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基于EHS(Environment-Health-Safety)理念的考虑,对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沸点仪作了相应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在保持原有装置操作方便、测量准确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满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EHS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部分互溶的液一液三组分新体系——乙酸正丁酯-乙醇-水的平衡相图实验方法、绘制及此实验体系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效果。可以利用该实验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一品  唐晖 《大学化学》2003,18(6):46-46
沸点仪是绘制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常用实验装置 ,目前教科书中该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1~ 4 ] 。这种沸点仪的缺陷是加热电阻丝允许的电压不能超过 40V[4 ] ,否则电阻丝易被烧断。在实验过程中 ,常有学生由于调压过大烧断电阻丝的情况。另外 ,该实验有许多样品易燃 ,在烧瓶内通电后的电热丝与易燃样品直接接触 ,存在安全隐患。图 1 沸点仪装置图1.冷凝器 ;2 .温度计 ;3 .加热导线 ;4.气相冷凝液取样口 ;5.气相冷凝液贮存槽 ;6.蒸馏瓶 ;7.液相取样口 ;8.电加热丝图 2 改进后的沸点仪装置图1.冷凝器 ;2 .温度计 ;3 .气相冷凝液取样口 ;4.气…  相似文献   

4.
吕小丽  高庆宇 《化学教育》2016,37(22):22-25
把科研成果引入到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以二硫甲脒盐酸盐的水解反应为例,介绍了液质联用(HPLC-MS)仪器分析实验的开发。将分离与鉴定结合,通过数据分析与理论结合,使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的手段解决化学中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实验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环己烷-乙醇双液体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现在使用的沸点测定仪存在着体系不易达到相平衡、取样困难以及不能得到分布均匀的相图等不足之处。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及相应的实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提高实验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研究生大型仪器实验教学存在的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以液质联用仪实验教学为例,引入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围绕劣构的科研案例问题来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使学生主动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为系统评价大型仪器实验教学的效果,给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数据参考,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查学生的课堂感受、考察学生的课程任务完成情况等3个方面入手,探索了量化评价实验教学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化工专业综合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以分离乙醇水溶液为例,将气液相平衡测定实验和萃取精馏过程模拟相结合形成综合性实验,涉及到了三元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测定方法、实验数据采用不同热力学模型的回归及评价、萃取精馏过程模拟、各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评价等。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萃取精馏工业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聂丽  王方阔  黄磊  郑蕾 《化学教育》2016,37(6):36-38
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出发,以"液-液萃取"实验内容为例,对较为常见的教学内容"乙醚萃取醋酸水溶液中醋酸"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进行比较,提出选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作为"液-液萃取"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四氯化碳回收"和"碘水中碘的含量测定"为拓展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表明:重组的"液-液萃取"项目,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实验项目的趣味性和综合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课堂动手训练机会,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素养、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主探究学习精神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启源 《大学化学》1987,2(4):40-42
二组分完全互溶的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是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之一,通常是用沸点仪在常压条件下测定双液系在不同组成时的沸点和气、液两相呈平衡时的组成,从而作出沸点-组成相图。外界压力不同时,同一双液系的相图也不尽相同,所以恒沸点和恒沸混合物组成与外压有关。因此,通常情况下,用标准数据去衡量学生实验所得的恒沸点和恒沸混合物的数据就不够精确。本文是用自制的简易恒压沸点仪,在不同的压力下,对丙酮-氯仿和异丙醇-环己烷体系的恒沸点,恒沸混合物组成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10.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绘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物理化学实验“苯-乙醇气液平衡相图绘制”为研究对象,对其混合液的浓度调整以期达到再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调整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涉及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该实验使用常见有机配体丁二酸、1,4-二(1-咪唑)苯与硝酸镉四水合物,在溶剂热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一例镉配位聚合物。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对配位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染料吸附性能进行研究。该实验将科学研究热点融入基础实验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又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加强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制药及其他近化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对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育创新思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八个具体的实验为实例,介绍了随着时代变迁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的情况,从早期简单的过程模仿、性质鉴定、基本操作实验,发展为现有的“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三层次实验,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使实验教学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充实、手段更新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多样化成才,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韩莉  张卫  马荔 《化学教育》2020,41(6):47-51
对“思想实验”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意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将“思想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结合的启发式教学策略,优化了现行的化学实验教学流程。采用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的设计思路进行反向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水泥熟料分析是一个经典的综合性实验,涉及重量分析和配位滴定分析的很多原理及操作。为了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缩短课堂讲解时间、客观评价学生实验数据及结果,我们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训练学生综合和创新实验技能。这一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云班课为教学平台,采用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物理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详细介绍了开放性实验分层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微课的设计方法和实践过程。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教师能顺利地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原位变温X射线衍射实验是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综合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基于“以虚代实,虚实结合”的思想开发原位变温X射线衍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非常必要。本系统完整地模拟了仪器认知、样品测试、数据计算及应用等实验实景,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大型仪器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相似文献   

17.
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依赖于严格的实验过程的科学管理。本文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通过《化学实验指导手册》的编制和严格执行,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环保意识,加强对实验过程的指导。将实验各环节纳入考核范畴,目的在于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规范实验报告撰写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监控和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个内容开放式的仪器分析实验,涉及生命科学和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小分子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该实验需用到的仪器为荧光分光光度计,拓展实验部分需用到的仪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选蛋白质和小分子体系,不仅可以将科研热点融入基础实验教学,还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结合我院多年来开展《高分子物理实验》的实践经验,对其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了改革。在实验讲义的编写过程中,把教师科研项目成果进行提炼,设计出符合本科教学要求的实验内容,在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将几个简单的高分子物理实验进行有机串联,同时建立了有效的评价体系。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对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进行整合和改革,从加强基础实验教学、优化实验项目、强化学生主体性及相应的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加工实验进行了一体化项目建设并开展教学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教科研项目中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基本达到和实现了实验教学改革设定的目标。文章同时总结了在一体化项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教科研相结合的深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