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自组装方式在石英晶体谐振器的金电极表面修饰末端含巯基的β 环糊精衍生物(β CDd),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在线监测α 、β 萘磺酸盐与之发生包结反应的过程,探讨了温度、浓度、取代基位置对包结反应稳定常数Kin和速率常数ka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并通过实验验证了Kin和ka所遵从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包结配合物中β CDd与萘磺酸盐的化学计量均为1:1;包结配位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取代基在萘环上的位置对Kin和ka有很大影响,说明不同取代位置的萘磺酸盐与β CDd的包结行为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自组装方式在石英晶体谐振器(QCR)的金电极表面修饰末端含巯基的β-环糊精衍生物(β-CDd),用压电石英传感器在线监测萘系衍生物与之发生包结反应的过程,探讨了温度、浓度、取代基数目和位置对包结配合物稳定常数(Kin)的影响,从理论上并从实验证明了Kin所遵从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包结配合物的化学计量均为1:1,包结配位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β-环糊精衍生物对客体分子大小、取代基数目和位置等都有良好的选择区分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香豆素二硫化物(C-S-S-C)/三丁基膦(Bu3P)复合体系为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了末端为香豆素光响应基元的双亲性遥爪聚合物(C-PDMAEM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对该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光二聚反应考察了β-环糊精与香豆素端基的包结络合行为.研究表明:β-环糊精与香豆素端基足以1∶1形式进行包结,其包结常数K=(1.270+0.062)x104 L·mol-1;光二聚反应实验表明该包结络合作用处于一快速平衡中,其对香豆素端基光二聚反应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利用各种芳基格氏试剂与四氟乙烯在四氢呋喃中的反应,合成了六个取代三氟苯乙烯,其中取代基分别为:p-CH_3O,p-CH_3,m-CH_3,p-Cl,m-Cl和m-CF_3,还合成了α-与β-三氟萘乙烯. 研究了在已合成的取代三氟苯乙烯化合物(1)中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19)F NMR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取代基的Hammett常数σ分别与下列~(19)F NMR参数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化学位移δ(F~1)-δ(F~2)、偶合常数J_12及化学位移之差Δδ_(3-1)=δ(F~3)-δ(F~1)(或者Δδ_(3-2),证实了过去的预计.建议以Δδ_(3-1)值作为衡量三氟乙烯类化合物中π键极化程度的尺度.并把这一定量的“歪电子云”概念与有关的化学事实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环丙沙星与母体β-环糊精(β-CD)及其2种修饰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e-β-CD)形成的超分子体系,同时测定了3种超分子体系的猝灭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环丙沙星与3种环糊精之间常温下均形成稳定的包合物;环丙沙星与3种环糊精包结过程中△G<0和△H<0,这说明环丙沙星与3种环糊精的包结能够自发进行而形成超分子体系,且反应为放热过程.通过对3种环糊精与环丙沙星的热力学数包结能力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作用机理和影响包结能力大小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添加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取代芳基丙酸类物质进行了手性拆分。考察了流动相的组成,包括缓冲溶液、有机改性剂以及添加剂的浓度等。缓冲溶液的pH值、有机改性剂的种类与浓度,以及添加剂的浓度对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均有较大的影响。以YMC ODS-C_(18)(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0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3.3,含25 mmol/L添加剂)为流动相,测定了各2-取代芳基丙酸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考察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各物质的包结形式。实验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与各对映体均以1∶1的形式包结,同时发现推电子取代基更有利于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行为,为羟丙基-β-环糊精对手性拆分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7.
前文讨论了双取代乙烯和取代苯中质子偶合常数的计算问题,本文把计算原理和方法推广应用于取代萘偶合常数的计算. 与取代苯相似,当萘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某些基团取代后,与取代基连接的碳原子及其邻近碳原子之间的电子密度会发生变化,当然,分子的几何构型也可能改变,但一般变化不大.如果我们只考虑取代基对碳原子间电子密度的影响,那么,取代苯偶合常数的计算公式同样适用于取代萘,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极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四-(4-磺基苯)卟啉(TPPS4)与2,6-二-氧-甲基--βCD(DM--β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者可发生反应,形成了TPPS4-DM--βCD的超分子体系。此外,本文还用极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对TPPS4-DM--βCD超分子体系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进行测定,证明二者形成了1∶2的包结物;计算所得的包结常数为1.44×108L2.mol-2。  相似文献   

