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镧镍铜钴储氢合金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aNi5为代表的镧系储氢合金有优良的吸放氢性能,抗中毒能力强,因而受到广泛重视[1]. 目前已开发出许多二元及多元镧系合金,并研究了部分合金的表面性质[1~4],但结果并不一致. 本文制备了四元合金LaNi4Cu0.5Co0.5,通过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吸氢测试等方法研究该合金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李超  范美强  陈海潮  陈达  田光磊  舒康颖 《化学进展》2016,28(12):1788-1797
Mg(NH22-2LiH体系储氢材料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和较适宜的热力学性能,并且其吸放氢过程完全可逆,是目前最有望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固态储氢材料之一。然而,由于该体系在吸放氢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动力学壁垒,导致其在200℃以上才能实现快速地吸放氢。因此,国际上对该体系储氢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调控方面。本文从成分调变、纳米化和掺杂改性等方面,详细综述了Mg(NH22-2LiH体系储氢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调控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同时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准静态法分别对固溶态和最终态Sm2Co17型永磁的两种取向面样品进行了纳米压痕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磁体不同取向面上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均出现了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表现出典型的压痕尺寸效应。基于Nix-Gao模型的硬度与压入深度拟合结果表明,两种磁体的硬度H0和特征长度h~*均呈现出明显各向异性。较大的h~*值揭示出最终态磁体在较大的压入深度范围内可观察到明显的尺寸效应现象。进一步地,通过计算反映压痕尺寸效应强弱的效应因子i可知,最终态磁体的i值均比固溶态磁体的大,其中在取向平行加载方向时,i值高出58%。最终态Sm2Co17磁体中存在的胞状组织结构增强了尺寸效应因子,进而改善了Sm2Co17型磁体在弹塑变形阶段的塑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稀土成分对新型无钴含锌储氢合金MmxMl1-xNi4.14Cu0.5Al0.3Zn0.06性能的影响.随着混合稀土成分中Ce含量的增加,储氢合金的晶胞体积减小,吸放氢平衡压力升高.当x=0.2时该系列合金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石墨炉中石墨探针表面钐样品的原子化过程。发现在石墨炉升温过程中,钐样品先转化为Sm2O3,再由Sm2O3热分解为SmO,原子化起源于SmO的热分解;在Sm2O3与探针接触的表面有碳化物生成,碳化物是造成记忆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对超点阵结构RE-Mg(Y)-Ni系AB3.0-4.0型合金的储氢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制备了新型A5B19型La-Y-Ni系退火合金La0.4-xNdxY0.6Ni3.52Mn0.18Al0.1(x=0~0.4),利用XRD,SEM,XPS,气-固反应储氢及电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Nd对合金相组成、储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并观察分析了电极表面的腐蚀形貌与产物组成。结果表明:随Nd元素增加,合金中A5B19型主相丰度逐渐提高,其中3R-Ce5Co19型相丰度达到70%。该合金具有良好的气体吸氢动力学和储氢PCT曲线平台特性。随Nd元素增加,合金最大储氢量达到1.38%~1.46%(质量分数),吸氢平台压从0.02 MPa逐渐升高至0.064 MPa。电化学分析表明:含Nd合金电极具...  相似文献   

7.
Mg(NH2)2-2LiH 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几种最具应用潜力的高容量储氢材料之一. 由于具有较合适的吸放氢热力学性能、相对较低的吸放氢操作温度、较高的可逆储氢容量和较优的吸放氢循环稳定性,Mg(NH2)2-2LiH 材料现已成为储氢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文综述了Mg(NH2)2-2LiH 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重点关注了材料的组分、晶体结构、颗(晶)粒尺寸和催化动力学改性等对材料储氢性能的影响及储氢机理,总结了Mg(NH2)2-2LiH 储氢材料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MgH2粒径对2LiBH4+MgH2体系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高能球磨方式对50~100 μm 粒径的MgH2预球磨96 h, 其粒径可减小到100~200 nm.结果表明, 对MgH2进行预球磨可使2LiBH4+MgH2体系的两步放氢温度分别降低58和24℃, 并可明显提高体系的放氢动力学性能.XRD结果表明, MgH2粒径的减小有利于放氢过程中MgB2 的生成, 从而提高体系放氢产物的可逆吸氢能力.  相似文献   

9.
