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固态烧结法合成了新化合物Ca2FeWO6. 用差热分析和X射线物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新化合物Ca2FeWO6的相变,证明该化合物在(706±5)℃存在一级位移型相变.低温相α-Ca2FeWO6,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mm2,室温时点阵常数为:a=0.770 5l nm,b=0.542 42 nm和c=0.551 08 nm。测量密度为Dm=6.04g/cm3,单位晶胞内具有2个化学式量.高温相β-Ca2FeWO6,属立方晶系,空问群为Fm3m,在750℃时的点阵常数为a=0.780 8 nm,z=4.计算密度为Dx=5.802 g/cm3.并用X射线多晶法分别测定了α-Ca2FeWO6和β-Ca2FeWO6的晶体结构.详细地阐明了相变机理.  相似文献   

2.
傅正民 《中国科学A辑》1990,33(11):1169-1178
本文用差热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及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新化合物——Sr2CdWO6的相变,证明该化合物在807℃±5℃存在一级位移型相变.低温相a-Sr2CdWO6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mm2,室温时点阵常数为a=8.1673,b=5.7436,c=5.8188.测量密度Dm=7.01g/cm3,单位晶胞内具有2个化学式量.高温相β-Sr2CdWO6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m3m,在860℃时的点阵常数为a=8.201,z=4.本文还用X射线多晶衍射方法分别测定了上述a-Sr2CdWO6和β-Sr2CdWO6的晶体结构,并研究了相交机理和畸交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差热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及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新化合物Sr2CaWO6的相变,证明该化合物在860℃±5℃存在一一级位移型相变。低温相α-Sr2CaWO6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mm2,室温时点阵常数为a=8.2033,b=5.7676,c=5.8489。测量密度Dm=5.981克/厘米3,单位晶胞内具有2个化学式量。高温相β-Sr2CaWO6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m3m,在900℃时的点阵常数为a=8.308,2=4. 本文还用X射线多晶衍射方法分别测定了上述a-Sr2CaWO6及β-Sr2CaWO6的晶体结构,并讨论了结构的特征及相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A辑》1996,39(6):570-576
用固态烧结法合成了新化合物Ca2PdWO6.用差热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及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等方法研究了Ca2PdWO6.的相变,该化合物在(806±5)℃存在一级位移型相变.低温相α-a2PdWO6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mm2,室温时点阵常数 a=0,79946nm,b=0.55404nm,c=0.58008nm.测量密度Dm=6.26g/cm~3,单位晶胞内具有2个化学式量.高温相β-Ca2PdWO6.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m3m,在860℃时的点阵常数 a=0.8103nm.z=4,计算密度Dx=5.821g/cm~3.用x射线多晶衍射方法分别测定了上述α-Ca2PdWO6.和β-Ca2PdWO6.的晶体结构,并详细讨论了影响相变温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Gd-Fe-Ti三元系室温截面图.Gd-Fe-Ti三元系有二个三元化合物,即GdFe11Ti和GdFe9Ti2。GdFe11Ti的空间群为 I4/mmm,Z=2,属 ThMn12型结构,其点阵常数 a=0.8522nm,c=0.4790nm,c/a=0.562;其计算密度为7.82g/cm3,实测密度为7.84g/cm3.Curie温度为349℃.GdFe9Ti2的空间群为P4/mbm,Z=2,属Ce(Mn0.55Ni0.45)11型结构,其点阵常数a=0.8245nm,c=0.4832nm,c/a=0.586;其计算密度为7.64g/cm3,实测密度为7.6g/cm3.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热学分析、超导电性测量等方法测定了La2O3-CuO,BaO-CuO,Y2O3-CuO二元系相图,BaO-La2O3-CuO,BaO-Y2O3-CuO三元系室温截面。在这两个三元系的富CuO区,存在BaxLa2-x CuO4(x≤0.07),BaLaCu2O5+δ,BaLa4Cu5O14+δ,BaLa2Cu2O6和Ba2YCu3O9-y,BaY2CuO9化合物。BaxLa2-x,CuO4(x≤0.07),BaLa4Cu5O14+δ,BaLaCu2O5+δ,BaLa2Cu2O6均属四方晶系,点阵常数分别为a=5.356,c=13.20;a=8.660,c=3.863;a=3.917,c=11.75;a=3.992,c=19.96.Ba2YCu3O9-y属正交畸变钙钛矿结构,a=3.892,b=3.824,c=11.64,空间群为Pmmm。BaY2CuO5具有正交结构,a=7.123,b=12.163,c=5.649;空间群为Pbnm。研究了组成与超导电性的关系,考查了烧结温度对Ba2YCu3O9-y化合物结构和超导电性的影响,并对超导电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原子集团变分方法,同时引入YBa2Cu3O7-δ超导体Cu一0平面上O—O,O—□和□—□之间的近邻和次近邻相互作用的J,J′,取J′/J=0,±1/4,1/2和1几种值进行计算,给出了相应情况下的相图。理论计算指出,当J′/J=1/4时,其相图所给出的相变情况与目前YBa2Cu3O7-δ超导体中的正交-四方相变一致;并讨论了低温下可能存在的几种相及其相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电子衍射的方法,研究了Ce-Fe-B合金中的富B相Ce1+εFe4B4的晶体结构,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种罕见的晶体结构——烟囱-梯子型的一维成分无公度结构,是由两套亚结构即Fe-B亚结构和Ce亚结构所组成,两套亚结构都具有四方对称性,其点阵常数α值相同。Ce1+εFe4B4在室温的点阵常数α=0.7068 nm,cFe-B=0.3902 nm,cCe=0.3440 nm。在950℃粉末淬炼后的点阵常数α=0.7065nm,cFe-B=0.3887 nm,cCe=0.3563 nm。Fe-B亚结构的空间群为P42/ncm,Ce亚结构的空间群为I4/mmm。  相似文献   

