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彭勇  王正宝 《化学进展》2013,(12):2178-2188
MFI型分子筛膜在分离、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全硅的MFI型分子筛膜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表现出优良的乙醇/水混合物分离性能。本文综述了用于该体系渗透汽化分离的MFI型分子筛膜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合成方法(原位水热合成法和晶种法)、不同类型的载体、合成液的原料及配方、合成条件(温度及时间)和焙烧条件对所制备的MFI型分子筛膜的分离性能的影响,归纳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对该体系分离机理的探讨,并介绍了其对膜制备的指导作用。在深入分析不同合成条件优缺点的基础上,对用于乙醇/水分离体系的MFI型分子筛膜制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用晶种涂层二次生长成膜法研究了在含水量不同的澄清溶液合成体系中NaA型沸石膜的生长及沸石膜厚度的控制合成.用SEM,TEM和XRD表征手段分析了沸石膜的形成过程和微结构.在载体表面不涂晶种而直接合成则不易形成连续沸石膜;用晶种涂层二次法可以很容易形成均匀的连续膜.合成液中水量的高低强烈影响沸石膜的生长速率、形成结构和膜的厚度.在高水量(水硅摩尔比为2000)的合成体系中沸石生长速率慢,膜主要通过晶种层中的晶粒长大,交织成膜,且膜只有一层结构;而在低水量(水硅摩尔比为750)的合成体系中沸石生长速率快,膜则通过晶种层表面晶粒向外生长、交织成膜,而膜具有两层结构.通过调变合成液的水量可有效地控制沸石膜层的厚度,并能制得非常均匀、连续的膜.  相似文献   

3.
沸石膜的合成、表征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生  王金渠 《化学通报》2001,64(12):755-761,768
综述了沸石膜的合成、表征及应用。沸石膜合成最常用的方法为水热合成法,并相继发展了二次生长和微波合成法。XRD、SEM、EPMA及气体渗透为表征沸石膜常用的手段。沸石膜在分离、膜反应、催化及光学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对沸石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b轴取向MFI型分子筛膜因其在膜分离、膜催化反应器研究领域的重要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二次生长法合成b轴MFI型分子筛膜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晶种的合成、晶种涂覆方式以及二次生长溶液的组成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调控b取向MFI型分子筛膜合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分子筛膜合成策略的优缺点,及这些合成策略对不同体系的分离效果(分离因子与通量)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本文还介绍了近年来二维(2D)分子筛和分子筛纳米片的监测与生长控制方法,自下而上直接合成纳米片与高通量、高选择性分子筛膜合成方面的最新突破。通过深入探讨各种分子筛膜制备策略,对b轴取向分子筛膜制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在铁铬铝合金片载体上原位合成了MCM-22沸石膜,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沸石膜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成膜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载体预处理条件对合成沸石膜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载体仅经碱处理后合成的沸石膜稀疏而不连续; 载体先经碱处理再经酸处理后可得到连续致密的沸石膜,且晶片取向均一; 载体预先涂覆Al2O3胶过渡层后制得的MCM-22沸石膜经超声波清洗后不会脱落,表明沸石膜与载体间的结合力增强. 此外,增大晶化母液量有利于沸石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用喷涂晶种法ZSM-5合成沸石膜及其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多孔α-Al2O3载体上,采用喷涂方法引入一层晶种,再用水热法合成出渗透量大、气体选择分离系数高的ZSM-5沸石膜;对影响ZSM-5沸石膜合成的主要因素进行卫考察,并用XRD,SEM及单组分气体渗透性能测定对所合成的沸石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沸石膜是典型的ZSM-5沸石膜,膜表面晶粒排列有序,整齐地连成一致密层,绝大部分晶粒的取向一致,无较大裂缺存在,经一次合成的沸石膜的H2渗透率可达  相似文献   