9.
采用圆二色谱和荧光寿命等方法研究了单 [6_(对甲基苯硒基 )_6_脱氧 ]_β_环糊精 ( 1 )、单 [6_苯胺基_6_脱氧 ]_β_环糊精 ( 2 )和单 [6_(L_色氨酸 )_6_脱氧 ]_β_环糊精 ( 3)3种环糊精衍生物在 2 98.1 5K时磷酸缓冲溶液 (pH =7.2 ,0 .1mol·L-1)中的构型 .研究结果表明 ,化合物 ( 1 )和 ( 3)在水溶液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包结 ,而化合物 ( 2 )的取代基则游离于环糊精空洞之外 .采用圆二色谱滴定法测定了 3种环糊精衍生物对几种环醇的配位稳定常数 ,发现在磷酸缓冲溶液中 ,化学修饰β_环糊精疏水取代基在空间的位置影响了主体对客体的配位能力 .  相似文献   

10.
七、八元瓜环对萘二胺异构体相互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启华  王娅  祝黔江  薛赛凤  牟兰  陶朱 《化学学报》2006,64(10):1085-1092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1H NMR方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Q[7], Q[8])与1,8-萘二胺(g1), 2,3-萘二胺(g2), 1,5-萘二胺(g3)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Q[7]与客体g1发生端口作用, 作用比为1∶1; Q[7]与客体g2, g3相互作用也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 Q[8]与三种客体相互作用情况各不相同, 除Q[8]与客体g2相互作用形成1∶2的包结配合物; Q[8]与客体g1或g3可发生相互作用, 形成溶解性较差的作用产物, 其表观相互作用的比例为1∶1. 考察溶液酸度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还表明: 当pH大于某一值之后, 如Q[7]主客体体系, pH大于6.0; Q[8]主客体体系, pH大于12.0, 用光谱方法观察不到瓜环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Q[7], Q[8]为主体的上述主客体作用产物分别与金刚烷胺盐酸盐、1,10-癸二胺盐酸盐的竞争反应结果表明, 已作用的萘二胺异构体容易被所选用的竞争客体所取代, 只有g2与Q[8]形成的包结配合物被1,10-癸二胺盐酸盐部分取代.  相似文献   

11.
牟兰  陈小康  李隆弟 《分析化学》1999,27(5):509-512
以TINO_3作重原子微扰剂,Na_2SO_3作化学除氧剂,在无需加入任何保护介质条件下,仅需仪器光源适当照射,1-氨基4-萘磺酸盐、1-氨基5-萘磺酸盐、2-氨基1-萘磺酸盐水溶液均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信号(RTP)。3种氨基萘磺酸盐浓度分别在4.0×10~(-8)~1.2×10~(-5)mol/L;1.2×10~(-6)~1.6×10~(-5)mol/L;1.6×10~(-7)~8.0×10~(-6)和8.0×10~(-6)~2.5×10~(-5)mol/L范围内与RTP信号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8×10~(-9_、1.4×10~(-7)和2.8×10~(-8) mol/L。1-氨基 7-萘磺酸盐和1-氨基 8-萘磺酸盐在相同条件下则不能产生RIP信号,表明取代基位置对RTP发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明  毛文仁 《有机化学》1988,8(1):110-115
用Dane盐与不同取代的二苯甲亚胺环合, 制备了11种未见报道的α-酰氨基-β-内酰胺, 研究了二苯甲亚胺的取代基对成环反应的影响;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环合反应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取代常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环合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常数σ值呈负的线性关系, 与甲亚胺的pKa值呈正的线性关系. 利用取代基的σ值和甲亚胺的pKa值可以预测同系列化合物成环反应活性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HPLC法羟丙基_β_环糊精(HP_β_CD)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对萘普生对映体的保留机制,建立了保留因子与[CD]、[H ]、包结常数以及萘普生的解离常数的关系式,并结合实验对此关系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关系式对手性添加剂、pH等因素对拆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保留因子(k)的倒数1k对HP_β_CD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HP_β_CD与萘普生对映体形成的包合比是11包合物。计算了手性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HP_β_CD对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通过比较手性选择体结构,探讨了HP_β_CD拆分萘普生对映体的机理,进一步分析表明HP_β_CD能拆分萘普生对映体的主要因素是尺寸大小相匹配、构象诱导作用和偶极_偶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方法研究环糊精与酮洛芬的包结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古俊  张勇 《电化学》1998,4(4):394-399
以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各种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酮洛芬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测定了酮洛芬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和甲基化-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及其温度对包结作用的影响,并由各包结物的热力学参数解释包结现象。  相似文献   

