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创新者为远视型的条件下,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类型的模仿者时,创新者应制定的最优产品价格,同时探讨了当升级换代产品进入市场时,原始产品退出市场或者不退出市场的情况下升级换代产品进入市场的最优时间.通过研究表明,远视型价格将为创新者带来更多的总利润,且创新者产品的远视型最优价格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关参数和初始条件有关;与短视型价格下原始产品第一阶段的瞬时利润率的对比发现在累积销售量相同的情况下,远视型价格策略的瞬时利润率小于短视型价格策略的瞬时利润率.  相似文献   

2.
牛文举  夏晶 《运筹与管理》2021,30(5):154-160
考虑垄断制造商面向战略型消费者时的产品创新与定价问题。运用消费者效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方法,构建静态和动态定价下制造商和消费者两期决策模型并求解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是否购买以及何时购买产品取决于升级换代产品的价格阈值。与静态定价相比较,动态定价能使制造商获得更多期望收益,但会降低消费者剩余、弱化制造商的产品创新积极性,并且这种弱化现象在产品价值折扣系数较高的情况下尤为明显。战略消费者购买行为对制造商的产品创新、期望收益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不仅依赖于制造商选择何种定价策略,还取决于产品价值折扣系数的大小。研究结论为消费者的产品购买和升级换代提供了理论建议,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定价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创新产品定价是其成功上市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传统的撇脂和渗透定价策略相比,基于网络社群学习机制的团购定价策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同时实现产品利润与市场占有率之间的有效平衡。为了探究这些必要条件,本文研究了网络社群学习效果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并分别构建了团购定价与撇脂定价的利润比较模型,团购定价与渗透定价的销量比较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发现:创新产品团购定价的最优利润和最优销量与社群规模、活跃度、认同度以及交互效率呈正相关,与社群成员异质性呈负相关;当社群规模、活跃度、认同度以及交互效率高于一定阈值,社群成员异质性低于一定阈值时,基于网络社群学习机制的创新产品团购定价策略最优利润高于撇脂定价策略,最优销量高于渗透定价策略,成为优势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4.
谢博  王先甲 《运筹与管理》2022,31(11):142-148
在同时生产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原始制造企业(企业1)与生产具有替代性产品的企业(企业2)构成竞争关系下的供应链系统中,探讨供应链在不同售后服务策略下供应链的运营策略,分析在竞争市场下供应链定价策略和再制造产品的售后服务对定价策略及供应链中各企业利润的影响。揭示再制造产品售后服务对定价策略和供应链各企业最优利润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当制造企业为再制造产品提供售后服务时,再制造产品销售量增加,新产品和竞争替代产品销售量降低;有趣的是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同时增加,竞争替代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降低。(2)制造企业为再制造产品提供售后服务时的利润总是大于没有售后服务时的利润,且不受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影响。同时当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时,制造企业为再制造产品提供售后服务策略会带来竞争对手企业利润增加。这些结论对具有再制造产品供应链如何提供再制造产品售后服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二手产品的回收再处理是众多制造商和再制造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顾客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差异,一般都是先翻新产品然后再升级再制造产品,因此,顾客对再制造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再制造企业的定价决策,针对该问题构建了一个两阶段模型,其中第一阶段再制造企业将回收的产品进行简单翻新并投放市场;第二阶段,则会将产品拆卸加工再升级.以两阶段的价格作为决策变量分析再制造企业的最优生产策略.通过仿真得出结论,为再制造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探讨了存在跟随企业搭便车行为时创新企业的定价策略及定价模式(稳定定价或动态定价),并分析了忠实消费者规模及需求溢出效应等特征对创新企业定价决策与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创新企业采用稳定定价或动态定价模式,跟随企业搭便车行为均会降低创新企业利润,需求溢出效应的增强总能使创新企业和跟随企业均获得更高的利润.动态定价模式下,当需求溢出效应较大时,创新企业会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反之会采用撇脂定价策略.无论垄断或竞争市场情形下,均存在消费者规模阈值效应,即创新企业的利润随着忠实消费者规模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垄断市场下,动态定价模式能让创新企业获得更高利润;竞争市场下,当跟随企业质量处于较中间水平时,稳定定价模式能让创新企业获得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7.
