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一物理课本中所介绍的关于“验证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装置如图1:球1和球2处于同样的高度,当重锤A把弹条B打开时,球1作平抛运动,而球2作自由落体运动,最后两球同时分别落在同一水平面上的C和D两点。这个装置实验起来有两个缺点:(一)球1和球2落在不同的地方,眼睛不能同时看见它们与水平面相碰,只能靠耳朵听。(二)重锤把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高中物理上册,安排了“研究弹性碰撞”的学生实验。规定是采用J2135型碰撞实验器来进行,这对中学来说是适宜的。下面就这个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介绍于下,供参考。一、实验原理如果一个质量为m_1速度为V_1的球与另一个质量为m_2速度为V_2的球相碰撞,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_1~'及V_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则:  相似文献   

3.
考虑空气阻力、浮力用落球法精确测定重力加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落球法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作者研究了空气阻力、浮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推导出了计算重力加速度的两个简单公式,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的g值更接近于标准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演示静摩擦力的存在,华东版中学物理课本中提供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装满米的杯中,插入一根筷子,再将周围的米压紧,将筷子提起,由于筷子和米之间、米和米之间、米和杯子之间有静摩擦力,杯子和米将随着筷子一起被提起.许多老师反应这个实验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也要小心翼翼,不敢提高,以免中途落下.有时不小心,中途落下,于是,全班哄堂大笑,洒了一桌子米,实验失败.笔者重复多次,发现情况确实如此.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演示实验是在两个斜面板上通过两个小车后边分别拖着的两条细绳,经一个铁夹制动来进行实验的。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两个小车运动的平面几乎与同学视线相平行,所以不便于学生直接观察比较两小车运动的位移。(2)用一个铁夹通过夹住两小车后边拖着的两条绳子对小车制动,往往容易造成失控而不能同时制动,影响实验效果。(3)小车一旦失控又容易从斜面板上掉落而碰坏小车,  相似文献   

6.
将两个形状相同的柱透镜正交组合成一个透镜,实验发现其具有与球透镜相当的成像效果,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认为该实验可以开发成经典几何光学的一个新颖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张量胶子球ξ(2230)的宽度要比文献中所报告的20MeV宽.这个大的宽度并不能排除ξ(2230)作为一个胶子球的存在.但是,它解释了为什么在pp实验中看不到ξ(2230)存在的原因.因此,在pp实验中没观测到张量胶子球ξ(2230)存在的实验结果并不能排除张量胶子球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0-150
斯蒂文第一个职业是当布鲁日的收税官,1583年离职,进入莱顿大学。他引进十进制小数,是把丢番图的著作翻译成近代语言的第一人。他在1586年证明,在一已知表面上液体的压力依赖于这个表面上液体的高度及表面的面积,而不依赖于液体容器的形状。他可以说是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1586年,他做了一项重要的实验,让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落下,并观察到它们同时着地。  相似文献   