Mg2Ni0.75Cu0.25-Mg1.76体系的合成及氢化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eilly[1]、Rudmen[2]和本研究组[3]分别对Mg2Ni-xMg,Mg2Cu-xMg体系进行了研究,巳发现Mg2Ni或Mg2Cu的存在对镁的氢化,释氢过程有催化作用,并描述了二元合金Mg2Ni,Mg2Cu对Mg的吸、放氢过程的催化氢化、脱氢模型。但有关三元合金对纯镁的吸、放氢催化性能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我们合成了在基质镁粒表面包覆Mg2Ni0.75Cu0.25的新型材料,并研究此三元合金表面对所包覆的Mg核与H2之间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富铁ThMn12型R(Fe, M)12(R=稀土,M=其他元素)和Th2Ni17/Th2Zn17型R2Fe17金属间化合物通常被命名为1-12和2-17型化合物;它们已被开发成为稀土基磁性合金中重要的系列化合物。随着以Sm2Fe17Nx和R(Fe, M)12Nx(R=Pr, Nd)等氮化物为代表的“间隙原子效应”的发现,以及稀土资源的绿色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发展,对富铁稀土-过渡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Sm(Fe, Co)12化合物和间隙原子调制的R(Fe, M)12N(R=Pr, Nd), Sm2(Fe, M)17Nx等富铁材料的内禀磁性能与作为当前主流应用的高性能永磁材料Nd2...  相似文献   

11.
戴敏  雷钢铁  张钊  李智  曹湖军  陈萍 《化学学报》2022,80(3):303-309
MgH2因其储氢量高、来源广及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但其热力学稳定(ΔH≥76 kJ/mol-H2)以及低温吸/放氢动力学缓慢等问题限制了它在氢能领域的广泛应用. 研究发现, 过渡金属氧化物能够显著改善MgH2的储氢动力学性能. 系统研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V2O5对MgH2储氢性能的改善作用. 与纯MgH2相比, 在MgH2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V2O5可以显著改善MgH2的吸/脱氢动力学性能. V2O5掺杂MgH2的起始脱氢温度降至175 ℃, 比同等条件处理的纯MgH2降低了89 ℃. 值得注意的是, V2O5掺杂的MgH2脱氢后, 在室温和3 MPa的氢压下, 30和180 min内吸收H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1%和3.8%. 同等氢压下, 当温度提高到300 ℃时, 该样品可在1 min内吸收H2的质量分数高达6.7%. 同时催化掺杂样品还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20次循环后仍能维持质量分数为6.0%以上的可逆储/放氢量. 此外, V2O5改善MgH2储氢性能的反应机理也通过多种手段表征得以阐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研究了碳纳米管-MmNi3.6Co0.7Al0.3Mn0.4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在250mA/g放电的条件下,其电化学储氢量达到320mAh/g,相同条件下MmNi3.6Co0.7Al0.3Mn0.4储氢量为270mAh/g.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氢在复合电极上电化学特性表明,碳纳米管与MmNi3.6Co0.7Al0.3Mn0.4的复合促进了氢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王艳  陶占良  陈军 《化学进展》2010,22(1):234-24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具有18电子结构和高储氢容量的镁基过渡金属氢化物Mg2NiH4、Mg2CoH5和Mg2FeH6的研究进展,特别从材料组成、制备工艺、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该类金属氢化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吸/放氢温度均较高,反应动力学性能较差,对于Mg2CoH5和Mg2FeH6的制备较困难,且可逆性不好。最后展望了对于具有18电子结构的镁基过渡金属氢化物在今后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球磨法制备了3LiBH4/CeF3反应体系, 通过压力-组成-温度(PCT)测试仪、 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体系的放氢性能、 反应机制及性能改善机理. 结果表明, 3LiBH4/CeF3体系在295 ℃左右快速放氢, 总放氢量为4.1%(质量分数). 放氢过程中CeF3与LiBH4直接发生反应: 3LiBH4+CeF31/2CeB6+1/2CeH2+3LiF+11/2H2. 与纯LiBH4相比, 放氢热力学稳定性和表观活化能的降低是3LiBH4/CeF3体系放氢温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LaNi5-xAlx(x=0, 0.1, 0.2, 0.3)合金在吸放氢过程中P-C等温线的坪台压力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坪台压力与热力学参数焓变ΔH,熵变ΔS随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吸氢及放氢过程中的坪台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即滞后现象(用滞后系数Hf表示).Hf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随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滞后现象与合金在吸放氢过程中的应力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在高温下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固相法对材料进行锆掺杂改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LiNi0.5Co0.2Mn0.3O2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锆掺杂量为1% (x)时,可以降低LiNi0.5Co0.2Mn0.3O2结构中的Li+/Ni2+离子混排,有助于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尤其是高温循环性能。