9.
设F2为两个元素组成的有限域, F2n 为F2上的n维向量空间. 对于集合A, B ⊆ F2n , 它们的和集定义为所有两两互异的和a+b所组成的集合, 其中a∈A, b∈B. Green 和Tao 证明了: 设K > 1,如果A, B ? F2n 且|A + B|≤K|A|1/2|B|1/2, 则存在一个子空间H?F2n 满足
|H|>>exp(-O(√KlogK))|A|
以及x,y∈F2n, 使得
|A∩(x+H)|1/2|B∩(y+H)|1/2≥1/2K|H|.
本文我们将使用Green 和Tao 的方法并作一些修改, 证明如果|H|>>exp(-O(√K))|A|,
则以上的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部分熔化法制备T1-1223超导体的工艺,样品的名义组成为(Tl0.5Pb0.5)(Sr0.8Ba0.2)2Ca2Cu3Oy,调整样品中Ba的含量,出现了织构的迹象,经烧结一部分熔化—退火的样品,其磁化电流在77K和1T下大于2×104A/cm2,用这样的样品作原料所制备的Tl-1223复Ag带短样,在77K和0T下,Jc达2.1×104A/cm2,超导带横断面的SEM显微观察表明,在1223相中夹杂了BaPbO3和Sr-Ca-Cu-O相.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Ar和F离子注入对YBa2Cu3O7-x超导薄膜电学性能及结构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和电阻温度关系的测量研究了离子注入后YBa2Cu3O7-x薄膜Tc,Jc和结构的变化。实验中发现,在低剂量注入情况下,Tc和Jc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上临界温度和X射线衍射谱却几乎保持不变。当Ar离子的注入剂量达到1.2×1013Ar/cm2时,样品发生金属一半导体相交。当注入剂量大于1.2×1013Ar/cm2时,样品的体超导性能基本上完全消失了,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也有所减弱,最终发生了晶态-非晶态相变,室温电阻率增加了好几个数量级。讨论了超导性能变化及金属一半导体相变的物理起因。  相似文献   

12.
李学初  楼南泉 《中国科学A辑》1981,24(12):1497-1504
本文给出了在5—43乇五种不同氩气压力和0.07—1乇钠蒸气压下利用Na+CCl_4反应得到的C2*d3Πg到a3Пu态跃迁的△v=0带序的化学发光光谱。假定C2*d3Πg v=6为优先生成,并然后经碰撞逐渐弛豫到低振动能级,这样就可以计算出C2*d3Πg态的总的脱活速率和振动弛豫速率。计算结果是:在温度为 340℃时,在氩气中其总脱活速率为4.1×106-1-1,振动弛豫速率为2.2×10~6乇-1-1。在氮气中这两个传能速率则要略高一些。C2*d3Πg态被钠原子猝灭的速率约为107-1-1,约比气动碰撞速率高一个数量级。这是由于发生电荷传递形成了Na+C2*-中间络合物所引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粉末烧结法合成了Tl-Ba-Ca-Cu-O体系一系列超导试样。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它们进行了结构分析,发现了一组点阵常数α值相同,c值不同的四方超导相。超导相由隔层(Tl-O单隔层或双隔层)和缺氧类钙钛矿型结构单元Ba2×Can-1CunO2n+1(n为整数)所组成。从晶体结构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属Tl-O单隔层、简单四方点阵,空间群为p4/mmm,理想化学式为TlBa2Can-1CunO2n+2.5,n=1,2,3,4;另一类属Tl-O双隔层,体心四方点阵,空间群为I4/mmm,理想化学式为Tl2Ba2Can-1CunO2n+1,n=1,2,3,4。这些超导相随n值的增加,超导转变温度升高。当n值相同时,体心四方点阵的超导转变温度比简单四方点阵高。并讨论了超导相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依据第一条衍射线面间距d值或点阵常数c值推测超导相晶体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XRD及Rietveld粉末衍射峰形拟合方法对氧化锆的晶体结构及其相变进行了研究 .当掺杂CeO2 和Y2 O3后 ,氧化锆的晶体结构发生了由单斜向四方的转变 .四方氧化锆的空间群为P42 /nmc ,Z =2 ,对于CeO2 ,Y2 O3稳定的ZrO2 其晶格常数分别为a =0 .3 62 6( 5 )nm ,c =0 .5 2 2 6( 3 )nm及a =0 .3 60 2 ( 8)nm ,c =0 .5 179( 1)nm ,单胞中阳离子Zr4+ ,M (M =Ce4+ ,Y3+ )和阴离子O2 - 分别占据空间群的 2b和 4d晶位 ,还从晶体学角度讨论了立方、四方、单斜 3种不同结构的氧化锆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  相似文献   

