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程度的概念是不确定的,一般认为损伤程度可分为几个等级,是离散论域,然而损伤程度的论域本质上应该是连续的,因为损伤程度的综合度量只能是渐变的,不应该是严格划分或跳跃式间断的离散点列.提出损伤程度变量的模糊随机预测模型,可较准确的计算出人体长时间运动状态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可能发生的最大程度的预估区间,为研究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连续论域上定义了包含模糊性和随机性的混合集。并给出了混合熵、混合偏熵与混合关联熵、混合偏关联系数和混合关联系数等概念,拓宽了熵的应用范围,对研究一类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存的复杂系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包含度的模糊随机粗糙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随机性与模糊性同时存在的情形,提出了建立在模糊随机近似空间上的基于包含度的模糊随机粗糙集模型.首先给出了模糊随机近似空间的概念,然后利用包含度提出了模糊随机近似空间上的一种基于模糊随机集的粗糙近似算子.最后讨论了这种近似算子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4.
一种模糊模式识别新方法及其在脑电图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一种确定模糊子集隶属函数的新方法——STF 隶属函数确定法.该法将随机性与模糊性联系起来,使得对相当广泛的一类问题,可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模糊概念的隶属函数.本文还给出一种从一个模糊概念的不同方面综合考察该模糊概念的方法.提出了隶属优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模糊模式识别的新方法——最大隶属优势准则模式识别法.应用这种方法对137例脑电图进行了计算机识别,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物期权的定价在风险投资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忽略标的资产价值和投资成本的模糊性,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本文主要研究了具有模糊标的的资产价值和投资成本情形时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文中将这些模糊因素分别视为模糊数和模糊变量,然后运用模糊集合论,结合B-S期权定价理论,对实物期权进行定价,得到了基于模糊集合论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用区间数表示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值及监测样本的区间值不仅具有模糊性,同时具有随机性.针对区间数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同时存在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云模型和物元模型的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模型首先根据正态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将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待评价水质样本的区间值转化为云模型;然后,定义了云模型相似关联度公式,通过计算待评价水质样本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综合相似关联度,按照最大关联度原则确定水环境质量级别;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并与用其它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数算术运算的信息系统安全性定量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面临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信息安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为了处理安全性评估中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基于三角形模糊数运算,本文提出了一个安全性定量评估的模糊模型,并结合应用系统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损伤张量的阶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讨论了较为广泛的连续介质材料的应力变形本构关系,得到了通常以泛函表示的应力变形本构关系的张量表达式.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向异性材料各向异性损伤时,无论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出发还是从缺陷模型出发,描述损伤的张量都存在最高阶次的限制;指出了在什么条件下,损伤变量可用低于最高阶次的张量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极限概念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限概念是分析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用以描述变量在一定变化过程中的终极状态.极限理论是微积分学的基础,它从方法论上突出地表现了微积分学不同于初等数学的特点.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极限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从最初时期朴素、直观的极限观经过了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近代严格的极限理论,在现代数学中,人们又引进了更广泛和更一般的极限概念.这其中的思想演变是渐进的、相互推动的.本文针对极限概念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给予粗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在倒立摆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模糊性的普遍性与模糊控制在自然界中 ,有许多模糊现象 .例如“下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从“绵绵细雨”到“倾盆大雨” ,各种程度的雨都会发生 .它不是以固定不变的一种或几种方式出现 ,以至人们很难用确定的模型来刻画它 ,这样的现象就是模糊现象 .人们为了了解、掌握和处理模糊现象 ,在大脑中所形成的概念往往是模糊概念 ;这些概念的类属边界是不清晰的 .由此产生的划分、判断与推理也都具有模糊性 .例如 ,人们为描述雨下的程度 ,可以划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 .然而 ,什么样的雨是“小雨”、“中雨”或“大雨” ?又是…  相似文献   

11.
12.
Communicated by D.R.Brown  相似文献   

13.
基于学习—遗忘效应的生产率降低损失索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工程项目很多具有重复性施工的特点,本文利用这种特点将学习-遗忘效应应用到平衡作业线(LOB)方法中,分析因为工程中断造成生产率的降低的现象,认为因生产率降低而导致工程工期的延长实际上超过工程实际中断的时间,最后以一个工程案例来说明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We give a treatment of the Weiertrass points of curves which i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e treatment by Laksov. We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theith weight which makes the treatment easier and gives an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gap sequence of an effective divisor and the weight at a point. Supported in part by NNSF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
17.
Rendiconti del Circolo Matematico di Palermo Series 2 - A closed densely defined operatorT on a Banach spaceX is called normal, iff $$T \in [C^0 (\hat \not C)]$$ , i.e. there is a homomorphism...  相似文献   

18.
Every c-finite measure Μ on the set G of the lines on the plane such that $$(0){\text{ }}\mu {\text{(\{ g}} \in G:{\text{ }}P \in {\text{g\} ) = 0}}$$ for every point P?R 2 generates a pseudo-metric F on the plane when one puts F P 1, P 2= \(\tfrac{1}{2}\) μ({gG:g separates the points P 1 and P 2}) The pseudo-metrics which are generated in this way possess the property of linear additivity, that is F(P 1,P 3)=F(P 1,P 2)+F(P 2,P 3) for P 1,P 2,P 3 on a line, P 2 between P 1 and P 3, and are continuous with respect to the Euclidean topology in R 2 × R 2.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e converse: every linear additive and continuous pseudo-metric F is generated as above by some c-finite measure Μ on G for which (0) holds. The method of proof shows that values of linearly additive and continuous pseudo-metric F inside every bounded convex polygon C are determined completely by the values of F on (δC)2. The representation of pseudo-metrics by measures is useful in derivation of inequalities for the former.  相似文献   

19.
《Discrete Mathematics》2020,343(8):111915
Ivashchenko proposed the study of contractible transformations on graphs because of their applications to computer image analysis, theory of molecular spaces, and digital topology. He published five papers on this subject. Contractible transformations have recently been applied to topological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unterexample to several results that appeared in one of Ivashchenko’s work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