9.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必修3),在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的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导言部分写道:“17世纪初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从塔顶抛出了质量不一的两个球,结果这两个球同时落地.这一实验证明了物体的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测量最小可分辨对比度的CCD相机成像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华  张元 《光子学报》2009,38(3):681-684
针对评价CCD相机成像质量MTF方法的缺点,引入了最小可分辨对比度MRC这个评价指标,并研制了相应测量MRC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采用两个重叠积分球分别对靶标的正反两面照明,通过改变这两个积分球的亮度就可以获得可变的对比度.实验结果表明:测量MRC系统测量亮度的误差可控制在±0.3cd/m2以内; CCD相机的MRC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测量CCD相机的MRC是评价CCD相机成像质量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梅长钊 《物理实验》1992,12(2):64-64
中师物理课本第一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一节,在讲述了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后,介绍了两个小实验:唇下放纸条,用力吹气时纸条飘起和朝下的漏斗里放乒乓球,用力吹气时球不掉下来。这里介绍一个学生容易做,且更为有趣的小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详细研究了微球传感应用领域的机制和过程,并给出了优化其传感特性的实验方案。同时研究了微球水汽传感应用的可行性。对两个不同的腔环境(水汽和无水汽)中微球的透射谱分别进行了分析。在实验之前,还进行了软件仿真。在两种情况下,仿真结果和实验得出的透射谱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验证了微球对湿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高二物理(甲种本)238页,有一个空气被激放电的实验,使用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验电器,让它们上端的金属球互相靠近,然后将火焰置于两球之间,由两个验电器所带正负电荷的中和,说明空气在火焰的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初中课本(下同)第一册第25页发声音叉在振动的实验中,将“泡沫塑料球”改用“乒乓球”(用一根大头针插入球内再系上一根细线即成).因乒乓球刚性强、弹性大、体形醒目,实验的可视性显著增大,能触发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第一册第104页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三个演示实验装置.把此装置用两块胶合板将三个水平木板组装成一个整体,然后在三个斜面的顶端用一根安装有三个倒向挂钩并以此能止动三个小车的竖直钢丝做成连环拉杆.演示时,只要将拉杆向上拉动,三个小车就能同时释放而向下滚动.还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紫外XeCl准分子激光(308nm)在石英光纤中的传输特性.激光讯号通过光纤传输触发球隙开关的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触发的抖动时间小于3ns.用同一激光束通过两根光纤分别触发两个球隙开关,使两个球隙开关具有很好的同步特性.  相似文献   

16.
惯性约束聚变试验中,对大批量的聚变靶球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和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传统的人工检测分类方法效率低,精度差,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缺陷检测及分类方法。该方法在获取待测微球的显微图像之后,通过设置兴趣区域提取圆内部的像素点,并以此绘制灰度直方图。然后计算其累积分布函数,经归一化处理之后对分布函数进行分段线性拟合。最终根据拟合后的分布函数,提出均匀性和透光性两个参数用于定量表示微球的表面质量,很好地实现了光滑、粗糙和畸形三种类型的微球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分类方法的准确率均在90%以上,处理1280960分辨率的包含20个微球的图像平均只需300 ms,准确高效,可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物理》 1983年第7期刊登的《一个静电场题目中的三个“0.618”》[1]一文,有错误之处.该文在讨论到两个带电金属球之间的作用力问题时写到:“(ii)如果Q1与Q2同号,而且R1=R2,则两球之间始终是排斥力.”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不能成立的.本文拟对两个不同半径、带不同电量的导体球间的作用力进行定量讨论,作为对该文的补正,同时对《大学物理》的另一文[2]作一点补充. 两个导体球,球Ⅰ和球Ⅱ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带电量分别为Q1和Q2,两球心间距O1O2=d。 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球心距d由小到大的变化,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不仅大小在变化,而且可…  相似文献   

18.
丁钢 《物理通报》2001,(3):14-15
用J2135-1型(或J2135型)碰撞实验器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规律,是中学物理课本中的一个基本实验.有人认为,将被碰小球放在水平槽末端时,也可保证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实现对心碰撞,这样做可使实验操作更为简便,还可减少误差.实验发现,碰撞后两球的总动量总是增大.发生这一似乎反常的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裴鹿成 《计算物理》1985,2(3):303-312
对于深穿透问题则一般蒙特卡罗方法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蒙特卡罗计算深穿透问题的小区域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两个小区域方法,即平几何小区域方法和球几何小区域方法,通过例子的实际计算表明,小区域方法是比较好的和可行的,克服了一般蒙特卡罗方法解深穿透问题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开展D-D聚变中子与聚乙烯球壳作用的中子学积分实验,用于检验计算方法和相关核数据。实验装置由D—D中子源与聚乙烯球壳组成,中子源在聚乙烯球壳外,距球壳外表面35mm。聚乙烯球壳由两个半球壳组成,外径φ386mm,厚度100mm。聚乙烯球壳中心与靶心的轴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