,球形TiO2-Al2O3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呈增加趋势;TiO2的引入没有对球形TiO2-Al2O3的强酸和弱酸中心的强度产生影响,弱酸中心数量显著增加,强酸中心数量稍有增加;球形TiO2-Al2O3的堆密度和压碎强度随T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颗粒直径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La2O3对Ni/γ-Al2O3甲烷化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将稀土作为助剂引入镍基甲烷化催化剂,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并已投入工业应用[1-3].稀土对不同镍催化剂反应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有一些报导[3-7].谢有畅等观察到镍负载在经单层La2O3改性的γ-Al2O3表面,其晶粒要比没有La2O3时小得多.Rotgerink等认为添加La后反应速率的增加不只是由于几何效应,而是La对甲烷化本身有促进作用,单位镍表面的活性是随La含量不同而改变的,活性增加的同时表观活化能也增加[5].作为助剂的La2O3在氢还原和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的研究和讨论较少,目前一般认为添…  相似文献   

18.
NiO的单层分散态及其载体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The NiO dispersion phase on three different supports have been studied by EXAFS in combination with XRD quantitative phase analysis. The result of XRD shows the threshold of NiO/γ-Al_2O_3 system is larger than that of NiO/TiO_2 system and the threshold of NiO/SiO_2 system is the least. From the FT functions of EXAFS for samples we can find that in NiO/γ-Al_2O_3 system a part of Ni changes its coordination polyhedra into tetrahedra, the Ni-Ni coordination peaks reduce markedly with the decrease of NiO content in samples. The result of EXAFS fitting and phase isolation shows Ni-Ni coordination numb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NiO content in samples of NiO/γ-Al_2O_3 system and reaches a maximum value of 4.0 and remains constant when NiO content reaches the threshold obtained by XRD. It shows the structure of NiO dispersion phase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NiO monolayer dispersion model than any other models.
In FT functions of EXAFS for samples at thresholds of two systems the Ni-Ni coordination peaks of NiO/TiO_2 system is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NiO/γ-Al_2O_3 system. But they are similar when their NiO contents both close to the threshold of NiO/TiO_2 system. It shows that though the dispersion capacity of NiO in NiO/TiO_2 system is less than that in NiO/γ-Al_2O_3 system its dispersion performance is better.
In NiO/SiO_2 system the coordination peak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pure NiO and the Ni-Ni coordination number approaches 12 of the pure NiO. It shows it is difficult for NiO to disperse on the surface of SiO_2. In fact, for the NiO/SiO_2 system the threshold obtained by XRD is beyond the experiment accuracy so there is no threshold for this system.
Therefore above facts indicate that dispersion threshold and reducing of metal-metal coordination number of the dispersion phase is a quit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monolayer dispersion state.  相似文献   

19.
不同焙烧温度对Cu/γ-Al2O3催化剂铜物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XRD和EXAFS研究了焙烧温度(35─1000 ℃)和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15%Cu)对于Cu/γ-Al_2O_3催化剂铜物种的影响。低于700 ℃焙烧时,铜以高分散状态存在。根据Cu~(2+)同时占据八面体(Oh)和四面体(Td)两种位置,对第一壳层的Cu-O配位峰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随着焙烧温度增加,铜氧配位距离逐渐增加,Cu~(2+)(Oh)/Cu~(2+)(Td)的比例降低,并且Cu~(2+)(Oh)与氧的平均配位数从5.1变成6.0.这表明Cu~(2+)离子由Oh位向Td位迁移,同时向内层扩散使表面配位不饱和的氧缺顶畸变八面体部分变为配位饱和的对称八面体。900 ℃和更高温度的焙烧,使铜离子扩散进载体相形成CuAl_2O_4。  相似文献   

20.
Zr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沉淀法合成了系列掺杂钇、镧、钡的氧化锆铝复合氧化物。通过XRD、XRF、低温N2吸附和CO脉冲化学吸附等手段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剂、焙烧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孔结构以及负载0.5%铑催化剂的分散性能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与采用常规沉淀法合成的氧化锆铝复合氧化物相比,添加表面活性剂合成的样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适合的孔径分布。分别或同时掺杂La、Ba、Y合成的氧化锆铝复合氧化物都能抑制氧化铝的α相变,提高复合材料和催化剂表面金属Rh的高温抗烧结能力,特别是同时掺杂La、Ba、Y合成的Rh/LBYZA样品经1100℃4h焙烧后仍有17.82%的金属分散度。以LBYZA为载体制备的新鲜催化剂(600℃4h焙烧样品)在CO选择还原NO反应中NO和CO的起燃温度分别为240、243℃,完全燃烧温度分别为273、280℃,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