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美国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食品保质检测装置,该装置由传感器与传感器与扫描器构成。据悉,传感器的主要材料是铅,包装食品时,将它置于食品匣内。检测时,扫描器对食品发射的无线电波信号会使食品产生振动,同时发出乐谱波。乐谱波先反射到食品盒壁上,后传导给传感器,通过标准数据库标定振动程度、振动传导时间及乐谱波的传导速度,瞬间即可确定所检测食品发生变质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化学分析计量》2011,(3):90-90
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在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持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  相似文献   

3.
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检测成都站人士提醒消费者和食品生产厂家,切莫用“垃圾塑料”食品袋包装食品,以免危害消费者健康。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检测成都站人士指出,没作任何消毒处理的再生塑料已经过多次污染,会对食品造成再次污染,特别是油类食品,若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盒)包装,其有害物质会溶解到油脂中,对食品造成污染,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4.
《化学分析计量》2010,(5):67-67
《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同标已于今年9月1日施行。标准将食品用保鲜膜分为聚乙烯(PE)膜、聚氯乙烯(PVC)膜、聚偏二氯乙烯(PVDC)膜等3类。其中明确规定,可用于包装食品的保鲜膜必须标识“食品用”字样;PVC保鲜膜应标有“不能接触带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炉加热”等警示性语;而可用于微波炉加热的保鲜膜,  相似文献   

5.
PVC塑料包装中化学物总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品包装安全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食品容器、包装等接触材料与食品长期接触会发生"迁移",分为总迁移(overall migration)和特定迁移(specific migration)[1].其中,特定迁移是指某一特定物质在食品包装或容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发生的迁移;总迁移是从塑料材料或制品样品到试验媒介的组分总体迁移量.就物质而言,有可知物与未知物,就过程而言,有包装向食品的迁移,也有食品向包装的渗透、吸收等.进行总迁移实验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一种材料与食品接触会发生的总体变化,对特定迁移的研究起有辅助与补充作用.欧盟对于食品模拟物、样品及前处理[2]、迁移测试方法[3]都有相应规定[4],本实验采用整体浸泡法,研究了PVC材料中化学物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总迁移.1 实验部分1.1 实验试剂和器材  相似文献   

6.
《化学分析计量》2014,(2):22-22
<正>检测设备一直在行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包装行业也不例外。在包装行业不断发展的现在包装检测设备也迎来市场发展黄金期。包装主要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为了确保包装的保护功能及其它特定功能的实现,必须对包装材料,如塑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尤其是,目前巿场对于食品、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简要阐述了食品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与危害,全面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对食品的污染,从不同种类的食品,包括农作物(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水产品、畜禽产品、食用油、食用酒精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的进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快速、灵敏、无损的多元素在线检测的方法必将在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化学分析计量》2010,(5):82-82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危险化学品出口企业,危险化学品灌装环境不清洁与灌装操作不规范容易引起运输包装的污染,建议企业严格按照《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规程使用鉴定》操作,把危险化学品灌装过程分为多个工序(如分为初步灌装与后灌装两道工序),避免灌装环境对包装容器引起的直接污染与间接污染,规范灌装各工序实际操作,避免因操作不良引起包装容器污染而造成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食品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污染因素:农药、脂肪酸甲酯(FAMEs)、兽药、霉菌毒素、包装污染、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农药是用在水果蔬菜上常见的有害物质,但有些农药属于无色无味,用肉眼和嗅觉无法觉察。目前,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仪和液-质联用仪被广泛用于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筛查中,以检查产品中是否含有禁用的农药。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伴随着发达经济体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欧盟有关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日趋严厉,特别加大了应对杀虫剂等各类食品污染残留物的检测执法力度。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资助支持,欧盟多个成员国参与组成的欧洲FOODSCAN研发团队,基于生物电子识别检测(BERA)技术,成功研制开发了创新型便携式食品污染残留物检测装置。凭借其快速反应、易于操作和性价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进出口食品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T-2毒素以及蛇形毒素等;分析了它们在进出口食品中污染的产生、来源和危害性;同时对霉菌毒素的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鹰谭市36种地方产冷饮食品中微微量元素铅、砷,铜的监测结果。冷饮食品大多含酸量较高,易造成有害金属铅、铜及非金属砷的污染,危害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在这些冷饮中检出了铅、砷、铜。但都符合国家GB2759冷饮食品卫生标准,且远低于所规定的上限标准,表明质量控制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13.
夏禹  郭项雨  孔玉明  马强 《分析测试学报》2021,40(11):1663-1671
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是食品接触材料类别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其本身可能含有的潜在化学危害物质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发生吸收、溶解、扩散等迁移行为,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危害食品质量安全。采用适宜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技术对迁移物进行鉴别分析是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该文就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从事塑料食品接触材料质量安全研究和检测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污染物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目前已被发现普遍存在于精炼植物油、含油脂性食品、动物乳汁及母乳中,其中精炼植物油尤其是精炼棕榈油中的污染水平较高。食品中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污染问题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对食品中氯丙醇酯类和缩水甘油酯类来源、形成机理和毒性情况进行了综述,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对食品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有关限量规定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油脂性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小波  吴少明  里南  吕华东  傅武胜 《色谱》2013,31(2):95-101
脂肪酸氯丙醇酯污染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尤其是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酯)污染问题更为突出。3-MCPD酯在食用油、婴幼儿奶粉等多种食品中的含量较高,以3-MCPD的最大耐受剂量(TDI)评估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较高。国外已对3-MCPD酯等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污染调查和形成机制等开展了不少的研究,国内开展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油脂食品中3-MCPD酯的检测方法(包括前处理过程,如3-MCPD酯的提取、水解和衍生)、3-MCPD酯总量以及3-MCPD单酯和双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食品检测实验室大型检测设备的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品实验室大型设备定义、仪器设备购置、使用管理、人员管理、共享管理、网络化管理、设备报废7个方面对食品检测实验室大型检测设备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量值传递/溯源、仪器使用人员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红40色素,具有检测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对检测非单一色素的食品也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类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肉类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来源于饲养添加有抗生素的饲料,它可以防病,对幼畜禽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和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饲料中添加的各类抗生素达23种之多,其中四环素类占57%。抗生素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使机体内病菌耐药性增加,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目前测定抗生素的方法有微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应用岛津LC-4A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肉类抗生素残留量,对色谱分离实验参数,包括色谱柱、流动相配比、缓冲液、pH、温度、检测波长等,进行了系统的试验,使肉类食品中的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能够同时分离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韩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小型生物芯片传感器,可快速、准确地对食品和环境污染进行检测。据韩联社报道,由郑奉铉领导的韩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发的这种生物芯片传感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即通过接收被扫描物体表面反射的激光共振信号来辨别分子层面的结构,从而检测被测对象的DNA和蛋白质是否受到污染。郑奉铉说,与那些只能用在实验室的笨重检测设备相比,这种可单手提起的新装置可进行“即时检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这种生物芯片传感器经过改造后,还可用于药品、供水系统的检测,甚至可以应用于军事领域。韩国研发出小型传感器监测食品污染  相似文献   

20.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镰刀菌分泌,广泛污染谷物类粮食作物的真菌毒素,具有雌激素干扰和肝脏、免疫、遗传毒性.玉米赤霉烯酮污染不仅极大危害农牧业发展,更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建立准确、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对控制谷物及农副产品中毒素含量至关重要.就目前饲料及食品中常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