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题目虽然类型繁多,但从本质上看,无论解哪类问题,其核心都是寻找已知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说来,问题的条件是已知的,结果是未知的(虽然在证明题中结论也给出来了,但它的正确性却是未知的),因而,条件往往是解题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但经常的情况是:题目的已知条件提示我们“思考从何处入手?”,题目的结论告诉我们“思考向何方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题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都是我们解题时的信息源,它们在解题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归纳起来,信息源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从分析已知条件中去推断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在某些数学命题的题设中,有时不明确地点明已知条件,或在明确条件中还可能隐去一两个条件,这种隐蔽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对隐含条件学生解题时往往被忽视.造成解题错误或者解题过程繁琐,或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而束手无策,本文就如何挖掘和利用隐含条件来解题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整体策略中的操作问题四川省仁寿县彰加中学郑堂根1.汇集条件任何一个题目,皆有已知条件,它是解题不可缺少的依据.至于给出条件的多寡,因题而异,已知条件越多,意味着有较多的信息可供我们利用和选择,按说这对我们解题是很有利的;然而,条件过多,在运用它们时,...  相似文献   

4.
角的变形有四种:1.将一个角拆成两个角的和或差;2.对角进行换元;3.将所求式的角凑成条件式中两已知角的和或差;4.用未知角表示已知角.变形的目的是充分用已知条件,简化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5.
所谓整体处理的思维意识,是指从整体去考虑问题,解题时将一些不同的元素(或条件),或解题过程,或与命题有关的概念及知识点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的思维意识.正是由于缺少整体思维意识,许多学生在解立体几何题时不能高瞻远瞩,去考虑题没条件与待求、待证事项的内在联系,解题时或一叶障目,或沉闷繁冗,或残缺不全,甚至迷失解题的方向.解立体几何题时整体处理问题的途径很多,现择其一、二加以浅述.1构造方程(组),设而不来例1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长之和为24,求长方体的对角线之长.解设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  相似文献   

6.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面对一个题目,不同的解题者会产生不同的解题灵感,下手点也各不一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一个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过程,所以,解题过程中,每个解题者都在努力地寻找一种相似或一种似曾相识,在这样的寻找过程中就需要“结构联想”,依靠结构联想来指导解题,实现突破.因此,“结构联想”是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向,是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袁方程  黄俊峰 《中学数学》2009,(8):30-31,46
解答数学题需要选择一个容易攻克的突破口,并以此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由点及面,逐步解决所有问题.这需要在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特征的基础上,正确寻找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特征之间的隐含关系式作为解题的切入点,成为成功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数学高考试题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了探索性问题,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探索能力逐渐地在提高要求,这也是符合淡化技巧、考查能力、鼓励创新这一大方向、大趋势的要求.所谓探索能力,也就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发现、提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大多是条件给出,结论已知的真命题,因此一遇到习题他们常常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证明或求解.而探索性问题则有所不同,它往往需要由给定的题设条件去探索相应的结论,或由题断结果反溯相应的条件.即…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在函数问题的处理中失分现象较为普遍,错误原因又不易察觉,下面对问题中造成错误的根源举例剖析. 一、错用已知条件 数学题中的条件非常严密,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地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只有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才可能将题目正确的做出来.  相似文献   

10.
朱贤良  熊慧 《数学通讯》2024,(3):24-27+32
数学解题的关键是善于挖掘已知条件的内涵,并由此突破解题壁垒.在一些解析几何问题中,虽然从表面来看似乎与圆无关,但从定义、方程与性质的角度深挖下去,圆便会“浮出水面”.发现“隐圆”往往能帮助我们打开解题思路,成功到达彼岸.  相似文献   