陆芬  徐和  周品 《运筹与管理》2019,28(2):106-117
基于制造商生产主产品的过程中会随机产出两类存在替代关系的副产品的联产品系统,采用清仓定价模型,研究了不同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和指数需求)下,制造商对于主产品和副产品的最优产量与定价策略。通过两阶段优化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确定了主产品的最优产量和价格。借助数值分析,归纳出产品替代度和产出波动性对最优产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品替代度的增加,制造商的产量上升;随着波动性的增加,制造商的产量下降。最后,将模型扩展到市场非出清的情况,并得出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决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价格歧视的抗拒问题,以及耐用品生命周期长、产品需求依赖于时间、价格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动态定价模型与策略。该模型通过构造转移概率矩阵,推导出在线消费者浏览到耐用品的不同价格状态下的概率,接着根据消费者多阶段效用函数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进而给出零售商利润达到最大化时的最优定价策略集合。为了验证模型与策略的有效性,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分析模型主要参数变化对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效用折扣因子越高,零售商应该降低促销频率和高价格并且提高低价格,从而诱导高端消费者在高价格购买产品。折扣效用因子大小还决定了网上零售商是否要隐藏自己的促销概率。  相似文献   

9.
何向  李莉  张华  朱星圳  杨文胜 《运筹与管理》2023,(7):219-224+232
随着移动App市场中消费者流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选择在移动App市场中投放价格促销广告。本文分析了当移动App市场中的流量分别发生局部变化或相互转移时,广告主应如何制定其最优促销广告定价与最优广告投放水平。我们首先假设市场不完全覆盖的情境,结果表明:(1)在广告主的局部市场与竞争市场中的流量发生局部变化下,广告主的产品定价与广告投放水平和竞争市场大小、竞争市场流量大小以及局部市场流量大小有关;(2)当流量在局部市场与竞争市场之间相互转移时,广告主还需考虑原市场中流量的大小来调整其价格促销广告策略;(3)当局部市场的流量大小不相等时,本文也为处于流量优势或劣势的广告主提供了相应的最优产品定价与广告投放水平策略的指导。本研究为移动App环境下网络营销企业广告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假定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仅掌握部分信息,即投资者仅能观测到股票和债券价格,而股票的瞬时回报率和市场的噪声源不能观测.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不相等的情形,运用凸分析和滤波技术得到了部分信息下股票付红利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对部分信息下最大化终端财富的问题,获得了最优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由于集装箱吞吐量增加造成翻箱成本增加与码头堆场拥堵,考虑内外堆场竞争,构建集装箱堆存定价模型,研究内外堆场竞争下的堆存定价决策和货主移箱决策,分析码头堆场操作成本、场外堆场运输成本、货主需求参数和码头堆场收益的内在关系。算例结果表明:一旦过了免费期立即移箱到场外堆场,货主成本最小。随着场外堆场运输成本的增加,码头堆场的堆存定价和箱量增加,提高码头堆场收益。随着码头堆场操作成本降低,码头堆场堆存价格随之下降,但码头堆存箱量增加,提高码头堆场收益。此外降低堆场定价对货主需求的影响参数以及提高运输成本对货主需求的影响系数,有利于提高码头堆场收益。  相似文献   

12.
Modern high-tech products experience rapid obsolescence. Capacity investments must be recouped during the brief product lifecycle, during which prices fall continuously. We employ a multiplicative demand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price declines due to both market heterogeneity and product obsolescence, and study a monopolistic firm’s capacity decision. We investigate profit concavity, and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optimal capacity solution. Moreover, for products with negligible variable costs, we identify two distinct strategies for capacity choice demarcated by an obsolescence rate threshold that relates both to market factors and capacity costs. Finally, we empirically test the demand model by analyzing shipping and pricing data from the PC microprocessor market.  相似文献   

13.
