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水溶液条件下苯酚及其酚类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2位、3位和4位引入取代基可使酚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发生红移,摩尔消光系数εmax明显提高。不同取代位置对λmaxεmax的影响程度不同。与2位和3位相比,4位取代能使最大吸收波长λmax发生较大红移,摩尔消光系数εmax增加较大,这是因为4位取代基能与苯环形成更多共轭结构的缘故。对硝基酚的λmaxεmax的特性研究表明—NO2是酚类化合物较好的助色基。由此,建立了快速测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选择测定了εmax>10 000的四种酚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吸附率。结果显示,酚类化合物在质地粘重的土壤中吸附率较大;高浓度的无机盐溶液能够提高酚类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吸附率。  相似文献   

2.
绿松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安徽地区绿松石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绿松石中H2O,OH-及PO3-4的基团振动是导致其激光拉曼光谱形成的主要原因。3 510~3 440 cm-1的谱峰是由ν(OH)伸缩振动所致,其中ν(OH)振动导致的强拉曼特征谱峰在3 470 cm-1附近,ν(H2O)伸缩振动致拉曼谱峰位于3 290~3 070 cm-1附近的较为宽缓的弱谱峰处;由ν3(PO4)伸缩振动致强拉曼特征谱峰在1 200~1 030 cm-1之间,其中ν3(PO4)振动导致的强拉曼特征谱峰在1 039 cm-1附近,ν4(PO4)弯曲振动位于650~540 cm-1范围,ν2(PO4)的弯曲振动谱峰位于500~410 cm-1处;不同产地、不同结晶类型的绿松石表现出的拉曼谱峰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卤代苯甲酰基二茂铁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全系列的邻、间、对-卤代苯甲酰基二茂铁的紫外光谱,发现化合物紫外光谱K带及R带 λmax值呈现如下规律:卤素相同而取代位置不同时,K带和R带λmax值均为λmax(m-X)>λmax(p-X)>λmax(o-X); 卤素不同而取代位置相同时,K带λmax值顺序为λmax(Cl)>λmax(Br)>λmax(I)>λmax(F),而R带λmax值顺序为λmax(I)>λmax(Br)>λmax(Cl)>λmax(F), 邻位为Br,I时出现例外。  相似文献   

4.
利用B3LYP/6-31G(d)方法优化了一系列N取代1,8-萘酰亚胺类物质的结构,利用含时密度泛函TD-B3LYP/6-31+G(d)方法及C-PCM模式,计算了它们在气相及二氯甲烷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利用计算得出的前线轨道电子云分布及其对应的能级对它们的取代基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计算出的二氯甲烷溶剂中的1,8-萘酰亚胺的吸收光谱与实验光谱比较吻和。取代CO基团的CN基团及其成环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酰亚胺结构上的改性即CN基团的引入及在萘环上取代基一方面引入了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衍生物的偶极矩的增大;同时结构上的改性扩展了萘酰亚胺共轭结构。4位取代NO2衍生物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Mulliken原子电荷比5位多一些,这意味着5位取代NO2衍生物提供了较多的电子。对N(Ph)2 和N(Me)2衍生物而言,他们4位取代衍生物提供了更多的电荷。前线轨道电子云表明:OCNCN基团改性扩展和N(Me)2, N(Ph)2和NO2取代基拓展了这类分子的π—π*跃迁范围,从而使得前线轨道能级差降低,它们的吸收和发射光谱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对给体取代基而言,它们的4位是电子传输态;对受体取代基NO2而言,它们的5位是电荷传输态。当NO2基团与CO基团在同一侧及当N(Me)2和N(Ph)2与在CN在同一侧时,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传导特性。从化合物1到4,吸收光谱红移了139 nm。电荷传输越明显,吸收光谱红移的就越多。OCNCO的结构改性及其电荷传输机理为今后的萘酰亚胺类物质的分子设计提供了设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空间群理论分析和指认了磷酸二氘钾晶体[K(DxH1-x)2PO4,简称DKDP]的拉曼活性晶格振动模,测量了其室温拉曼光谱。结果表明DKDP晶体的晶格振动谱主要是由D2PO-4阴离子团簇的内振动引起的。与H2PO-4阴离子稀溶液的拉曼谱和NaD2(PO4)2晶体的拉曼谱比较,DKDP晶体中D2PO-4阴离子的四个特征内振动模可被指认为881 cm-1(ν1),357 cm-1(ν2),514/541 cm-1(ν3),965 cm-1(ν4)。