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略去沿流动方向的粘性,将任意曲线坐标系中无量纲化的N-S方程简化为薄层方程.采用隐式近似因子分解法求解气相控制方程,采用特征线法跟踪颗粒,然后获得两相跨音速湍流充分耦合的数值方法.其中,颗粒尺寸是分级的,用参考平面中的拟特征线法处理喷管的粘性亚音速进口边界条件,湍流采用代数模型.该计算方法应用于火箭喷管两相粘流计算,并预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和比冲,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文中还讨论了不同颗粒尺寸、不同颗粒质量百分数和颗粒尺寸分级等对流场的影响,分析了颗粒、二维径向分速和粘性对发动机比冲的影响.本文的方法具有节省机时的优点,尤其是对颗粒尺寸分级的计算,效果更为显着.  相似文献   

2.
电弧风洞设备中试验气体采用电弧加热,电极烧蚀产生部分微小金属颗粒进入喷管内部进而形成气粒两相流,由此对喷管流场特性和试验段模型上热载荷等的影响值得关注.通过改进时间步长提高了颗粒跟踪算法的计算效率,并基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耦合喷管内部气相和颗粒相的流动,采用Euler-Lagrange模型建立了一定简化条件下喷管内部气粒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对典型算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颗粒质量分数条件下,颗粒越小,喷管出口区域的流场越均匀.如果颗粒相质量分数较小,喷管出口位置两相流场和纯气相流场差异不明显.该研究工作为深入研究电弧风洞内部两相流场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湍流边界层中固体小颗粒湍流运动的Lagrangian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固体小颗粒在边界层中的Lagrangian运动方程,方程中包括受壁面影响的粘性阻力,Saffman升力及Magus升力等.使用频谱法,得到了颗粒响应流体的Lagrangian能谱的表达式,使用这些结果研究了各种响应特性.本文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固体个颗粒在湍流扩散过程中,其湍流扩散是可能大于流体的.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更一般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式.模化了固相和液相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K方程和ε方程.该湍流模型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的滑移,颗粒间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建立的湍流模型,数值预测了一管湍流中的沙水混合流动,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5.
周力行  黄晓晴 《中国科学A辑》1988,31(12):1262-1268
在现有的两相湍流数值模拟中,对颗粒湍流普遍采用以局部追随概念为基础的代数模型,其预报结果在很多情况下与实验不符。本文提出了以颗粒湍能输运方程为基础的κ-ε-kκ两相湍流模型,并以平面闭式两相射流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报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表明此模型明显优于k-ε-A.P.的颗粒湍流代数模型。  相似文献   

6.
1 引言湍流两相流动双流体模型的关键问题是两相湍流模型.徐江荣在文献[1]中用色噪声方法来处理两相流中的湍流,将流体脉动速度看着色噪声,从颗粒运动的朗之万方程出发,对流体脉动速度用扩维法来推导两个不同层次的PDF输运方程,通过高斯过程假设和高斯分部积分解决PDF方程的封闭问题,从而推导出双流体模型方程.这些方程都具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更一般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式。模化了固相和液相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K方程和ε方程。该湍流模型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的滑移,颗粒间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建立的湍流模型,数值预测了一管湍流中的沙水混合流动,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8.
从Navier-Stokes方程出发,研究了湍流不同尺度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给出相近尺度间近程粘性应力的积分和微分表达式.引入极相近尺度之间共振相互作用的概念,得到共振粘性应力的微分表达式.利用共振粘性应力张量获得不含经验关系和常数、近似封闭的大涡模拟(LES)方程组.利用近程和共振粘性应力张量获得不含经验关系和常数、近似封闭的湍流多尺度方程组.讨论了湍流多尺度方程的性质及用于湍流计算的优点,尺度间相互作用的近程特性说明:多尺度模拟是湍流计算很有价值的方法,并列举了算例.  相似文献   