准确提炼碳转移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异质性产品定价影响机理,不但有助于优化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行为,而且也有助于协调供应链主体的定价行为。本文通过构建供应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将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和消费者低偏好纳入到该模型中,分别在分散和集中情景下分析了碳转移和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异质性产品销售价和批发价的影响;针对分散情景下供应链整体利润损失,采用Shapley值协调供应链。研究表明: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会正向影响普通产品批发价,但针对低碳产品而言,批发价会先短暂下降后上升;供应链企业间碳排放转移的存在会使得供应链产品销售价先下降后上升,其中普通产品销售价变化幅度更大;消费者低碳偏好对供应链产品定价的影响与碳转移量有关,其中低碳产品定价对消费者低碳偏好的敏感度高于普通产品;碳转移量和消费者低碳偏好达到一定值时,低碳产品会对普通产品产生市场挤兑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服务水平约束下的动态定价与库存管理问题。企业在有限期内销售某种产品,产品的需求为随机需求,且期望需求依赖于产品价格。在每一期期初,企业需要在满足服务水平约束的条件下同时决定订货量和产品价格。本文首先构建了动态定价和订购联合决策的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并证明了最优解的存在性。进一步,通过对最优解的结构进行刻画,将原问题的求解转化为若干子问题的求解,降低了问题求解的难度。通过对最优解的分析发现,当期初库存增大时,产品最优价格降低。通过分析目标服务水平对利润的影响,证明了服务水平与利润之间存在权衡,实现高的服务水平需要承受利润损失。数值模拟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静态定价策略,采用动态定价策略可以降低追求服务水平所带来的利润损失,验证了动态定价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商产出产品合格率的不确定性,提出供应商产出量小于销售商订购量时需再生产满足销售商的订购,以及供应商生产过量和回购的产品通过折扣市场出售,建立以供应链期望利润为目标函数,以回购单价为决策变量的供应链回购契约决策模型.通过模型的分析,证明了模型存在最优的期望利润,给出了最优回购单价满足的方程;同时,也证明了最优订购量,最优生产量和销售商最优期望利润是回购单价的增函数.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定向市场播种,即选择特定的消费群体对其免费发放新产品,由此获得的在线评论对其他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但还没有 相关研究。以在线销售的新产品为研究对象,基于Hoteling模型,加入在线评论对消费者预期值的影响作用来构建企业最优收益模型,研究垄断厂商最优的定向播种策略。研究结果揭示了(1)最优播种目标与消费者对产品的初始预期值相关:预期值较高时,可不播种;预期值处于中等水平,可选择均匀播种;预期值较低时,应选择高匹配用户播种;(2)三种播种方式下各自的最优播种比例及其定价策略;(3)当消费者初始预期值与产品不匹配成本发生变化时,三种播种策略下最优的播种比例和定价策略的调整方案。研究结果为探究在线评论对播种策略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prosperity of multifunction products (also referred to as fusion products) has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the marketplace for several electronics products. To illustrate, as fusion products gain popularity in cellular phones and office machines, we observe that single-function products (e.g., stand-alone PDAs and stand-alone scanners) gradually disappear from the market as they are supplanted by fusion produc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duct diffusion model that captures the diffusion transition from two distinct single-function products into one fusion product. We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launch time of the fusion product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and conduct a numerical analysis to demonstrate the dynamics among the three products. Similar to previous multi-generation single product diffusion models, we find that the planning horizon, the products’ relative profit margin, and substitution effects are important to the launch time decision.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unique factors that warrant special consideration when a firm introduces a fusion product to the market: the firm’s competitive role, buyer consolidation of purchases to a multi-function product, the fusion technology and the age of current single-function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