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三聚氯氰为活化剂,正丁胺、二甲胺、三甲胺、三乙胺、苯甲胺、对甲基苯胺、对氨基苯磺酸修饰戊二醛交联壳聚糖的制备及其红外光谱。壳聚糖1 155 cm-1的糖苷键ν(C—O—C)吸收峰、899 cm-1的环振动吸收峰和1 030 cm-1的伯羟基ν(C—OH)吸收峰基本不变。在3 430~3 440 cm-1的ν(O—H)ν(N—H)吸收峰稍有变化,1 400~1 384 cm-1的δ(C—H)吸收峰变化较明显。氨基化修饰交联壳聚糖仲羟基的ν(C—OH)吸收峰由1 095 cm-1移至1 060~1 070 cm-1。三聚氯氰活化交联壳聚糖在803~812 cm-1和1 584~1 590 cm-1出现均三嗪环骨架振动吸收峰。随取代度和脱乙酰度不同,壳聚糖的酰胺Ⅰ,Ⅱ,Ⅲ峰强度变化明显。伯仲胺修饰交联壳聚糖在1 517~1 530 cm-1出现质子化氨基δ(N—H)吸收峰,三甲胺、三乙胺修饰交联壳聚糖此峰消失或减弱,但在1 400~1 500 cm-1出现一组ν(C—N)吸收峰。  相似文献   

7.
金色海水养殖珍珠异常的UV-Vis反射与FTIR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可见(UV-Vis)反射光谱对天然与改色处理的金色海水养殖珍珠进行了谱图对比性研究,并进一步探究了上述天然与经改色处理金珠中外层的珍珠层及内核中文石型碳酸钙的ν3,ν1,ν2ν4特征吸收峰位的频率改变特征。 结果表明:(1)基于金珠样品的UV-Vis反射谱图的测试,天然金珠样品由于表面微结构的差异,同一颗天然金珠的UV-Vis反射光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同时,依据改色处理金珠的UV-Vis反射谱图的吸收峰的峰位及其谱图特征,首次将目前较常见的改色处理金珠归纳为四类。 (2)天然的或者经改色处理的金珠的外层珍珠层中的文石ν2振动频率相对内核中文石的ν2振动频率而言,前者出现明显的蓝移特征。 但两者中文石的ν3, ν1, ν4振动频率则表现出一致性, 且与合成文石的相关谱带频率一致。 此外,天然与改色处理的金珠珍珠层中文石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峰位一致,结果表明改色处理工艺对珍珠层中文石的晶体结构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两种含铋的杂多化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含铋的杂多化合物:Co5[Bi2Co2W20O70(H2O)6]·44H2O(Ⅰ)和Na3H2[Ce3(H2O)18Bi2W22O76]·23H2O(Ⅱ),通过用FTIR, NIR FT-Raman和UV-Vis DRS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νas(MOd)和νs(M—Ob—M)的特征振动频率和材料的结构相关。νas(M—Ob—M)振动频率可说明当W原子被Co原子取代时氧化活性增强。在化合物Ⅰ和Ⅱ的UV-Vis DRS谱中,分别存在254,319和220,310 nm的(Od→W),(Ob, c→W)的荷移跃迁特征峰,化合物Ⅰ还在529 nm处出现宽而弱的Co2+的d-d跃迁吸收谱带。最后,文章还对化合物Ⅰ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用于说明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含有亚胺基芴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物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7-二溴芴酮与相应的苯胺衍生物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含有亚胺基的芴类衍生物:2,7-二溴-9-亚苯胺基芴(NBFA),2,7-二溴-9-亚(4-氯-苯胺)基芴(CNBFA),2,7-二溴-9-亚(4-甲基-苯胺)基芴(MN-BFA),其结构经氢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并且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光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以CH4/H2为源料气体的电子助进化学气相沉积(EACVD)金刚石中的氢原子(Hα,Hβ,Hγ)、碳原子C(2p3s→2p2λ=165.7 nm)以及CH(A2ΔX2Π:λ=420~440 nm)的发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不同CH4浓度下各发射谱线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CH4浓度下各发射谱线在反应空间的大部分区域内均随距灯丝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到达基片表面附近时有所减弱。随着CH4浓度的增加,H谱线强度减弱,CH与C谱线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1.
