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下肢血管闭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血管腔内疗效的关系。选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93例下肢血管闭塞病变患者,采用CTA检查,分析CTA诊断病变部位结果、血管狭窄程度及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探讨CTA征象与患者血管腔内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CTA诊断下肢血管闭塞病变部位、狭窄程度与DSA诊断结果均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病变血管长度>1.41 cm、血管狭窄程度4级、病变血管远端CT值>62.65 Hu、钙化性斑块是下肢血管闭塞病变血管腔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CTA检查是诊断下肢血管闭塞病变的可靠方法,通过检查患者病变血管长度、血管狭窄程度、远端CT值及管腔内粥样斑块性质,有助于降低治疗盲目性,提高血管腔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拟探讨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断价值。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疑似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和血清β-HCG水平检查,经手术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结果显示,CSP患者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特征征象包括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可见孕囊、孕囊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变薄、孕囊周边高速低阻信号。CSP患者48 h血清β-HCG增加幅度低于非CSP患者(t=7.425,P=0.000)。48 h血清β-HCG增加幅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最优界值为64.22%,此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性为88.90%。与手术和(或)病理检查相比,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且对CSP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手段可以互为参考,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增强CT在结直肠癌中的联合诊断效果。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患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EA、CA19-9、IGFBP-3,同时给予增强CT检查。观察组血清CEA和CA19-9高于对照组(P<0.05),而IGFBP-3低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Ⅲ~Ⅳ和Ⅰ~Ⅱ患者血清CEA、CA19-9和IGFBP-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联合血清指标联合诊断灵敏性为89.00%、特异性为90.00%;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T分期、N分期与病理结果Kappa值分别为0.696和0.790(P<0.05)。CEA、CA19-9、IGFBP-3联合增强CT是一种具有较高效能的结直肠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霍春晖  李英华  乔智  尚志  曹成喜  洪洋  肖华 《色谱》2019,37(8):863-871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微小具膜囊泡,作为重要媒介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已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独特作用。骨质疏松症是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容易引起骨密度减少并导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目前急需发展特异性体液诊断技术。本论文采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对血清中的外泌体进行了分离富集和表征,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进行了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了179个外泌体蛋白质,主要参与防御响应和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针对来自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血清样本,分离富集其中的外泌体,通过免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分别鉴定到188、224和185个蛋白质。定量分析显示17个蛋白质的表达量在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有显著改变(p<0.05),包括Integrin β 3、Integrin α 2 β 1、Talin 1和Gelsolin等,说明人体骨质在衰变过程中发生了系统性变化,并体现在血清外泌体中。该研究可为骨质疏松研究提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阐明其病变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CT和血清微小RNA-124(miR-124)、微小RNA-155(miR-155)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继发性脑梗的风险预测价值。以4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颈动脉狭窄组,正常志愿者43例为正常组,用RT-PCR法检测miR-124、miR-155表达,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采用CT检查颈部血管。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颈动脉狭窄组miR-124、miR-155表达升高(P<0.05)。与超声、CT检查相比,超声检查联合CT检查颈动脉狭窄准确率、诊断价值较高(P<0.05)。本研究认为,颈动脉超声、CT、miR-124、miR-155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可用于预测继发性脑梗的风险,预测价值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神经根沉降征(NRS)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发生中的相关因素及其诊断学价值。选取接受腰椎MRI检查的262例(511个腰椎节段)患者进行研究,根据MRI结果患者腰椎节段分为狭窄组(172例患者,348个腰椎节段)和非狭窄组(90例患者,163个腰椎节段)。狭窄组硬膜囊面积(CSA)<100 mm2患者占比、椎管正中矢状径(PDA)≤15 mm患者占比、侧隐窝矢状径≤5 mm患者占比、神经根沉降征(NR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5);NRS诊断LS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14;172例LSS患者,NRS阳性患者108例、NRS阴性患者64例,NRS阳性组的糖尿病率、硬膜囊CSA<100 mm2患者占比、椎管PDA≤15 mm患者占比、侧隐窝矢状径≤5 mm患者占比均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囊CSA<100 mm2、椎管PDA≤15 mm、侧隐窝矢状径≤5 mm是LSS患者发生N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RS对于诊断LSS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是灵敏度一般,患者椎管狭窄越严重,其NRS发生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选取肺癌患者86例为肺癌组,同期肺良性结节患者86例为对照组,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血清miR-126、miR-204水平检测,发现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动脉期NIC、miR-204、miR-126水平在肺癌组中呈异常表达,并与肺癌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三者联合对肺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同时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知,肺癌组静脉期NIC、动脉期NIC高水平患者生存率低于低水平患者,而miR-126、miR-204高水平患者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0.05)。