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周芳  郭建友 《中国物理 C》2007,31(12):1106-1108
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系统研究了超重核294118及其α衰变链的基态性质, 给出了这些原子核的每核子结合能和α衰变能以及基态形变,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表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超重核基态性质的描述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钟纪泉  张学谦 《中国物理 C》1996,20(12):1087-1090
壳模型计算表明,1/2+[411]出现于157Tm核的基态可能是由非轴对称形变造成的.但是新近从157Yb衰变纲图给出的157Tm低激发谱中,指认了一个建立在1/2+[411]带头上的基态转动带,并认为该带的性质是轴对称的,提取了该带的惯性参数与脱耦合参数.通过对奇ATm核1/2+[411]转动带的系统分析,强调了在157Tm核中非轴对称γ自由度效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 用TMA, PK1, NL3和NL-SH相互作用对196Pb的超形变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给出了196Pb的位能曲线、基态和超形变态的形变以及超形变态退激的激发能. 196Pb的基态为β2≈-0.15的扁椭球, 超形变激发态为β2≈0.60的长椭球, 激发能在4-5MeV之间, 势阱深度在1-2.2MeV之间. 这些结果与最近观测的实验数据符合得非常好, 表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能够较好地描述196Pb超形变转动带带首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尧江明  孟杰  彭婧 《中国物理 C》2006,30(8):750-754
发展了包括奇时间(time-odd)分量的三轴形变的RMF理论模型, 采用包含σ和ω介子自相互作用以及微观质心修正的PK1有效相互作用, 自洽考虑了由于奇A核中的未配对的核子对时间反演不变性的破坏所导致的重子流, 以41Ca为例, 研究了奇时间分量对重子流以及原子核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Skyrme-Hartree-Fock模型及宏观-微观模型研究了新核素278113及其α衰变链的α衰变能和半衰期.计算的α衰变能同实验数据比较符合,相应的半衰期也在合理的范围内.计算进一步表明形变对超重核的基态性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能量为170MeV左右的36Ar重离子束轰击96Ru和106Cd浓缩同位素靶,分别生成缺中子同位素130Nd和140T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用X–γ和γ–γ符合方法,分离鉴别了这两种核素,并进一步测定了它们的衰变性质.得到130Nd的半衰期为(13±3)s,首次建议了它的EC/β+衰变纲图,推测了其子核130Pr的基态和低位能级的自旋宇称.修订了140Tb的原有极简单的EC/β+衰变纲图并指认140T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7+.  相似文献   

7.
在三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汤川作用势,进行变分计算,进一步研究了晕核11Li,14Be和17B的基态性质,给出了晕中子密度分布的一个解析表达式.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8.
马引群  田源  马中玉 《中国物理 C》2006,30(12):1242-1245
在唯象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到碰撞氘核的D态分量对跃迁矩阵元的贡献和4He基态D态成分, 从理论上计算了低能2H(d,γ)4He反应的天体物理学S因子. 理论计算的S因子在E<3MeV范围内与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 并预言了4He基态D态混合的几率为7.4%.  相似文献   

9.
利用16O重离子束轰击142Nd和147Sm同位素靶分别生成153Er和157Y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和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分离鉴别核素并测量其衰变性质.首次建立了153Er和157Yb的EC/β+衰变纲图.从中指认出153Ho的一个新三(准)粒子态和两个新单粒子态,指认出157Tm的一个新的同质异能态和一条新转动带.低位能级系统分析表明:在Ho和Tm这两条奇A核的同位素链中基态形状的转变区都在中子数86和88之间.  相似文献   

10.
PDHF方法应用于fp奇A核47Ti、47V、47Cr、49Cr的能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勇  廖继志 《中国物理 C》1997,21(6):541-547
将近似的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Fock(PDHF)方法用于fp壳层区的奇A核:47Ti、47V、47Cr、49Cr,计算了它们的能谱,并与实验能谱作了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同时,对涉及到的核谱特性结合粒子加转子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核的能谱具有无排列极限能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对丰中子奇A核145,147Ce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首次识别了145Ce的集体带结构,扩展了147Ce的集体带结构,扩展了147Ce的能级,并新识别了3个边带,粒子–转子模型的计算指出,145,147Ce的晕带可能来自于νi13/2轨道的耦合,145Ce基态起源于(νh9/2νf7/2)组态混合,而147Ce基态则起源于νh9/2轨道.在这两个核中未观测到明显的八极形变带,然而,在147Ce中观测到的一个边带,可能显露出八极关联的迹象.  相似文献   

12.
刘红亮  许甫荣 《中国物理 C》2006,30(Z2):100-102
用组态限制的方法研究了130Ce的Kπ=7同核异能态的形状. 计算的激发能与实验值很好地符合. 计算得到的形变表明这个同核异能态具有大小和基态大致一样的长椭球形状. 不过, 它的势能面在γ自由度上非常软, 这很可能是导致其K混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们测量了库仑位垒附近12C+159Tb、12C+165Ho反应的熔合截面.实验中用Si(Li)X射线谱仪离线测量了蒸发余核的特征K-X射线能谱,从而得到了蒸发余核的半寿命及其蒸发余核生成分支比.最后获得了熔合截面,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 用NL-3和NL-Z两组相互作用参数研究了4个同位素链28Ni,54Xe,78Pt,94Pu的基态性质. 发现,在Hatree近似下奇A核结合能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反而普遍比偶偶核小. 这说明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即使不考虑矢量介子的空间分量,仍可以比较可靠地计算奇A核结合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能区70—160MeV 12C+12C散射角分布的分析,建立起一个能量相关的光学势.这个势能很好地再现同一能量区域内的激发函数.  相似文献   

16.
用Skyrme—Hartree—Fock方法计算了双幻核100Sn基态的一些性质.计算表明,由于库仑排斥,100Sn存在一个质子皮.  相似文献   

17.
李清润  杨永栩 《中国物理 C》1994,18(12):1115-1118
对基于12C的两种不同的结构模型建立起的描述12C+12C的散射模型进行了对比.比较表明,12C的α粒子结构模型能给出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40Ca+106Cd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核140Tb和141Dy,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采用“质子-γ”符合方法观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其中包括半衰期、质子能谱和衰变到第二代子核不同低位态的分支比. 通过统计理论拟合提取了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另一方面, 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这两种核限制组态的势能面, 由此得到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此外用同一方法还计算了143Dy的核势能面, 从中看出143Dy存在有自旋宇称为1/2+的基态和一个激发能为198keV的11/2的同质异能态. 该结果与2003年Eur.Phys.J. A16:347—351中的143Dy衰变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9.
11Be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粒子-振动模型(PVM)的基础上研究了11Be核的基态特性、低激发态和电偶极跃迁,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很好.计算结果表明,11Be的基态是单核子运动与核芯10Be的表面集体振动相耦合的结果.11Be的晕结构也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讨论了三角对称和四角对称下d3离子自旋二重态和自旋四重态对基态4A2(4F)自旋哈密顿(SH)参量(包括零场分裂(ZFS)和g因子)的影响机理. 并对影响基态SH参量的四种机理(SO机理,SS机理,SOO机理和SO-SS-SOO联合机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自旋二重态与四重态对d3离子基态零场分裂都具有重要贡献;而基态g因子主要由四重态决定,二重态对g因子贡献很小. 此外,发现SS机理和SOO机理对基态EPR参量的贡献主要由四重态决定,二重态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