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了七种N-二茂铁酰胺酸的红外光谱,讨论了分子中氢键对一些主要吸收峰的影响,并对某些构象异构体和互变异构现象用红外光谱作了定性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红外光纤技术用于腮腺肿瘤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中红外光导纤维联用技术对11例肿瘤,7例正常腮腺和1例舍格伦综合症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腮腺和舍格伦综合症的红外光谱很相似,而与肿瘤的光谱存在着明显差别,同时也观察到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光谱在若干波段处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冰晶石类氟化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K3AlF6,α-Rb3AlF6,β-Rb3AlF6和Cs3AlF6等注晶石类氟化物的远红外及中红外光谱,并对远红外光谱和部分中红外光谱带进行了指认。  相似文献   

4.
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十二羰基三铁和十二羰基三钌分别与二苯基乙炔和三苯基膦的配位取代反应。谱图数据揭示出原始物质消失和新物质形成过程,并对结果产物作了压片红外光谱测定,进一步证实了新物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方法研究了光系统Ⅱ(PSⅡ)膜颗粒中蛋白二级结构在高温条件下的β聚合效应。具有生物活性和高温蛋白的β聚合样品的红外光谱测量温度均是室温,它们的酰胺Ⅰ吸收带被用来对两种样品的特性进行定量的分析。光谱的分析方法采用了直接Lorentz线型拟合,光谱结果表明光系统Ⅱ二级结构在400℃下发生热变性后,其红外光谱将发生很强的不可逆的变化。但其红外光谱与活性PSⅡ蛋白一样仍可用3个Lorentz线型拟合,显示了FTIR红外光谱方法在研究蛋白热变性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通过使用CIR装置技术,实现了水溶液红外光谱分析。由三氮唑核苷、苯甲酸钠、乙酸钠等水溶液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得到各自水溶液直接测定的红外光谱,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效果良好,说明了CIR技术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的均匀性及直线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的均匀性及直线性一直被认为是评价红外探测器性能的关键技术指标。目前,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正在进行红外光谱响应度及其均匀性和直线性的测试研究,也包括对大气窗口一系列特性的测试研究。同时,还评价了一系列商用红外探测器,期望得到性能良好的、可用于不同波段量值传递的红外标准探测器。本文着重介绍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的均匀性及直线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并评价一系列用于量值传递的不同波段的红外探测器。  相似文献   

8.
微藻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同时在水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开展微藻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传统的微藻成分的检测分析需要经过微藻细胞研磨破碎、有机溶剂分离提取、液(气)相检测等一系列的繁琐的操作步骤,有费时、需要高昂的仪器设备、操作过程复杂等缺点,因此需要发展更加快速高效的微藻细胞组分检测分析技术。红外光谱作为一种高效的物质检测和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微藻样品中的蛋白、脂类、核酸、多糖、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多种成分同时分析,具有简单、快速和无损检测等优势,特别是结合显微镜技术的红外光谱成像可以在微空间尺度上研究单一细胞或组织中各组分的变化。近年来,尤其是随着同步辐射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红外光谱仪器提供质量更好、能量更高的同步辐射光源,使得红外光谱显微光谱及成像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实现了能够在细胞和亚细胞尺度上对个体进行高空间分辨的原位观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常规的检测分析技术不能同时兼顾高通量测量和高空间分辨率观察之间的矛盾。首先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并分析了显微红外光谱及成像技术在生物样品检测中的独特优势,特别介绍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接下来综述了此项技术在分类鉴定、生长代谢监测、育种、水环境、食品医药等与微藻相关领域国内外的应用研究进展。比如,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红外光谱能够进行微藻的快速鉴定、判别和分类。利用红外光谱多组分快速检测的优势,可以实现微藻生长代谢的研究。基于红外光谱无损、高效检测的特点,可以实现油脂、β-胡萝卜素、虾青素等高产藻株的快速筛选。另外,微藻还可以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活性染料,利用红外光谱可以对其吸附和降解环境污染物的机理进行研究。红外光谱还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微藻成分的分析和鉴定,因而可以用于微藻食品药品质量的检测和真伪的鉴定。然而,红外光谱在微藻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尚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对此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红外光谱在微藻的规模化养殖、高产藻株的筛选、微藻的生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已有的紫外、可见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辐射亮度国家基准的基础上,将光谱辐射亮度的测量范围向红外波段扩展,建立2 μm~14 μm红外光谱辐射亮度计量基准装置,可为遥感对地观测、气候变化、目标识别、材料发射率测量等领域的红外光谱辐射定标提供技术支撑。针对红外光谱辐射亮度测量中的温度均匀性和源尺寸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定制光阑或限制所用腔口位置实现了温度均匀性的提升;采用光学仿真、增加光阑和简化光路等方法进行了系统源尺寸效应的分析和抑制,有效地降低了源尺寸效应的不确定度。下一步将对系统的非线性效应等参数进行研究,并对整套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如何应用侧链红外光谱探针技术研究淀粉样纤维的微观结构。首先对淀粉样多肽和蛋白的侧链红外光谱探针标记方法进行了探讨。之后,我们深入讨论了如何通过对探针光谱区和酰胺Ⅰ带光谱区的联合分析构建淀粉样纤维的微观结构模型。我们还对应用红外光谱指认平行与反平行的beta-折叠结构的光谱判据以及指认红外光谱探针微观水化程度的光谱判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Tb1-xGdxA3(A=邻氨基苯甲酸,x=0-1.0)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质。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掺表配合物的结构与未掺杂的邻氨基苯甲酸铽相似。荧光光谱的结果显示,Gd^3 对Tb^3 的发光有明显的增敏作用,并对荧光增敏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用红外光谱对合成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总结和归属了反应中间体以及产物的主要红外吸收谱带和特征,分析比较了反应过程中原料、中间体和产物之间红外光谱的变化,研究发现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变化较大,可以作为鉴别产物是否生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烷基氧化膦及其萃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仁轩 《光谱实验室》2000,17(4):373-377
三烷基氧化膦是一种新型的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萃取剂,本文研究了其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与稀土元素和硝酸所形成的萃合物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4.
红外光谱和二维红外光谱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中。但在推广到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研究时却面临着很多困难,主要原因是目前红外光谱的选择性不够好和灵敏度不够高。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无法通过生物分子自身的振动模式来获得位点选择的蛋白质结构和动力学信息。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发展了非天然氨基酸红外光谱探针并把它们结合到蛋白质中去进行位点选择的光谱研究,我们也发展了提高二维红外光谱检测灵敏度的实验方法。我们深入研究了一些非天然氨基酸红外光谱探针如氰基吲哚及其位置异构体。研究表明,不同氰基吲哚的寿命和对环境的灵敏度都不相同,这意味着氰基吲哚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蛋白质红外光谱探针。  相似文献   