新型对称巯基卟啉及其钴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一种新型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卟啉及其钴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红外、核磁共振等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法对钴卟啉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e UV-Vis and infrared (IR) absorption spectra of organophosphorus (OP) pesticides have been studied. A correlation in spectra was developed to optimize the OP pesticides in the environments. The spectroscopic (UV-Vis and IR) spectrum of OP pesticides like methyl parathion, malathion and parathion has been interpreted in detail. A complete calculation of the normal frequencies and absolute intensities of UV-Vis and IR absorption bands are interpreted with the help of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colorimetric reactions, the bands appear at 2 077, 1 637, 1 455, 1 015, 655 cm-1 for malathion; 2 081, 1 639, 1 316, 1 015, 794, 683 cm-1 for parathion; 2 078, 1 632, 1 032, 794 cm-1 for methyl parathion were used for quantitative or qualitative analysis. All these IR spectra were acquired by averaging 100 scans at a resolution of 4 cm-1. It is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in the region 200~450 nm for UV-Vis absorption bands and in the region 400~4 000 cm-1 for IR absorption ban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ly optically active groups (P—OH, CO, PO, C—O—C, P—O—C, PS, —OH) present in pesticides which are responsible in change in significant data for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various optical properties like wavelength, band energy, wave number, and frequency, also are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3.
对二甲苯(PX)是化工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料,被广泛地用于香料、医药、油墨和农药等的生产,因此研究PX分子的电子光谱和外场效应,对于它的检测和降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外电场作用下,PX分子的紫外-可见(UV-Vis)光谱的变化,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B3LYP方法在6-311++G(d, 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不同外电场(0~0.025 a.u.,0~1.285 6×1010 V·m-1)作用下PX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了PX分子的UV-Vis吸收光谱,最后对PX分子紫外吸收峰和摩尔吸收系数受外电场作用的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波长为189 nm、摩尔吸收系数为35 580 L·mol-1·cm-1的强吸收峰,处于E1带,它是环状共轭的三个乙烯键的苯型体系中的π→π*电子跃迁产生的;与苯分子相比,吸收峰出现11 nm的红移:由于两个甲基和苯环形成p-π共轭,苯环的大π键变弱,故PX分子的紫外吸收峰出现红移;当增加了外电场后,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向外电场的反方向偏移,导致苯环上的电子密度减小,大π键变弱,π→π*跃迁需要的能量降低,电子跃迁产生的波长增大,吸收峰出现显著红移,当外电场增大到0.020 a.u.时,红移已经非常明显;外电场的引入,导致苯环上的电子密度减小,大π键变弱,π→π*跃迁的电子数减少,摩尔吸收系数降低,随着外电场的增强,摩尔吸收系数降低明显,尤其在外电场增强到0.020a.u.后,摩尔吸收系数降低非常显著。这些工作为PX的检测和降解方法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对其他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降解机理的研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氯化钠溶液中纳米银胶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考察了纳米银胶制备中的一系列影响因素。