15.
含氮芳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光敏产生1O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以2,5-二甲基呋喃(DMFU)为探针,通过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了4种中心金属(Zn(Ⅱ)、Cu(Ⅱ)、Ni(Ⅱ)、Co(Ⅱ))、4种取代基及α位或β位取代的28种含氮芳氧基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新物种光敏产生单线态氧(1O2)的速率常数。讨论了中心金属电子结构、取代基类型及取代位置对酞菁金属配合物光敏产生1O2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产生1O2的能力有很大差异:(1)相同取代基在相同位置取代情况下,中心金属为锌的酞菁配合物光敏产生1O2的能力均好于中心金属为铜、钴、镍的酞菁配合物;(2)氮杂芳氧基取代酞菁锌光敏产生1O2的速率常数显著大于相应位置氨基苯氧基取代酞菁锌的;(3)α位氮杂芳氧基取代酞菁锌光敏产生1O2的速率常数均大于相应取代基β位取代酞菁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24种p-,o-,m-取代苯基氯化汞和α-,β-萘基氯化汞在乙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以苯基氯化汞的吸收带为基准,发现由于对位取代基引起的E吸收带位移增量Δλ(λ_(p-XC_6H_6HgCl)-λ(C_4H_6HgCl))与Hammett取代基常数σ_p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作为衡量取代基共轭效应尺度的Δσ(σ_p-σ_m)和Taft参数σ_R均与对位取代苯基氯化汞的E吸收带和B吸收带位移增量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所得直线的方向和斜率与取代基的电性有关。对邻位取代苯基氯化汞的吸收光谱进行了讨论。α-,β-萘基氯化汞的紫外光谱的特征表明当HgCl位于β位时,可与萘基发生共轭。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电流法”研究了甲基绿—环糊精超分子体系 ,测定了甲基绿和 4种环糊精的包结常数 .其包结能力为HP_β_CD >β_CD >SBE_β_CD >CM_β_CD ,包结比为 1 :2 (甲基绿 :环糊精 )但甲基绿与α_CD和γ_CD不能形成超分子体系 .此外 ,本文还探讨了甲基绿的电极反应机理 ,初步表明 ,甲基绿在电极上还原的电子转移数为 4 ,有 2个质子参与反应  相似文献   

18.
我们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和γ-环糊精(γ-CD)对萘嵌戊烯的包结作用,发现γ-CD可以和萘嵌戊烯形成1:2宿主-客体包结络合物,从而促进客体光化学二聚生成顺式二聚体。而β-CD和萘嵌戊烯只形成1:1包结络合物,因而阻止客体光化学二聚反应的发生。在萘嵌戊烯的β-CD水溶液中,加入丙烯腈,可以生成顺式交叉加成产物。  相似文献   

19.
糖淀粉对不同链长对位取代苯酚羧酸在1:1(V/V)Me2SO-H2O 中的水解有显著的加速作用, 乙酸酯的水解是二级反应; 十二酸酯和十六酸酯则均呈Michaelis-Menten 型饱和动力学. 讨论了受物的链长和取代基对络合物解离常数Kd 和催化速度常数Kc的影响. 乙酸酯及十二酸酯水解反应的Kun, Kos, k2和kc均符合Hammett 方程, 而十六酸酯则不符合. 包结过程以不利的熵变丶有利的焓变为特征. 比较水解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螺旋包结络合物.还讨论了由于十六酸酯分子间簇集和自绕曲对包结构催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钯/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硝基化合物催化加氢的取代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聚苯乙烯系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负载的钯催化剂对取代硝基苯催化加氢的性能,结果表明,取代基的电子性质及空间位置对加氢速率影响很大;反应活化能与取代常数σ之间呈线性关系:E_1=-20.7σ+47.0在该反应体系中存在补偿效应:log A_(red)=0.14E_a-6.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