早期采用双源CT双能量、血清miR-126、miR-204联合诊断,可为临床诊治、预后评估提供循证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18 F-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对女性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选取95例不明原因腹腔积液女性患者的18 F-FDG PET/CT影像资料及肿瘤标志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显示:95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恶性腹腔积液74例,良性腹腔积液21例。PET/CT对良恶性腹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为98.65%,特异度为19.05%,准确度为81.05%。恶性腹腔积液的SUV max与良性腹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按病因进一步细分后发现,卵巢癌组的SUV max明显高于其他良性原因组(P<0.05),但与结核组和其他恶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中以CA125检测效率最高,其对卵巢癌及结核所致腹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7.7%,准确度为81.4%。PET/CT和CA125联合诊断对卵巢癌及结核所致腹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单一PET/CT或CA125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表明18 F-FDG PET/CT诊断女性不明原因腹腔积液的良恶性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特异性较差,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并不能提高对卵巢癌及结核所致腹腔积液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刷涂热解和电镀制得了β-PbO2/Sb-SnO2/Ti电极. 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进行分析与观察,Sb-SnO2中间层抑制PbF2的生成,NaF促进二氧化铅晶粒的成型与分散,消除了β-PbO2聚团. 据谢乐公式(Scherrer)计算晶粒尺寸为25.2 nm,电极表面结晶度高达100%. 极化测试显示,β-PbO2/Sb-SnO2/Ti电极扩散段电位区、析氧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1.85 ~ 2.15 V、2.08 V和0.84,优于β-PbO2/Ti电极的1.40 ~ 1.80 V、1.75 V和0.36. 使用β-PbO2/Sb-SnO2/Ti、β-PbO2/Ti电极在9 mA·cm-2电流密度对苯酚模拟废水处理240 min,前者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电流效率(Instant Current Efficiency)高达90.1%和63.28%,优于后者66.9%和44.96%. 寿命测试表明,β-PbO2/Sb-SnO2/Ti电极与β-PbO2/Ti电极相比延长10倍,工业寿命可达8.6a,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与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盖州市中心医院接收的隐匿性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入院就诊,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5例,研究组患者应用MRI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89%、90.47%、100.00%,对照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00%;研究组、对照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特异性均为100%,无差异;研究组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敏感度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应用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优于64层螺旋CT,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结构与功能CT影像学评价和临床相关影响因素。以行冠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EDV、ESV、SV、EF改善情况,将其分为改善组和未改善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率、TC、TG、HDL-C、冠脉狭窄,以及病变节段收缩期室壁增厚率。结果发现,EF未改善组糖尿病和冠脉狭窄占比均较改善组高,而室壁增厚率较改善组低,P<0.05。EF改善与糖尿病、冠脉狭窄呈负相关(P<0.05),与病变节段收缩期室壁增厚率呈正相关(P<0.05),ESV改善与TC、TG呈负相关(P<0.05)。EF改善与糖尿病、冠脉狭窄、病变节段收缩期室壁增厚率有关,ESV改善与TC、TG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联合检测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食管癌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67例食管癌患者、60例正常健康者的三种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水平.结果:食管癌组3种血清标志物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EA、NSE、CYFRA21-1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均较低.而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63%和85.07%.结论:血清3种项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食管癌诊断的敏感性,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血清六种微量元素与胃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微量元素与胃癌的相关性 ,探讨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取甘肃省武威市 2 0例胃癌患者血清作为胃癌组 (C组 ) ,3 0例当地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组 (N组 )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ICP -AES)进行了 6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并将结果用SPSS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胃癌组血清微量元素值高于对照组的元素有Cu、Cu/Zn、Fe (P <0 0 1 ) :低于对照组的元素有Zn、Mn (P <0 0 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 ,进入方程的为Zn元素 (P<0 0 5 )。