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在新建成的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上完成的20Na的β+缓发α粒子发射20Na—→β+ 20Ne→16O+α的在束测量.通过飞行时间和能损符合的方法实现20Na次级束流的在束鉴别与调制.在束和停束两个获取时段分别完成对次级束流和β+缓发粒子的记录.利用脉冲发生器和记数器实现20Na缓发粒子衰变半衰期的测量.实验测量到20Ne几个低能共振能级的衰变能量分别为2.69,3.09,4.74,5.54MeV,相对强度分别为100,4.15,1.10,15.20.测量到20Na的β+缓发α衰变的半衰期为(459±7)ms,与现有的核数据基本上吻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 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3.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4.
16O(α,γ)20Ne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目前16O(α ,γ) 2 0 Ne反应的实验研究工作 ,并对2 0 Na β+—→2 0 N →16O +α的β+ 缓发衰变α能谱的相对强度值同文献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低能激发能级、共振强度及其对共振截面的贡献、S因子的理论研究.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16 O(α,γ) 20 Ne reaction is reviewed. The energy spectrum of β + delay α decay were measured through the 20 Naβ +-→ 20 Ne *→ 16 O+α process, and the relative densities of α decay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 results. The low excitation energy levels, resonance strength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resonance crosses section a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we have calculated the reaction rate of the direct capture reaction.......  相似文献   

5.
用高能物理研究所直线加速器提供的35.5MeV质子轰击浓缩氖靶,得到了20Na的β延迟α衰变谱,在谱中0.78MeV处观察到一个新峰,由粒子鉴别、粒子能谱和寿命测量确信,它是来自20Na的β延迟α衰变中首次被观察到的低能α衰变道.  相似文献   

6.
北京放射性离子束装置(Beijing Radioactive Ion-beam Facility,BRIF)是基于在线同位素分离器技术的国家大科学平台。在BRIF装置上利用100 MeV的质子束轰击较厚的反应靶产生放射性核素;反应产物经离子源电离和在线分离,在线同位素分离段可引出100~300 keV的放射性核束,质量分辨率达20 000。在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的支持下,建成了多用途的衰变实验终端,包括束流传输管道、通用靶室、带电粒子和γ探测器、集成电子学和数据获取系统等。利用100 MeV的质子束轰击MgO厚靶产生了流强高达1×105pps的~(20)Na放射性核束。通过高效率地同时测量β,γ和α,第一次直接观测到~(20)Na非常稀有的β-γ-α衰变模式。  相似文献   

7.
~(15)O(α,γ)~(19)Ne(p,γ)~(20)Na反应链是高温CNO循环向快速质子俘获过程突破的一条关键路径,相关的反应率输入量可通过~(20)Mg的β衰变可布居~(19)Ne共振态并测量其衰变性质来获得。通过高效率高精度地测量~(20)Mgβ衰变中产生的质子与γ射线得到了~(20)Mg衰变的详细信息,并构建了完整的衰变纲图,还进行了~(19)Ne 4 033 keV共振态衰变性质的探索,获得了该态在~(20)Mgβ衰变中被布居的分支比上限。通过比~(20)Mg和~(20)O镜像能级跃迁的结果确认了同位旋非对称性,为检验相关理论模型提供了精确的实验数据。对于突破路径中有重要影响的~(19)Ne 4 033 keV共振态的性质,有待更高统计的实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上的北京谱仪 (BES)收集的 7 8× 1 0 6 个J ψ事例 ,研究了J ψ→Σ0 Σ0 衰变 .其衰变分支比为BR(J ψ→Σ0 Σ0 ) =( 0 97±0 0 4± 0 2 4 )× 1 0 - 3,角分布具有 dNdcosθ=N0 ( 1 +αcos2 θ)的形式 ,α值等于 -0 2 1± 0 2 7± 0 1 3 .  相似文献   

9.
以25及35.5MeV质子轰击氖靶,对20Na的β延迟α衰变作了重新研究.实验中使用了以气体电离室作为ΔE探测器的新型粒子望远镜系统,在所测带电粒子谱的0.695MeV及0.907MeV处,首次观察到两个新峰.根据粒子鉴别、分支比和寿命测量,确信它们是来自20Na的低能β延迟α衰变,由此修改了20Na的衰变纲图和低激发态纲图,并讨论了它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Ne(P,2n)19Na反应,对质子滴线核19Na进行了研究,实验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质子直线加速器上进行,首次观察到了19Na的β延迟质子衰变,测定其质子能量为1.10±0.08MeV,半衰期为47±20ms,它相应于19Na基态到19Ne的7.62MeV、T=3/2同位旋相似态的超允许β跃迁和由此态到18F基态的级联质子衰变.  相似文献   

11.
在BESⅡ上利用Bhabha,dimu事例确定了BEPC束流对撞中心位置,并以此为初级顶点研究了次级顶点的重建,改进了原有次级顶点重建程序,在此基础上选择J/ψ→k0sk*0→K±ππ+π-事例,测量了K0s的寿命,并利用50MJ/ψ数据测量了K0s的单举质量谱,最后还利用MC研究了K0s质量的1C拟合.  相似文献   

12.
计算了ηc 和 χc 两胶子衰变宽度的有限顶角展开的修正 .通过数值计算 ,得到ηc,χc0 和 χc2 的零程近似的修正因子分别为 :γ =1 .3 2 ,1 .45和 1 .2 6,利用衰变宽度Γ( ηc→ 2g)抽出强耦合参数αs(mc) =0 .2 8± 0 .0 5,这个值与Γ(J/ ψ→ 3g)强衰变的顶角修正得到的结果一致 .而Γ( ηc→ 2g)的有限顶角修正没有Γ(J/ ψ→ 3g)大 .  相似文献   