用TEM和UV-Vis表征了水溶性高分子PVP,PVA和强电解质NaCl对纳米银胶的影响,发现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介质中得到的纳米银胶的分散性质和粒径大小不同,吸收光谱有差别。NaCl的加入对纳米银胶的吸收光谱影响显著,尤其是对于没有PVP,PVA保护的体系,当溶液中NaCl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纳米银胶的吸收光谱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自旋共振谱及质谱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固态含能材料六硝基菧(HNS)在365 nm紫外光照下的光解机理。HNS的乙腈溶液被紫外光照射后,在310 nm和350 nm处出现了两个新的吸收峰。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中,N元素和O元素的窄谱图分别在401 eV和528 eV处出现了新峰。质谱分析则显示在质荷比403和329处出现了两个新的特征离子峰。实验结果表明:CNO2键断裂、分子中NO2基团异构化为亚硝基,以及随后的NO消去等过程均可能发生在六硝基菧的紫外光解反应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oligothiophene single crystals and thin film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stray light induced experimental artefacts. After typical experi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overcome, absorption spectra can be collected over a wide spectral range in the UV-Vis region that has often not been included in the literature data. A clear similarity is found betwee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single crystals and highly ordered thin films. Received 10 April 2002 Published online 13 August 2002  相似文献   

17.
三种不同的钒氧簇合物的合成和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三种钒氧簇合物:[{Ni(phen)2}2V4O12]H2O (Ⅰ),[N(CH2CH2)3NH]Na(H2O)6{K4(H2O)4 [V10O28]}(H2O)4 (Ⅱ)和[(CH3)4N]6[V15O36Cl] (Ⅲ)。通过用FTIR, 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FTIR研究表明,化合物的相关基团的特征振动吸收峰和其结构相关。化合物Ⅰ的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在200, 230, 260和350 nm出现四个宽峰,分别对应Ot→V, Oμ→Ni,Oμ→V荷移和phen的π-π*跃迁。文章还对这三个钒氧簇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Gaussian98的量子化学计算,说明化合物Ⅰ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EuCl3和NdCl3混合水溶液为研究对象,按正交浓度序列以浓度为外部扰动构建紫外可见-荧光二维相关光谱。在混合溶液的二维相关光谱中,观察到了Eu3+的荧光发射谱峰与Nd3+的吸收谱峰之间存在交叉峰。交叉峰的出现表明Eu3+和Nd3+的荧光发射与吸收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二维相关光谱中交叉峰的产生并非由于溶剂水分子与溶质(Eu3+或Nd3+)之间相互作用;若以单一溶质的EuCl3和NdCl3的水溶液构造模拟的“混合溶液”的拟合光谱构建二维紫外可见-荧光相关光谱,由于Eu3+和Nd3+在空间上相互分离,无相互作用发生,交叉峰并不存在。二维相关光谱的交叉峰可为从光谱学角度探测复杂体系能量传递及其相关机制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Co,Mn,Ni的联苯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联苯酸 ,并以其和吡啶为配体 ,制备了第一过渡系金属离子Co(Ⅱ ) ,Mn(Ⅱ ) ,Ni(Ⅱ )的 3种配合物 ,并通过元素分析、IR及UV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推测了可能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1,5-萘二胺衍生物的光谱分析及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合成了一种纯度较高的1,5-萘二胺衍生物(NPN),制备了NPN薄膜.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NPN的发光行为,并结合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子能级结构.结果表明,NPN的荧光光谱表现出明显的溶剂效应,认为其发生了从电子给体N原子到电子受体芳环之间的分子内电子转移,形成分子内电子转移络合物;从NPN薄膜与其溶液的吸收光谱峰值比较中看出吸收峰红移,认为薄膜中分子形成"J-聚集体";NPN的HOMO能级为-5.74 eV,光学禁带为2.79 eV;在36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发光峰在448.6 nm附近、谱线带宽为72.6 nm的蓝光发射,发光亮度高,色纯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