15.
癌症患者及正常人指甲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董勤  刘刚  刘天惠 《光谱实验室》2003,20(5):768-771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20例正常人和3例左上颌窦癌、前列腺癌、胆管癌三种癌患者手指甲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癌症患者指甲样品与正常人指甲样品的红外光谱在峰形、峰强度、峰频率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红外光谱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和对样品的非破坏性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损伤的重要工具。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受到损伤时,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峰型和峰强会发生变化,这为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并进一步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早期预防提供了依据。还综述了近年来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显微等技术在蛋白质二级结构、膜脂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以及药物对DNA的作用机制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目前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红外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指出疾病早期诊断、红外光谱联用以及定量分析技术等将成为红外光谱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污染云团的红外光谱仿真,对于利用仿真光谱进行光谱识别的算法研究十分重要.在单元探测器探测方式下污染云团的红外光谱仿真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已经被应用于识别算法的研究工作中.针对基于成像光谱仪的污染云团识别算法研究缺乏实测数据的问题,利用具有高仿真精度的基于物理模型的污染云团扩散模型及其仿真结果网格化的特点,研究相应的云团红外光谱仿真多层模型,提出了面阵探测方式下污染云团红外光谱的仿真方法,生成了同时具有光谱维和空间维信息的数据立方体,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提出的面阵探测方式下的污染云团红外光谱仿真直观地反映了污染云团的扩散,提供了完备且符合实际情况的污染云团红外光谱立方体数据,对于提高和完善红外光谱识别算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阵列相关系数比对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红外光谱具有“指纹”性,通过对红外特征吸收谱图的比对可达到区分和鉴别药材的目的。该研究用Visual Basic 6.0设计了中药材红外光谱阵列相关系数比对软件,建立了300多种中药药材的红外光谱数据库,将未知药材的红外光谱与数据库中药材的红外光谱进行比对,它能依11个波段两光谱相关系数的大小自动找到与库中最相似的光谱的药材,从而达到鉴别未知药材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光谱数据库所包含的药材范围内,指定阵列相关系数的阈值,抓住特征波段光谱的比对,可避开CO2和H2O等外界因素对谱图的干扰,使比对结果准确可靠。该法有望成为中药材快速鉴别的一种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度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谱响应度是探测器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精确测量红外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度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对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的测试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红外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度测量装置,并用腔体热释电探测器在该装置上进行红外探测器光谱响应度校准实验。通过对红外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度进行重复测量,给出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最后对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由于该装置的测量范围是1~20μm,因此还可以实现InSb探测器和HgCdTe探测器相对光谱响应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InGaAs探测器光谱响应度的测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空间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利用目标的红外光谱特性进行目标探测和识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以空间卫星为目标,研究了其红外辐射特性形成的机理;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仿真了空间目标在探测面上所形成的红外光谱特性曲线;分析了模型中各参数对目标光谱特性的影响程度和卫星目标的红外光谱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