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 ,因而 ,能否从现实背景中“看到”数学 ,能否应用数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让大家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 ,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次函数描述的是现实世界的变化规律 ,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具体目标要求我们要能用一次函数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笔者列举几个实例供读者参考 .例 1 长途客运公司规定…  相似文献   

2.
人教A版教师用书说明中指出: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连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课标(2011版)》课程目标首次创新地提出了"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课标(实验版)》的"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由"两能"发展为"四能"的意义、对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认识,谈点粗浅的体会.一、从"两能"发展到"四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一节校本课程的数学阅读课为例,在课堂上用问题引导学生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开始,进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逐渐学会从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落实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函数的应用     
潘慧 《数学通讯》2014,(1):91-95
1.本单元知识点 数学应用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11版课标相比,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实践和跨学科融合,注重跨学科任务式学习[2],要求学生能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对一系列收费项目出台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的收费标准,采取了"分段收费"的良策,克服了收费的一刀切的现象.因此,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需分段计算的应用题.本文例举2004年中考数学试题中,需  相似文献   

8.
许冬梅 《中学数学》2023,(14):95-9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学会从数学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数学学科中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创新思维.但当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作为主讲人,学生失去学习主体地位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课堂氛围压抑、教学内容单调,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发挥,无法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联席教学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有意识地综合运用知识、技术、技能、工具等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本文立足于跨学科教学理念,从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学习出发,描述跨学科联席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路径,以期通过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与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从知识培养转向跨学科素养培养,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验证,开阔数学视野,理解事物本质,提高数学素养与学习能力,扩展数学领域与认知,增强探究精神、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应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体现了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标要求.因式分解一方面为分式化简、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基,另一方面在简便计算、证明猜想、确定代数式的最值、判断能否被整除、解决实际问题、判定图形的形状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价值.让我们一起领略因式分解的非凡价值吧!  相似文献   

11.
李刚 《数学通报》2023,(2):16-21
<正>1问题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创设合适的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别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角度对考查目标进行评价.基于情境或情境活动的探究,要求学生能够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引领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或技能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按照新课标的总体要求,要初步学会运 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将物理学科的有关知 识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课 程的理念,淡化了学科界限,加强了课程内容 与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的联系,增进了学科 之间在知识和方法上的相互渗透.现以中考 中出现的一些题目为例予以说明,供同学们 在学习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通过应用题的解答,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应用题在数学中的教学地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教材具有"问题性"这一特点.即在知识形式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总目标.数学中的创新往往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数学家们常说:发现问题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因此,教师应适时、适度引导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杰 《中学数学》2023,(14):45-4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阶段,应用意识是数学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通过应用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过程,逐步养成数学建模的习惯,形成学科应用意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数学教材"拓广探索"栏目中的一个结论开放型题目为例,在比较、分析、思考的过程中认清题目的特征,利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深入探究题目的本质,在体会数学美、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过程中探究题目;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展示题目的探究过程,给出题目的探究结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究竟该如何发展学生的素养?数学素养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来培养,让学生在情境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经历“四能”的过程中发展“四基”,培养出数学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才能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思维、语言来观察、思考、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教学倾向。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重视不够,二是对“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含义理解不清,三是对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缺乏可操作的方法。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罗日铅 《中学数学》2012,(12):72+81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都是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