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急性复杂性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前的应用价值。回顾性选择49例急性复杂性大咯血患者CTA影像资料,通过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进行对比,发现CTA对罪犯血管诊断准确率为89.33%,对多动脉交通吻合诊断准确率为86.96%。Kappa检验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CTA诊断急性复杂性大咯血罪犯血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95%CI:0.903~0.990,P=0.000),灵敏度89.33%,特异度100.00%。通过随访发现CTA指导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有效率91.84%,术后1年无大咯血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血管介入治疗高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时超声引导监测的临床价值,选取LEASO高龄患者190例,对所有患者病变血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病变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评估血管狭窄情况。应用超声评估血管介入治疗前后病变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超声与DSA检查相比,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检出率、对不同血管的病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血管介入治疗后,超声可以检测到病变处PSV、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显著差异。因此,超声是诊断LEASO的有效方法,也是血管介入治疗高龄患者LEASO时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多层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影响。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后,分别进行DSA检查以及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通畅性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检查的一致性。通过对CT检查结果以及DSA检查结果的配对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诊断一致性较好;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管壁厚度以及管径直径诊断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种检验方法对患者的管壁厚度以及管径直径诊断一致性较好。总之,多层CT与DS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通畅性及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磁共振(MR)影像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脑支循环及预后性关系。选取60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所致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SA、CTA与MR影像对其脑侧支循环评估,比较患者基线资料、结局指标等,并分析预后性。结果发现:基于DSA、CTA与MR影像对AIS患者脑侧支循环评估结果一致性良好;3种影像模式下脑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不良组结局资料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VH-ASPECTS评分、rLMC评分、ASITN/SIR分级量表均为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总之,DSA、CTA、MR影像对AIS患者脑侧支循环评估具有一致性,且FVH-ASPECTS评分、rLMC评分、ASITN/SIR分级量表均为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三维CT血管造影(CTA)原始图像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并评估这两种方法在胎盘植入诊治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经临床综合诊断为胎盘植入的产妇4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CTA、观察组行MRA指导临床介入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腹盆腔血管三维模型血管清晰显示率及患者进行胎盘植入介入手术的X线辐射剂量、造影剂使用剂量等指标,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种成像方法均可较为清晰地显示一至三级动静脉血管,并可基本完整地重建显示其形态及走行。对骶前静脉的显示情况,CE-MRA成像方式明显优于CTA成像方式(P<0.01)。观察组术中介入时间、曝光时间、X线辐射量、造影剂剂量、造影剂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结果说明基于MRA的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显示一至四级动静脉血管,更适用于胎盘植入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CT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CT检查、血清HCY和β2-M水平检查,并比较了CT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两组患者血清HCY和β2-M水平,以明确CT、HCY、β2-M诊断价值及误诊率、漏诊率。结果显示,120例疑似患者中,CT检测出646节段病变血管,其中轻度狭窄155节段,中度狭窄257节段,重度狭窄143节段,血管完全闭塞91节段;研究组患者血清HCY、β2-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的AUC为0.863,截断值>21.75(μmol/L),诊断敏感性为79.00%,特异性为80.00%,β2-M的AUC为0.837,截断值>2.98(μmol/mL),诊断敏感性为75.25%,特异性为65.21%;CT诊断阳性率为67.50%,HCY诊断阳性率为69.17%,β2-M诊断阳性率为67.50%,三者联合诊断阳性率为82.50%,联合诊断阳性率高于CT、HCY、β2-M单独诊断阳性率(P<0.05);CT、HCY、β2-M单一检测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均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但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最高,误诊率、漏诊率最低。本文证实了采用CT联合血清HCY、β2-M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高,误诊率、漏诊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探讨其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常安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55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收治的5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诊断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是85.45%;实验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为(1.44±0.33)mm,腘动脉血管内径为(4.99±0.63)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检出率较高,可以为该疾病的有效预防以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中央性肺癌患者介入术前的指导价值,本研究选取因反复肺癌咯血于我院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中央性肺癌患者56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比较CTA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显示,左肺癌患者的L支气管动脉显影率、右肺癌患者的R支气管动脉显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癌患者的L、R支气管动脉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解剖分型以Grade 4型为主,占72.2%;右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解剖分型以Grade 1型为主,占47.4%。共检出咯血动脉7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58支、肺循环动脉10支、多种动脉交通吻合型6支、肋间动脉2支。28例肺癌患者的供血支气管动脉至少有1个弯角≤90°,走行迂曲,CTA可见点或网状肿瘤血管,内肺动脉被包绕,狭窄;部分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的患者,其病灶邻近的胸膜增厚。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有效提供支气管动脉的分支类型、解剖分型及开口部位,能较好地观察肺内疾病的血供来源,为患者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及其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预测价值进行了分析。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142例因新发症状或症状加重随访行两次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后期随访患者是否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进行分组,其中82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定量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的进展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CCTA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进展方面,脂质斑块负荷率、纤维斑块负荷率、钙化斑块负荷率、总体斑块负荷率、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脂质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有关(P<0.05),总体斑块负荷进展与基线高血脂具有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率进展与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具有相关性(P<0.05)。本文证实了CCTA检查是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斑块负荷进展的一种有效方法,且心血管危险因素能加快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负荷进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肠造影(CTE)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研究纳入临床疑为IBD患者150例,最终确诊102例,分析CTE对IBD的临床诊断及疾病评估价值,并以结肠镜结果为参照,分析其对病变肠段定位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克罗恩病(CD)及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道狭窄、肠系膜血管增生等发生率较普通肠炎高(P<0.05),其中肠壁异常强化、肠壁增厚对IBD的诊断效能较高;CTE与肠镜检查相比,对CD、UC病变部位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01);活动期患者CTE显示肠壁较厚、分层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生较多见(P<0.05)。因此,CTE对IBD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对CD的活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动态CT扫描确诊小肝癌17例,表明动态CT扫描对小肝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重建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70例脊椎骨折患者,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分别实施X线检查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以手术结果为参照,对比两种诊断方式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发现,X线检查骨折的部位诊断符合率、类型诊断符合率、合并椎管狭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相比较,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可知,对脊椎骨折进行临床诊断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准确揭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水平均较高,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对比剂双流技术注射方案在双源CT头颈联合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将在我院接受双源CT头颈联合CTA检查的164例病例,随机分成传统注射组和双流注射组。比较两组间对比剂用量、颈总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虹吸部、M1段感兴趣区的CT值,并对两组间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综合显示情况及远端细小动脉分支的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发现,两组间感兴趣区的CT值、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综合显示情况主观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剂用量、远端细小动脉分支显示情况主观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对比剂双流技术注射方案在双源CT头颈联合CTA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