7.
分子筛膜在化学传感器、膜分离和膜催化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缺陷的存在降低了分子筛膜的筛分作用和分离选择性,从而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本文综述了沸石分子筛膜缺陷形成及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沸石分子筛膜缺陷形成的原因,并按照过程机理将分子筛膜修复方法划分为多次合成法、积炭结焦法、表面涂层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液相化学沉积法等。在深入分析了各种修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对今后分子筛膜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通过溶液接枝聚合法把苯乙烯接枝到碱处理过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磺化后得到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PVDF-g-PSSA)电解质膜。研究发现碱处理过的PVDF膜更容易与苯乙烯发生接枝聚合反应,且接枝率与碱处理时间呈线性变化关系。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PVDF膜经过接枝以及随后的磺化所发生的膜结构变化,并用SEM观察PVDF膜接枝前后以及接枝磺化后产物PVDF-g-PSSA膜的形貌及硫分布。研究表明,用KOH碱处理过的PVDF膜与苯乙烯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时,PVDF膜结构在接枝前后和磺化前后发生变化,说明苯乙烯确实接枝到PVDF膜上。  相似文献   

9.
MFI型分子筛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在α-Hl2O3陶瓷管上合成出MFI型分子筛膜,采用超声清洗的方法表征了分子筛晶体的附着强度,并用XRD和SEM等手段对分子筛膜进行了表征,渗透数据表明,气体透过膜时不遵从努森扩散是;此分子筛膜具有分子筛分作用,基本无缺陷。  相似文献   

10.
δ-氧化铝为基底和铝源, 使用离子热基底自转晶法, 在[EMIm]Br离子液体中合成了AEL磷酸铝分子筛膜. 采用X射线(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所得的AEL分子筛膜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合成条件对膜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氢氟酸和磷酸离子液体混合溶液中一步反应可以合成c轴高度取向的AEL分子筛膜, 在氢氟酸和磷酸离子液体溶液中分别顺序两步反应可以合成无取向的AEL分子筛膜. 离子热基底自转晶法分子筛膜的形成符合固相转化机理, 氟离子可以促进分子筛膜的生长, 并影响分子筛膜的取向.  相似文献   

11.
蔗糖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蔗糖酯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蔗糖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四种:溶剂法、微乳化法、无溶剂法以及酶催化法.溶剂法采用DMF或DMSO为溶剂,但是这两种溶剂均有毒,限制了蔗糖酯在食品等行业的应用.微乳化法采用丙二醇或水代替溶剂法所使用的有毒溶剂,并加入乳化剂,使反应体系近似为均相体系.无溶剂法则是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等使熔融相成均一相,反应平稳.但是一般无溶剂法反应温度较高,反应不易进行,产率低,且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酶催化合成法是一种新的生物合成方法,采用生物酶代替传统的催化剂合成蔗糖酯,该法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产物易分离等优点.文中还对蔗糖酯粗品的纯化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糊精模板法的有机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板"理念综述了基于环糊精模板法的有机合成反应,并将基于环糊精模板法的有机合成反应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环糊精"静态模板法"的有机合成,主要是指以环糊精刚性结构主、次面和空腔为模板进行的有机反应.其中,基于环糊精主次面的有机反应主要是体现了模板效应对空间结构的限定.而基于环糊精空腔的有机反应,重点是介绍那些利用环糊精空腔的手性和空间限定性等特点进行化学选择、区域选择和立体选择的反应,这体现了模板效应中的"信息"传递性.第二类有机反应则是基于"动态模板法",该模板自身是可调控的.其中,既可以具有可变空间构象的桥连环糊精二聚体为模板,也可以环糊精衍生物以及环糊精主客体包合物的自组装体系为模板.  相似文献   