15.
楼森岳  倪光炯 《中国科学A辑》1990,33(10):1048-1056
借助于最佳展开技术,我们研究了零温和有限温度下的D+1维量子sine-Gordon(sG)场论.当动量切断Λ→∞时,1+1维和2+1维的理论是有限的.在Τ→0时,我们得到的温度有关的Coleman相变条件回到众所周知的结果:对于1+1维,gcr2=8π,而对于2+1维,gcr2=16π/mRO.特别地,当Τ→∞时,1+1维和2+1维的gcr2都趋于零.不存在一个临界温度使Φ=0真空成为不稳定真空.在3+1维情况,若g2有限且Λ→∞,则理论是平凡的.对于3+1维的sG模型,根本不存在非平凡的“Precarious"相.而对于“Autonomous"相,其有效势与经典势有相同形式以及有限温度效应仅对这个相的无穷小部分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徐邦清 《中国科学A辑》1986,29(12):1277-1286
本文证明Lax提出的对KdV方程ul+6uux+uxxx=0的如下猜想:存在N个正常数ci,j=1,2,…,N和2N个常数θi±,j=1,2,…N对方程的任一解u(x,t)有其中S为一孤立波。  相似文献   

17.
在2×109~5×109Pa,1 000~2 300℃下合成了由二元组分NaAlSi2O6(Jadeit)-CaMgSi2O6(Diopside)构成的绿辉石,通过XRD分析数据计算了绿辉石JdxDi1-x的晶胞参数随组成变化的规律.采用高温高压淬火法和XRD研究了JdxDi1-x(x=0~1.0)高压下(2×109~5×109 Pa)的固溶关系,并根据JdxDi1-x的固溶相图计算了不同压力下的熔化热.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磁场H下 ,在 300~ 77K范围内测量了外延La2 /3 Ca1/3 MnO3-y薄膜的电阻率ρ(T) ,发现电阻率的温度依赖关系可以按如下的经验公式来描述:ρ(T) =1σ(T) =1/α(M/Ms)2 + βexp(-E0/kBT) ,其中拟合参数α ,β随磁场的变化略有变化,E0为磁极化子热激活能 ,约等于1 160kB,Ms 为饱和磁化强度 ,M/Ms采用平均场近似求得,据此对提高CMR效应的可能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杨洪苍 《中国科学A辑》1989,32(7):689-700
本文主要证明丘成桐教授的如下猜测:若M为紧致的m维Riemann流形,直径为d,Ricci曲率具负下界—R,R>0。设λ1为M的第一特征值,则存在仅与m有关的常数Cm>0,使得λ1≥π2/d2 exp(-Cm(d2)1/2)。在本文中,Cm=max((m-1)1/2,21/2)。  相似文献   

20.
郑学安  龚昇 《中国科学A辑》1995,38(7):683-692
若D为Reinhardt域 D={Z∈Cn:‖z‖α=sum from j=1 to n(|zj|2/αj<1)},这里0<αj,j=1,2,…,n.证明了:若KD(z,)为D的Bergman核函数,则存在两个正的常数m与M,不依赖于z,而只依赖于α=(α1,…,αn)及n,使得 mF(z,)≤KD(z,)≤MF(z,z)对任一z∈D都成立,这里 F(z,)=(-r(z))-n-1 multiply from j=1 to n ((-r(z)+|zj|~(2/αj))1-αj),而r(z)=‖z‖α-1为D的定义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