在25 ℃、3.0-4.3 V下, Li(Ni0.5Co0.2Mn0.3)0.99Zr0.01O2在1C循环95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2.13%,优于未掺杂样品(87.61%)。在55 ℃下, Li(Ni0.5Co0.2Mn0.3)0.99Zr0.01O2在1C循环115次后容量保持率仍有82.96%,远高于未掺杂样品(67.63%)。因此,少量锆掺杂对提升LiNi0.5Co0.2Mn0.3O2的高温循环性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弧熔炼制备了无镁La-Y-Ni系A2B7型Y0.7La0.3Ni3.25Al0.1Mn0.15合金, 并在高纯0.2 MPa Ar气氛下分别对合金进行850~1050 ℃真空24 h退火热处理. 通过X射线衍射(XRD)、 中子衍射(ND)、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谱(SEM/EDS)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构分析表明, 铸态合金由CaCu5, Ce5Co19, Gd2Co7, Ce2Ni7多相构成, 随着退火温度升高, CaCu5, Ce5Co19, Gd2Co7相逐步减少直至消失, Ce2Ni7主相相丰度逐步增加. 900~950 ℃退火时, 合金为单相Ce2Ni7结构. 退火温度继续升高, 合金中出现少量PuNi3相. 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 从铸态的307.6 mA·h/g增加到900 ℃退火时的最大值393.1 mA·h/g, 后又降到1050 ℃退火时的366.4 mA·h/g.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循环100次后电化学容量保持率(S100)从铸态的66%上升到1050 ℃退火后的88.5%, 900~950 ℃退火时, 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LiAlH4, LiBH4和AlCl3为原料, 采用有机合成法制备了单一相的α-AlH3和γ-AlH3, 并对其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晶型AlH3的放氢量均可达8.3%~8.5%(质量分数), 放氢温度范围在120~160℃之间, 且γ-AlH3的放氢峰值温度比α-AlH3低8.2℃; α-AlH3和γ-AlH3的放氢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4.6和86.3 kJ/mol; 加热过程中α-AlH3直接发生放氢反应, γ-AlH3在放氢前先发生向α-AlH3的相变, 这一相变过程使得AlH3的晶格得到活化, 从而促进放氢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任权兵  钟鸣  郑波  冯兰  丁南  尹东明  程勇  王立民 《应用化学》2023,(12):1601-1612
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具有体心立方(BCC)结构,储氢质量分数在3.8%以上,充放电容量为1052 mA·h/g,优于AB2和AB5等系列合金,并且在常温常压下表现出较高的氢溶解度和扩散系数,因此在氢储运系统以及氢能源供应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钒基固溶体合金存在着活化难度大、放氢条件苛刻、循环寿命短以及对氧敏感易氧化等问题。研究表明,稀土对多种固态储氢材料均有很好的改性作用,将稀土元素通过元素替代或掺杂的方式加入到钒基固溶体合金中,有助于生成高活性的稀土或稀土氧化物第二相,可明显改善材料的吸放氢热力学、循环稳定性以及抗毒化性质,同时可减少材料内的氧含量,提高材料的活化特性。电化学性能方面,稀土元素的添加能显著提升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耐腐蚀能力以及高倍率放电性能。因此,稀土元素取代是实现钒基固溶体储氢材料实际应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报道了近30年稀土改性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稀土元素的作用机制,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等测试方法, 对掺杂TiF3前后和不同TiF3掺杂量LiAlH4的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在TiF3存在下, LiAlH4在球磨过程中有少量分解. TiF3对LiAlH4放氢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随着掺杂量的增加, 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 但放氢量会明显减少. 掺杂2%(摩尔分数)TiF3的LiAlH4从80 ℃开始放氢, 比未处理的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了70 ℃, 放氢量高达6.6%(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