13.
A stereoselectiv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vinyl thioethers has been developed.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Michael addition of ethanethiol to various alkynyl ketones using 10 mol%of tributylphosphine as catalyst.Most of alkynyl ketones react with ethanethiol in this system to yield mainly Z-isomer of vinyl thioether adducts,only in one case mainly E-isomer of vinyl thioether adducts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4.
在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过程中,尾气内含有因反应而生成的CO2,CO,C2H4,未反应完全的C3H6,O2和不参与反应的N2以及丙烯原料气中少量的C3H8。使用含有双阀、双检测器、双色谱柱的气相色谱系统可使上述所有气体得到分离,而且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低温燃烧合成超细陶瓷微粉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硝酸盐-有机燃料混合物体系和硝酸盐-柠檬酸溶胶-凝胶体系为研究对象,综述了低温燃烧合成(LCS)陶瓷粉体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低温燃烧合成陶瓷微粉的原理、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对工艺要求和特点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探讨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硅纳米线是近十几年来在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快速发展的一种重要材料.通过精细的结构设计与材料合成,硅纳米线在生物传感、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化学等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是一大类重要的自下而上合成硅纳米线方法.本文简介了CVD法合成硅纳米线的主要进展,包括具有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的硅纳米线的合成.其中,单一结构的硅纳米包括本征(无掺杂)、掺杂和超长的硅纳米线;复合结构的硅纳米线包括轴向异质结、径向异质结、转折结构和树枝状结构的硅纳米线.  相似文献   

17.
微波技术在Suzuki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晓伟  崔元臣 《化学进展》2006,18(12):1652-1659
与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洁净、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工具之一。钯催化的Suzuki反应提供了一种合成各种联芳烃的温和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波技术在Suzuki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反应体系,重点讨论了KF/Al2O3负载钯和聚合物负载钯等非均相催化体系,对于均相反应则着重讨论无过渡金属和超低含量钯催化的Suzuki反应体系,还讨论了连续流动的微波反应器及Suzuki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an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OF) nanosheets are a new type of two-dimensional (2D) materials with unique design principles and various synthesis methods. They are considered ideal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due to the ultrathin thickness, easily tunable molecular structure, large porosity and other unique properties. There are two common methods to synthesize 2D MOF/COF nanosheets: bottom-up and top-down. The top-down strategy mainly includes ultrasonic assisted exfoliation, electrochemical exfoliation and mechanical exfoliation. Another strategy mainly includes interface synthesis, modulation synthesis, surfactant-assisted synthesis. In this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thin 2D nanosheets in the field of electrochemistry (supercapacitors, batteries, oxygen reduc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ir unique dimensional advantage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9.
The plasma synthesis of ammonia has been studied in a nitrogen–hydrogenplasma using a strong electric field discharge at ambient pressure andtemperature. With this method, N2 and H2 molecules are ionized anddissociat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free atoms, ions, and radicals areformed in a nonequilibrium plasma after inelastic collisions. The finalproduct was mainly ammonia, including a small amount of hydrazine. WhenMgO powder, used as a catalyst, was smear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plates, the yields of ammonia increased about 1.54–1.75 times andreached 5000 ppm (0.5% v/v). In this way, plasma synthesis of ammonia atambient pressure is realized and a new method is provided for inorganicsynthesis, which consumes little energy and simplifies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采用钛酸丁酯/无水乙醇溶液与USY沸石浸渍及采用氟钛酸铵溶液与USY沸石二次合成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钛USY沸石。通过XRD,FT-Raman光谱,正庚烷吸附等温线,UV-DRS及FT-IR光谱等手段的表征,表明在所制备的含钛USY沸石样品中,当Ti含量较小(≤4.8%TiO~2)时,Ti是以高分散状态分布在沸石表面。不同制备方法所得含钛USY沸石样品中,Ti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UV-DRS和FT-IR证实,以二次合成法制备的含钛USY沸石样品中,Ti主要处于沸石骨架位;而以钛酸丁酯/无水乙醇溶液浸渍法制备的样品,Ti是以单齿(monofunctional)和双齿(bifunctional)形式与沸石的表面羟基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