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魏太保  陈靖  徐蓉  张有明 《有机化学》2009,29(5):758-763
以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了10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5-(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1,3,4-噁二唑-2-硫酮衍生物, 化合物结构经 IR, 1H NMR, 13C NMR 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6a 晶体结构表明, 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自组装成了沿b轴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 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11.5484(13) Å, b=16.5319(19) Å, c=11.3595(14) Å, β=108.755(2)°, Z=2, V=2053.6(4) Å3, Dx=1.328 g/cm3, F(000)=860, µ=0.19 mm-1, R=0.060, wR=0.196. 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部分化合物对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生长调节作用, 并对枯草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通过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衍生物与水杨醛进行缩合反应, 合成了10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水杨醛乙酰腙衍生物. 它们的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和13C NMR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万权  李燕萍  刘晨江  王吉德 《有机化学》2008,28(12):2166-2169
微波辐射下, 1-肼羰亚甲基-2-三氟甲基苯并咪唑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2-三氟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基)-4-芳酰基氨基硫脲(1a~1j), 继而在乙酸中合环得到了一系列的2-芳甲酰氨基-5-(2-三氟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1,3,4-噻二唑(2a~2j), 反应时间短, 产率高, 副反应少. 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和2-氨基-6-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新型席夫碱化合物5-甲氧基-2-[(E)-(6-甲基吡啶-2-亚氨基)甲基]苯酚的方法。当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与2-氨基-6-甲基吡啶摩尔比为1∶1.6,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75℃时,反应产率最高。采用元素分析、UV-Vis、IR、1H 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1886(3)nm,b=0.65948(16)nm,c=1.6897(4)nm,β=108.505(3)°,V=1.2560(5)nm3,Dc=1.281 g·cm-3,Z=4,F(000)=512,μ=0.087 mm-1,R1=0.0477,wR2=0.1342。通过π···π堆积和分子内氢键O2-H2···N1、C8-H8A···N2形成较稳定的晶体结构,并具有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5.
通过2-芳氧甲基环氧烷与α-芳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在乙醇钠条件下反应, 合成了8个新型3-芳甲基-5-芳氧甲基丁内酯, 收率为13%~81%. 由IR, 1H NMR和MS波谱数据进行了结构表征. 所得化合物均具有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的活性, 其抑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熔融法合成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俊  刘丽军  靳煜  王巍  赵楠  李丽娜  李春燕 《有机化学》2009,29(11):1825-1828
以邻苯二胺和芳氧基乙酸为原料, 采用熔融法合成出了10种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化合物, 并利用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熔融法的合成中, 两种原料物质的量之比为n(邻苯二胺)∶n (芳氧乙酸)=1∶1.1, 反应温度为(180±5) ℃. 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后处理容易、副产物少、产率较高、绿色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内翁盐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甲基苯并咪唑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苯并咪唑二羧酸衍生物,基结构通过IR,1H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固态时标题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这些一维无限链状结构又通过链与链间的苯并咪唑环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结构.标题化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Mr568.54,a=19.821(3),b=7,.4501(11),c=20.093 (3)A,β=116.479(3)°,v=2655.8(3)A3,z=4,Dc=1.422 mg· m-3,F(000)=1200,最终偏离因子R=0.0675,wR=0.2187.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2-氯甲基苯并咪唑硝酸盐(C8H8N2Cl+·NO3-)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 1H NMR和TG-DTA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 a=0.74189(3) nm, b=1.53064(6) nm, c=1.05478(3) nm, β=120.930(2)º, V=1.02744 nm3, Dc=1.484 g/cm3, Z=4, F(000)=472, μ=0.363 mm-1, R=0.0659, wR=0.1498, GOF=0.840.在此基础上,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在MP2/6-311G**, B3LYP/6-311G**和HF/6-311G**水平上计算了2-氯甲基苯并咪唑及其质子化阳离子的优化构型、电荷分布、振动光谱、热力学函数及总能量.计算结果显示2-氯甲基苯并咪唑环具有较强质子化能力,这与晶体结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魏柏松  徐徐  杨益琴  曹晓琴  王石发 《有机化学》2012,32(12):2287-2293
以(-)-α-蒎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4-芳亚甲基-2-羟基-3-蒎酮类化合物.(-)-α-蒎烯经选择性氧化得到(+)-2-羟基-3-蒎酮;在碱催化作用下,(+)-2-羟基-3-蒎酮与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和糠醛等芳香醛缩合,得到系列光学活性4-芳亚甲基-2-羟基-3-蒎酮类化合物a~g.采用1H NMR,13C NMR,GC-MS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合成所得4-芳亚甲基-2-羟基-3-蒎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它们的紫外吸收特性及光稳定性.结果表明,化合物a,b,e对UVB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而化合物c,d,f,g兼具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的吸收性能.化合物a~g的光稳定性顺序为d>c>e>f>b>a>g.  相似文献   

10.
以2-(2-甲基烯丙氧基)苯酚为原料, 经Claisen重排、呋喃环化、醚化、Friedel-Crafts乙酰化、α-溴代和噻唑环化等反应合成了22种4-(7-甲氧基-2,2-二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5-基)-2-芳氨基噻唑化合物. 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1H NMR和元素分析等确证. 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7j的晶体结构, 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2/c, 晶胞参数a=2.21140(12) nm, b=0.87602(5) nm, c=2.13911(12) nm, β=115.5380(10)°; V=3.7391(4) nm3, Z=8, Dc=1.375 g/cm3, F(000)=1616, S=1.046, μ=0.333 mm-1, 最终偏差因子R1=0.0390, wR2=0.1079. 杀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7a, 7b, 7h和7t在浓度为500 mg/L时对蚕豆蚜死亡率分别为95.12%, 62.60%, 57.53%和59.06%.  相似文献   

11.
12.
A new synthesis of 2-[2-(1,4-benzodioxanyl)]-2-imidazoline hydrochloride from 2-cyano-benzodioxan is described and the previously claimed route to this compound is shown to give a formula isomer, ie. 2-methyl-2-[2-(1,3-benzodioxolyl)]-2-imidazoline hydrochloride.  相似文献   

13.
由L-氨基酸不对称合成了4种新型手性化合物(6a,6b,7a,7b),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MS等证实。  相似文献   

14.
15.
用中压汞灯(λ > 300 nm)照射4-苯乙烯基吡啶、2-苯乙烯基苯并噁唑和5-苯基-2-苯乙烯基噁唑三种杂芳基乙烯单体中任意两种的硫酸水溶液,得到三种交叉二聚体.用高效液相色谱跟踪研究了交叉光二聚反应,发现每组反应生成三种光二聚体,其中二种为单体自身的光二聚体,而另外一种是两种不同单体的交叉光二聚体.交叉二聚体通过柱色谱分离得到,其顺式头对尾结构经紫外、红外、氢谱、碳谱和元素分析确定.用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跟踪研究了交叉光二聚体的稀溶液在低压汞灯(λmax=254 nm)照射下的光解反应.研究发现交叉二聚体能够彻底发生光解,首先生成原来的反式单体,所生成的反式单体容易发生异构化而生成顺式单体,最终建立起反顺异构化平衡.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