11.
构造单位圆来处理数学问题是一种常用解题方法.其关键是在解题中抓住问题的结构特征,认真分析,仔细观察,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以数定形,以图论性,从而得到美妙的数学思维和简捷的解题方法.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1a、b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对一切m的值总有实数解?由①、②消去x得即问题转化为单位圆与直线至少有一个交点.由故对于一切m,直线③恒过一定点,若在单位圆内或边界上时,直线③和单位圆至少有一个交点.当时.例2求函数y—ZJ3xrt-I-SJ28th的最值.解由已知函数可得函数的定义域为【一2,14」,个…  相似文献   

12.
波里亚的“怎样解题”表和解题谚语“怎样解题”表第一、你必须弄清问题。弄清问题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画张图。引入适当的符号。把条件的各个部...  相似文献   

13.
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或给出时不引起注意的,但对题的结论起着至关重要的条件.忽视隐含条件常常会出现错误或解答不出而留下遗憾.因此,在解题时,必须养成善于挖掘隐含条件的习惯.我们知道,分式方程,根式方程,对数方程要验根等等,都是隐含条件.当你解题时感觉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如果回过头来去挖掘一下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解决平几问题时,常作辅助线(图),这能沟通条件与结论的内在联系,找到解题思路.拓展这一解题思想,便得到了有着一定理论意义的解题方法--添加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解题策略.下面举例说明其巧妙应用.1添加顺序涉及有关多个自变量的数学问题,头绪纷繁,难以入手.这时,不妨给其添加某种顺序,则变量就有了大小之别,从最大、最小者去考虑,往往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例1设xi∈EN(i=1,2,...,5),且x1+x2+...+x5=x1x2...x5,求x5的最大值.分析因为x1,x2,...,x5在条件中处于同等地位,不妨添加顺序,…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拓型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有好多数学问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根据既定法则和事实条件,由因导果,一直推究下去.有时会在中途迷失方向,使解题无法进行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运用综合分析的解题方法,执果索因、逆向思考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去寻觅结论成立的一些条件(隐含条件、过渡条件等),由欲知确定需知,求需知利用已知,往往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审题等诸多因素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不能发现与利用隐含条件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隐而不显、含蓄不露的已知条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若能够深入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则可达到事半功倍之奇效.为此.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数学题中隐含条件的几个“藏身”之地.  相似文献   

17.
学生答错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知识掌握不牢固、论证不严密、解题方法选择不当等.此外,也有心理因素和偶然因素.知识性错误是指对试题涉及到的有关知识不能正确理解,或运用不当,因此不能正确陈述解题过程和结论而导致的错误.学生在解题时,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条件而经常忽视题目的隐含条件导致解题错误,这是知识性错误中常见的一种.那么隐含条件究竟“隐”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一个没有缺陷的数学问题,其条件相互之间应当不存在任何矛盾,是协调的,即其条件应当是相容的.但是,有的数学问题,其条件的相容性,常常是内隐的,容易被同学们忽视.所谓相容性失误,指的是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对内隐于问题条件中的相容性认识不到位,使解题过程出现疏忽,从而导致的一种解题失误.解题中的相容性失误,  相似文献   

19.
数学解题应重视隐含条件的挖掘江苏省东台市中学邹锦程所谓隐含条件,是指在数学问题中,除了直接给出的已知条件外,还没直接给出,需要人们去发掘的条件。这种条件一般隐含在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图形之中,含而不露,容易被忽视,因而造成解题错误。下面就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解题的实质是实现由题设到结论的转化.一些数学问题常给人条件不足的假象,给解题带来困难.解决这个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挖掘隐含条件,辅以有效增设.所谓有效增设就是对所解的问题,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增加部分条件使得问题顺利求解.1挖掘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是已知本身包含但未明确给出的条件.挖掘隐含条件是有效增设的基本途径.隐含条件常常表现为:概念定义中的特殊规定;公式、法则、定理、性质的某些界限;图形中存在的但未指明的关系;运动中不变性质等.例1巳知求的值.(1981年安徽省竞赛题)分析巳知条件是复杂的二元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