9.
建立的Bingham流体稠密两相流动的二阶矩-颗粒动力论湍流模型(USM-theta模型)既体现了两相的作用,又体现了屈服应力所引起的附加项,并提出了USM-theta模型下考虑浓度修正值影响的两相湍流流动的算法.利用该模型对圆管内Bingham流体的单相湍流流动、稠密液固两相的湍流流动进行了计算,并和五方程湍流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利用USM-theta模型对含颗粒的Bingham流体的两相湍流流动进行了模拟,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加,Bingham流体相与颗粒相在管道中心附近的主流速度减小.液固两相湍流和Bingham流体两相湍流的计算结果表明屈服应力引起的附加项对流动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便于复杂形状管道中粘性流动的数值计算,本文在任意曲线坐标系下导出了控制方程的Favre质量加权平均形式,导出了一种考虑曲率影响的湍流模型.采用抛物化方法对弯曲扩压管道内的层流和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压气机静叶流道内的气动性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单个跃移沙粒在气流中的运动方程出发 ,导出了风沙两相流中沙粒相速度分布函数的Boltzmann方程 ;并以此将单相颗粒流理论中的广义平衡方程推广到气固两相流的情形 .提出用Grad方法将粒子相速度分布函数展成无穷级数 ,并引入Gauss分布取代单相颗粒流理论中传统的Maxwell分布 .在保留到 3次项的情况下 ,建立了气体 颗粒两相湍流边界层三阶矩封闭理论的动力学方程组 .并在风洞频闪摄影实验的基础上 ,对理论进行简化 ,得到便于工程应用的简化方程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是泥石流对岸坡、防治结构冲击、磨损机理的核心问题.将泥石流体简化为具有相同粒径的固相和具有相同力学性质的液相,基于泥石流体为沿流动方向的一维两相流体,运用两相流理论建立了泥石流固液分相流速控制方程.构建了泥石流平均压力、彻体力及平均表面力的计算方法,尤其通过浆体的Binhanm体流变方程、Bagnold颗粒相互作用试验成果建立了控制体平均表面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固液两相流速比例系数,以及理论固相流速与实际流速的比例系数.据此求解控制方程得到了固液分相流速计算方法,该方法既可同时适用于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也可在泥石流爆发以后通过现场采集沉积物分析反求泥石流爆发期间的分相流速.工程实例分析显示,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螺旋型旋风分离器进行了两相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气体流场通过求解三维N-S方程得到,湍流模型采用了雷诺应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流场分为两部分:螺旋通道内比较稳定的流场和筒体中心区域的复合涡结构流场.对颗粒运动轨迹的计算表明,颗粒在入口处的初始位置对颗粒分离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同时得到了不同入口速度下颗粒的分级效率曲线,并给出了气体流量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气体流量的增加会提高分离效率,但同时导致压力损失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4.
张强 《应用数学学报》2003,26(2):318-327
多孔介质中两相不可压混熔驱替问题可描述为椭圆和抛物耦合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对椭圆方程采用混合元方法,而对抛物方程采用差分流线扩散法,本文构造了求解该问题的差分流线扩散-混合元格式,最后,给出所构造格式按L^∞(L^2)模的拟最优误差阶估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将颗粒脉动分成湍流引起的大尺度脉动和颗粒间碰撞产生的小尺度脉动的概念,建立了双尺度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用该模型对下行床内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颗粒体积浓度、平均速度的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分析了双尺度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经验系数变化对预报结果的影响:在经验系数的一定变化范围内,预报结果并无明显的影响,但是变化范围增大,预报结果会产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固体颗粒对流体湍流运动的响应有不同的机理,颗粒受大涡的粘性拖动,但受小涡的随机碰撞.基于这种原理,本文计算了有限尺寸的固体颗粒在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中的扩散.结果显示存在着二种相互抵消的效应:颗粒的惯性使颗粒长期扩散系数上升,而颗粒尺寸使颗粒的长期扩散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17.
张会生  许传炬 《数学研究》2003,36(3):266-272
特征线性与semi-Lagrangian方法都是处理流体方程时间离散的两种有效的方法.它们比经典的半隐格式,如Backward-Euler/Adams-Bashforth方法有更好的稳定性.本提出一种基于高阶空间离散的特征线法,通过稳定性,精度和计算复杂性与semi-Lagrangian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高阶特征线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从数值试验上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二维剪切流的粘性-无粘湍流干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智 《中国科学A辑》1992,35(6):605-614
对二维不可压缩近壁剪切湍流,本文提出一个粘性-无粘湍流干扰理论.主要内容有:从分子粘性考虑出发确定干扰湍流的流动结构及其物理尺度,导出空间为小尺度的局部流动结构随顺流距离的演变规律,导出支配干扰湍流流动的简化Reyno-lds(SR)方程和扩散抛物化K-ε方程.该SR方程是作者早先提出的简化Navier-Stokes(SNS)方程的湍流形式,它的重要性质是“简化运算”和时间Reynolds平均运算的顺序可以交换.关于最大湍流剪应力、本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很好相符.经典湍流边界层理论、Clauser平衡湍流边界层以及湍流分离Triple-deck理论均是本文理论的特例.证实了顺流方向长度尺度随干扰增强而显著减小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9.
风浪发展对海面阻力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海气界面附近大气边界层内不同风浪发展程度下的海气动量交换 .建立有效波加表面粗糙度的海气界面模型 ,提出了表面粗糙度的计算公式 .采用κ-ε模式以计算湍流流场 .计算所得海面阻力系数CD 随风速及波龄变化的规律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所得流场结构包括风速廓线、湍流动能、湍能耗散及湍流粘性系数等都较合理  相似文献   

20.
1.引言子波激发下的反演问题通常是不适定的,如何构造稳定、高效的算法是反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当前的波动方程反演方法主要有两类:特征线方法和最优化方法[1].特征线方法是数值求解波动方程反问题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沿着波动方程上、下行波的特征传播方向逐层推进,并按照因果律求解.关于这方面的早期工作可参看[7].在[2]中证明了脉冲激发下一维波动方程系数反问题的适定性,为这一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4]讨论了特征线方法的差分计算的收敛性,[5,6]提供了成功的数值计算实例.近来人们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