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模糊多属性决策中,属性权重的确定对于整个评价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评价属性数量过多,指标间的相关性将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本文建立了评价值为梯形模糊数的"相似"概念和模糊相似评价模型,并基于格序决策的理论,得到了一种新的模糊格序决策方法.结合传统的TOPSIS方法,通过计算将各方案的属性值的中心进行加权后与正负理想中心的贴近度的大小,实现备选方案的格序化排序.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方法合理、易行.  相似文献   

2.
绿色大学评价是一个多指标,多属性且具有模糊性的评价过程,由模糊层次分析法确立了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绿色大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提出的评价模型对高等院校进行评价能够更客观,更科学地反映绿色大学的创建情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属性值为直觉模糊数,已知部分属性偏好关系及属性交互类型的属性关联多属性决策问题给出决策方法.首先定义方案到正(负)理想方案的距离及各方案与正理想方案相对贴近度.然后以极大化各方案与相对贴近度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确定出属性集的模糊测度.进而基于直觉模糊Choquet积分算子计算各方案的直觉模糊综合评价值,再根据直觉模糊数的得分值及精确度得到方案的排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属性权重未知情况下的多属性评价问题。对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将各被评价方案的综合评价值记为含未知属性权重的表达式,决策者对各评价方案的主观判断以区间数形式表示,并导出区间数判断矩阵的权重。根据含未知属性权重的被评价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与决策者主观判断的模糊包含关系,提出采用模糊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属性权重,并研究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一种有方案偏好的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方案属性值和偏好值均为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首先,通过分析部分文献中利用方案属性值与偏好值之间的偏差建立并求解规划模型,从而得到属性权重的不合理性.其次,在最小化方案综合评价值与偏好值偏差的基础上,建立并求解一个规划模型计算出属性权重.然后,利用方案综合评价值的得分函数和准确度函数对方案进行排序,从而得到了一种有方案偏好的直觉模糊数多属性决策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属性评价值为犹豫三角模糊语言集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IKOR方法的犹豫三角模糊语言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定义了犹豫三角模糊语言集的相关概念.然后运用VIKOR和关联系数方法,在可接受优势和决策过程稳定的条件下对方案进行择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新方法的计算步骤.并构建了确定最优属性权重的非线性规划模型,研究了当专家权重和属性权重未知情况下的犹豫三角模糊语言多属性决策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中客观数据和主观因素并存,决策者很难做出精准的评判.借鉴DEA交叉评价的思想,将量化数据用交叉评价方法进行处理,得出平均交叉效率值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进行二次评价.建立了不确定环境下基于交叉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评价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客观、全面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基于灰关联投影的中智犹豫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针对评价值为中智模糊数且属性和时序权重均未知的动态多属性决策问题,根据中智模糊集的距离测度构建决策矩阵,计算各时段的方案指标数列与理想方案数列对应元素间的距离.构建基于灰关联度总偏差最小的非线性规划模型,确定属性权重,从而求得灰关联投影值.应用指数衰减模型计算时序权重,对方案各时段灰关联投影值进行加权集成,得到综合灰关联投影值,并据此对方案排序择优.应用该模型对四个中国大学评价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借鉴对抗型交叉评价的思想,首先利用对抗型交叉评价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模糊综合评价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三角模糊化后将其作为模糊综合评价量化指标的输入与非量化指标数据合成进行二次评价,以此建构了一种基于对抗型交叉评价DEA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可从根本上解决已有评价方法中模糊量化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使客观数据与主观因素并存的多属性决策更加可靠.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区间犹豫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从直观可行的角度将区间犹豫模糊数转化为直觉模糊数,并提出重叠区间来减少属性值的元素个数,然后利用优化模型求解属性的权重,最后,从区间犹豫模糊数的机理出发,考虑问题的适用性,以区域企业评价的例子,引用上述方法,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气象灾害评估分析的AHM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属性层次模型(AHM)对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控制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并与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属性层次模型(AHM)比层次分析法(AHP)更便于计算,为气象灾害风险承受能力与控制能力的评价与风险决策问题提供了更实用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属性层次模型 AHM进行选股决策 .属性层次模型 AHM方法简便易行 .实证表明 ,属性层次模型 AHM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股票选择方法 .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区间数多指标系统的决策特点,对指标数据初始化处理时,利用"奖优罚劣"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易于计算且实用的S_i到[-1,1]的线性变换,然后定义正、负理想方案,建立了一种新的区间数多指标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决策模型.该模型为区间数多指标决策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方法,并已利用现有的实例来证实此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六大银行688条顾客数据,分别运用两种方法(分层回归模型和经典回归模型)在两种软件(MLwiN 2.10 Beta和SPSS 15.0),进行了数学建模.结果显示,经典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的结果不会产生严重偏差;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经典回归模型会因为低估标准误从而使得不显著的变量变得显著.结论表明收集数据时,无论采用分层抽样还是随机抽样,建模者都可以先从建立简单模型着手,获得对数据的初步认知.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novative Problem Structuring Method to guide interventions in the way in which the UK Ministry of Defence delivers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nd services. This method uses an adaptation of the Viable System Model to structure a set of stakeholder assessments that leads to the building of a Hierarchical Process Model. The resultant model, which appears readily transferrable to other multi-organisational contexts, represents the functions required for a specified system to be effective in its environment and affords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es and capabilities that require intervention—either to increase performance (addressing weaknesses) or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ddressing uncertainty). The paper also describes a number of methodological learning point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use of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evaluation, which again appear to be readily transferrable to other multi-organisation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6.
属性层次模型(AHM)在选股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属性层次模型(Attribute Hierarchy Model,简称AHM)理论,对投资股票项目中的股票进行评价,进而做出合理的选择决策,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属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首次将属性理论和属性综合评估模型引入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评估领域 ,为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程度的评估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对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动态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并应用此方法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指出了属性识别理论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比的优越之处.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量化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多层次统计分析模型来考察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在模型中,分析了居民在消费过程中面临的内在冲击和外在冲击,并定量地测定了外在冲击和内在冲击对消费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消费能力不足来源于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过低,农村居民主要面临外在消费冲击;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能力相对较高.但面临着较大的消费波动.城市居民主要面临消费的内在冲击.  相似文献   

20.
运用属性理论模型对2003年我国31个省市的人才资本质量状况进行了多指标综合评价,较客观地分析了我国2003年各省市的人才资本质量的现实状况,为各地区政府合理地制定人才战略规划提供更为合理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