13.
利用40Ca+96Ru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核133Sm, 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采用“质子-γ”符合方法观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其中包括半衰期、质子能谱、第二代子核低位态之间的γ跃迁, 并估计出衰变到第二代子核不同低位态的分支比. 通过统计理论拟合上述实验数据, 指认了133Sm的自旋宇称的可能范围. 并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限制组态的133Sm的核势能面, 通过对比发现133Sm的自旋宇称可能有两种成分:5/2+和1/2. 这一结果与2001年发表的133Sm(EC+β+)衰变的简单衰变纲图是相容的. 此外用同一方法分析了2001年Eur. Phys.J.A12:1—4中发表的有关149Yb的β缓发质子衰变实验数据, 由此指认了149Y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1/2.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北京谱仪 (BES -Ⅰ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e+ e-质心系能量为 4 .0 3GeV处采集的积分亮度为 2 2 .3pb-1的数据 ,研究了D0 →K0sπ+ π-,D0 →K0sK+ K-的衰变及其末态的共振结构 .实验测得D0 →K0sπ+ π-过程的分支比为 (5 .32± 0 .5 3± 0 .4 0 ) % ;D0 →K -π+ ,D0 →K0 ρ0 和D0 →K0s(π+ π-)non resonance过程的分支比分别为 (6 .0 5± 0 .32± 0 .4 9) % ,(1.17± 0 .17± 0 .13) %和 (1.35± 0 .2 2± 0 .17) % ;测得D0 →K0sK+ K-,D0 →K0 和D0 → K0 (K+ K-) non 的分支比分别为 (1.0 4± 0 .2 4± 0 .16 ) % ,(1.12± 0 .34± 0 .15 ) %和 (0 .2 7± 0 .13±0 .0 3) % .  相似文献   

15.
BEPC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线改进和e,π试验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BEPC电子直线加速器上建立起了E1,E2,E3试验束,其中E1初级束专门提供给强流慢正电子装置应用,E2束是初级正/负电子束,E3为次级高能e±,π±和质子等单粒子试验束,其动量连续可调.粒子定位误差0.2—0.4mm,混合负粒子计数率3—4Hz.已成功地为BESⅢ的TOF探测器模型测试提供试验束流.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上用80MeV/u的2?0?Ne轰击Be靶产生出理论上预言有奇异结构的17Ne的次级束流,并用它轰击Si靶,测量它的反应总截面并与其相邻的核相比较,发现截面值没有增大的现象.利用微观的Glauber模型进行了计算,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很好,确认其没有奇异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T2HDM模型中计算了中性希格斯粒子圈图对稀有衰变过程B→X_s1 1-的贡献.通过计算发现:(a)中性希格斯粒子对衰变过程B→X_s1 1-的修正能够增强其标准模型的预言,但增幅很小;(b)在中性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大于100GeV和tanβ<40的情况下,中性希格斯粒子对稀有衰变过程B→X_s1 1-的分支比的贡献可忽略.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交叉束方法 ,利用负离子源产生的 3— 19keV的Li- 和Na- 轰击惰性气体靶He ,Ne和Ar ,通过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器区分碰撞后中性粒子束和负离子束 ,测量了不同碰撞系统的中性粒子计数与相应入射负离子计数的比值R(E) ,并得到R(E)与入射负离子能量、负离子种类和靶原子种类的关系. The count ratios R of the neutralized atoms of final state to projectiles Li -and Na -in collision with He, Ne and Ar are measured in the energy range of 3-19 keV. It is found that the count ratios R increase slowly with the collision energy in whole experimental energy range for He, Ne and Ar. For Li -→He, Ne, Ar Collisions, R(He)≈R(Ar)>R(Ne), and for Na -→He, Ne, Ar Collisions, R(He)>R(Ar)> R(Ne).  相似文献   

19.
Wolfe.  L 邓祖淦 《物理》1990,19(11):665-670
现在,普遍相信至少有三种(或三“味”)中微子,分别表示为ν_e,ν_μ和ν_τ。也有三种相应的反中微子ν_e,ν_μ和ν_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其相互作用不同。ν_e是原子核在β衰变时同正电子一道发射出的粒子,也是预期会由太阳发射出的一种中微子。ν_μ是μ子和π介子衰变时发射出的。ν_τ还从未被直接探测到,但通常认为τ轻子衰变时会发射出ν_τ粒子。 费米在他第一篇关于β衰变理论的论文中提出了中微子质量问题,并指出高能端电子谱对中微子质量是敏感的。近年来,关于中微子质量的实验集中于研究氚的β衰变 3H→3He + e~-+ v_e释放出…  相似文献   

20.
为HL-2A装置中性束注入器研制了引出束功率为1MW的射频离子源。在测试平台上,实验离子源已经成功引出了束能量和束电流分别为35ke V和12.4A、束质子比为79%、脉宽为100ms的氢离子束,达到了设计束功率要求的44%。在射频离子源实验平台上,利用多普勒频移光谱方法测量了离子源引出束流成分比例,对比了束流成分和射频离子源引出束流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在10A引出束流的情况下,离子流成分H+1、H+2和H+3分别为75%、18%和7%。并且当引出束流从3.3A升至10.4A时,H+1从37%升至78%,而H+3则从19%降至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