多种微量元素联合诊断胃癌的准确率为 87% ,误诊率为 8%。提示 ,甘肃省武威市胃癌患者血清中Cu、Cu/Zn、Fe的升高以及Zn、Mn的降低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Zn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 ,且Zn降低可能为胃癌发生的癌前因素。测定血清微量元素值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胃癌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均行双源CT及MRI检查。通过比较双源CT及MRI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阳性诊断率、诊断灵敏度,以及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差异(包括痛风结节、关节骨质破坏、关节软骨侵蚀、关节积液、周围间隙水肿、滑膜破坏和尿酸盐结晶等),探讨双源CT和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双源CT检出患病关节的阳性率及诊断敏感度均高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源CT对于痛风结节以及骨质破坏的检出率高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检测尿酸盐结晶方面,双源CT具有特异性;MRI对于关节积液、关节周围间隙水肿、软骨侵蚀、滑膜侵蚀的检出率高于双源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双源CT具有尿酸盐结晶诊断特异性,其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于MRI。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损伤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5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将其分为BAEP正常组(24例)和BAEP异常组(26例);同时选取25例产科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血清胆红素(TB)水平和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头颅CT和MRI检测,以BAEP为金标准,分析CT、MRI以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损伤的效果。结果显示,BAEP正常组和BAEP异常组的T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BAEP异常组TB水平显著高于BAEP正常组,NBNA评分显著低于BAEP正常组。由此可知,MRI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CT,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β-L-2’-脱氧胞苷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2’-脱氧-L-核糖和胞嘧啶为起始原料,通过甲苷化、酯化、氯代、水解脱保护基等步骤,以49.7%的收率合成了β-L-2’-脱氧胞苷,HPLC纯度达99.9%。产物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7.
分析X线平片和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的检出情况、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脊椎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扫描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观察X线平片和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前柱、中柱、后柱)的检出情况、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的显示情况,以及对术后椎弓根未完全到达椎体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CT扫描对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对前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比较无差异(P>0.05)。CT扫描对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对术后椎弓根未完全到达椎体检出率为88.89%,高于X线平片的7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检出率及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均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为外伤性脊椎骨折的首选诊疗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究低剂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前瞻性收集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153例,其中A组49例,B组52例,C组52例。三组扫描的管电压分别为80 kV、100 kV和100 kV,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00 mgI/mL、300 mgI/mL和350 mgI/mL。统计数据显示三组图像左前降支(LAD)中远段和左回旋支(LCX)远段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A组的CT值均高于B、C组(P<0.05);三组图像LAD中远段、LCX中远段、右冠状动脉(RCA)中远段噪声值(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明显低于B组和C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低剂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可以用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有利于减低X线辐射和高浓度对比剂对患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ICU重症感染患者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重症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80例ICU非感染性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样,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PCT含量及检测的阳性率等。结果观察组血清中PCT检测阳性率为93.75%,平均质量浓度为(6.27±0.8)ng/m 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25%和(0.25±0.04)ng/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特异性较高,稳定性较好,监测血清中PCT含量可作为ICU重症感染患者严重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探讨其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常安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55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收治的5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诊断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是85.45%;实验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为(1.44±0.33)mm,腘动脉血管内径为(4.99±0.63)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检出率较高,可以为该疾病的有效预防以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